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说说唐朝皇帝的两次作秀,结果两场作秀影响天差地别

众妙之门 2023-06-16 18:20:46

说说唐朝皇帝的两次作秀,结果两场作秀影响天差地别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皇帝作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京师旱,蝗虫大起。”,事关天下百姓生死存亡的大事,唐太宗不敢怠慢。

某一日,唐太宗命人捉来几只蝗虫,诅咒几只听不懂人语的蝗虫说:“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唐太宗做出吞食蝗虫的动作,左右担心皇帝会染病,纷纷劝阻他。

唐太宗说:“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肺肠。”

——我希望把灾祸转移到我的身上……谷物是老百姓的命啊,如今被你们吃了,我宁愿让你们啃噬我的肺肠!

随即,唐太宗李世民不顾身边大臣随从的反对,毅然抓起蝗虫,吞进肚子里。

大家都明白,皇帝这是在作秀,其实,这场表演秀十分有必要,至少让天下人认识到,皇帝的心中是有百姓位置的。

只有得民心者方得天下,唐太宗“吞蝗”之举,“自是蝗不复成灾。”也许是凑巧蝗灾结束了,也许是后世的溢美之词,总而言之,皇帝最终赢得了民心,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吞蝗”事件过去了二百四十七年,唐朝又上演了一场“贺蝗”表演秀。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七月,同样在京畿之地,“飞蝗蔽日,所过赤地。”

京兆尹杨知至向皇帝奏称:“蝗不食稼,皆抱荆棘而死。”——蝗虫不吃粮食,都抱着荆棘活活饿死了。

这简直是痴人说梦,皇帝竟然相信了,领着满朝文武相互庆贺。

杨知至能把唐僖宗一个人忽悠了,难道“宰相以下”都是脑残不成?

当然不是,只不过没人想跟善于胡闹的小皇帝较真罢了,当满朝都是奸佞小人的时候,君子出来一个死一个。

蝗虫真的不再可怕,可怕的是,整个大唐的官场,布满了啃噬百姓的巨大“人蝗”,“人蝗”远比蝗虫更贪婪更恐怖,“奢侈日甚,赋敛愈急,连年灾荒,不以实闻,百姓流殍,无所控诉。”

蝗灾不仅毁掉了粮食,也吞噬了人心。

“飞蝗蔽日,所过赤地。”百姓赖以为生的粮食被吃个精光,唐僖宗竟然相信“蝗不食稼,皆抱荆棘而死”的鬼话,这样的帝国不走向灭亡,实在是天理难容。

唐僖宗陶醉在天下太平的美好梦幻之中,黄巢、王仙芝等人早已揭竿而起,为大唐帝国敲响了丧钟。

唐朝最心狠君王,他下了一道什么命令,令百官和百姓都为之惊叹?

唐朝最心狠君王,他下了一道命令,那就是让关押着的四百名死刑犯全部释放一个月并回家团聚,然后让他们自行回来,当时令百官和百姓都为之惊叹。不过更加奇特的是这些人都一个不少的回来了,不过他们之所以选择回来,更多的还是为自己的家庭着想,毕竟他们走掉很简单,可他们的家人就不一样了。

这个君王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他登上皇位的手段并不是很光明正大的。如果唐朝最心狠的君王,那很可能就是他,毕竟弟逼兄,子逼父,也没人能做到他这样的程度。因此,他即位后,非常关心民众的舆论,担心会有一点坏名声。因此,他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好皇帝。最著名的事件之一是他把死囚全部释放回家。

当时他发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命令,让大理寺的所有的犯人都回家与家人共度农历新年,一个月后再回来。说实话,整个朝廷都非常震惊,他们试图劝阻皇帝。可是李世民是有着自己想法的人,他怎么能听呢?因此,最后大理寺的人不得不把这些囚犯给全部放掉。一个月后,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都回来了。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他挥了挥手,放他们都自由了。当人们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都称赞他们的皇帝,称李世民是一个聪明的、有智慧的、关心人民的好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这件事虽然有着让人震惊的成分,不过却取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也可以看出李世民的独特和心计之深。

同样是夺位,为什么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宗赵光义的口碑天差地别?

