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宰相辞职到底有多难,5年递了123份辞呈皇帝就是不批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6 16:56:26

古代宰相辞职到底有多难,5年递了123份辞呈皇帝就是不批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宰相辞职的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历来君臣相斗的事情也发生过不少,臣子的位子坐得越高,也就越舍不得下去,不过史上却有位宰相5年递了123份辞呈,他倒不是因为懂得急流勇退,而是他所侍奉的皇帝实在太懒了,就连他递上去的辞呈,皇帝也硬是没批一个字。

这位宰相便是李廷机,于1542年出生在晋江浮桥(今福建泉州市鲤城区),家贫,因此李廷机也是刻苦读书,在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高中榜眼,按理说他算是熬出头了,该是大展身手的时候,但当时明朝的宰相是申时行。

申时行虽然曾受到过有“救世宰相”之称的张居正的器重,但能力并不及张居正,申时行认为全国的考生中就数朱国祚顺眼,于是便让朱国祚当了状元郎,李廷机则去了南京任职。

不过李廷机也是史上少有的清官,尽管在“小平台”发展是屈才了,但李廷机也是本本分分地当个父母官,严厉打击了当地各种乱收费的现象,并且鼓励经商,因此当地的商品经济也是快速发展起来。

在负责浙江会试期间,李廷机也为国家选举了一批高素质人才,而且对自己的下属非常好,通过高福利的方式让下属保持廉洁奉公,此外,李廷机还是有名的大善人,以至于一些乞讨人员都赖上了李廷机。

是金子就会发光,发光就会被人瞧见,即使明朝廷自嘉靖后就陷入了一个怪圈,但赏识李廷机,愿意提拔李廷机的官员也还是有的,于是颇有才能且清正廉洁的好官李廷机就被万历皇帝看见了。

万历三十四(1606年),李廷机进入了内阁供职。而受到皇帝提拔的李廷机对万历帝也是充满了感激,正打算为明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被现实浇下了一盆冷水,中央九部明明有31人供职,但是空缺的却达到了24人,意味着另外7个人不得不干好几人的活。

此外万历皇帝自1586年起就开始学嘉靖帝,从此不上朝,而且万历皇帝还懒得与朝中官员斗智斗勇,不论臣子们是如何苦口婆心,怎样恨铁不成钢,万历皇帝反正就是不上朝,而且万历皇帝还不批阅从全国各地递上来的奏折,那奏折是成堆成堆的堆在了宫中。

当时东林党也已经“冒尖”了,成天是写奏折、泼口水,就是要让李三才、郭正域两人当上宰相,李廷机从没见过这阵势,思想还是比较单纯,并决定这份工作,自己是干不下去了,于是向皇帝递上了辞呈。

但等了好几天都没有批下来,李廷机于是又写上了好几份辞呈,但都没有什么动静,李廷机接着又写了几十份辞呈,还让全家老小回老家待着去了,将房子捐给了穷人,自己住进了破庙,为的是让万历帝批辞呈。

可李廷机在破庙里住上了5年,他递上去的辞呈依然没有什么动静,自己倒是得到了“庙祝阁老”的称号,后来李廷机也不写辞呈了,冒着抗旨杀头的风险就跑回了老家,过自己的清贫日子去了。

清朝官员如果工作不顺心不想干了,能不能直接向帝王提交辞呈?

清朝官员如果工作不顺心不想干了,当然可以提交辞呈,但是批不批复,那就是人家天子的事情了。

清朝初期的时候,因为刚刚灭掉了明朝,所以朝政还不是很稳定,所以对一些辞职的官员不给予批复,其实他们是想稳住整个政权,所以那个时候如果有官员工作不顺心或者是想要回家,恐怕会很难。

很多时候朝代的更替并不是说如过家家一般把所有人都杀死,然后换上自己的人,如果对面有人投降,大部分还是会选择接纳的,尤其是那些朝中的重臣,他们把握着朝廷的权力,如果他们不投降的话,会非常棘手。清政府灭掉了明朝之后,有很多明朝的官员也投降了,清政府当然会接纳他们,并且挑选一些可以当作走狗的培养他们。

