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长平之战秦王为什么不直接派白起出击,秦昭襄王有什么目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6 20:38:12

长平之战秦王为什么不直接派白起出击,秦昭襄王有什么目的

对长平之战和秦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长平之战,哪怕是在战国那样战争频繁的时期,也算是一场大战,一场伤亡惨重的大战。这场战争,最终双方的伤亡都如此惨重,恐怕是秦王和赵王都没有想到的。

事实上,有一种情况,是可以避免如今局面的,那就是秦王在一开始就派出白起攻打赵国。

然而,历史上秦王却并没有这么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猜测一:长平之战能僵持这么久,秦王是没想到的

历史节点推进到长平之战这个份上,秦国已经是当时当之无愧的超级强国了。现在,我们习惯于将楚国、齐国和赵国并列为战国时期除秦国外的三大强国,但是事实上,赵国的实力却远没有齐国和楚国强大。

因为赵国的胡服骑射改革,仅仅是军事上的改革,赵国强大的也仅仅是军事实力。论经济实力,赵国很一般。

赵国的地理位置,在当时是靠近北方游牧民族的,其治理下的人们也是半农半牧的,也就是说赵国的粮食储备其实很不稳定。

反观楚国和齐国。楚国就不提了,南方巨无霸,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疆域最广阔的国家,其国土内物产十分丰富。齐国则靠近滨海,渔业资源丰富,还没有强敌干扰。

因此,在当时的秦昭襄王看来,赵国虽然强大,但断然没有胆子和自己做对。此时的赵王也许只是猪油蒙了心,一时间犯了错,打一顿就好了。毕竟,在此之前的赵国,在完璧归赵一事上对秦国表现出了相当大的敬畏。

于是,秦昭襄王就派出了王龁攻打赵国。此战很顺利,王龁几次击败赵国廉颇,逼得廉颇只能防守。

“也许,赵国马上就要放弃上党了。”此时的秦昭襄王这么想到。

结果,廉颇这一守,就是几个月,这可把秦王气坏了。气坏了的秦王决定给赵国一个终生难忘的教训,于是就有了后面的反间计,有了后面的白起坑杀赵军。

猜测二:长平之战的整个过程,秦昭襄王蓄谋已久

五国伐齐以后,赵国可以说是秦国统一天下最后的绊脚石。是以,秦国和赵国的决战迟早会来临,只是时间早晚罢了。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对山东六国的军事力量造成了重大的打击,而这一切的执行者,就是白起。可以说,白起就是秦昭襄王手中的王牌。

因此,可以这么猜测,长平之战发生以后,秦昭襄王就对攻赵计划进行了详细的部署,白起作为长平之战的终结者,也是秦昭襄王一开始就设计好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消灭赵国的有生力量。

试想一下,如果长平之战一开始,秦昭襄王就派出白起,会有什么结果?

结果一:白起率领秦国军队,势如破竹,击败赵军。赵王害怕之下,火速投降。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秦王可以获得上党地区,但是赵国却依旧保持着相当程度的军事力量。

结果二:白起率领秦国军队,势如破竹,击败赵军。赵王害怕之下,联络诸侯,组成合纵,攻打秦国。这种情况,对秦国更为不利,显然是秦昭襄王不愿意看见的。

这两种情况,无论哪一种,都是有相当可能的。自齐国衰败以后,赵国已经成为了山东六国的实际领导者。史书上记载,完璧归赵前夕,齐国派人劝说赵国不要继续攻打秦国,当时的赵王同意了,这对齐国来说就是一大恩情。

而楚国和秦国,尤其是白起,有攻破郢都之仇,说服楚国救援,更是容易。事实上,长平之战以后的邯郸之战,楚国确实出兵救赵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开始就出动白起显然很不明智。因此,秦昭襄王派出了王龁。

王龁出战以后,和赵国互有胜负,有点小胜,但是却无法攻破廉颇的防线,造成了一种势均力敌的假象,使得赵王掉以轻心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长平之战后期,赵王多次派人指责廉颇只守不攻,说明在赵王的潜意识里,赵国是能够打败秦国的。

到这里,秦昭襄王的目的已经达成一半了。再后来,秦王使用反间计,让赵王用赵括取代廉颇,而秦王则默默派出白起,一举击溃赵军,坑杀赵军,就显得容易多了。

长平之战,白起为何不把俘虏押送回秦国做徭役,而是直接坑杀?

长平之战,白起为何不把俘虏押送回秦国做徭役,而是直接坑杀?

长平之战后,秦军主将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只是释放年龄比较小的二百四十人回到赵国,赵国上下大为震惊。之后,白起携战胜之余威,乘势平定上党郡,攻占皮牢和太原,大有一鼓作气灭赵。关键时刻,赵王派苏代贿赂应侯范雎,劝谏秦王命令白起退兵,丧失了灭赵的打好时机。但是,如果不下令白起撤军,秦国就可以提前统一天下,也是有些武断。



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同样元气大伤。用白起的话说,长平之战后“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当时,长平之战秦军先后出兵有六十多万,按白起的话来说秦军的损害也在30多万左右,虽然是战胜国,但也可谓惨胜。此时,白起如果继续进攻,或许可以趁着赵国惊慌失措之时,取得一些战绩,但是对于战后的秦国来说,出征在外的士卒得不到休息,国库的损耗得不到恢复,根本无法支撑持续的兼并战争。当年,魏文侯与大臣李克有一番对话,魏文侯问李克,吴国虎踞江南,势力强大,为什么会亡国。李克回答,因为屡战屡胜。”数战数胜,数胜则主骄,数战则民疲,不亡何待”。


在长平之战中,让各国联合了起来。在长平之战中,赵国以一国之力对抗秦国,各国均作壁上观,固然其他五国有惧怕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希望两国两败俱伤,毕竟秦国胜利,秦国要统一天下,赵国胜利,赵国也要统一天下。但长平之战的结果,唯一能与秦军抗衡的赵军主力被摧毁,各国都有了危机感,正是如此,才有了之后的魏、楚救赵,秦军兵败邯郸城下;才有了孟尝君合纵带领五国军队一举把秦军打回到了函谷关。可见,此时秦国仍然无法与联合起来的山东六国相抗衡。既是此时秦军能够灭赵,但实力消耗殆尽的秦军能否保存胜利果实,还是个未知数。正如苏代分析的

“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

”,秦国又能得到什么实惠。


长平之战为何统帅是王龁而不是白起?

