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唐时期,高句丽这个国家一直都是我们中原王朝眼中的对手,尽管换过几代的皇帝,经过了其实多年的演变,中原的皇帝依旧对这个国家心存戒心,除了李渊没有时间去征战高句丽之外,其他的四位皇帝基本上都对高句丽派过军队。那么这个国家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为什么隋唐五代的帝王拼了命也要灭掉高句丽呢?它究竟对中原的王朝有什么威胁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原王朝与高句丽之间的瓜葛吧。
其实说起高句丽,这个国家还是我们历史上存在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他们最先是在东北地区活动的,在汉朝时候,他们的统领者朱蒙在高句丽的县城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成立了一个小国家。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当初的小小国家早已经发展起来了,到了隋唐的时候,这个国家早已经变得十分壮大,成为了东北地带的霸主,掌控着朝鲜的政权,还掌握着辽东的大部分地区。
似乎是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高句丽这个国家开始修建了自己的长城,想要作为自己的防御阵地,他们也像中原王朝一样开始建立自己的法治社会,囤积大量的粮食,建立自己的朝廷制度。高句丽的这种做法对于中原的王朝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大的威胁,因为当高句丽的实力比中原朝政还大时,高句丽的军队就很有可能会踏入中原地区,进而占领整个中原的土地,对于中原皇帝来说,这种事情是绝对不能够发生的。
历史上的高句丽就曾经凭借着自己的强大实力占领了中原地区统治的部分地方,为了杜绝这种事情的发生,隋唐的几位皇帝们都想要率领自己的军队踏平高句丽,当时的隋唐国力十分的强盛,皇帝们也都想要征服自己的敌人,于是便多次派士兵同高句丽进行对峙,但是在短时间内很难完全的打败高句丽这个看似弱小却十分强大的国家。
而在李渊统治的时候,这位皇帝没有闲情逸致去攻打高句丽这个国家,高句丽也在这段时间里不断地发展壮大,暗暗地储备自己的实力,以便能够对抗唐朝的军队,而在李世民统治期间,也没能顺利的攻破高句丽。终于唐高宗继位了,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员大将,他便是薛仁贵,他带领着自己的精兵良将开始与高句丽奋战,终于在攻破了襄阳城之后成功的抓住了高句丽的统治者,这个发展了七百多年的国家也就此消失了。
隋唐为什么一定要灭高句丽。
隋唐两代之所以一定要灭掉高句丽,那是因为其威胁实在是太大了,这不是边缘性质的小威胁,而是有可能毁灭中原王朝的大威胁。当时高句丽彻底占领了辽东半岛,甚至将其影响扩展到了现代辽西。
当时防御北方外敌的长城出现一道缺口,这个时候还没有山海关。
这道缺口直接指向中原腹地,随时可能酿成大祸,所以此时的中原王朝在北方防御外敌。换句话说,如果隋唐不灭高句丽,很可能会被东北的强敌灭掉。即使不是高句丽,也可能是契丹、靺鞨或其他民族。
山海关西南方向,没有与渤海相连。那条狭窄的红色通道反过来就是高句丽通往中原的路线。而且,实际的高句丽比地图上显示的要强大得多,因为东北靺鞨根本不是一个整体,他们是由几十个部落组成的,一盘散沙,并没有凝聚。
当时的契丹也不如后来那么强大,没有形成政权。东突厥东面的室韦,也不是成吉思汗合并后的蒙古帝国。面对高句丽,他们几乎没有反抗的能力,也没有反抗的必要。
在这种情况下,辽东就成为了要地,半岛上的政权必须被压回半岛,然后长城必须修到渤海,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中原。甚至不能让他们过鸭绿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隋唐皇帝非常清楚这件事的严重性,所以不断征伐。
用了近百年的时间才彻底消灭高句丽,被取代的新罗政权被迫割让辽东,以大同河为国境线。
隋唐这样超级帝国需要近百年时间才能毁灭的国家。
此外,唐朝甚至需要等到盖苏文去世,高句丽内乱,才能彻底摧毁这个国家。用唐朝的军事实力消灭突厥、吐谷浑、高昌,这鞋里哪次你有打高句丽这么费劲?这样的对手多存在一天就会让中原王朝不舒服,必须要斩草除根。
