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三国之中,有8位忠臣名士都是死于曹操之手,令人惋惜

说历史 2023-06-05 23:36:53

三国之中,有8位忠臣名士都是死于曹操之手,令人惋惜

三国时期,刘氏皇族衰微,江山风雨飘摇。值此动荡之际,各路英雄并起,为争皇权,用尽手段,引得后人无数赞叹与叹息。这些赞叹与叹息几乎有一半都给了奸雄曹操,赞他智勇双全,叹他多疑狠毒。

三国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但也是一个无数忠臣名士陨落的年代。

在这个年代里,至少有八位忠臣名士,死于了曹操之手!

一、荀彧、杨修死于政治需要荀彧是河南许昌人,曾被名士何颙评为有王佐之才。他与曹操识于微时,莫逆于心,守于经年,是曹操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之一,被汉献帝封为尚书令。

他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为曹操制定军事路线、修正战略方针;在吕布叛乱时,他坚定地镇守鄄城,为曹操保住了大本营;在曹操急需人才时,他为他举荐了荀攸,陈群,郭嘉等大量人才。

然而在曹操即将称王之际,他却被逼身亡,逼迫他的,正是他一路辅佐的曹操。当时,曹操在朝堂上表示自己要进爵封王,荀彧公开反对,并因此触怒了曹操,令曹操对他痛下杀手。

曹操与荀彧当年能够走到一起,成为至交好友,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都有一颗匡扶汉室的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权力的壮大,曹操渐渐偏离了初心。

一开始,荀彧还可以作为曹操与汉室皇族的缓冲带,不断缓解双方的矛盾,但当曹操打算进爵魏王时,矛盾终于爆发了,荀彧为了维护汉室最后的尊严,不得不站到了曹操的对立面。

荀彧的做法让曹操明白了,他不是魏的谋士,而是汉的忠臣。荀彧触到了曹操的逆鳞,并因此收到了曹操送给他的,意为“汉禄已空,请君自裁”的空食盒。明白曹操的暗示后,荀彧自杀而亡。杨修是东汉名士,自幼聪颖敏锐,博学多才,后担任曹操的主簿。在《三国演义》中,杨修是在曹操攻打汉中时,因听曹操说了鸡肋二字,便怂恿士兵收拾行李,被曹操以扰乱军心之名处死的。

但事实上,他是被曹操在建安二十四年秋下令处死的,罪名是泄露机密,结党营私。

曹操之所以要处死杨修,是因为他与杨修的政治理念不同,而且杨修还参与了夺嫡之争,在曹丕和曹植两人争夺太子之位时,站到了曹植一边,多次帮助曹植。

在曹丕取得了夺嫡之争的胜利后,曹操为了确保曹丕的位置,扫清曹丕继位路上的绊脚石,下令处死杨修。

二、边让、桓邵死于利益冲突当年,曹操在击败黄巾军后,正式占领了兖州。但作为兖州当地的大族名士,边让却自恃才气,不屈曹操,对曹操多有轻侮之言。曹操一怒之下,杀了边让,并夷灭边让一族 。

曹操与边让的矛盾,实际上是曹操与兖州士人的利益冲突,因为曹操的到来,使兖州世家大族的利益受到了一定的损害。

边让用言语轻慢曹操,与其说是因为个人情感,不如说是为了给曹操制造舆论危机,曹操为了加强自己对兖州的控制,不得不杀了边让。但杀边让也让曹操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甚至一度差点失了兖州。与边让同为东汉名士的桓邵,在看到边让被杀后,逃到了交州避难,在曹操抓到他时,他给曹操跪下求饶,亦没能免死。

三、孔融、许攸死于轻狂孔融亦是三国时代的名士,在乱世之中,他几经辗转,投到了曹操门下。虽然选了曹操当老板,但孔融对这个老板并不十分尊敬,反而时常对他有侮慢之辞,碍于孔融的名士身份,曹操一直忍让着他。

然而,孔融对曹操的忍让不仅不以为意,还在赤壁之战前,与孙权的使者讲起了曹操的坏话,被忍无可忍的曹操判处了死刑。

许攸是曹操身边的大谋士,在官渡之战中,向曹操献计打败了袁绍,为曹操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这位大功臣最后却因为恃功傲主,死在了曹操之手。

因为知道自己在多场战争中都居功至伟,许攸开始日渐膨胀。不但在公共场合直呼曹操小名,还在酒桌上对曹操开玩笑说,要是没有自己,曹操不可能得到冀州,以此来暗示曹操给他更多好处。

曹操虽然没说什么,但心中对许攸的这种做法十分不喜。下属为主公竭尽所能,本就是职责所在,况且赏与不赏应由主公决断,焉能下属自己暗示主公,讨要封赏?

