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伪造圣旨难度有多大,真实中的和电视演的一样吗

以史为鉴 2023-06-16 18:28:47

古代伪造圣旨难度有多大,真实中的和电视演的一样吗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皇帝圣旨。

据曾国藩所著《经史百家杂钞》中记载,诏令类下列举有诰 、诏、谕 、令 、教、敕 、玺书 、檄、策命等。

而在圣旨之中,最常见的便是明清时期的“诰命”以及“敕命”了,这指的就是皇帝对官员及其亲属进行封赠时所用的文书,盖有“制诰之宝”或者是“制敕之宝”。现在各地时常能够发现的圣旨,基本上就属于此类。

而一说到圣旨,相信喜欢观看古装剧的读者们自然不会陌生,作为古装剧中的一个重要的“配角”,圣旨的镜头可不少。基本上在所有的古装剧中,都会出现有太监或者是钦差大臣们宣读圣旨的情节出现。

对于圣旨的“魔力”,相信各位读者也是了然于心。所谓圣旨便是指古代中国社会中,由至高无上的皇帝所下发的命令或者是传达其发表的言论,因此可以说圣旨就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以及象征。

圣旨一出便代表皇帝,多大的臣子都的跪伏在地上接旨,并且对圣旨中的内容言听计从,哪怕是让接旨人提头来见也没有例外。

古人为什不伪造圣旨传达命令?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呢?

一、圣旨与影视剧中看到的一般模样吗

在我国,皇帝制度曾延续了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而在皇帝制度之下,皇帝就是中央权力的突出代表,同时也是政府以及社会的核心,身为九五至尊的皇帝,享有国家中所有人类能够拥有的最高的权利,同时还有无上的荣誉以及地位。

对于皇帝来说,所有子民都在其管理之下,一人管理无数人,这自然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才有了作为辅助的大臣们的存在。然而,皇帝无论是对朝中大臣还是民间百姓,仍是需要传达自己的命令以及想法的,而贵为皇帝也不可能没下达一个命令就亲自跑一趟,同时为了不让他人假冒皇帝之名,因此圣旨应运而生。

在圣旨出现之后,圣旨代表的便是皇帝本人,因此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宣读圣旨的太监面前,无论是多么显赫的臣子都必须下跪。所以说,圣旨其实是皇帝个人威严的缩影。然而,圣旨真的长得与影视剧中的一模一样吗?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先从最简单的区别说起。影视剧中的圣旨往往由一人便能够展开,因此并还没有双臂展开的长度。然而,实际上历史是真正的圣旨均为三十三厘米宽,而长度最短的也有三米,长的甚至达到了五米。试问,一个太监如何能够展开?

此外,影视剧中的圣旨以皇族专属的黄色为主色。而实际上,因朝代不同圣旨也大有不同。封五品官员以下的圣旨称为赐命,只有一种颜色,称为“单彩”,有的甚至还是白色的。而封五品以上官员的称为诰命,诰命的颜色又分三色、五色和七色不等,称为多彩。这也是跟影视剧中区别比较大的一点。

但是,我们也无需如何严格的要求影视剧做到面面俱到,能够尊重历史,制作出符合史实的作品来,就已经让人非常满意了,而在圣旨方面做一些无关痛痒的简化,是无伤大雅的。

而说完了圣旨的一些特征之后,我们再来深入了了解圣旨的精妙之处,从而讨论:为何古代的人们不伪造圣旨?

二、为何不伪造圣旨

首先,先从历史上的一次伪造圣旨成功的案例分析。

秦朝时期的赵高就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伪造圣旨成功的人。在秦始皇病危之时,赵高伪造圣旨,逼扶苏以及蒙恬自杀,从而让胡亥上位,以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而事实上,赵高所谓的伪造圣旨,是难度最低的篡改,也就是把秦始皇原本的圣旨内容修改一下,其他方面并没有更改。也就是说圣旨是真的圣旨,只不过内容有一定的改变。

那么,为什么没有人像赵高一样篡改圣旨呢?