这个与他们在夺位之后的行为直接相关。

李世民夺位后,励精图治,把大唐带入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在内政方面,大唐 社会 人口增加、经济发展、 社会 治安非常好。《新唐书》记载,当时的人出远门,可以行千里而不用带干粮,这说明商业服务当时已经非常好。在治安方面,路不拾遗、夜不闭户;200多个死囚放回家过年,年后一个不落地都回来领死;这说明当时的司法非常公正。

----在对外方面,贞观初年对突厥采取隐忍之态,后来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对突厥反击。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派大将李靖、李勣率10万大军,由山西、甘肃等地分路出击东突厥,并于第二年一举消灭了东突厥汗国;当初兵临渭水的吉利可汗被生擒。

----后来,李世民进一步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了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唐太宗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四镇,北方草原强敌被消灭后,大唐与新生的草原各民族融洽相处。后来回纥等少数民族领袖共同为李世民上了尊号“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为大唐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样的帝王当然口碑好。

反观赵光义,就差多了。

----对内:强化了以文驭武、崇文抑武的做法,使得民族丧失了尚武精神,中国一步步颓弱。并且不抑兼并,纵容豪强地主兼并农民土地,搞得宋朝刚刚建立30来年,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对外:两次伐辽都以失败告终,失败就失败吧,竟然还就此决定了“守内虚外”的国策,从此对北方强敌消极防御。对于西夏,纵容西夏坐大,无力平叛,最后只能承认既成事实,任由党项人事实独立。

----赵光义认为外敌是癣疥之疾,不过是要些土地而已;而内部敌人(农民、武将、权臣)是心腹之患,他们是要夺赵家天下的。一次,赵光义在两次伐辽失败和农民起义的刺激之下,奠定了守内虚外的国策,同时严重束缚武将,还搞起了阵图遥控武将。在最终从战略和战术两方面让宋朝陷入被动,从此之后,大宋对外基本是屡战屡败。

而且赵光义对外的消极态度,给后世开创了苟且偷安的头。可以说,赵光义奠定了大宋后来一百多年积弱不振的基础。

结束语:

李世民让大唐雄起,为盛唐奠定了基础;

赵光义让大宋变弱鸡,为苟且偷安埋下了伏笔。

两相对比之下,同样是夺位上位的帝王,其口碑难免就天差地别了。

有句俗话说的好, 一白遮百丑,在政治上面一样适用。唐太宗李世民有“宣武门兵变”,赵光义有“斧声烛影”,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但是要洗白自己,必有有硬核的实力啊。这个李世民有的,赵光义却没有。

唐太宗有贞观之治,宋太宗没有。 在中国 历史 上贞观之治影响很大,李世民深受隋朝灭亡的影响,不停的反思自己,明君贤臣互相呼应,成为中国古代官场的一段佳话,如房玄龄、褚遂良、长孙无忌、魏征、李绩、秦叔宝、尉迟敬德、杜如晦等等一批文臣武将青史留名。

宋太宗赵光义虽然在陈桥兵变中也是重要角色,但是核心还是赵匡胤,虽然后来夺权成功,但是文治武功和李世民比还是差了一大截,名臣武将很少能拿出手,更不要提能和李世民手下相提并论的贤臣。

唐太宗是少数民族公认的“天可汗”,赵光义两次北伐失败,只能放弃燕云十六州。 唐朝是中国大一统王朝中面积比较广阔的,名将李靖贞观年间消灭突厥政权,后来挂帅消灭吐谷浑,侯君集担任主将消灭高昌国,李绩担任主将出征高丽,将高丽灭亡。有句段子说的就是在唐朝不灭一国,不好意思称为名将。李世民恩威并用,收服少数民族势力,被称为天可汗。

赵光义虽然也是雄心壮志,两次北伐失利彻底打消了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雄心,特别是雍熙北伐,不仅没有夺回失地,还丧失了一部分领土,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从此北宋朝廷难以掩饰自己恐辽心理,就算和金国共同约定打辽国时,辽国的残兵败将也能追着宋朝打。

文治武功宋太宗和唐太宗差的太远,一个获得巨大成功的人,谁还在意你那点瑕疵啊,可是宋太宗瑕疵太刺眼。真没有能遮挡的东西。

这个问题很奇葩。因为李渊是从姨亲手中接过了一个曾统一强大的帝国;赵匡胤从主子的孤儿寡妇手中抢了没有成熟的果子。政治基础就不同, 历史 界面显像各不同。

李世民弑兄杀弟抢了老爸的权,本韪儒家之学,拜了颜回为师,成了儒教徒,自然历代后儒得拼命粉墙,为儒门增辉;又尊老子为上祖,让道教脸上有光,当然道教拂尘要为己努力;大兴佛教,寺满华夏,释迦摩尼这些讨饭的有了铁饭碗,怎能不因果有报呢?

