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诸葛亮的后代为何不如司马懿的后代诸葛亮输在哪里

以史为鉴 2023-06-16 18:07:36

诸葛亮的后代为何不如司马懿的后代诸葛亮输在哪里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的后代为何不如司马懿的后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关于司马家族和诸葛家族的家风,还真不好说,如果以成王败寇的理论来说的话,的确是司马家族取得了成功,而诸葛家族最后失败。

但是在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孩子成才与否,家风不是主要的,门阀才是最重要的,谨慎一点说的话,在拥有门阀的基础上,如果还有学识,想要成功自然是锦上添花。而那些不是大门阀家族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学识,想要出人头地,也是很苦难的。

对不起大家,别人以为这个题目是用来教育孩子的,但是纵横自己都没有孩子,自然不懂育儿那一些,作为一个历史发烧友,那个时代,真是一个看爹的时代.

三国之争,说到底也是门阀之争,在魏蜀吴三方政权你争我夺的背后,是各自地盘上的门阀家族之争,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就是因为东汉末年,实行察举制,官员几乎被大家族所垄断,最终形成了甚至决定各自政权的家族势力。

当时出现很多有影响力的家族,其实力远比今天我们所理解的那种家族,比如王首富、马首富那些家族厉害的多,比如袁绍的袁家就是大家族,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老袁家自己就出了两个,假如袁绍与袁术两兄弟能够联合起来,早就吊打曹操,统一中国了。

司马家族虽然不是当时最顶尖的门阀,但是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祖父司马儁为颍川(今河南禹州)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

司马家族在河内郡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曹操任司空的时候,听说了司马懿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就想请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不想去,结果曹操就强行征召司马懿,甚至到了司马懿不出山,就派人去抓捕他的地步。

其实,司马懿才华肯定是有的,但是绝对不是到了缺司马懿不可的地步,曹操此举其实就是为了拉拢在河内的司马家族。

后来曹操觉察司马懿“有雄豪志”,又有“狼顾之相”,很早就提醒曹丕,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让曹丕提防司马懿。

其实司马家族相对杨修家族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杨修家族是号称中国第一大传奇性家族的弘农杨氏,杨修祖上杨震就已经官居太尉,到杨修这一代也很厉害。

以前很多人都认为杨修情商低,其实是杨修的门阀背景强悍,有和曹操叫嚣的资本,正因为如此,杨修才敢三番五次的给曹操难堪。

曹操最后杀杨修,也并不是因为杨修情商低,而是因为杨修帮助曹植,让曹操感到自己在百年之后,曹氏可能出现分裂,为给曹丕扫平道路而搬倒杨修,也不是不可能。

曹操死后,曹丕在面对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一改曹操扶持寒门的做法,直接与这些门阀士族合作,曹魏政权也得以快速发展。

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促进豪门士族形成了更大的门阀垄断,司马家族是曹丕改革中获益最大的家族,最后逐渐将曹氏政权取代。

相对于司马懿来说,诸葛亮在三国时期的名声更响,熟读三国的人,也都知道,诸葛家族成员遍布三国政权,诸葛亮在蜀汉担任丞相这个大家都清楚的。

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政权当中也是具有重大的影响力的,后来担任南郡太守,在孙权称帝后,担任东吴大将军,领豫州牧。

诸葛家族还有一个小兄弟诸葛诞在曹魏政权当中靠着自己的努力逐渐打拼,最后官至御史中丞兼任尚书,也是诸葛家族排得上数的人物之一。

但是诸葛家族的实力是无法与其他门阀相提并论的,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南阳”,是讲诸葛亮在出山之前的状况,很多人倾向于认为诸葛亮是一个世外高人,其实,当时诸葛亮的处境可能也并不好。

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是逃难到了荆州地界,也有学者考证,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曾经到刘表处献“隆中对”,结果没有得到认可。

整体来说,诸葛家族的根基,跟当时的门阀幽州公孙家、颍川荀氏子弟、荆州蔡黄庞蒯、扬州顾陆朱张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才会出现,一个家族扶持三个政权的局面。

