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投靠刘邦后为何能一鸣惊人?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韩信是《史记》中刻画得较成功、且形象丰满的人物之一。在我们很多人的眼中,韩信就是历史上一个典型的军事天才,他凭借着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总而言之,韩信在秦末汉初的时候就是一位神奇的存在。
当然了,与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形成对比的,便是他政治上的平庸。韩信缺乏政治头脑,不能察觉君王之险恶,最终也酿成了自己的人生悲剧,结局实在是令人惋惜。但不管怎样,韩信所创下的丰功伟绩足以让他在青史上留下浓厚的一笔!
韩信——剧照
但我们也知道,韩信在出道前只不过是一个平头老百姓,家境贫寒,又没有什么较好的表现。此外,他也不会做买卖来谋生,经常投靠人家去吃闲饭,所以大多数人都很讨厌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也基本没有指挥过一场战争,可为何在投靠汉王刘邦后就能做到大将军,统兵百万,纵横天下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是——韩信并非是彻头彻尾的贫农,而是一位落魄的贵族。虽然在《史记》中没有韩信身世背景的叙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简单判断出来韩信的身份。
项羽——剧照
一、在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着这样一句话:“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这也就是说,“游手好闲”的韩信不会经商,也没有当官,所以经常为了生活在人家蹭吃蹭喝,其中这个下乡南昌亭亭长便是韩信“求助”的对象之一。此外,在班固所著的《汉书》中也说到,韩信经常在这一亭长家蹭吃蹭喝,而且还表示韩信是一个不从事生产活动,每天只会带着佩剑在街上瞎溜达的人。
要知道,在秦汉时期,普通老百姓是不能够佩剑的,只有那些王公贵族才可以,所以韩信能够佩剑,足以说明其地位。
韩信——剧照
二、有一次,韩信在城下钓鱼,不远处有几位老妇人在河边洗衣服。有位老妇人看到韩信肚子饿了,于是便拿食物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都这样。韩信颇为感动,于是便给老妇人说道,若是自己将来飞黄腾达,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一饭之恩的。老妇人生气的说道: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意思是说:男子汉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我吗?
这里的“王孙”,是古代时贵族的通称,当然了,也是对年轻人的称呼。但是一般来说用作前者比较多。
韩信和萧何——剧照
所以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韩信并非只是一般的百姓而已,他极有可能是一位落魄的贵族。
也正是因为他有如此身份,才能使得他能够接受到一些一般百姓不能接受到的教育。要知道,在当时那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知识的传播成本是非常之高的,一般的老百姓根本没有读书上学的机会,只有那些大户人家才能够接受教育。韩信本身就深谙兵法,对于还没有出道的韩信来说,他所知的兵法主要来源就是书本。而我们也说到了,古代的知识传播成本是非常之高的,所以韩信既然能够读起书,说明其家世也不简单。
当然了,如果仅仅是接受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支撑的话,那么韩信这一套用兵之法也不可能让刘邦买账,所以韩信最后投投靠了西楚霸王项羽。
刘邦——剧照
韩信投靠项羽之后,在其帐下做了个执戟郎中,这是一个专门负责宫廷宿卫军的职位,在战争时期的话,就相当于中军大帐的守卫人员。虽然韩信的地位并不高,但却能够亲眼目睹军事才能爆棚的项羽所做的一些军事部署,使得他能够不断地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从而找到更好的破敌取胜之法。
所以到后来,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献策,但因其地位低下,故而始终没能受到项羽的重视。感觉前途渺茫的韩信于是便逃出了楚营投靠了汉王刘邦。此时的韩信虽然还是一个无名之辈,但是他已经在项羽军营中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军事有了新的认知。
韩信出道前——剧照
但谁知道,本以为能够在刘邦军中混得一个大将军的韩信,却做了一个比执戟郎中还要低的步卒。不过此时已经具备卓越军事才能的韩信,虽然还没有被刘邦发现,却引来了萧何的关注。所以后来才有了“萧何夜下追韩信”的故事。在萧何的举荐下,刘邦终于重用了韩信,拜他为大将军,统帅三军。
至于后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笔者就不必多说了。总而言之,此时的韩信手中已经有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可以纵横天下!