在军事上,大闹隋炀帝的 社会 大流氓均在旗下,其战斗力是小邦可以抗衡的?拓疆为尊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无非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故事,也遭了安史之乱之报应,终为军阀所灭。

如果说对华夏民族人的文化贡献,仅科举与大运河的事,全唐不可与隋炀帝比,更何况人口地亩数,到了唐玄宗时才能比划一下。李唐之恶故事,也是 历史 怪胎了。唐史可以说是三教鼓吹史,是个失德野蛮乱伦拜跪石榴裙下史。武则天可以证明。

赵匡义,阴了本家兄弟的半阙江山,没有了北防屏障,挥下除了杨家将镇陲,可有打手?北周柴荣的几个家奴,在变节后都被赵匡胤收拾了,哪有志士报国?

文化上,三教合一,在“三纲五常”与“学而优则仕”的奴才争名利的鼓动下,文儒挤门,党争风云一直刮到“崖山之后无华夏”时代。

经济上,大兴商工,以阉割农民利益为基础的失民心朝政,虽有花船夜萧鸣翠柳,怎奈饥民铲锹声。宋朝,就是个鸟语画香度春秋,皇儿夜半耍春楼的文化底蕴,主操者就是赵匡义的“口惠实不至,妖也”心态的大显露。为政不休民心,等于自毁长城,遇上个心更手灿的萧太后,能有好果孑吃。枉为男子汉了。

李世民心狠手毒,千古一人;三教恩惠,注重民心。赵匡义盗权心虚,捏权不发;重文抑武,偏商轻农。两个王朝君王口碑之优劣也就水落石出了。

首先来说,宋朝和唐朝相比,前者得国就不太正。 虽说唐高祖李渊也是隋朝皇室宗亲、一方诸侯,但李渊晋阳起兵毕竟是在隋陌百姓生活艰难、各地造反起义风起云涌之后,即使有不太符合中国传统的忠君思想,但也基本算得上是拯救黎民于水火。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大将,也曾跟随雄才大略的周世宗柴荣南征北战,但柴荣去世后他就借带兵抵御契丹的时机黄袍加身夺取政权。后周本是一个欣欣向荣且已统一汉地大半的政权,赵匡胤的行为不仅是赤裸裸的背叛,更属于抢夺即将到手胜利果实。况且,周世宗柴荣对他一向不薄,然先皇帝尸骨未寒他就欺负孤儿寡母,这在人情道德上也是讲不通的。

对比了唐朝和宋朝政权的合法性,再来说说李世民和赵光义这两人本身的能力和功绩。

唐太宗李世民少年即随父起兵,大小战役无不冲锋在前。不仅率军攻破长安,还在唐朝建立后领军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立下赫赫战功,同时在大批的文臣武将心中建立了极高的威望。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在李世民的巨大功劳面前也显得相形见绌,这些都是赵光义所不能比的。赵光义不过是在其兄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政权之后沾光得以不断升迁,是一个典型靠兄长余荫吃饭的皇亲而已。一个是众望所归,一个是默默无闻,两相比较,高下便立见。

最后再来看看二人夺位之后治理国家的所作所为,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就更加清晰了。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不仅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对外军事作战更是屡屡胜利。他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 养生 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 社会 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宋太宗虽然在继位后也采取了类似扩大科举选拔人才这样良好的为政举措,并且依靠绝对的实力招安吴越国、吞并了北汉,但在其后与契丹的高梁河之战中功亏一篑。在此之后数年,北宋先后与越南白藤江之战失败,与辽朝雍熙北伐失败,与西夏三川口战役、好水川战役、定川寨等战役失败。 历史 上弱宋的形象就是宋太宗多次的军事失败中建立的。

所属朝代得国不正、上位前功劳微小、上位后作为不大,赵光义的口碑自然差上不少。

唐太宗:李世民


宋太宗:赵光义

我是喜欢 历史 的前可见古人。

从夺位这方面来说,李世民比赵光义干的过分的多,赵光义只是可能干掉了自己的哥哥,李世民不仅干掉了兄弟,还逼宫囚禁了自己的爸爸。为什么二人的口碑天差地别呢?

李世民 李世民于武德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囚父。在那个孝道至上的年代,就是犯下了天大的罪过。

李世民因为玄武门的事情,在贞观初年没少被骂。

贞观二年蝗灾爆发,朝野上下认为此次蝗灾与玄武门之变有莫大干系,逼得李世民下罪己诏,更是逼得李世民大庭广众之下生吃蝗虫。

但是,贞观初期以后,随着贞观盛世的到来,基本上就没有因为玄武门之变而骂李世民的了,到了后代,更是对李世民大加褒奖。

为什么李世民会有这么好的口碑呢?