一、没节操的高句丽,你打他降,不打就蠢蠢欲动。
590年,高句丽平原王“治兵积谷,为守拒之策”,并多次小规模袭击隋朝辽东地区。当时的隋文帝杨坚当然很不满。于是致书平原王,信中是这样说的:“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杨坚的大意就是告诉高句丽王,你的辽河词条再宽广,和我们的长江比起来啥也不是,你们有多少人,多少城池,敢来惹我大隋,若不是我杨坚包容你,不追究你以前的过错,否则只要派一个将军,就可以把你灭了。当时的高句丽王,看了信后吓坏了,连忙上书请罪,隋文帝便没再追究。
还没过几年,高元即为成了高句丽王,于是又开始了作死。598年,高元率骑兵万余进攻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这下彻底惹恼了隋文帝,这次隋文帝不和你废话,直接任命将军,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并下诏黜除高丽王高元官爵。高元一看这阵势,吓的遣使谢罪,上表自称"辽东粪土臣元"。高元将自己比作隋朝辽东的一个像粪土一样的臣子,也是节操碎了一地。
高句丽王
隋炀帝时,高句丽又不尊藩礼,隋炀帝又对他开打。但这次是三次远征都失败了。
624年,唐朝初立,唐高祖李渊册封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句丽王。在隋初和唐初,高句丽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属国,接受隋唐的册封。到了631年,高句丽开始在辽东建千里长城,并与突厥联盟。明眼人都知道,你这又修长城,又联盟的,很明显就是要准备干架的节奏。
贞观十七年(643年)贞观十七年(643年),新罗遣使入朝,述说高句丽图谋断绝其新罗与唐朝的通路,并和百济联盟攻打新罗。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争战,遭高句丽拒绝,小弟被欺负,还不给面子,唐太宗遂决定发兵东征高句丽。
二、高句丽私下与东突厥结盟,企图东西两线夹击中原王朝。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隋炀帝北巡,听到了高句丽使者在突厥活动的消息,这让杨广感受到了不寻常,高句丽派使者去突厥,不会只是交流感情,促进双方友好那么简单。突厥和隋唐的敌对关系,想必大家都清楚不过,尤其是在唐朝初建时,突厥就曾多次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李世民刚即位时,突厥曾陈兵南侵。突厥作为中原王朝的死敌,与中原王朝的大战是迟早的事。而高句丽和突厥结盟,这想要搞事情,挑起战争的心思已经毋庸置疑了,难道还放着你不管,让你发展实力不成。所以在唐太宗灭了东突厥后,就发兵攻打高句丽。
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从第一次高句丽侵扰辽东边境到修长城,进攻新罗,暗中与突厥联盟,高句丽割据辽东的野心不断膨胀,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是一个潜在的大隐患,于是从杨坚开始,之后的帝王都对这隐患尤其重视,誓要彻底征服,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中。唐太宗就曾说过:“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
可是一直到唐高宗李治时,李勣和薛仁贵两人才攻灭高句丽。历时近70年,东北这一隐患才解除。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高句丽特殊的地理位置,高句丽这个国家,是在朝鲜半岛那边开始发家;第二,它后来趁着晋朝内乱,闷声发大财,晋朝此时也管不了那么多,高句丽就发展得很快。
后来隋朝开始,隋朝的几个帝王看出来不对劲儿了,这高句丽开始不还是个小国吗?这怎么突然就占了我们这么多的地了呢?不行,这样下去可不行,得好好敲打他了,于是隋朝就开始发兵高句丽了。