实际上,除非你跟赵高一样能够一手遮天,并且还有诸位大臣相助,再加上秦始皇当时正好是在皇宫在去世,周围的侍从甚至都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时候病逝了,同时还有因赵高改圣旨之后被赐死的扶苏因为伤心过度没有想到验明圣旨真伪。如此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够勉强篡改圣旨成功,由此可以想象想要伪造圣旨难如登天。

此外,想要伪造圣旨还需要通过多道难关。

1、技术方面

在圣旨两端有两条银色巨龙,并且在锦缎上还布满祥云图案,这种图案是宫中绣坊中人独特的技艺,几乎无法模仿。因此,若是没有没有高超技术的话,仿造出来的圣旨很容易出破绽。

并且,圣旨的第一个字就让许多企图伪造的人望而却步。

圣旨中的第一个字为“奉”字,同样的,这个字也是用特殊手法绣上去的,且必须绣在右上角第一朵祥云上,其细节让人琢磨难定,就如同现代钞票上的辨别暗纹一般,成功仿造的可能性接近零。

此外,对于伪造圣旨,不仅该技术举步维艰,并且制作的材料也无法取得。

2、材料方面

圣旨作为皇帝御用之物,其布料都是用上好的蚕丝人工针绣而成,甚至还一些材料是由番邦进贡,只有皇室才能使用,非皇族赏赐,平常人无拥有的可能性。

此外,前文也有提及五品以上的圣旨为多彩,而不同的官位还有不同质地的轴柄,可以说规矩非常的复杂,若是让领旨的臣子看到与往常不同的轴柄轴柄,那么一眼就能分辨真假,此外这些轴柄的制作材料也非普通之物,单单是把这些材料找齐,就绝非易事了。

既然制作太难,还有其他的办法达到伪造圣旨的目的吗?

3、收买他人方面

制作太难,可以通过收买制作圣旨的人来达到目的。但是,这也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首先,制作、传达圣旨需要涉及的人员太多了。

从制造圣旨、书写内容、盖章再到宣旨,都需要相关人员的签字,要是其中有一丝错误查出的话,就会找到相应的负责人问罪。甚至由于皇帝为防止曲解意思,通常由两人共同完成圣旨宣读,因此想要收买全部的人员难度太大。

然而,也不一定就能够收买这些人,其中有一部分是权臣不说,甚至还有皇族存在,再加上伪造圣旨是谋逆大罪,多数人宁愿一死也不肯牵连家人,因此收买一事,几乎是天方夜谭。

由此看来,伪造圣旨是困难重重的,并且几乎每个困难都是没有解决的方法的,因此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何古代几乎没有听到伪造圣旨的事情发生了。

小结

综上所述可以考究,圣旨根本就不像影视剧中看到的那么随便就能够伪造,甚至可以说一般人想要伪造圣旨是难如登天的。

作为古代皇权的代表物之一,圣旨拥有与其具有的效力相等的仿造难度。圣旨不仅在制作以及颁发程序是极其的严谨复杂,同时还具有长度精确、材料考究以及颜色多样等等特点,即便是勉强仿造出来的圣旨也是经不起推敲的。

再加上其制作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与成本,也因此,如若不是对圣旨有着深刻考究的人,是难以将圣旨仿造出来的。

伪造圣旨更是的困难程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的话,可以说对于古人来说,造假圣旨要比现代人造假钞票还要难得多。其中的精妙之处又岂是一个“奉”字那么简单的?因此,除非挟天子以令诸侯,或是大量的权臣内外勾结、沆瀣一气,否则的话要想造出假圣旨,简直就是难如登天!

当然了,更不要说造假圣旨一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旦事情败露,那么所有参与到此事件中的人自己自然是逃脱不了处死的下场,还很大可能会被株连九族,牵连都自己的家人。因此,伪造圣旨一事,向来是弊大于利的事情。像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在历史是几乎没有出现也就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了。

参考资料:《经史百家杂钞》

古代圣旨为何无人造假?