按理来说,诸葛家族不论三国谁胜,都会有一个好的结局,不幸的是,诸葛亮死后(死得太早),其子诸葛瞻还未长大,蜀国灭亡后,只有诸葛瞻的幼子诸葛京幸存下来。

诸葛瑾在东吴时期虽然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到其下一代就被满门抄斩,幸存的只有过继给诸葛亮的次子。

诸葛诞因为反对司马家族篡位,也被满门抄斩,下场十分凄惨。

论门阀,诸葛家族不如司马家族,论胜负,诸葛家族三笔投资全部失败,又被各种满门抄斩,想要跟司马家族相比,自然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至于说家风,在那个时代真的没啥太大的作用

司马懿家风差,诸葛亮家风好,为何司马家人才辈出而诸葛人单才弱?

三国中司马懿与诸葛亮可以说既是冤家又是对手,在诸葛亮北伐期间,两人斗智斗勇,虽然司马懿在卤城之战被诸葛亮甲首三千,但好歹司马懿还是堵住了诸葛亮北进之路,终于在五丈原熬死了诸葛亮,从此,失去了对手的司马懿变得天下无敌。

论年龄,司马懿比诸葛亮大2岁。论家世,司马懿出自河内司马氏世家大族,家中不仅人丁兴旺,而且是人才辈出,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是曹操时代的京兆尹,相当于首都市长,司马懿的祖父司马儁是颍川太守,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再往上,司马懿曾祖父司马量是豫章太守,同样是省部级高官,这是司马懿祖辈及父辈,司马懿的祖先辈甚至能追溯到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司马错和秦末汉初项羽所封的诸侯王之一的殷王司马卬,其家族可谓声名显赫。

司马懿及亲兄弟合计八人全是当时的人才,被人称为?司马八达?,这是司马懿的同辈。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也是当时极具能力的统帅之才,在司马懿夺取曹魏的权力之后,顺利地将曹魏政权一步一步收下囊下,最终由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位,可谓是人才辈出,这是司马懿的子辈及孙辈。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曾任兖州泰山郡丞,相当于现在省公安局长,诸葛亮的祖父诸葛丰官至司隶校尉,相当于首都地区最高行政长官,这是诸葛亮的祖辈和父辈。

诸葛亮有两个亲弟弟,一个是诸葛瑾,在东吴官至大将军,位高权重,另一个是诸葛均,一直跟随诸葛亮,能力一般,年轻早逝,这是诸葛亮的同辈。

诸葛亮有一个养子叫诸葛乔,在蜀汉任翊武将军,25岁就去世了,诸葛亮只有一个亲生儿子叫诸葛瞻,在蜀汉担任卫将军,领尚书事,可惜在绵竹一战被邓艾击败,诸葛瞻连同自己的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

与诸葛亮存在血缘关系的孙辈只有诸葛瞻的庶子诸葛京,诸葛京后来在晋朝官至江州刺史,不是太出名了,这就是诸葛亮的子辈与孙辈。

如果司马懿与诸葛亮整个家族比起来,司马家族无论是人丁,还是成才率,都远远高于诸葛家族,弄到最后,诸葛亮家族都要给司马家族打工,不论是在影视作品,还是在史书中,司马懿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心狠手辣、阴险狡诈,而且其家族家风也不好,不是阴谋篡位,比如司马炎篡位,就是相互争斗,比如八王之乱。

而诸葛亮被称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典范,是后来历朝历代的道德模范,是忠君爱国、勤政爱民的榜样,诸葛亮对子孙的教育一直都是严格要求,其家风也成为推荐的典范,既然如此,司马懿家风差,诸葛亮家风好,为何司马家人才辈出而诸葛人单才弱呢?

