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沈万三有个聚宝盆是真的吗,沈万三是怎么成为明朝首富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6 16:52:16

沈万三有个聚宝盆是真的吗,沈万三是怎么成为明朝首富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明朝首富沈万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沈万三又称万三秀。可以说他是个十分有钱的人。沈万三这个人可以说成功之后,购买了很多处田宅,当然还有数不清的金银财宝。而且又乐善好施。也是很受同乡人爱戴。也流传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其中一个就是聚宝盆的传闻,只要把东西放在盆里,再拿出来,就是奇珍异宝。究竟沈万三真的有这么邪乎的东西吗?

财神爷是人人都要尊敬而且膜拜的,而这个万三秀就是当时人们心中的“财神爷”。近代平常人家在过一百天的时候,万三的父亲就让管家拿出来各种各样的东西,有吃的有用的,有学习的等等,让沈万三抓取。可是偏偏沈万三就拿了金子做的小算盘,这让管家高兴坏了,连忙向老爷贺喜。认为小少爷以后的成就绝对不可限量,一定是个做生意的人才。不过几十年以后看来,管家说的并没有错误。不过他爹沈佑却不高兴。心里想自己干生意这么久,深知商场的险恶,一不小心就会倾家荡产,甚至一度搞得焦头烂额。他是想自己的儿子沈万三能够好好读书,将来考取个功名,做个踏踏实实的人,不用每天提心吊胆的做生意。可看来沈佑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那么聚宝盆的故事是真是假?那么它又是怎么落在沈万三的手中呢?其实在早年,有这样一个奇闻,朱元璋出生乃是天下最贵之人,沈万三出生,乃是天下最富之人,乞丐道人出生,乃是最穷的人,而且三个人同年月出生。俗话说,同时不同命。传言民间后来还建立了一座庙,分别供奉的是皇帝朱元璋,巨富沈万三,乞丐道人。

朱元璋早年其实并没有多富贵,反而是个要饭的。一个要饭的后来竟然能坐上天子的位子,除了自己的心机见识,更大一部分,还是运气。其实还是命好啊。朱元璋早期加入了明教,而且经过几年的人际关系,也成为上位。教主张无忌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朱元璋早期就在他的手下任职,而张无忌也发现了他朱元璋太过狡猾,心术不正,后期一直对他十分的排斥。而恰巧沈万三和张无忌的师父都是张三丰。使得两个人也就是朱元璋和沈万三更加熟悉亲密了。

更有意思的是在加入明教之前,朱元璋却是一个要饭的穷小子,而沈万三也是在求学之路上恰巧碰见了在路边乞讨的朱元璋,因为见他十分瘦小,乞讨来的东西都被其他人抢走了。可是见朱元璋并未有什么动静,一动不动的待在那里继续乞讨,没有说一句话,甚至眉头都没有皱一下。这让沈万三感到这个人十分的有魄力,也很好奇,便买了两个馒头走了过去,这才是算交了朱元璋这个朋友,谈了一下算是互相了解后便走开了。后来朱元璋又去出家做了和尚,想着在寺庙应该会有饭吃,可是没想到,住了两天后依然饥肠辘辘,才又离开寺庙,投奔了沈万三,在此之间也想清楚了一件事,只有战胜了元朝才会有饭吃。

聚宝盆来历有两个,

另外一个,就是沈万三在河边住。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百多个穿着青衣的人来向他求救,求沈万三救他们一命。沈万三第二天早上看到一个人打了上百只青蛙从他门前路过,沈万三想了一下昨天的梦,就出门花钱把他们买了下来,又都给放生了。当天晚上航又很多只青蛙在河边乱叫,吵得沈万三十分心烦睡不着觉,便让老婆出去看了看。他老婆出去一看,发现青蛙都围着一个泥盆在那里叫,他媳妇一看正好可以拿回家做洗脸盆。第二天早上不小心洗脸的时候把一枚铜钱掉进了盆里,没想到出现了一盆的铜钱。从此沈万三便成为了巨富。这就是聚宝盆的来历。

可是后来,沈万三究竟是怎么靠这个聚宝盆发家致富呢,还是说靠自己的头脑。想必其中妙处,自由大家体会,要是只有一个聚宝盆那肯定还是不够的,如果没有一个可以经商的头脑,任由他再怎么有钱也会倾家荡产。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沈万三都是有一定经济头脑的,再加上一个能够钱生钱的东西,因此成为巨富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在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尽管他们是拜把子兄弟,朱元璋因为沈万三富可敌国,而且民间又把他当做财神爷对待。所以对沈万三不可能不抵触。因为后来沈万三也知道自己自身难保,便主动把聚宝盆交给了朱元璋,因为传说这个聚宝盆只能沈万三一个人能用,所以朱元璋想拿来试试。结果未能如愿,又把聚宝盆还给了沈万三。

