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朝太平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中国历史上,公主作为皇帝的女儿,她们天生就与政治有着必然的联系,不过在男权社会,女子无法真正影响到国家,更多是通过她们的婚姻,公主们往往是皇帝拉拢臣子的一种手段,利用联姻搞好关系。
可也有一些公主,不甘心一辈子都做棋子,想要自己来掌握命运,她们也就开始在政坛变得更加活跃,还真有人做到了这点,那就是唐朝的太平公主,她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女政治家。
太平公主是天之娇女,她的母亲是著名的武则天,不过早先太平公主确实显得比较平常,除了得到父母的宠爱,她也没有涉足政治。
一直到太平公主的丈夫被母亲杀掉,她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她虽然很快就有了第二任丈夫,但太平公主的心思已经不在家庭上了,她开始涉足政坛。
可武则天也看出了女儿有着不凡的政治才能,心里不太舒服,太平公主也不敢怎么样,只能想办法去讨好自己的母亲,她其实处处要效仿母亲,甚至在私生活上也是一样,自己和母亲都养了不少男宠,甚至她还把自己的男宠推荐给母亲,那就是著名的二张兄弟。
得到了武则天的宠爱,太平公主就不断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她开始越来越喜欢参与朝政,神龙政变中,太平公主为了李显复位也出了极大的力,她也因此得到了镇国太平公主的封号。
李显对她非常感激,更是在朝中不断给太平公主增加权力,她在朝中扶持了不少官员,后来太平公主又协助李旦,顺利除掉了韦后一党,还帮助李旦登上皇位,这让她在朝中的权势变得更大了。
当时的唐朝,虽然名义上的皇帝是李旦,实际上权力掌握在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手里,朝中大事小事,李旦总是先问太平公主,随后才问儿子李隆基,国内的大小官员,太平公主一句话就可以随意任免,虽然她只是公主,但她的权力已经与皇帝非常相似了。
太平公主确实很有政治手腕,在几次政变中都能站对地方,可太平公主轻视了李隆基,她一开始并不认为这个小子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威胁,没想到李隆基抓住机会,掌握禁军发动政变,顺利除掉了太平公主的势力,至此玄宗才彻底掌握权力。
太平公主的一生确实非常精彩,真是大起大落,她无比接近成为第二个女皇,可她始终还是差了一点。
与自己的母亲相比,太平公主的政治手腕确实有些稚嫩,武后曾经扶持了一个强大的寒门官僚势力,而太平公主就不具备这点。此外,太平公主在意识到李隆基有威胁的时候,处理起来非常犹豫,这也给李隆基先动手的机会,在优势的局面下被李隆基给翻盘,武后在打击政敌的时候,是干净利落,从来不会给对方反击的机会。
当然,太平公主心里也一直有着一些顾虑,她先后扶持了两位哥哥登基,自己以公主的身份参政,很多方面不太方便,比如对禁军的掌握,就有些无力,她的识人用人的能力更是非常糟糕。
武后好歹是提拔了大量出色的官员,可太平公主自己生活奢侈腐化,任用的官员也大多是平庸之辈,作风不好,在关键的时候派不上用场,要真让她做了皇帝,可能大唐的天下就要出问题了,经历了她的事情之后,历代皇帝加强了对于公主们的管理,之后公主再难有什么参政的权力,太平公主这样的人就彻底成为了历史。
点评
历史上尽管太平公主很厉害,可也只能是帮助李旦李显等人恢复大唐的称号,想要做大唐的女皇,拥有和自己母亲武则天一样的权势,太平公主缺乏外在支持,也没有侄子李隆基那样的手段,毕竟她和当时的主流社会已经格格不入了。
来源:《各界》2017年第08期总第287期
大明宫词剧照