其实这与两家的家族情况是息息相关的。东汉末年地方上已经成为世家大族的势力范围,世家大族不仅拥有大量的土地,私藏有大量的人口,还控制了人才推荐、教育、舆论等知识领域,关键原因就是世家大族有钱有人,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

司马懿时期,其家族正是辉煌的时期,其家族子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有了良好教育就有了成为人才的资本,再加上其出身,成才基本上是一定的,而虽然家族也会推行儒家道德教育,但在争权夺利的乱世,活下去显然比道德高尚更有意义。

司马懿为什么一生都在陷忍?还不是为了生存下去,他在曹操面前当缩头乌龟,在曹丕面前尽力讨好,在曹睿面前表现低调,在曹爽面前装疯卖傻,最后成功地干掉曹爽,血洗曹爽一党五千多人,司马懿何曾考虑过道德,他想的不过是生存下去,然后谋权篡位。

而诸葛亮的家族虽然也是士族,但是已经没落了,诸葛亮3岁丧母,9岁丧父,十几岁就跟着叔叔在外奔波投靠,诸葛亮16岁时叔叔又去世了,只能带着幼小的弟弟诸葛均和两个姐姐在隆中耕读,根本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更没有家族背景来相助他走上仕途,诸葛亮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就连生存也得靠自己的双手。

司马懿出仕当官根本不需要自己操心,曹操就派人就找上门了,身在隆中的诸葛亮想要出山,还得靠着身边结识的众多好友介绍,比如水镜先生、徐庶等人,才让刘备有了三顾茅庐,才有了出仕做官的机会。

古代的成才出仕当官是一个方面,在某一方面表现得杰出的能力,比如文学,又是一个方面,而这些都与受教育程度和家族出身有关,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比,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再加上诸葛亮夫妻的生育能力不是太好,终身只有一个亲生儿子,还是在他46岁那年才有的,可那个时候的诸葛亮一心在北伐了,根本没有教育儿子的时间和机会。

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在8岁时,父亲诸葛亮又去世了,诸葛瞻在没有父亲的庇护下,完全是靠出身获得官职爵位的,诸葛瞻能够一帆风顺成为蜀汉的卫将军,领尚书事,很大原因靠的就是诸葛亮儿子这个身份,同时诸葛瞻的教育诸葛亮基本上没有参与,虽然有诫子书,但比亲身教育还是差远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能否成才,靠的就是教育,司马懿家大业大,人丁兴旺,这方面的资源胜过诸葛亮家族数倍,至于道德方面,其实司马懿所受到的儒家道德教育与诸葛亮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就是两人面对诱惑的抵抗能力,司马懿选择了违背儒家道德,诸葛亮选择了遵守儒家道德,仅此而已。

诸葛亮和司马懿不相上下,为什么他们儿子差别这么明显?

在三国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把诸葛亮跟司马懿作为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而且在三国谋士排行榜里边儿,对于两个人的排名也进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讨论。不过一直没有一个定论,如果我们抛开他们两个人来讨论一下他们的后代,就可以发现两家的后代差距特别的大。但如果细想一下,也可以发现其实原因很简单。

在后代里边,司马家族的后代可以说对诸葛家族的后代形成了碾压的局势。主要原因第一点就是在当时的蜀国,诸葛家族可以说一枝独秀,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利可以威胁到他们。在刘备去世之后,整个蜀国更可以说是诸葛亮的一言堂。所以在当时的蜀国内部,诸葛亮基本没有什么政敌,一切的政权都在他的手里。因此诸葛亮的后代在当时不会体会到朝廷的严酷。

而我们反观司马家族就不一样了,在三国鼎立时期,曹操在世的时候一直打压司马家族。司马家族当当时忠心耿耿,但却得不到曹操的信任,所以在朝廷中一直充当着马前卒的角色。这样的现象一直等到了曹操去世曹丕上位之后才有所改观。因为当时诸葛亮已经去世,司马家族利用在讨伐蜀国的战争当中获利颇丰。

而诸葛亮的孩子在战斗当中却意外生死,反而司马家族因为后代比较多,所以在朝廷当中开枝散叶,再加上累积军功,所以司马家族在后期越做越大,逐渐取代了曹家,成为当时朝廷的第一家族。古语有云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即使那个时候所有人都知道家家族总有一天会谋反,但曹家却不能做出什么改观。因为在当时司马家族不仅掌握了军政大权,而且在朝廷中都是他们的支持者,所以在曹爽下台之后,司马家族很快的就掌握了朝廷,树立了自己的政权。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历史上的名人,为什么后人差距这么大?