在中国的封建王朝时期,皇帝就是天子,是天下之主,皇帝的一条命令就决定人的生死,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被赐死的王公大臣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然而,在那些古代官员们领旨之前,却不会对圣旨的真实性产生丝毫怀疑,难道就没有可能,圣旨是伪造的吗?对此,专家进行了解释:圣旨倒是可以造假,但难就难在第一个字,不信你看看。

圣旨自古时流传下来,至今已经被赋予了4种内涵。第一种,就是指皇帝的旨意,《三国志·魏志·张辽传》中有云:以明公威信著於四海,辽奉圣旨, 豨必不敢害故也;第二种,便是讽刺的意味,浩然《艳阳天》第七章:他把马之悦的每一句话都当圣旨来念;第三种,就是专指孔子的意旨,《文心雕龙·史传》中写道:若乃尊贤隐讳,固尼父之圣旨,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

最后一种便是出自佛教徒的口中,他们所说的“佛谕”,就是他们眼中的圣旨。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圣旨,还是出自君王。圣旨是皇权的象征,如果皇帝想要发布圣旨,还要根据接旨官员的官衔大小进行轴柄质地的选择: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等等。

因此,如果造假的人不了解轴柄的质地,往往一眼就会被看穿。然而,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只要造假者足够细心的话还是会观察得到。除此之外,还有几处小细节才是真正避免圣旨造假的手段。第一,圣旨的宽度。历朝历代都没有对圣旨的长度做规定,毕竟字数不一样的话,长度也就不一样,有时候长5米。有时候才2米,不过宽度都是一定的,都是33厘米左右。

第二,圣旨的材质。制造圣旨的材料都是上好蚕丝制作而成的绫锦织品,图案也都是经过精心勾勒的祥云瑞鹤,一般只有宫廷之人才有如此手法,而且材料也是皇宫特供,并无其他渠道可以获得。再者,圣旨并不是皇帝写完字再盖个章就结束了,其中还有多道工序,需要重重防伪,每个环节都有负责人,一旦出了问题就会祸及全家。

第三,圣旨的颜色也很有讲究,一般来说,圣旨颜色越丰富,就说明接旨官员的品级越高。根据明清时期的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的圣旨都是三色、五色、和七色的,五品以下官员的圣旨颜色就比较单一,通常都是纯白绫。

最后,也就是最核心所在,圣旨的正面的两端会印有翻飞的银色巨龙,就像现在钞票的防伪标志那样,只有在一定角度和光线下才能看到。其次,由于圣旨上印满了祥云图案,而所有圣旨开头的第一个字,一定要写在右上角第一朵祥云上。

因此,伪造圣旨不但要搞到材料,还要买通为圣旨担责的所有官员,还要把极为隐秘的银龙制造出来,在一个字上又要多加小心,真可谓是难如登天。

圣旨应当是最高级别的文件,圣旨有哪些防伪技术?

电视剧里经常会有仿造圣旨的情节,但那些都不是真的。在古代,圣旨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法律,是最高级别的政治文件,如果连圣旨都能够伪造的话,那天下岂不是乱套了。所以圣旨还是有自己的一套防伪技术的。

首先,圣旨最关键的一个“防伪标志”就是所有人都模仿不来的,那就是皇上的玉玺印,皇上写完圣旨后都要在末尾盖一个玉玺印的。皇上的玉玺都是由雕刻界最顶尖的能工巧匠亲手雕刻,其中的内容、图案也是十分复杂,一般人是模仿不出来的。而且印泥也是经过特制的,圣旨上面的玉玺印是不会褪色的,而且也不会渗透到圣旨背面

其次,圣旨布料的选取也是十分讲究的,都是用上好的蚕丝制成,这种布料只在朝廷中供应。圣旨的布面上会有银色的腾飞的巨龙,其制作过程也是非常复杂,需要各种各样的女红刺绣来完成。圣旨的长度也不仅仅是在电视里面的短短一页,真正的圣旨最短的也有两米,宣读圣旨的时候也是需要三个人配合才能完成。一般人哪有这样的财力、人力和资源来仿造一份圣旨呢?

而且,圣旨从制作到宣读的过程需要经过很多人来审核,任何一个环节出错相关的负责人都会被砍头。在古代那样残酷的法制条件下,怎么会有人冒着生命危险顶风作案,拿自己和家人九族的生命开玩笑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5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