虽说沈万三并没有谋反之心,而且又慷慨解囊,愿意捐献自己的银子。不过即使如此,也没有改变朱元璋的杀心。后来朱元璋借口边疆战乱贫穷,让他到那里让百姓发财,随着路程遥远,沈万三死在了路上,究竟因何而死就不得而知了。这些都是历史传说,想必世界上也是没有聚宝盆的,因为这不符合科学,要真的说聚宝盆还得是自己的脑袋,自己的脑袋才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聚宝盆。只有有一个经济头脑,无论何时无论在哪,都可以致富。

沈万三真正历史上,他是怎么发的财,聚宝盆是瞎鬼,这是不可能的。

人物生平  沈万三(1330年-1379年),名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人。
  元朝中叶,沈万三的父亲沈祐由湖州路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南浔镇沈家漾迁徙至周东垞,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在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有了舒适的住宅;但不久,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
  沈万三在周庄、苏州、南京、云南都留下了足迹。沈万三始终把周庄作为他立业之地;“万三住宅在蔫西北半里许,即东庄地及银子浜、仓库、园亭与住宅互相联络”(《周年镇志》卷二),“万三家在周庄,破屋犹存”(明·杨循吉《苏谈》)。尽管他受到张士诚、朱元璋的封赏,但他不愿离开这块宝地。元,王行字止仲,吴县人,沈万三延为西宾,每一文成,沈酬金一镒“(《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可见,他连自己的子孙都要留在这块富裕之地,不惜重金加以培养,使沈家久盛不衰。 轶事典故  定居周庄
  元代末年,吴兴(今浙江湖州)南浔镇沈家漾,有一户姓沈的殷实人家,谁知突然遭水灾,妻子染瘟疫而死。沈祐用一条渔船载起四个儿子,连夜逃到距南浔百里外的周庄镇。老大老二不幸夭折,只留下沈富和沈贵。有一次,老三沈富竟不辞而别,几天毫无音讯。当大家找不到他,他却兴冲冲回来了。说是到苏州城里去玩了,阊门那里做生意的人既能赚钱,又能到处玩,太有意思了。
  躬耕起家
  起初沈家在周庄耕种的是一片低洼地,只出产芦苇和茅草。但他们勤于耕作,使之成了产量颇高的熟地。
  周庄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灌溉方便,历来是种植粮食和油菜,种桑养蚕的好地方。沈万三随父亲来到这里,主要也是依靠发展农业生产,“躬耕起家”,随即“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致“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周庄八景之一“东庄积雪”,描绘的正是沈氏庄园当年的景色。东庄有着许多巨大的粮仓,每年都储藏着无以计数的粮食。
  陆氏赠财
  元代苏州富室陆德源富甲江左,很欣赏沈万三的聪明才智和经商信用,觉得自己已经老了,也看破了红尘。手里的巨额财产假如不传给别人,一旦时局动荡,反而会酿成祸害。于是全部赠送给沈万三,自己去澄湖边的开云馆当了道士,直到寿终。
  沈万三得到了陆德源的这笔巨资,如虎添翼。
  出海通番
  沈万三一方面继续开辟田宅,另一方面把“东走沪渎,南通浙境”,水路交通发达的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把内地的丝绸、瓷器、粮食和手工艺品等运往海外,又将海外的珠宝、象牙、犀角、香料和药材运到中国,开始了“竞以求富为务”的对外贸易活动,很快使自己成为江南第一豪富,创造了令世人难以想象的奇迹。
  神盆聚宝
  民间传说,沈万三有一只聚宝盆,放进一支金钗,能取出一大把金钗;放进一只银元宝,就能取出一盆银元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才能富甲天下。