她真正的生活是非常奢华的,远远超出了一国公主可以享受到的荣华。她的男女仆人有1000多人,她所享受的封户最高达到1万多。这个意思就是有1万多户的人家要把租金交给太平。这是什么概念呢,一户按平均计算大约有七个人,假设每个人的租金是两匹绢,那她一年能得到14万匹绢。而当时的国家一年总收入最多不过百万匹 ,太平一个人就占了总收入的十分之一二。她的这种生活足够危害到国家的经济了。当时正直的人就看不过去,谴责了太平。不过慑于太平的权势,也只能逞口舌之勇。太平的园林遍布京城郊外,有很多人为她收罗奇珍异宝,这又浪费了不少钱,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史学家认为太平公主的死结束了唐朝女人干政的时代。因为不能预测太平公主登上皇位会怎么治理大唐,但知道李隆基实打实的政绩。人们就以李隆基的胜利来否定了太平,也否定了在那个时代女人干政的能力。这是非常不公平的。那个时候她在好几次政变中取得胜利,谋略与胆识不输于男人 ,最起码比她那两个皇帝哥哥强。
太平公主图片
有专家认为大唐以胖为美,并拿出了几点证据。第一论点是大唐经济繁荣,百姓有条件吃饱穿暖,吃得好了,身体就自然胖了。第二个论点是李氏皇朝有鲜卑血脉,而鲜卑崇尚的是骠悍强壮的体魄。第三个论点是唐朝的包容性较强,使唐人对自己的身材很有自信。因为说得头头是道,这样的言论使很多人相信了,并认为唐代的绝世佳人在现代来说是丑女。
但其实这是被误传了,肥胖不是大唐美的标志。唐代遗留下来的宫廷画中,里面的女性形象看起来丰满,但富有曲线,不肥不胖。史书上也从来没有谁说过武则天肥胖。从唐玄宗赐给儿子的美女形象中分析,也知道身材细长,皮肤白皙才是选美标准。唐玄宗宠爱的女人也绝不只有丰满的杨贵妃,还有清瘦的梅妃。而在唐代的诗句中,与美好事物相对应的都是细,窈窕一些词,这也佐证了大唐不是以胖为美的。大唐虽然不像现代以瘦为美,但现代人认为的丑女是绝对不会变成他们眼中的倾城佳人。按照现代的审美标准,太平应该是个绝对有料的性感女人,拥有最让人喜爱的微胖身材。
王维塑像
这个王爷是太平的侄子 ,他让王维准备几首诗,并带着他去了公主府。对于这位公主,王维是有所而闻的。王爷把他介绍给了太平,太平表示她很欣赏王维的诗才。王维明白这个公主是看上自己了。可王维毕竟是流传千古的大诗人,如果没有点节操,他也就不会被后世推崇了。王维不想靠色相取得官职 ,便想要告辞了。但好色的公主哪里会放过这样一块美玉。她脑子一转,要换一种方式拿下他。他不是喜欢做诗吗,好,就用诗打动你。公主给王维讲了个故事, 一个贵族子弟抢了一个美貌的烧饼店老板娘,可她终日不开口说话,那位贵公子就把她的烧饼老公叫来,她一见到她老公,就不说话,开始哭,场面非常动人。公主让王维以这个故事为主题赋诗一首。王维不慌不忙写了五言绝句,并对太平讲诉了楚国息夫人与这个老板娘同样的遭遇。聪明的太平听出了弦外之音,问王维是否有旧情,王维大大方方地承认了。公主还是不死心,给王维看画在名贵纸张上的春宫图,可王维仍然不为所动。公主对于崇高的王维渐渐开始欣赏起来,可恨自己怎么不早点遇到这样的人物。
后来,太平见王维意志坚决,实在打动不了他,又不想逼迫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就放他离开了。
《美人制造》太平公主影视形象
太平玩得男人越来越多,渐渐玩出了心得。开始告诉母亲应该怎样才能让自己更愉悦。太平公主见母亲的男宠虽然长得很帅,可是没有内涵。太平对男人的挑剔度还是挺高的, 对于只有一副好皮囊的男人是玩几天就能玩腻了的。所以她不懂母亲为什么能容忍他这么久。
有一次那个男宠擅自去了只有宰相才能去的地方,受到了宰相的训斥。他立马向女皇帝告状。女皇不是真的昏庸无道,她告诫男宠,不要去惹宰相,因为连她也惹不起。 太平知道了此事,所有的情绪爆发。去质问她的母亲。为什么偏偏这个男人,他的所为受到了大臣的讥讽 ,连累了皇室尊严。一个这样粗鄙的男人却得到帝皇如此宠爱,她都不好意思面对那些好一万倍的男宠了。她把自己曾经用过的男人推荐给了母亲。认为那个男人有名士风范,而且出自簪缨世族,一定不会被大臣看不起。那时的女皇已经有70多岁了,而那个男人正处于最好的年华,他旺盛的生命力让年迈的女人脸上出现了年轻女人才能有的娇羞。
武则天图片
在古代社会,女儿是外人,人们无法忍受一个外嫁的女儿来管娘家的事。太平少一个合乎情理的插手李家皇朝的理由。对于武则天来说,帮丈夫儿子管理朝堂,是家事,是份内事。
