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胤礽两次被废对康熙打击有多大,此事过后康熙总是病病殃殃

众妙之门 2023-06-16 18:19:56

胤礽两次被废对康熙打击有多大,此事过后康熙总是病病殃殃

对太子胤礽被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康熙十四年,(1675)在三藩之乱最焦灼之际,康熙向天下发布一道重要谕旨,立皇长子胤礽为皇太子,解释说:“自古帝王继天立极”,必须建立元储,以此保证宗室社稷的“无疆之休。”因此这次立长子为皇太子是“垂万年之统”,“系四海之心”的大事。

胤礽被册立后开始了更为全面的宫廷教育,以此为将来继统做出准备。这个孩子八岁就能左右开弓 背诵四书,确实很优秀,作为父亲的康熙对他非常满意,评价他:“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之处。”此后在康熙三次亲征葛噶尔丹,让他坐镇京师 代表康熙举行相关活动 各部院的奏章也都交给他处理 显然康熙确实苦心孤诣的对他进行培养。

然而,树大招风,帝国的风云就在许多人的投机之中开始出现了许多问题。先是索额图获得高位,并且领侍卫内大臣,由于他是胤礽母亲是索额图亲侄女,所以索额图愈加膨胀,由此一点点将胤礽拉下水。“专权用事,贿赂公行,人多怨之。”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利用胤礽的影响与明珠等人开始激烈竞争,最终造成胤礽被康熙所厌恶、失望乃至于防备。

胤礽在这个情况下开始出现越轨念头,他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由于早年被康熙的宠爱,愈加不知谨慎,甚至“刚愎喜杀人”,因此康熙在第一次废太子时已经总结把大清交给他“必至败坏我国家,戕贼我万民而后已。”因此在康熙四十七年,老皇帝与太子发生直接冲突,甚至说出了:“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的话,因此在外出回京路上他宣布太子罪状:“不法祖德,不遵祖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因此他“不堪接替太祖,太宗、世祖创立的基业,将其废黜,并加监禁。”与此同时处死索额图两个儿子,然而让康熙没有想到的是,其他儿子看到太子被废认为都有了新的机会,由此开始纷纷争抢太子之位,进一步导致了事态的严重。在罢黜太子后,康熙亲自祭天,并写下文书说:“臣虽有众子,远不及臣”。因此可以看出,康熙对儿子们普遍是存在不满的。

废黜太子对康熙的打击相当沉重。胤礽被废之后经常“忽起忽坐,言行失常,啖饭七八碗尚不知饱,饮酒二三十斛亦不见醉。”《清圣祖实录》对此,康熙认为胤礽“竟类狂易之疾”,心生恻隐,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啊!

让康熙没想到,他的兄弟们开始希望他处死废太子。大阿哥向康熙说:“父皇,二阿哥(废太子胤礽)活着终究不成器,请您痛下决心……

“此后当如何?”康熙深锁眉头说。

“八阿哥还算是可靠之人。”

老皇帝听完这番话心如刀割,他已经感到事态极端严重,程度超过他最初的预判。

康熙召集诸皇子当面质问八阿哥说,你想当皇太子吗?八阿哥立即跪倒,语塞不出。九阿哥和十四阿哥替他解释:八阿哥绝无此心,必有什么误会,此事我等皆可作保。

康熙最后宣布说:“借此邀结人心,树党倾轧”否则段不姑容,并列举之前总师褚英、莽古尔泰等人微例子,希望他们吸取历史教训。最后又告诫大臣们说:“凡非本王门上之人,俱不许在别王子阿哥处行走”。《清世宗实录》

在宣布完这些后,康熙绝望地说:“众阿哥当思为君父,朕如何降旨,尔等即如何遵守,始是为臣子之正理。”又说:你们若是争竞不息,等我死时,“必至将朕躬置乾清宫内,尔等束甲相争耳!”他想到了英明一世的齐桓公却在死后因为几个儿子争夺王位将其饿死的下场。

老皇帝的眼泪

听说废太子胤礽因被废黜,以至于精神错乱,老皇帝十分心痛,“日日不能释然于怀”。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甚至“无日不流泪”。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老皇帝决心再给废太子胤礽一次机会。