诸葛亮为君王尽心尽力,司马懿为子孙曹魏架空。作为后世帝王自然会树立诸葛武侯为世人榜样,而司马懿与曹操则被认为是窃国大盗,为后世(帝王)所不容,作为反面人物被人所不齿!

诸葛亮一家忠臣,司马懿一家奸臣,这就是最大的差距,后人总爱忠臣,特别是杜甫,杜甫直接视诸葛亮为偶像。诸葛亮之子也是为蜀国战死。




同时,从节操上来说,诸葛亮也是节操满满!司马懿呢?司马懿掌权时代,曹氏家族依然掌握着兵权的!一群曹氏宗族大将起兵!司马懿怎么做的呢?对他们说:没什么事情是不能谈得,来谈判吧!天真的曹氏宗族大将们居然信了,然后去谈判的路上,被司马懿坑死了!这手段太过下作了!

一个是请出山的为皇帝扛把子的,另一个是靠个人的耐力和智慧逐步上升的。后来:一个似皇帝又一人独大,而另一个独具匠心成为帝国的总裁。同样都是打工仔,性质不一样!最根本的是诸葛亮终其一生是蜀臣、汉臣、忠臣,司马家族却最终篡了大魏,是个大大的奸臣。 历代王朝都把忠君排在孝节义之前,司马懿、曹操多遭非议,诸葛亮乃万世楷模是自然而然的。




泱泱几千年大国中华,贤哲名士何其之多,我独欣赏诸葛孔明,其精神光照后世,万古千秋!英名千古!常言道:金无足齿,人无完人。而他几乎达到了完人的境界,向此这种,古今历史,再难寻觅!

《出师表》《隆中对》《八阵图》, 诸葛亮其一生忠刘忠蜀!乃贤能大财,被后后世传为佳话! 司马懿没有作品传世,吃老板的饭砸老板的锅,最不济忠汉也说得过去,或另起炉灶自己当老板也行呀,不忠不义之流背后是唾弃!



诸葛亮与司马懿,都是人中龙凤,诸葛的道德伦理观念,更符合君王的用人标准,以至于被历朝代君主大肆宣扬。 论大智慧与格局,司马与诸葛根本不在一个层面。相对于诸葛亮的愚忠,明显他是臣子思维,而司马懿摆脱了很多封建的观念束缚,具备君主思想,二者高下立分。 评论一个人的对错好坏,应该抛开立场,公平客观。

单凭一篇出师表,或个人喜好,就定义一个人,是不够的。 关于诸葛亮的很多传说,都是后人凭主观意识,将各种优点强加于他一人,将其放大神化而已。 洗脑式教育成功的令统治阶级的权力更加稳固,令大多人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诸葛亮的谋略与智慧胜过司马懿多矣,如果蜀国综合国力与魏国相当,那么司马懿早就彻底完蛋了。司马懿所处的魏国综合国力强大,但对于综合国力仅有魏国四分之一的蜀国来说,在诸葛亮主政期间仍然处于守势,诸葛亮仍可以在军事上吊打司马懿,使其始终处于劣势,由此可见,诸葛亮的谋略、智慧远胜司马懿!!

从为人处世、取得成就,选人用能方面司马懿的智慧远胜于诸葛亮,但是从文学成就、道德制高点上看诸葛亮远胜于司马懿,但是在战乱纷纷的年代,文学成就道德制高点不是智慧的体现。




蜀国众人是在宋朝才慢慢被神化的,也是当权者的统治伎俩-塑造忠臣贤君的典型,之前都是歌颂魏国集团的。 诸葛和司马两个的定位并不相同,小编拿来比并不合适;诸葛偏内政,同荀彧(这个比较特殊,属于三国内不可多得的全能智囊,内政、谋略都是顶尖的)、陈群、张昭、诸葛瑾等,并不是真正的谋士,蜀国的谋士比如法正等地位非常高,诸葛的真实地位一般,托孤给他一方面他是内政官,蜀国内部错综复杂,同时又是因为蜀国政坛良莠不齐,也是不得以而为之,托孤为个人看法。