开始的时候为了拉拢人心,清政府的那些统治者们肯定不会轻易地让这些人辞职,个人辞职是小,如果外边认为清政府对官员苛刻,那么,还有谁敢为清政府卖命,所以这些辞职很难会得到批复,但是等了清朝政府政权稳定下来的时候,这个时候清朝的官员如果想辞职,比以前好的多。

官员也是人,他总有不想干的时候,而且有的人也并不想当官,所以干着干着也就厌烦了,想要辞职,在清政府政权稳定之后辞职,确实能够直接递交给天子,但是如果这个人非常有才能,天子不愿意让他辞职的话,也就不会批复,这个人也无法辞职。

清朝官员如果工作不顺心不想干了,能不能随便向皇帝提交辞呈呢?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辞职似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只要工作稍有不顺心,很多人可能就会撂挑子辞职不干了,毕竟工作的机会这么多不担心找不到活干。那么在清朝对于在朝廷任职的官员,若是想要辞职不干的话,又是怎样一番情形呢?



在我们的印象中,告老还乡似乎是古代离开官场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尤其是不想牵扯过多权力斗争的时候,找机会向皇帝递上辞呈,只要皇帝批准从此就可以无官一身轻了。当然还有一种方式可以远离官场,那就是回乡守制。



也就是说在朝任职的官员一旦遇上父母过世的时候,按照规定就必须回乡为父母守孝,一般都是三年。可是这种辞职并不是因为工作不顺心,或者主动不想干了,而是被动的、被迫的。这一种辞职一般是朝廷的同僚,逼走对方的一种方式,像张居正就曾遭遇过这样的情况,对方为了让他远离朝堂,想以此理由趁机整掉他。那么除了前面两种特殊的辞职方式,正常来说,假若清朝的一位官员不想干了,辞职容不容易呢?



首先来说,步入仕途是古代很多读书人一生的追求,多年苦读为的就是能够科举高中混个一官半职。再加上科举的难度极大,所以也就导致了不会有人会轻易辞职的。毕竟辞职后,就再也享受不了朝廷给予的权力和特别的待遇。但就算如此,终究还是会有人厌倦官场想辞职不干的。不过在清朝早期的时候,由于满清入关不久,政权还未十分稳定,因此对于官员辞职这一块控制的就比较严格,不会轻易同意。



到了雍正继位的时候,虽然经过清朝前面几位皇帝的励精图治,清朝的统治趋于稳定,但是对于品级较高的官员,也是不会轻易让他们辞职成功的,即使不断地向皇上提交辞呈,皇帝也要权衡再三才会决定。毕竟一个朝廷重臣在其岗位上工作多年,能力和经验都是十分突出的,若是随意再安排一个人顶替不一定还能做得这么好。



所以说,清朝时期的皇帝们,为了更好地留住一些大臣,采取了官员延迟退休的措施。只要身体没什么大碍的话,就会希望他们多任职几年,为的就是让他们多为国家的发展出点力。其实我们从清朝的一些重臣,诸如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就可以看出,他们无一例外的都不是退休后去世的,全都是在任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死去的。并不是因为他们都很年轻,不愿离开官场,事实上他们七老八十的时候仍在为朝廷效力,就是因为朝廷需要他们,离不开他们。



不过对于清朝的一些地方官员,想要辞职就相对更容易了。像知府这一类的官职,只需要向巡抚、总督提出申请,然后让吏部通过一下,再交由皇帝审批一下就可以了,通过率极高。而品级在县令及以下的官员,甚至都不需要上报皇帝批准,一般只需要呈报吏部,只要吏部通过了辞职报告就可以了。毕竟品级越低的官职,可替代性越强,辞职了几个很快就可以让后补的顶上,尤其是在清朝中后期,候补官员人满为患的时候。你若干得不顺心,朝廷很快就可以安排人顶替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2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