为了缓冲激烈的胶着状态,老皇帝向诸皇子和大臣开始做废太子胤礽的平反工作。一是胤礽虽然有很多错误,但却都是“鬼魅所屏蔽”。二是胤礽的罪行有些是胤禔诬陷的。三是胤礽的悖逆行事,是索额图父子唆使,由此康熙信誓旦旦向皇子们和大臣们非常自信地作保说:“胤礽断不复仇怨,朕可以立保之也。”《清圣祖实录》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复立胤礽为皇太子,没想到的是胤礽竟比之前更加狂妄,日常享受和服饰、陈设规格都超过康熙。

对此康熙说:“伊所奏欲责之人,朕无不责;欲处之人,朕无不处,欲逐之人,朕无不逐;惟所奏欲杀之人,朕不曾诛。”

康熙对此一面怒不可遏,一面似乎又无计可施。然而还是太子和他身边的人会干出伤害自己“一世身名”的不测之事,最后老皇帝下决心彻底和以胤礽为代表的集团决裂:“今众人有两处总是一死之言,何则?或有深受朕恩,倾心向主,不肯从彼,宁甘日后诛戮者;亦有微贱小人,但以目前为计,逢迎结党,被朕知觉,朕即诛之者,此岂非两处俱死之势乎!”《清圣祖实录》

其实外界一些颇有见地的官员也对此早有预见,被提前罢斥回到家乡的王鸿绪说:“我京中常有密信来,东宫目下虽然复位,圣心犹在未定。”陕西作过道员的程兆麟和一些中级官员都普遍认为“东宫虽复,将来恐也难定”。

基于对大清的责任感和自我安全感的基础,老皇帝理性作出决定,宣布再次废黜胤礽:“如此狂易成疾,不得众心之人,岂可付托乎!故将胤礽仍行废黜禁锢。”与此决断说:“后若有奏请皇太子已经改过从善,当释放者,即诛之”。

这个皇太子给了他相当大的痛苦:“数年之间,隐忍实难,惟朕乃能之。并非从今往后不可再忍,倘若朕躬有不测之事,如何向祖宗交代。若因爱子之心切而毁坏累代声誉见责,朕亦无言以对。”

经此之后,康熙的身体日渐衰弱,六十岁后的康熙从此总是病病殃殃,精神头极差。大部分日子都闷在房间里,那个壮年之时可以独自来开需要五人合力才能拉开的大弓,射出的箭是普通的两倍之长且能百发百中、威风凛凛,英勇善战,运筹帷幄的政治家,晚年在亲情和政治之间的残酷夹缝中完全被毁掉。

历史中胤礽真的不堪重任吗?他到底为何被废?

胤礽并不是不堪重任,主要是胤礽靠着实力故意找事儿,硬生生的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第一次被废,源于一件小事康熙二十九年七月,正值康熙西征期间,由于身体不适,加之思念儿子,康熙便召太子胤礽和三子胤祉前往行宫探望。这本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身为人子,看到父亲生病,理应感到忧伤焦急,但不知为何,胤礽在见到康熙后,并没有表现伤心之意,甚至隐隐还有兴高采烈的神情。

对此,康熙自然是极为不满,十分生气的他,在训斥了胤礽一通后,直接将他赶回了京城。不过,虽说康熙十分生气,但此时还没有废除太子的想法,在他看来,太子只不过是一时犯错,还是要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但在此后,胤礽的所作所为,让康熙终于忍无可忍。

首先是极为贪婪,不仅私自动用大内库银,还毫无底线的向官员们索贿,并且,他还指使手下的人到各地收受贿赂,放纵效忠于自己的凌普,敲诈勒索属下,完全不顾及脸面。其次,对待朝廷官员,甚至对待其他儿子态度傲慢,仗着自己是太子,随意辱骂、责打儿子和官员,在回京后,愤怒加上失望的康熙,最终废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废而复立后,胤礽仍不自爱,反而行为愈加癫狂胤礽被废除,让康熙十分伤心,毕竟自己倾注了几十年的心血,就这样付之东流,让他着实不甘心,抱着这样的想法,同时也是为了缓解儿子争储带来的朝局动荡,在被废掉太子之位一年后,胤礽再次被康熙立为太子。

按正常人的思维来说,能有这种废而复立的机会,肯定要紧紧的抓住,想方设法的去弥补之前的过失,从而稳固自己的地位。但胤礽并没有这样做,依旧是我行我素,之前所犯的错误不仅没有改正,反而变本加厉,公然拉拢党羽,贪污腐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康熙的底线。

从胤礽的早期经历来看,很难用“烂泥扶不上墙”去形容他,甚至用可圈可点来形容都不为过,但由于他后期的胡作非为,导致康熙对他愈加的失望透顶,即便是曾给过他机会也没能让他有所醒悟,最终才让胤礽以惨淡收场。

本来已经是皇太子,为何胤礽还多次惹怒康熙,最后被废太子之位呢?