韩信是在鸿门宴之后投靠刘邦的,之前的韩信只不过是项羽帐下的一个持戈的卫士,韩信具有极高的军事才能但是却不自己组织义军是因为韩信既没有声望也没有资金支持,根本就没有办法组织起义军。
韩信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尊称为兵仙,投靠刘邦之后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帮助刘邦在楚汉争霸之中取得了胜利,最终奠定了汉朝的百年基业,估计项羽在临死之前一定非常后悔当初没有重用韩信,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鸿门宴,在鸿门宴上范增建议项羽杀掉刘邦,可惜项羽没有听从范增的建议,其实当初提出这个建议的并不只是范增一个人,当时韩信还是项羽帐下的持戈卫士,他在鸿门宴前夕曾经向项羽建议,趁着刘邦立足未稳,没有防备之际,发兵攻打刘邦的军队,可惜当时的韩信人微言轻,项羽差点因为他胡乱提建议,差点杀掉韩信,多亏了范增的阻拦,韩信才逃得性命,不过从这之后韩信就看出了项羽并不值得辅佐,所以就投奔了项羽的敌人刘邦,在萧何的力荐之下被封为上将军。
很多人觉得韩信具有如此出色的才能,干嘛不效仿刘邦或者项羽自己组织军队反抗秦朝的统治呢,其实这种想法就有些想当然了,韩信出身于寒门,他的身份比起刘邦都远远不如,更何况是楚国贵族后裔的项羽,而且当时组织义军都是需要打着六国就有贵族的旗号,或者是背后有金钱支持,刘邦当时虽然也没有钱,但是最起码是一个亭长,有人支持,占领沛县之后,也投奔了楚怀王。
你知道韩信是什么时候投靠刘邦的吗?他为什么不自己组织义军呢? 欢迎留言讨论。
韩信原本是项羽军中一名普通士兵,因为感觉在项羽这里没有什么出头之日,所以转身投奔了刘邦。刘邦虽然实力弱小,但却给了韩信最大的施展空间。到后来韩信攻下齐国七十座城池时就直接封韩信做了齐王,汉朝建立后又被封为楚王。其实在韩信当齐王时,谋士蒯通就曾经劝韩信脱离刘邦单干。但韩信一直认为刘邦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没有刘邦就没有韩信今天。其次韩信所以不肯背叛也和他当时实力有关。虽然韩信占了很多地盘,拥有很多军队。但当时天下还有很多诸侯,如果刘邦把这些人调集起来一起攻打,他恐怕也不是对手。另外韩信不愿意单独起来干,还是没有被逼急。当刘邦把他降为淮阴侯,韩信心中就开始有了怨气,并且和陈豨密谋叛乱,但还没有展开行动就已经被吕后杀死。
1、认为刘邦有知遇之恩
韩信投奔刘邦时,刘邦实力很弱小。但出于信任的原因,将所有军队交给韩信统领。正是因为这份知遇之恩,使得韩信在后来地盘越来越大,手下兵力越来越多时,也不愿意起兵背叛刘邦。谋士蒯通以及钟离昧都曾劝韩信反叛,但韩信都没有答应。
2、实力还没有达到
汉朝没有建立时,韩信就已经做了齐王,封地就是齐国故地。虽然看着拥有一国之地,但其实当时天下仍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就算韩信想要造反,他也要掂量一下以刘邦的号召能力,很快就能把各路诸侯召集过来攻打他,既然如此何必要冒这个险。
3、没有被逼到那个份上
任何一个人做一件事,都需要在心底有一个理由。韩信在汉朝建立后被封为楚王,但不仅因为被人告他谋反降为淮阴侯,权力没有以前大,但心中怨恨却多了几分。于是他决定与陈豨谋反,可惜陈豨很快被刘邦打败,而韩信这个内应也被吕后杀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2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