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为什么不可用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也许刘备临死前没说这话,而是某个阴谋家说的,刘备虽然没说这话,但确实没有重用赵云。
刘备虽然没有重用赵云,但是这并不妨碍刘备对赵云非常信任,刘备没有重用赵云的根本原因就是:赵云为人太正直,不适合在官场混,赵云的性格就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样清白,容不得有半点渣渣。
赵云从公元200年开始跟随刘备,一直到229年去世,差不多近30年,在蜀汉集团中跟随刘备的时间仅次关羽、张飞,忠诚度仅次于关羽、张飞,但是在蜀汉集团的地位却差远了。
赵云在长坂之战中,为了救刘备的夫人和儿子,单人单骑向曹军的方向去寻找,结果马上有人向刘备告密说赵云投降曹军了,刘备的第一反应就是拿起身边的手戟掷向告状的人,说:子龙不会弃我而去的。
果然没多久,赵云就带着刘备的夫人和儿子回来,可见刘备对赵云是相当信任的,第一反应就是选择相信赵云。
刘备对赵云的信任还体现在让赵云掌管自已的内事,啥是刘备的内事,就是刘备的家事,比如保护刘备的夫人与儿子,刘备在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夫人后,孙夫人带到刘备这的侍卫和官吏有不法行为,都是赵云来约束的。
刘备进入益州,又是让赵云保护自己的儿子刘禅,才最终没让孙夫人带去东吴,如果不是信任,刘备会把自已唯一的儿子交给赵云吗?
赵云对刘备忠心可嘉,刘备对赵云信任有加,但是赵云也有缺点,也许不是缺点,就是为人太过正直,在政治上缺乏经验。
刘备拿下成都后,为了收买人心,准备将成都城中房屋及城外桑树、田产分给诸将,结果赵云引用霍去病的典故劝说刘备不要这样做,赵云说天下还没有平定,益州的百姓刚刚经历了战乱,应该将田产房屋分给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这样才能得到民心。
从表面上看,赵云的建议似乎没有毛病,以百姓为重,实际在政治上,刘备是需要分赏来拉拢各派势力,争取支持,因为刘备刚刚拿下益州,人心还不安稳,但是这里说的人心并不是老百姓,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各级豪强、官吏以及跟随刘备的功臣。
老百姓不是不重要,对于刘备来说,更重要的是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各级功臣、各派势力,人是很现实的,这些人跟随刘备就是需要得到封赏的,一个不肯封赏下属的领导是没有愿意跟随打天下的,不说别的,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这些功臣就受赏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结果赵云这么一说,刘备就不好意思封赏,而那些等着封赏的各级官吏,对赵云可谓是恨之入骨,赵云个人就陷入了孤立,至少在刘备手下,赵云已经成为不受其他人待见了,在政治上陷入孤立,但这就是赵云的高风亮节,在某些方面,赵云的正直超过了诸葛亮,但是正因为赵云如此,所以他不是政治家,而只是一个正直的武将。
政治家考虑问题的角度与赵云是完全不同的,不是以百姓的利益来考虑问题,而是以统治阶层的利益来考虑的,政治家会有一些伤害百姓的作为,比如刘备在益州发行五铢钱,相当于国民党政府发行法币掠夺百姓的财富一样,百姓是穷了,但是政府富有了,这就是政治家的行为。
不仅如此,赵云还在刘备伐吴前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赵云说:国贼是曹操,现在曹丕纂汉,应该先北伐曹魏,灭了曹魏自然就能收复孙权,伐吴并非上策。当时并没有其他人出来劝谏刘备,唯有赵云一人而已。
赵云又是不懂政治了,当时连诸葛亮都明白,刘备伐吴是势在必得,而且是迫不得及的行为,刘备考虑问题是从政治上考虑的,东吴杀你大将,夺你城池,你刘备还能忍住不发兵,这在天下人面前就失了形象,没有了形象,蜀汉拿什么作招牌?
而且刘备集团中的骨干都是荆州人,荆州被夺,这些人就成为无根之水,包括诸葛亮在内的所有荆州派人士,都是赞同刘备伐吴的,要不然故乡只能成为敌占区,宗庙、祖坟都在敌占区,古人可是非常看重这个的,刘备不夺回来,如何向蜀汉群臣交待?如何安稳人心?