但是这场战争的原因也不只是看不惯高句丽占了我们的地,北方游牧民族也很讨厌,但他们的威胁远没有高句丽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游牧民族没有固定栖息地,四海为家,而高句丽与隋朝有高大险峻的辽宁山作遮挡,那里的百姓也懂得耕作技术,君王也没整什么幺蛾子,国家相当稳定地发展,这样的高句丽危险评级绝对是直线上升了。
所以,信心满满的隋朝帝王三征高句丽,但是前两次意想不到的被打残了,第三次还是高句丽见势不妙,这隋朝是真跟我杠上了啊,那我还不如上书称臣,暂时认输保护实力呢,于是两国好像和平了。
到了唐朝,太宗也看到了高句丽这个历史遗留问题,于是便继承了隋朝遗志,在国内振臂一呼,说兄弟们这高句丽太不厚道啦,我们一起去灭了他吧,高句丽这次真蔫了,就在马上不行了的时候,太宗军队后勤不力撤退了。之后到了高宗时代,他联合新罗,还是灭掉了这个老对手。
隋唐的历史,虽然有着诸多的不同,但有一点外交政策却是出奇的一致,就是要征服东北的高句丽!为了这个目标,隋唐的四代帝王,不惜耗费国力、财力,固执的发兵高句丽,征服他们。这个过程是怎样的,这么兴师动众又是为了什么呢?
高句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别看这个弹丸之地,在当时也算一个强国。高句丽就是要建立一个以它为核心的体系,不仅不向中原政权臣服,还强迫黑水和百济新罗对它称臣,脱离以隋唐为核心的纳贡体系。这是中原王朝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历经隋唐几代帝王,都剑指高句丽,发了疯一般对它用兵。
隋文帝时期,隋朝把灭高句丽定为国策。他向高句丽国王下诏说:“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这是赤裸裸的威胁,然高句丽不听,反而不断侵袭辽西。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大军三十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丽。但陆军部队在途中遇到瘟疫,战斗减员严重;水军部队则遇到风浪,死者十之八九。隋文帝这一次进攻计划功败垂成,实为可惜,也是高句丽命不该绝。
隋炀帝即位后,更是热衷于征伐高句丽。他先后三次御驾亲征,摆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态势。第一次是以高句丽不臣为借口,征伐天下兵卒号称两百万,旌旗相连长达千里,声势浩大,史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这次攻破了辽东城,却中了高句丽大将诱敌深入之计,在平壤城下久攻不破,被迫还师。
第二次和第三次是连续两年进行的,此时已经耗费民力,虽然仍然是大军压境,就是无法取得全功。而且这三次远征高句丽让隋炀帝惹上了大麻烦,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传唱南北,鼓动百姓起事造反,瓦岗寨翟让、李密起义、李渊太原起兵让隋朝顾此失彼,丢掉了天下。可以说,远征高句丽也是隋朝灭亡的间接原因。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时候,时刻以隋亡为教训,基本上是隋炀帝做的事情,他就不做。但是在对待高句丽的问题上,却是个例外。即使这时候高句丽向唐表面上称臣,天可汗也不打算放过他们。第一次征讨是太宗亲领十五万大军进攻,虽然没有取得全功,但这次不像隋炀帝的三次征讨,战果远大于损失,高句丽的首级就带回来四万多具。这一次高句丽离灭国只差那么一口气,此后唐太宗接受群臣建议,用偏师对高句丽进行骚扰,使其疲于应付,逼得高句丽王让他的儿子莫离支任武入朝谢罪。
唐太宗的主力也三次征伐高句丽,虽然没有使其灭国,但也让高句丽陷入了兵疲粮荒的境地。最好的机会留给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即位以后,高句丽联合百济欺压新罗。在新罗的求救下,唐高宗使用苏定方、薛仁贵等人征讨高句丽。这时候唐军意气风发,高句丽则陷入内乱,最终高宗灭掉了高句丽,完成了隋唐四代帝王的心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3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唐玄宗后宫佳丽三千,他为何独宠杨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