尽管曹操没有理会许攸,许攸却逐渐变本加厉,时常对众人说起自己的功劳,最后终于惹得曹操大怒,对他痛下了杀手。四、崔琰、娄圭死于猜忌

与上面的几位忠臣名士相比,崔琰和娄圭死得极其冤枉,他们全都是死于曹操的一颗猜忌之心。

娄圭是曹操的好朋友兼谋士,一直与曹操十分要好。有一次,他出门在外,正好看到了曹操外出的情景,感慨了一句,人活在世上,要自己多努力,不能只看旁人。

这句无心之言,被人告诉给了曹操。曹操听后,觉得娄圭生出了别样的心思,转眼就与这位昔日好友翻了脸,将他处死了。

崔琰是东汉名族清河崔氏之后,为人清正,素有贤明。自曹操平定冀州后,他便归顺了曹操,掌人事选举之权。

在曹操被封魏王后,有人讥笑给曹操上表称颂的杨训,说他趋炎附势,崔琰因此写信安慰杨训,说他文章写得很好,是非曲直,后世自有公论。

曹操知道这封信的内容后,做贼心虚,认为崔琰这样说是对他不逊,将他下狱,并在看到崔琰在狱中大会宾客,毫无悔改之意时,将他赐死,造就了当世的最大冤案。

这些死于曹操之手的忠臣名士,有些死得其所,有些咎由自取,有些含冤而终。但无一例外,他们的死都证实了曹操的奸雄之名!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三国之中,有8位忠臣名士都是死于曹操之手,令人惋惜

三国演义中对吕布的评价

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的能人异士,个个都是文韬武略,武艺高超,智慧过人,可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乱世出英雄吧,大家应该也都清楚,在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战火四起,到魏蜀吴三国鼎立,从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三国时期的结束,在这期间可以说能人辈出,那么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吕布吧。

说起吕布大家肯定是非常熟悉的,吕布,字奉先,在原来的时候是丁原手下的部将,在被人唆使杀害丁原之后便是归附在董卓的账下,曾经与董卓誓为父子,之后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诛杀了义父董卓。之后便被董卓的旧部李傕等人联手击败了,随后便依附在袁绍手下,在袁绍手下的时候又被袁绍所猜忌,便依附在张杨的手下。在兴平元年,吕布趁曹操在攻打陶谦的时候便与陈宫等人叛乱,占据了濮阳,但是在两年时间里就被曹操击败了,然后便转去依附在徐州的刘备,在之后吕布又趁刘备与袁术战斗的时候袭取了徐州,吕布在与刘备和好一阵之后又相互攻战讨伐一阵。在次期间,曾经以辕门射戟化解了刘备与纪灵之间的争斗。并且在建安三年,吕布先后击败刘备与夏侯惇后,曹操亲自领军出马来征讨吕布,在经过水淹下邳之后,吕布的部下纷纷叛变,导致吕布城破被俘之后被处死。在历史上吕布以勇武而闻名,号称“飞将”,经常可以听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说法。在《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中,吕布经常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

吕布在前期是先投靠的袁术,但因袁术对他的骄傲非常不满,所以被袁术拒绝了,然后吕布就去投奔了袁绍。吕布经常骑着他得赤兔宝马,并且与成廉、魏越等几十个人骑马冲击张燕的军阵,经常一天去好多次,每次都砍了黑山军的首级回来。经过十几天之后,将张燕的军队打败。吕布便依仗自己的战功,再次向袁绍要求增加他的军队,袁绍不答应这个条件,而吕布手下的将士也经常抢劫、掠夺,袁绍对此非常不满。

吕布对此感觉不安,便请求回到洛阳。袁绍同意了他的要求,并且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吕布为领司隶校尉,并且派甲士送吕布想要暗中要除掉他。吕布也开始怀疑袁绍想要打自己的主意,便派人在自己的营帐中弹着筝,自己悄悄的逃走了。在半夜之时那些甲士便开始了出动,乱刀砍吕布的床,都认为吕布已经死了,而到了第二天袁绍却得到吕布还活着的消息,在吕布途中经过了陈留,太守张邈派人迎接吕布,并且对他进行了款待,在分别之际两人结为好友。

在建安三年,吕布曾经再次与反叛朝廷的袁术结盟,并且派高顺、张辽等人攻打沛城,击败了刘备。曹操派手下夏侯敦前去援救刘备,也同样被高顺打败了,在九月份,高顺等人攻破了沛城,俘虏了刘备妻儿,刘备失败后投靠曹操。在之后曹操围攻了吕布三个月,决水围城,吕布军中上下离心,士气低迷,他的部下侯成、宋宪等人相继反叛,吕布在白门楼见到曹军急攻,便知大势已去,于是令左右将士将他的首级交给曹操,左右将士不忍心,便下城投降了。吕布被捆到了曹操的面前,吕布死前说:“大耳儿刘备最不能相信!”最终吕布被缢杀,然后枭首。他的部属陈宫、高顺都是拒降被处死,张辽则是领兵向曹操投降。曹操便下令将吕布、陈宫、高顺的首级送往许都彰功,然后下葬。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神医华佗最后被曹操所杀,他究竟是哪里得罪了曹操?