但赵云不懂这些,并不是刘备不信任赵云,而是因为赵云不懂政治,没法让刘备重用赵云,刘备重用的是有政治能力的人,比如诸葛亮、法正等人,如果是武将,刘备需要的是能服从并且能打的人,比如关羽、张飞、魏延等人。
所以尽管赵云对刘备忠诚度很高,而且赵云人品高尚、道德出众,但赵云在政治上并没有完全与刘备同步,所以刘备没有重用赵云。
同为五虎上将,武艺高强,一身是胆,德行上更是没有什么亏缺,而且赵云呆在刘备的身边的时间并不是很短,更是后主的救命恩人,按理说,刘备应该对赵云青睐有加,但是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刘备在世时,赵云是唯一的没有带兵打过战的将军,身份地位还不如后来投降过来的魏延。
当初刘备还没有开始创业的时候,身边已经有了两个异姓兄弟: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立誓要同生共死,后来刘备着手创办刘氏公司,二人一直如同左膀右臂,是刘备最得力的助手,公司创办初期,赵云认为刘备的是个好老板,单枪匹马前来投奔,刘备虽然很高兴,但看只赵云一人前来,连个结伴的人也没有,而且出身不好,心中自然有些轻视,只是公司正在用人之际,暂且收下。
赵云知道自己不能和关羽张飞二人相提并论,平时默默地做自己的事,上天不会亏待有准备的人,赵云终于逮到了机会,在长坂坡一战成名,但赵云是个实心眼的人,明明自己在十万大军包围圈中救下老板当时唯一的公子,但他却不会向老板邀功,老板虽激动了一时,但很快就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偏偏赵云是个耿直boy,关羽失荆州被东吴所害之后,刘备的脸面明显挂不住,决定亲自率百万大军前去为好兄弟报仇,朝中无人敢劝,只有赵云一人劝道:当前最大的敌人是曹操,不是孙权,咱要和孙权去干架,会破坏两家公司的和气,那以后再对付曹操就更加难上加难了。此言明显触碰到了老板的逆鳞,老板自然从心中将他剔除出自己人之列。
上述种种可见,赵云德行虽高,但是明显不懂政治,所以一生未得老板刘备重用。
其一是因为他出身不好,而在当时所处的朝代则是十分重视门第、等级观念的。因此出身布衣的赵云很难被得到重用。
其二是因为二者所追求的目标不同。赵云所追求的目标是复兴汉室,铲除国贼,而刘备所追求的目标则是建立新王朝。
扩展资料: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赵云去世后被追谥为“顺平候”,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云
刘备从来没有说过赵云不可重用,相反,还一直被重用。刘备临死前和诸葛亮说不可重用的是马谡,诸葛亮因为没有听从刘备的劝告,误用马谡,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最后不得不挥泪斩了马谡。?
有人也认为赵云一直未被重用,其实不然。建安五年,刘备被曹操打败之后前去依附袁绍。赵云至邺城求见刘备,二人同床眠卧。刘备密谴赵云招募兵士数百,对外宣称是左将军刘备余部,袁绍并不知道此事。赵云从此便追随刘备,任护卫统领 。由此可以得知,赵云招募兵士数百的作用不是为攻城掠地,而是为了保护刘备个人安危而组建刘备的亲兵,相当于刘备将自己的生死交付给了赵云。建安十三年,刘备兵败,曹操派麾下精骑快马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此时情势危急,刘备便带着张飞、诸葛亮等数十骑逃逸,而赵云却反而向北进入曹军势力之中。后赵云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刘备身边。此战之后,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由此更能体现赵云的作用是保护刘备及其家人安全。即使是刘备伐吴时,虽然没有带赵云到前线,却将赵云安排在了蜀吴之间的门户之一江州,刘备战败时,正是得到了赵云的接应,才顺利撤到了白帝城。 种种迹象表明,赵云并非未被重用。
后来刘备在病危之时,托孤时却只密诏他一人,把后主刘禅也托付给了赵云,在刘备的心中,虽然赵云不能像想关张马等人可以率领千军万马叱咤风云,但是他却是刘备身边的一堵铜墙铁壁 。建兴元年,刘备病逝永安宫。后主刘禅继位,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建兴五年,在平定南中并和东吴结盟之后,诸葛亮率领诸将进驻汉中准备北伐,赵云随诸葛亮转驻汉中。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5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