长平之战为何统帅是王龁而不是白起?

说起长平之战,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这是战国后期秦国吞并六国期间的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在此战之后,秦国基本上已经是确立了对6国的优势,为秦国最终的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书对长平之战进行了戏剧性地描述,使这个故事难得的丰满。此战中,秦赵两国上至国君下至将帅都进行了精彩的表演,使得这场战争跌宕起伏,扣人心悬,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使赵括永远成为人们耻笑的的对象。

为什么长平之战这么重要的战争,秦国的统帅是王龁而不是白起

这就要从白起起家背景说起。白起是由秦国相国魏冉提拔重用的。在伊阙之战,白起以少胜多,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凭这一傲人战绩确立军中的地位。当时秦国宣太后、魏冉、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可以说是在同一个势力范围之内,他们围绕着宣太后,形成能够左右甚至主导秦国政坛的政治政治集团。白起既然能够迅速被委以重任,担负几场重大战役的将领,与这一集团的扶持和信任有着重大的关系。可以说,虽然白起以战功奠定在军队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但能在秦国有着向寿、司马错、王龁、蒙毅这些名将中脱颖而出,政治背景是很重要的。可以说,白起肯定选择了战队,并选择站在宣太后这一集团。在秦昭襄王前期,这一集团的政治势力很强大,白起作为这一集团的军事骨干成为翘楚也不稀奇。

随着秦昭襄王在在政治上的不断成熟和对权利的逐渐掌控,他需要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统治势力的愿望逐渐增强,并且在施政前期对魏冉的屡用屡罢这一点也可见一斑。但由于在那个时期确实没有比魏冉能力更强的政治人物,秦昭襄王还是需要魏冉搭伙共谋天下。除了政治团队不一致,在治国方略和对外攻守策略上,秦昭襄王和魏冉两个人是不谋而合的。这也是魏冉能长期执政的重要前提。待范雎出现后,秦昭襄王终于看到一个政治伙伴,一个完全可以代替魏冉的人物出现了。经过几年经营,秦昭襄王废宣后、罢魏冉、驱逐其余党。

这时白起并没有被清算,一个主要原因是秦国已经确立了争霸天下,统一六国的目标,这时一个能打并且在国家军队中具有无上威望的人的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关键时刻,这个人的作战经验以及对战场的驾驭能力,完全可以左右战局。

同时,秦昭襄王不怕白起此时会有异变,因为此时秦国新一代的将领,比如王龁、蒙毅等已经成长起来人,虽然不是超一流选手,但也算是顶尖人才。实际上,秦昭襄王也是在等一个人,一个可以替代白起的人。所以,长平之战白起并未一开始未被列为主将。秦昭襄王希望王龁在长平之战中建立奇功,成为秦国新一代的军事代表,这样,白起将成为弃子。这应该是白起未能在一开始,就成为长平之战主将的原因吧。

长平之战发生了什么,为何武安君宁愿赴死,也不愿再带兵?

长平之战秦国坑杀赵国40万人,白起成为了罪魁祸首,成为了背黑锅的人,他终于看清楚秦昭襄王面具下的真实面目,白起不想在成为别人手中的工具,不想在成为秦国最强的矛。秦国坑杀赵国40万人幕后凶手一直都是历史疑云下的谜团,到现在为止对于这次事件也无法盖棺定论。有人说白起是幕后凶手,有人说秦昭襄王是幕后凶手,我个人认为我个人更加支持后者的意见,作为秦国的将领他没有坑杀赵国40万人的权利,同样也没有坑杀40万人的理由。

这将让他在七国之中成为众矢之的,同样会成为历史的罪人。没有秦昭襄王的点头同意白起绝对不敢做出这样残酷的行为,秦昭襄王作出的一系列决定却毁坏了白起的一生清明,他成为了这次事件最终的受害者。秦昭襄王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消耗赵国的有生力量,然后是想借这次机会打击白起,削除白起手中的军权,他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只篮子里面,这样对于秦国有很大的风险。

白起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为了大秦帝国征战半生,最终还是得不到信任。白起也有自己的小脾气,秦昭襄王命令白起发动邯郸之战,将赵国在齐国的版图上彻底抹除,打败自己统一天下最大的敌手,白起竟然抗旨不尊,赤裸裸的在众人面前挑战皇权。

如果邯郸之战能够胜利或许白起还有一线生机,秦昭襄王一时高兴不会治理白起大不敬之罪。但是最后邯郸之战秦国一败涂地,秦昭襄王一肚子的火气全部烧在了白起身上,把失败的过错再次推给白起,大秦帝国的一代战神用一把宝剑结束了自己轰轰烈烈的一生。

长平之战后,为什么秦昭襄王却赐杀领兵主将白起

白起被杀是因为不愿意出战邯郸,而这与白起平生的作战特点是相吻合的。
1.白起的攻城战都不以城池得失为目的,而是是歼灭敌方有生力量为战斗思想。
2.相比于野战,白起不善于攻击死守类型的战争。
3.白起战前料算,从政治、军事、后期以及第三方态势来分析战是走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7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