  在南京,他为朱元璋修筑城墙以及有关设施,还修筑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所耗费的钱财不计其数。今天南京的玄武湖公园,便是他当年的后花园旧址。奢侈的宴饮和富丽的服饰,更是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他的一把玛瑙酒壶质地通明,类似水晶。中间有葡萄一株如墨点,称为月下葡萄,据说可以换取“嘉兴一郡盐钞”。
  女乐宴饮
  沈万三发迹后,也很懂得风雅。他常常在自己豪华的家里宴请达官贵人,除了山珍海味和醇酒美人外,还拥有三班女乐。杯觥交错之余,女乐们尽情表演音乐歌舞以欢娱嘉宾。她们既是歌妓,也是乐师,演奏的大都是沈万三与他的朋友们最爱听的昆曲音乐。观看的人们济济一堂。仅为华屋担任守卫、打更巡逻的更夫等,就多达六十几人,每晚还供应点心酒肴,一个晚上要吃掉十瓮酒和三十盘红烧蹄膀。
  设馆尊师
  沈万三专门延请王行为塾师,来到周庄,设馆于银子浜。王行教书教得好,文章也写得好,沈万三给他的报酬是黄金一镒(在当时为二十两或二十四两),这样的酬劳很可观。沈万三十分懂得知识的作用,更希望子女们肚子里都有很高的学问,能够与外国商人周旋,以继承自己开拓的家业,使沈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观前修街
  沈万三在海外赚够了钱,一度居住在苏州,发觉城中心的玄妙观四周,每天香客和游客络绎不绝,杂耍艺伶和小摊小贩四处云集,但由于道路狭窄,行人车马经常阻塞。他想,如果在观前营建街市,将道路拓宽,一定是一件好事,既能方便行人车马,又能把建成的店铺租赁给客商,招徕交易。庙宇旁的乐坊,还可以供四面八方的客人前来娱乐。于是他采用了茅山石铺平观前街,与古城小桥流水的风貌十分吻合,相得益彰。建成后,深得百姓们的赞誉。
  南京筑城
  朱元璋准备在南京建都,并决定扩建应天城,把它建得非常有气派。但由于战事频繁,开支浩大,根本没钱修城墙。豪富沈万三答应负责修筑聚宝门至水西门一段,还有廓房、街道、桥梁、水关和署邸等相关工程。他不仅延请一流的营造匠师,还整天在工地上督促进度,检查质量。尽管一些“检校”常去工地制造事端,捞取油水,沈万三却依然比皇家修筑的城墙提前三天完成。可这样做,恰恰大驳了皇帝的面子。
  随之,他竟又向朱元璋提出,打算以自己的百万两黄金,代替皇帝犒赏三军。这终于让明太祖龙颜大怒。于是他被籍没家产,发配充军云南边陲。
  云南充军
  当年沈万三被充军时,身边带着金、银、铜、铁、锡五个儿子。人们远远看去,总觉得一路上他们的身边金光闪闪。于是有人奏报皇帝,说沈万三去云南时,把江南的财气也带走了。皇帝连忙下了一道圣旨,不准他们继续前行,要将沈万三的五个儿子就地赐死。小儿子阿锡正好在个旧那儿,接到圣旨后在高山上跳崖自杀,很快化成锡矿。其他四个兄弟的鲜血流进云南的土地,都化为铜矿。
  舍生告状
  沈万三充军后,朱元璋不放过周庄的百姓,要把全镇人都杀掉。有一个名叫徐民望的读书人挺身而出,勇敢地来到南京告御状,要求皇帝赦免百姓。看到徐民望舍生忘死,敢于直言,朱元璋再也不说杀他,御书了“尔是好百姓”五个大字,客客气气将他送回周庄。
  得到赦免的老百姓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把徐民望高高地抬起来在街上游行。
  茶马古道
  沈万三遭受不测以后,不少朋友纷纷从江浙一带到云南大理来看望他。他们发现走茶马古道将江浙的丝绸、陶瓷和手工业品运往滇西北,乃至进藏,不失为一条求富的新路。虽然那儿天气高寒,路途坎坷,充满艰难困苦,却很有开发的余地。具有丰富经验的沈万三,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茶马古道,将江南一带的丝绸等特产运到云南,甚至进入西藏和缅甸、印度……
  在茶马古道重操旧业,继续经商,是沈万三无可选择的选择。谁也没有想到,这使他重又获得生机。
  归葬故里
  沈万三在云南边陲度过了一生中最后的岁月,终老异乡。身边的亲人将他的遗骨运回发迹地古镇周庄,葬于银子浜下。民间传说,银子浜的尽头有水一泓,下通泉源,旱岁不枯。水下有一个古墓,非常坚固,里面埋葬着沈万三的灵柩。它使今天的人们引发很多思索和启迪。沈万三出生前父辈已经拥有千亩良田,并经营有米店,酒庄等作坊,在当时当地也算得上是一个大富人家。沈万三出生后取名号为沈仲荣,小名(乳名)沈富,在为其摆满月酒时,其父命人取来文房四宝和金银珠宝让其抓取,沈万三抓起一把翡翠雕刻的小算盘。沈氏的管家即断定此子将来经济成就远远超出父辈。但沈父并不高兴,沈父作为外乡人在与人交往中的人情际遇使其更希望其子将来勤读诗书,求取功名以光宗耀祖。