对于百姓来说,不论玄武门之变的影响多么的恶劣,都是皇帝的家事,与百姓没有丝毫的关系。百姓们顶多跟着起哄骂两句不孝。

但是,李世民继位后,赋尚俭,为政谨慎;致力复兴文教,大唐海晏河清, 社会 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百姓安居乐业。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唐朝声威远播,四方臣服。李世民带给百姓的是实打实的利益,是尊严。那个年代就算是一个唐朝的乞丐都可以傲视异国人。

同理,对于我们这些后世人来说,贞观时期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 社会 推向鼎盛时期。关键是贞观盛世,是我们整个民族的荣耀。

所以就算是李世民得位不正,口碑也都是非常好的。

赵光义 赵光义夺位的事情不太好下定论,毕竟“斧声烛影”的故事并没有在正史中记载。但是赵光义口碑不好,那确实是他自找的。

不可否认,赵光义在位期间,还是有些功绩的。亲征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鼓励农业、扩大科举,改变了重武轻文的陋习。

但是这些功绩不能掩盖他最大的污点,那就是两次对辽作战的失败。

在赵光义两次对辽作战失败之前,宋朝军队还是很能打的,与辽人的战争也没怎么吃过亏。

但是赵光义在灭亡北汉以后,骄傲自大,刚愎自用,贪功冒进,贸然发动对辽战争,先后于高粱河、岐沟关被辽国击败,致使宋军损失惨重。

也是这两次战争,彻底打断了宋军的脊梁骨,使得宋朝在之后与异国之间一直处于弱势状态。

同样是夺位,李世民和赵光义,一个打造了贞观盛世,一个造就了弱宋,口碑自然是天差地别。

(个人观点,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很简单呀,因为李世民比赵光义有作为。

先说李世民吧,他在文治和武功上都有很大的建树。

军事成绩 李世民是隋末唐初最厉害的弓箭手之一。他作为秦王,入主中关时和李建成的功劳旗鼓相当。后来平薛举,讨伐刘武周,洛阳和虎牢关之战一战灭双雄,山东击溃刘黑闼主力,在武德五六年开始也继续防范突厥。可以说,李唐江山大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贞观时期,灭东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龟兹,高昌,击败吐蕃和天竺。领土超过隋朝极盛。甚至一征高句丽的所谓败仗其实战术上仍然是胜利的。“天可汗”这个称号,可不是随便叫的。

文治成绩 李世民的个人文化修养很高,在帝王中,能与他在书法上相比拟的就只有宋徽宗。他的诗词虽然比不上唐代顶尖的文学家,但也代表了唐初时的最高水平。全唐诗的首卷,就是李世民的佳作。

咏雨(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还陕述怀(李世民)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旗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在政治上,贞观之治就不用多说了,已经是名垂千古的。唐朝的繁荣强盛都是在李世民的奠定下得来的,甚至即便几千年以后,海外依然将中国人聚集的地方叫唐人街。

再说赵光义 要说宋朝最有建树的人,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开国皇帝赵匡胤,同样战功显赫。虽然建立宋朝是在孤儿寡母手上抢来的政权,但他发动的是一场没有血腥的政变,结束了近百年来中国的混乱局面,让中国再一次实现了基本上的统一。

而他的弟弟赵光义从来没打过仗,为了让自己的前半生显得体面,赵光义不停地篡改 历史 。硬生生将自己刻画成一个能文能武的蒋帅,甚至是在“陈桥兵变”中,他都成了主要策划人。

赵光义做皇帝有什么成绩呢?

他前期急功近利,拿下北汉之后很膨胀,即使高梁河受挫之后仍然保持蜜汁自信,并且之后宋军在满城的大胜再次给他信心;然后就听信边将贺令图所奏“契丹母寡子幼,群情不附”的情报,发动雍熙北伐,再次惨败。

他逼死燕王德昭、贬死秦王廷美、争取到赵普支持后不顾一切把皇位留在了自己家。

且不说他过度重文轻武,各种军改带来的弊端。他一辈子做得最多的就是去太祖化。只要是赵匡胤实行的制度,他都要改。只要是赵匡胤贬黜的官员他都要启用。只要是书写赵匡胤英明神武的史籍他都要让人改。