反观司马懿,贾诩等人之后(曹操在世的鼎盛时期,并不是说司马不行,从资历各方面来说,司马太嫩)司马绝对是魏国第一谋士,这个是诸葛完全比不了的。倒推来说,真因为后期诸葛强行军事,用人各方面都有问题,同时也是一手造成蜀国青黄不接的主要责任人之一。并不是蜀国真的没人才,而是所用之人除了官二代没别人了,布衣完全无法上位-最重要的人才培养都不注重呀。




司马家创造晋朝,为中华带来四百年的战乱,这样的一家子会被人称赞?中国历史最不应该存在的朝代就是晋朝。汉朝的时候少数民族也就小打小闹,到了三国那么乱,有少数民族大举入侵的没有?只有到了晋朝,会立一个白痴当皇帝。然后八王之乱,司马家自己先一阵乱打,接着少数民族趁乱入侵。整整四百年啊,三国才一百多年,这个祸国殃民的家族怎么能得到大家认可。




中国历史上汉族最惨的一个朝代就是晋,之前三国北方任何一个诸侯都能吊打游牧民族,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汉民族的脊梁就是五胡乱华的被打断,唐初和明初稍微挺起来一下,唐末和明末又断了,清朝就不说了!第一就是三国演义中的蜀汉正统,对现代人的影响!第二就是司马懿多是守,且经常被诸葛亮diss!第三就是司马懿家族后世建立的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晋朝给百姓带来的无数灾难和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除了民族大融合以外就再无建树的朝代!

为什么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后代表现天差地别?

在三国时期,提到著名的谋士,那几乎连孩子都能说一个人的名字,他摇着鹅毛扇,还未出山就已经知道天下三分事,这个人就是诸葛亮了,关于他用计谋打胜仗的故事,可以说是数不清的,到了后期他有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就是司马懿了,他的能力不在诸葛亮之下,甚至在诸葛亮死的时候,都在防着他,可见这个人的智谋有多强。

这样厉害的两个人物,他们的后代也应该很出色才对,但是事实却是,他们的儿子完全不一样,司马懿有九个儿子,每一个都是龙虎将,其中最为厉害的就是司马昭了,不仅能文善武,更是创立了新的王朝,可是再看一代军事人才诸葛丞相,他一共有两个儿子,其中大儿子是过继的,小儿子诸葛瞻是在晚年由小妾所生,他的小儿子非常平庸,完全没有遗传到父亲的聪明,在领兵出征时,不听劝告战败而亡。

为什么同样是人才,这两个人的儿子却有着这么大的差别呢,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教育方式不同,诸葛亮经常在外出征,所以并没有注重儿子的军事教育,当他有时间对儿子教育的时候,也是偏向于品德这方面,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小心的人,他担心儿子在军事上太过优秀会露出锋芒,他很珍惜自己的名誉,怕别人说他偏私,所以即使是儿子长大了,蜀国正缺人的时候,他也没有想过举荐自己的儿子,他对儿子的教育侧重于忠义而非才能,所以导致了他儿子的悲剧。


而司马懿则完全不同,他从小就让儿子刻苦学武,在儿子稍微大一些后就带着他出征,在战场上吃尽了苦头,所以自然是能独当一面的

第二生长环境不同,诸葛亮当时在蜀国的地位非常高,所有人都唯他命是从,所以他的儿子出生后,就一直活在光环里,没有经历过什么风雨,再加上这个儿子活到八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他就没有机会再学到父亲的智慧计谋了。

而司马昭的生活环境却不那么阳光,他们一家一直被曹氏提防,日子过得很是胆战心惊,那个时候父亲不仅让他们习武,还教他们要学会忍耐,而且司马懿是比较长寿的,他可以一直看着儿子长大,教育他,把自己的家传都交给了儿子,所以他的儿子变得和他一样沉稳,最后等到合适机会,结束了三国,建立了新政权。

所以说,一个人是不是成才,跟遗传的关系并不大,而是看怎么教育,同样是三国谋士,一个人的儿子能建立新政权,而另一个人的儿子却因为自负而战死。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4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