  沈万三在学堂调皮捣蛋无心向学,先生也常常被其作弄,小万三特别亲近其乳娘和管家。管家特别喜欢逗他玩,也在玩的时候教他算术知识,管家并从酒庄取来一空酒坛(陶瓷质),让小万三将零钱放入其中,并建立账本凡存取均需记账,此事小万三做的特别认真,沈万三的理财意识由此形成。管家笑将酒坛取名为聚宝盆,此后沈家人都叫它为聚宝盆。谁也想不到“聚宝盆”这三个字竟影响了沈万三的一生。无论日后沈万三发迹迁居苏州城还是应朱元璋诏令搬迁南京城,此聚宝盆都一直跟随沈万三,虽不像民间传说那样神奇,但据传沈万三对着聚宝盆就有用不完的生意点子,或叫灵感。后来朱元璋要征用聚宝盆来建南京城,沈万三只好以需要择吉日并斋戒七七四十九天后呈献皇上此盆才灵为由,暗里召集能工巧匠用黄金钻石打造一个聚宝盆,上面采用各种吉祥的图案,总算过了这一关。事后沈万三感言,世间原本就没有聚宝盆,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
  财神沈万三尸骨埋在广东省德庆县永丰镇古蓬村委会境内的百册山顶上。埋葬沈万三之前,风水大师赖布衣将该宝地命名为“七星伴月”。埋葬沈万三后,风水大师曾福扬命名该宝地为“百足护珠”。山脚下的村民流传叫“百足含珠”。沈万三的后人称先人坟山为“百足吐珠”。沈万三后人居住德庆县武垄镇,因避朱洪武追杀而大部分改姓为潘,改其他姓的则不详。注:(百足即蜈蚣之虫) 致富原因  关于沈万三发财致富的原因。大致有“垦殖说”,“分财说”和“通番说”三种。 垦殖说  许多史料上都有记载,但真正完善地提出这一说法的是昆山文管会陈兆弘在“明代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上发表自的《明初巨富沈万三的致富与衰落》一文。文中重点提出,沈万三从“躬稼起家”继而“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至“资巨方万,田产遍于天下”。沈万三依靠垦殖发富,乃至成为豪富,号称江南第一。 分财说  有人认为,“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尽与秀”。(《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又有人说“元时富人陆道源,皆甲天下……。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产付之”,“其一即沈万三秀也”,(杨循吉《苏谈》)。总之,沈万三是得到了吴江汾湖陆氏的资财,才成为江南巨富的。 通番说  据《吴江县志》载,"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也说:"苏州沈万三一豪之所以发财,是由于作海外贸易。"这说明沈万三是由于把商品运往海外贸易,才一跃而成为巨富的。
  事实上,沈万三之所以成为江南巨富,以上三个因素缺一不可,是密切关联的。如果说沈万三“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业弗替;尝身帅其子弟力穑,”说明他有了立业的根本。沈万三得到了汾湖陆氏巨资,更由于“治财”有方显示了他出色的“经济管理”的才能?才有了致富的本钱和关键。他有了这样的巨资后,一方面继续开辟田宅:另一市面他把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砚江(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入走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带的丝绸、陶瓷、粮食和手工业品等运往海外,开始了他大胆地“竞以求富为务”的对外贸易活动,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万三就是从贸易中赚下的一部分钱,购置田产,另一部分钱作经商的资本。所以说,沈万三是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而一跃成为巨富。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实为沈万三父子之功。”