他这辈子都在赵匡胤的阴影下生活。

你好,我是古今阅史,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历代王朝史中,有两位皇帝是夺位登基的,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和赵光义的烛影斧声,按理说前者的名声应该差于后者的名声,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

唐初中央皇位之争的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一生伟业的正式起点,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弑兄太子李建成,杀弟齐王李元吉,囚父皇帝李渊,这在讲究伦理纲常的封建时代,是犯了很大忌讳的。以臣弑君(太子也是君),以兄杀弟,以子囚父,以弟杀兄,还有被传播甚广的以小叔子的身份强纳哥哥李建成的妃子的传闻野史。单看这些事,放在一个普通人身上都是天理不容,何况万民代表、国之颜面的皇帝。

宋初充满各种诡异的“烛影斧声”事件,当朝天子赵匡胤与位列宰相之上的晋王赵光义的兄弟相争。皇帝赵匡胤突然驾崩与世长辞,《宋史》记载:“癸丑(指日期)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就是这么简单,没有死因、没有遗言、没有安排,赵匡义绕过赵匡胤长子赵德昭(后自杀而死)接过皇位,堂堂正正以大势相压,没人反对,朝臣和后宫皇帝举双手赞成。大宋集团的第二任皇帝“民选”产生,赵光义登位不久就改年号为“太平兴国”,改唐末以来重武轻文的国策,依仗众多文人士大夫,把这个国家牢牢把控在手里。

一个是李二,一个是赵二,天差地别的名声,关键在两人夺位为帝后的作为成就,要是大概知道了解两人平生功绩,就会明白这天差地别。先来看近代一位伟人和史书对二人的评价:李世民“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赵光义“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但无能”“故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幽州之败”。而且,李世民干得还是板上钉钉的事,赵光义干得很有争议,可二人评价天差地别,由此也能看出两人成就之差别有多大。

李世民的文治武功高过赵光义。李世民,贞观之治,建唐初期就是天策上将战无不胜,为李唐立下不世之功业,攻灭东突厥、薛延陀、西突厥、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等,北方各族共尊“天可汗”。没有李世民打不赢的仗,没有他干不成的事,唐朝在他手上蒸蒸日上,由上至下都收获了自己的幸福。聪慧过人,骑射征战、文韬武略,豪爽大度、机敏果断、重视教育、发展经济、虚怀纳谏等,好的评价都安他身上就没错。

赵光义呢?刚即帝位就开始勾心斗角的权谋统治,除攻灭北汉、收土吴越和漳、泉二州没其他的,然后两次伐辽直接惨败,还没完成统一就自废武功、重文轻武,宋朝的统一算统一吗?不算,连燕云之地都收不回来,北方还有比他国土面积大的中国王朝。赵光义把宋朝国库消耗一空,其他啥事没干,百姓得到什么益处吗?没有,只有士大夫因全心全意为他“自废武功”和“巩固统治”得到众多政治经济特权。

总之一句话,赵光义没本事硬上,换来了孱弱的中国;李世民有本事硬上,换来了强盛的中国。因此,一些人格上的小污点就不算什么了,毕竟造福了万千黎民和创造了 历史 。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最主要的是为天下服务,不能用看待普通人的想法看。

在夺位这件事上,唐太宗李世民的口碑比宋太宗还要差。但论文治武功,宋太宗远不能望唐太宗的项背。唐太宗坏得光明磊落,赵光义是个阴人,喜欢搞小动作。

唐太宗直接杀死自己的哥哥和弟弟,还让尉迟恭用长矛挑着李建成的人头去瓦解他部下的斗志,把自己的侄子斩草除根,抢了弟弟李元齐的媳妇。血腥残忍又败坏人伦。

宋太宗上位,一直是个谜案,所谓“烛影斧声,千古之谜”。宋太祖有可能是被弟弟赵光义下毒害死的,宋太宗得位虽然也不那么正,但史书的记载却是宋太祖赵匡胤主动搞兄终弟及的。这让很多人相信他是合法的。他夺位后,也没有立即杀死自己的侄子,虽然他的侄子都在成年时不明不白地死去,但也算多活了不少年。赵光义是个阴人,手段比较卑劣,但一切都是那么不明不白,让人不会有过激的反应。

在手段的激烈和血腥上,宋太宗要比唐太宗好一些。

然而唐太宗的文治武功,极为辉煌。灭东突厥,灭薛延陀,灭吐谷浑,成为“众汗之汗”的天可汗。在文治上选贤任能,虚怀纳谏,澄清吏治,建立制度,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到唐玄宗开元时期达到极盛,但真正强得扎实,威服四夷,还数唐太宗的贞观朝。