康熙时期,虽然出现了大家熟知的“九龙夺嫡”然而一开始储君有人选的时候,大家是不会对储君之位动心思的,因为当时的皇太子是康熙最爱的嫡子胤礽,其他皇子也只有羡慕的心思。

胤礽刚满周岁就被确立为皇太子,从小就被康熙以储君的标准来培养教育,治国谋略、文武骑射,都是为了把胤礽培养成一个最优秀的君主,然而这位本来已经是皇太子的胤礽却一点也不争气,他已经贵为储君,却还要一步步触怒康熙,最后只能落得被废的命运,这是为何?


胤礽是康熙原配赫舍里皇后在坤宁宫拼了性命生下的嫡子,1674年,他的母亲在生下他之后两个时辰后就去世,年仅21岁,康熙万分悲痛,因此并没有把胤礽交给其他人抚育,而是自己亲自把胤礽带在身边抚养。

1675年,胤礽刚满周岁,康熙帝举行册封大典,并册封胤礽为皇太子,大赦天下,还设立专门为皇太子服务的詹事府衙门,并为其配备官员。同时期,并授予胤礽的外祖父赫舍里·噶布喇为一等公,世袭罔替。


1678年,年仅4岁的胤礽出了天花,即使当时天花是不治之症,而且容易传染,而康熙爱子心切,不顾自己九五之尊,下旨不理朝政大事,所有奏折全部送到内阁,而自己全心全意看护在儿子身边,陪伴胤礽度过病危期,后来胤礽身体痊愈后,康熙还特地去太庙祭扫,并向天下臣民宣布喜讯,这种感情特别像寻常老百姓家里的父子一样,而身为皇族,体现了康熙对胤礽不同寻常的父爱。


胤礽作为康熙最喜爱的儿子,本来是万千宠爱在一身,然而康熙因为太疼爱自己的儿子,而忘记了皇帝和储君之间的规矩,康熙经常在满朝文武面前给皇太子胤礽树立权威,而且让他接触了很多朝政大事,和大臣们来往密切。

时间一长,朝廷上就出现了两个权力中心,而康熙至高无上的皇权也受到了侵犯,康熙自然心存猜疑,而另一边的胤礽在一些大臣以及外叔公索额图的怂恿下,形成了自己的小团体。

胤礽也认为康熙正在壮年,而自己的兄弟太多,担心自己的储君之位被抢夺,因此胤礽不再是以前的贤德能干的皇太子,他逐渐变得残暴多疑,不得人心。


胤礽第一次被废,是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当时大阿哥向出巡返京的康熙密报太子夜晚偷窥康熙皇帐动静,意图不轨,这件事让康熙感觉到了太子对自己生命的威胁,勃然大怒,决意废除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然而后来康熙不久又后悔了,因为胤礽毕竟是自己最爱的女人生的儿子,而且太子辩称自己并没有对康熙意图不轨,康熙又心软了,因此又力排众议重新让胤礽继续做皇太子,然而胤礽还是辜负了康熙的一番苦心和培育,在复储后,性格仍然暴戾,干了很多荒唐事。


胤礽一直认为自己做皇太子时间太长,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天下哪有四十年太子之事,言外之意就是认为自己的皇阿玛活得时间太长了,他自己没机会做皇帝,这些都传到了康熙耳朵里,让康熙对这个曾经最喜爱的儿子失望透顶。

康熙五十年,皇太子胤礽底下的亲信召集满洲八旗中下级武官饮酒,被当时的其他的皇子举报皇太子要策划逼康熙尽早退位,康熙得知,当即向诸皇子宣布,不能把祖宗的江山托付给他,胤礽也在这次彻底被废。


胤礽被废以后,晚景凄凉,1712年被禁锢于咸安宫,一直到1724年病逝,活了51岁,他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太子,曾经是康熙最喜爱的儿子,可最终还是因为沉不住气,以及残暴多疑导致了自己的悲剧,如果他一开始没有被立为太子,是不是人生又是另一番境遇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4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