元末明初的江南首富沈万三,是如何发家致富的呢?

一组张卫健版沈万三图片

大约六百多年前的元末明初,有一位江南首富叫沈万三,据说他的家产有二十亿,朱元璋在斥资修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墙南京城时,沈万三就捐建了三分之一。

富可敌国的沈万三是如何发家致富的呢?

(一)靠汾湖陆氏的巨资

沈万三得到了汾湖陆氏的巨资,加上其善于经营管理的才能,以致成为江南首富。

《周庄镇志》有这样的记载: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

亦有:元时富人陆道源,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产付之,其中一个人就有沈万三。


(二)靠积累田地与房产

这个说法在沈万三的孙子沈伯熙的墓志铭里可以得到一些证据,该墓志铭上写着:其先世以躬稼起家。也就是说沈万三是靠种田致富的。

后来,人们在引述墓志铭记载的同时又根据一些杂乘笔记得出沈万三开垦荒地,讲究灌溉和施肥,于是致富。

但是真正把靠积累房产和田地发家的说法系统完善的提出来,是在陈兆弘先生的《明初巨富沈万三的致富与衰落》一文中。

文章中提出沈万三?躬稼起家?又兼?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慢慢发展成?资巨方万,田产编于天下?。

也就是说沈万三开始靠种地经营,后来积累了很多房产和田地,这样诞生一个超级巨富似乎令人难以想象。


(三)靠经商及国际贸易

在《吴江县志》的记载里可以看到: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

这个说法也同时得到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的赞同,他说:苏州沈万三一脉之所以发财,是由于做海外贸易。

周庄,这个地方对沈万三来说相当的重要,当时的周庄大概就是今天的上海、苏州、杭州之间。

也就是说,沈万三走进周庄不是为了开垦荒地,而是为了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来做生意。

还有一个有利条件就是:在元代,政府鼓励民间进行国际贸易。


当时,政府颁布过出资挑选精明有志之士进行海外贸易的政策:听海商贸易,归征其税。

明朝对沈万三有:?变为海贾,奔走徽、池、宁、太、常、镇豪富间,辗转贸易?的记载。

此后的周庄就成了沈万三发家致富的风水宝地,后人曾有这样的记述:周庄由村落变为城镇完全是沈万三父子的功劳。

以上这三个说法不能孤立开来,沈万三得到汾湖陆氏的资助,这也许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他并没有止步不前,坐吃山空,而是开垦荒地,积累房产,不断进取,后来又弃农从商,一跃成为元末明初的江南首富。

民国时期中华门底下挖沈万三的聚宝盆,难道传说是真的吗?

据传,明朝洪武年间,沈家村有个财主沈万三,家有土地九顷,雇用长短工10多人。有一年逢大旱,草木将要旱死,这时沈万三家中的割草佣人,每天都割一捆油绿鲜嫩的草,日子长了,沈万三感到很奇怪,就问割草人:“天这么旱,怎么割来这么多好青草”。当时,他没把割草的地方如实告诉东家。沈万三一连几天,跟随割草人后边,偷看着,见他每天都在沈家村北一华里处的沈家桥底睡觉,睡到中午无人时,才去村北牛蛋山上去割草。

此山西南靠凤凰山,凤凰不落无宝之地

一天,沈万三强令割草人领他去割草的地方,一看岭上有一片圆形的草地上长着绿油油的草,于是就让割草人割,割后随即又出来了,割得快,长得快,沈万三感到很奇怪,左思右想明白了,此山西南靠凤凰山,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第二天带着两人到那里挖出了一个铁盆。后来沈万三买了一头猪用它喂猪,猪长的很快,把猪杀了以后,就用此盆洗手洗脸,一次沈万三的儿媳妇洗脸时,不慎把一戒指丢进盆中,越捞越多。

沈万三知道后,认为此盆是件好东西,当时传说山上有个看宝洞,洞内有看宝的毛人住在里面,自从沈万三得宝后,毛人就走了。

洞内三间屋大的空隙,至今尚存。沈万山得宝后,借助宝盆的财力。为村民打了72眼井,铺路架桥造福村民。数年后,长江决口,朝内推测某地方一定出现宝贝(据说一出现宝贝长江就要决口),皇帝下告示“谁若能堵住长江决口,就赐给谁高官厚禄”,沈万三知道后,揭回告示,带着聚宝来到南京与皇帝讲好条件,皇帝随口答应“四更借、五更还”。沈万三来到决口处,拿出“聚宝盆”往盆内放一把土,放到决口后,立即堵住决口。

然后,沈万三去朝内讨取高官厚禄,并到五更去取“聚宝盆”,谁知道等到天明,才打四更鼓,据说这是皇上为了骗取宝物将五更改到四更,南四北五的说法以此说起。沈万山到朝内就被扣住,问他得宝的情况。并说他得宝不献,罪该万死,前辈该斩,后灭九族。把沈万三家的坟墓掘成了坑(今沈井村内的大水坑,就是原沈家的林地),沈井村的百姓听说沈万三得宝不献,犯了灭门之罪。有的外逃,有的改名换姓,沈家从此绝后,沈家村的水井也被填平。

后来,迁此定居的人们,为了不忘沈万三的恩义,流传后世,永不泯灭,又把该村易名为沈井村,但至今沈井村没有一家姓沈的。沈万三当时的住宅在沈井村东南角,在大跃进时期,沈井村的魏某在平整土地时,一镢揭开一眼神秘的井。井深12米,直径1.5米,水位2.1米,石砌结构完整,表层风化变黄,这眼古井就是当年沈万三用过的水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2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