宋太宗的武功跟唐太宗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两次伐辽,都一败涂地,从此关门自守,不敢北向。宋太宗伐辽的失败,让宋朝从此在对辽的军事关系上处于守势。他虽然于979年灭掉北汉,建立了中原的大一统王朝,但也是宋太祖做完80%的工作后,他接着收功而已。

武功不行,他便要兴文治,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兴科举,重文教方面,也确实可圈可点。他一次科举,能录取500名进士,而唐朝一次科举不过录取十数人,完全让科举平民化,给了中下层阶级的人以出路。不过,这也造成了宋朝冗官的弊政。

宋太宗在施政上还是延续宋太祖的政策,并没有太多的创举,但作为一个守成、兴太平的皇帝,他还是比较合格的,然而与唐太宗比起来,差得还是远。

唐太宗不是好人,但也坏得光明磊落,况且力图用自己的政绩洗白;他的天下有一半是自己打的,虽然不是开国之君,却做的是开国之君的功业。宋太宗一开场就小气多了,而且喜欢玩阴的,这种缺乏男子和英雄气概的行为,接近于小人,自然难有什么口碑。

唐太宗李世民夺位是迫不得已,而且他当时处境也很危险。不先下手,必为人害。况且大多半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就是大唐王朝的实际创造者。帝位本来就应该属于他。李渊也承诺过他,大事成功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是这位父亲食言了,没能兑现,这叫李世民如何不恼,如何不怒。李世民夺位是:拿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反观宋太宗赵光义他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他是其兄宋太祖赵匡胤的追随者,也就是跟班的。宋太祖开创了大宋江山,宋太宗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只不过后来一步步壮大起来,逐渐成了气候。

斧声烛影留下了千古疑案,当时只有兄弟二人在饮酒。但见窗户上有他们的影子,并有斧子戳地之声。还有太祖的一句:“好做,好做!”之后,便回寝殿休息了。第二天传来太祖驾崩消息。太宗有重大嫌疑,后来的人们都说他是弑君夺位。我说也是如此啊!

唐太宗李世民夺位,是属于无奈之举,况且他实际上等于就是大唐的建立者。拿回属于自己的天下,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一件事。后人当然会举手赞同。

宋太宗赵光义夺位,是属于弑君行为。因为他不是开创者,他只是跟着沾光罢了。人们自然会对这样的行为嗤之以鼻。

唐太宗李世民夺位属于正义反击;(正大光明的去干)宋太宗赵光义夺位属于小人行为。(偷偷的去做)

以上就是二人夺位的口碑天差地别的原因。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相互学习,在 历史 的天空里共勉。

前言 :唐太宗和宋太宗虽然都是太宗,都是唐宋两朝第二位帝王,但是二位太宗在中国 历史 地位天差地别。无论文治和武功还是个人魅力宋太宗都没发和唐太宗比。按现在职场话说唐太宗就是要实力有实力,要业务有业务,要关系有关系,要流量有流量,要颜值有颜值,霸道总裁一位且人气超高。按照2020年流行语说唐太宗李世民:酷毙了靓绝了,你要有人爱,摔倒了失足了,你得有人拉。

评价宋太宗两个字:呵呵!

(一)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等功绩。618年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立下赫赫战功,封秦王。设立文学馆,笼络四方人才。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世民被唐高祖李渊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成太上皇,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唐太宗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 养生 息、国泰民安,开创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qiū cí)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 唐版图巅峰1200多万平方公里, 历史 第三仅次于元朝和清朝。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盛唐百年奠定重要基础,也有“ 千古一帝 ”的美誉。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晚年追求长生不老炼丹),享年52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葬于昭陵。

(二)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赵匡胤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驾崩,赵光义继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 钱俶 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979年宋太宗御驾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两次北攻辽国失败,打算收复燕云十六州,从此对辽采取守势, 北宋国土版图280万平方公里上下。 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 唐末以来重武轻文 的国策, 宋代开启重文抑武的格局,影响明代朱元璋 。宋太宗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时年59岁,庙号太宗,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葬于永熙陵。个人觉得唯一赵光义比唐太宗李世民强是长寿一些,当然是开玩笑了。

结语 :唐诗、宋词都是我们 历史 朝代文学代表形式,非常璀璨的中华文化。但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宗赵光义确实不是一个level,完全是拿超跑豪车对比面包车出租车一样。个人见解, 历史 是胜利者写的,成果论过程,欢迎路过的看官留下有趣的思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4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