对安史之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说起唐朝的“安史之乱”,你肯定不会陌生了,所谓“安史”,指的是两个人,即安禄山和史思明。之所以会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唐玄宗的穷兵黩武;二是藩镇割据太过严重;当然了,除了这些之外,实际上还有很多原因,大家都知道,所以笔者就不做过多赘述了。
而我们知道,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局势对唐王朝非常不利,不仅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就连皇帝唐玄宗都逃到四川避难。可结果唐王朝还是打赢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唐王朝是如何迎来转机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唐朝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功劳吗?”
但其实并不是,唐王朝之所以会迎来转机,主要归功于时任河南节度使的“张巡”。可以说,在安史之乱中,张巡硬是凭着一己之力,改变了整场战争的局势,从而才使得唐王朝得以转败为胜。
那么,这个张巡究竟做了什么,为何会有如此高的评价呢?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在一个叫做“睢阳”的地方坚守了10个月之久,从而为唐王朝赢得了反攻的时间。
这里所说的“睢阳”,位于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在当时,此处扼守着当年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战略地位非常特殊。在当时,前线的战斗全靠江淮地区的钱粮才得以维持,而钱粮的运输又不得不依靠大运河,所以如果睢阳失守的话,那么大运河的这条运输补给线就会被切断,极不利于唐军。
身为河南节度使的张巡很清楚这层利害关系,于是便亲率7000人马,在睢阳坚守了长达十个月之久。
战争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睢阳城破,守将张巡战死。不过在睢阳城破的第三天,唐军又大败叛军,重新夺回了睢阳。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张巡坚守睢阳的这十个月里,有效的牵制住了几十万敌军,从而使得朝廷得以恢复元气,整备兵马,准备反攻。
比如在睢阳陷落的前一个月,唐军就收复了首都长安;在睢阳陷落的后十天,唐军又相继收复了东都洛阳。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叛军虽然有几十万兵马,但已经无力再度南下,并且此时唐军已经完全进入反攻阶段,胜利就在咫尺了。
所以在后来,韩愈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来歌颂张巡,说唐王朝之所以没有灭亡,都是张巡的功劳!
最后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睢阳之战”之所以重要,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它成功守住了大运河这条生命补给线,因为安史之乱已经对原本经济繁荣的华北地区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唐朝的中央政府只能依靠南方江淮地区的钱粮维持度日。而也正是守住了这条生命线,才使得唐王朝免于灭亡的悲剧。
值得一提的是,唐朝的统治者还经常抨击隋炀帝建立的这条大运河,说是劳民伤财之举,但在这样的危机时期,唐王朝却不得不依靠它为自己补血,真乃可笑也!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有两个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别是郭子仪和李光弼。实际上,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时的军功是要超过郭子仪的。
安史之乱爆发后,盛唐时的三大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和哥舒翰相继陨落,朝廷不得已只好启用正在守孝的郭子仪。这一年,郭子仪已经58岁。
老成持重的郭子仪深知安史叛军来势汹汹,只靠自己远远不够,于是向朝廷举荐了李光弼。47岁的李光弼由此登上人生的巅峰,和郭子仪联手挽狂澜于既倒。
李光弼的第一仗就打得极为出色,先率领5000骑兵收复常山郡,然后接连数次击败史思明,打得史思明逃回范阳老家,重镇太原也回到朝廷手中。
后来,唐肃宗担心郭子仪威望过高,解除了他的兵权,将朔方军交给李光弼。李光弼也不负厚望,再次打得史思明父子丢盔弃甲,并彻底剿灭。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八年中,李光弼始终站在第一线,多次以少胜多,擅长出奇制胜。相比之下,郭子仪只是坐镇后方,后期更是退居二线,军事指挥能力要逊色不少。
《旧唐书·李光弼传》认为,即使是孙武、吴起、韩信、白起等比起李光弼,“或有愧德”,被誉为“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中第一”。
既然如此功勋卓著,但为何在后人眼里,李光弼的名气远远不如郭子仪呢?主要是李光弼的晚节有亏,差点成了大逆不道之臣。
763年,吐蕃在仆固怀恩的引诱下进攻关中,唐代宗出奔陕州,命令李光弼出兵勤王。李光弼担心鱼朝恩等人加害自己,迟迟不肯出兵。
既然李光弼不肯来,唐代宗只好再次启用郭子仪。郭子仪不计前嫌,只带着20名骑兵踏上了克复长安的征程。一路上,郭子仪集合散兵游勇,然后故布疑阵,吓走了吐蕃人。
这一次的收复长安,郭子仪展现了非同一般的谋略,他凭借的不是硬碰硬,而是广泛团结军民,实施心理攻势,借着自己的威名达到了战略目的。
经过这件事后,李光弼越发的不安,无论唐代宗如何加官进爵,他都不到长安觐见,君臣之间由此产生了裂痕,部将对他的态度也大有变化。
郁郁不得志的李光弼忧郁成疾,于764年在长安病逝,享年57岁。反观郭子仪,在处理遭宦官嫉恨的事情上高明得多。
有一次,大宦官鱼朝恩请郭子仪吃饭,郭子仪的部将非常担心鱼朝恩趁机陷害他,纷纷劝郭子仪带500卫士随从,郭子仪不为所动,只带了两个仆人。
到了鱼朝恩府上后,郭子仪握住鱼朝恩的手笑着说:“听说你要杀我,我自己来了,免得你动手麻烦。”一句话彻底震住了鱼朝恩,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安史之乱后,藩镇已成尾大不掉之势,但他们对郭子仪还是十分尊重,一向桀骜不驯的藩镇田承嗣就说过:“我的膝盖很久没有跪人了,今特为郭令公一跪”。
纵观郭子仪的一生,“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旁人得其一尚且不易,郭子仪却是样样俱全,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的异数。
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郭子仪、李光弼奉命率军会师灵武。接着,李光弼将所部精兵留在灵武,自领五千人弱旅开赴太原,遏止叛军西进。
李光弼到到太原后,再度与老对手史思明交战,李光弼以弱敌强、以少胜多,以绝对劣势兵力守住了太原(太原防御战是中国城市防御战的经典战例),有效地保护了唐肃宗在西北的大本营。而郭子仪则率主力,在回纥骑兵的帮助下,经一路苦战,连续收复了长安、洛阳。至此,郭、李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兴名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7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