第二个原因是她的实力不如母亲。女皇帝在成为皇帝前当了二十几年的皇后,数年的太后,朝堂已经牢牢掌握在她手里了。而太平参政只有几年,虽然权倾朝野,但根基不稳,做事也没有母亲成熟。
第三个原因是两人对手水平不同。武则天的对手是两个儿子,而他们都是庸才。自己还是他们的母亲,占着名分上的优势。
而太平的对手是李隆基。李隆基一手打造了开元盛世,是继唐太宗后又一名垂千古的帝王。而且他合乎正统,太平不能以姑姑的身份逼迫他。
在太平死之前,她连皇帝都不能掌控,当一个摄政公主,更不用说登上皇位了。
其实,太平公主的政治才华并不逊于她的母亲,在用人的方面也很有一套。可是她把她的政治才华用在了朝堂的勾心斗角上,没有像她的母亲一样表现在治国上。
总的来讲权势都很大,也不好讲了。不过安乐公主 不是一个聪明的人
安乐公主开府置官,势倾朝野。她把国家官爵分别标定价格,县长若干,刺史若干,公开兜售,价款缴足,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还是为他人当奴婢的人,只要纳钱三十万,便由公主立降墨敕授官。一时所授官职竟有五六千人。安乐公主常常自写诏书,拿进宫去,一手掩住诏书上的文字,一手却捉住了中宗的手在诏书上署名。中宗爱女心切,竟然也不看到底写些什么,签名了事。因此宰相以下的官员多出其门。常有土豪劣棍,走了安乐公主的门路,忽然诏书下来拜了高官,不但吏部衙门不知,中宗也莫名其妙。
唐中宗复位之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她受到中宗的尊重,中宗曾特地下诏免她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行礼。中宗朝,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权,唯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
景龙三年七月(709年),太子李重俊谋反。安乐公主与宗楚客想趁机陷害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兄妹,遂诬告他们与太子同谋,因主审官御史中丞萧至忠对中宗流泪进谏,“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罗织害之乎!”,太平公主与李旦而得以幸免于难,但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的敌对已明显白热化。(也有野史记载称,上官婉儿因崔湜的原因,与太平公主成为情敌,并投入韦氏阵营)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试图在韦后与皇族之间谋取平衡,但宗楚客与韦后党羽商议,改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架空了李旦,打破了这一平衡。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简与刘幽求一起参与了李隆基等诛杀韦后的行动,清除了韦氏党羽,并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拥立相王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劳而晋封万户,三子封王,为唐朝公主权势之顶峰。
太平公主在协助李隆基政变除掉韦后以后,与李隆基发生权争。她曾经要求睿宗废掉太子李隆基,并积极培植党羽。此时,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是经由太平公主任命,文武百官除了姚崇,宋璟等寥寥数人外,大多数都依附太平公主。睿宗则试图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政治平衡,以避免伤害到任何一人。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6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