华佗生逢乱世,残遭劫难,是东汉晚期的一大悲剧,使这一块医学瑰宝成为封建社会权势争夺中的无辜牺牲品。

对于华佗的被杀,历来都以为华佗医德高尚没有过失,责任全在曹操,他不幸被杀,也一直为人们所痛惜。但若冷静思考一下,曹操是否一点依据也没有就将他枉杀?华佗是否没有一点把柄落在曹操之手?

01 先说说华佗被杀经过华佗医术高超,又热心为百姓诊治,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望。曹操听说后,派人将华佗召去,令候左右为自己治病,但针治不能除根。

后来,曹操头风病加重,“使佗专视”。但华佗感到此病很难断根,要拖很长时间,又离家较远,思归心切,便先请假回家取药方,到家后又借口妻子生病,几次超假不返。

曹操多次以书信催促,又“敕郡县发遣”,但“佗恃能厌食事”,凭借自己有绝技,拒绝回去就任。曹操大怒,派人调查虚实。结果,华佗被捕入狱,最后以不从征召处以死刑。

02 华佗的真正死因华佗到了中年之后,东汉社会日趋腐败。农民起义,席卷全国,兼之军阀割据,互相攻伐,华夏九州烽烟四起,战火连年,使得田园荒芜,生灵涂炭,哀鸿遍野。

华佗面对整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目睹黎民百姓所遭受的沉痛苦难,便坚定地走向以医为业、治病济世的道路。可是,作为一个“乱世郎中”,便很难逃脱这乱世所给他安排的劫难命运。

前面说,华佗所以托妻病假归,除了年老不习惯奔波的戎马生活外,在曹操那里得到的并非礼遇,而是某些歧视、责难、限制,并逐渐发现操对他怀有不满,甚至有图谋之意,因告假返家后不愿再归曹篱。

华佗对四周环境的不满就充分显露出来,并且处境越来越险恶。这就揭示出华佗和曹操之间存在的矛盾。华佗在临死前,将一卷医书付与狱吏说:“此可以活人。”华佗在狱中未忘整理医著,死前又付与狱吏,念念不忘救人。

而且,华佗之志并不是做官,而是做一位济世良医。华佗不愿寄食曹操篱下,不愿趋炎附势于当权者。华佗所耻者,实耻于操之翼下;华佗悔者,实悔因医而招大祸也,恶者,非华佗性恶,实恶曹操之炎势;难得志者,因曹操胁持,难酬为民治病之大志。以致华佗竞敢不理曹操多次能促,拒不返归,而孤注一掷,以卵击石,负隅抗命,陈寿也只有用“恃能”二字而喻华佗了。

华佗与曹操之间矛盾的产生,绝不是华佗不给曹操治病的问题,主要还需从政治方面去分析。这其中重要因素是陈登之死。

首先曹操因陈登之死而召华佗,使常在左右。曹操对陈登病发,华佗既已预知而却未能及时救活,心怀不满和愤怒。这就是曹操令华佗不离左右、加以责难的原因。陈登之死使曹操如此震怒,并不是无因的。陈登初会曹操,一见倾心,曹操以心腹相待,并且把消灭吕布、北守徐州、南定长江,东部徐、扬大片地区的安危乖任托付于陈登。

陈登受命后,在两三年时间内,果然协助曹操除掉吕布,两败孙吴大军,立下汗马功劳,成为曹操东部地区的一根中流砥柱。正值中原未定、孙吴北侵的用人之秋,陈登之死无疑是对曹操的一个沉重打击,不能不使曹操由沉痛而牵至对华佗不满,愤恨。这应是曹操与华佗之间矛盾产生的实质。

另外,曹丕也是迫害华佗的主要帮凶。曹操奉献帝于许昌后,实际掌握了汉王室的军政大权。继位授权问题在曹操诸子之间早就形成为家庭内部的激烈斗争。

曹丕首先排挤才华横溢的弟弟曹植,继而又企图谋害曹操最宠爱的小弟曹冲。曹冲幼小质弱多病,从医术上唯华佗一可以救治。不欲谋害曹冲,必先除去华佗,因此,华佗成为曹丕攻击的主要对象,借父亲对华佗的嫌怨,一旁推波助澜,谗言加害,致华佗于死地。

由此可见,华佗托妻病久假不归,这只能是导火线。曹操令人传付许狱,成为曹操迫害华佗的借口,这一矛盾以华佗狱死而告终。华佗一生救人千千万万,结果救人者反被人所迫害,令人不胜唏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