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努尔哈赤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明中期一代改革领袖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从此摆脱了束缚和限制,开始不理朝政,也不祭祀天地,宗庙,也不接见大臣,不看奏章。一直过着腐朽糜烂的生后。
不过就在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一位任职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的努尔哈赤开始起兵,经过不断征战统一了建州三卫,随后又夺取了长白山三部的统治权,从此逐渐统一了建州的女真部落。
说起女真部落,要追溯到最近的北宋时期,女真完颜部落建立的金朝,从东北攻入黄河流域,但还是留了一部分在东北老家。到了明代初年,这些留在东北的部落被分为海西,建州,东海三个部落。在三部落中,东海部落相对于比较落后,还处在氏族社会,以射猎为生,逐水草而居。其他两个部落都开始进到了奴隶制社会,主要以畜牧和农耕为主。
在明朝时期,建州部落主要生活在长白山北部,牡丹江流域。到永乐年间,一直受到东海部落的迫害,逐渐南迁,就在今天的辽宁省新宾县一带定居了下来。借此机会,加强了同汉,蒙和朝鲜等地的贸易往来,也在不断学习汉族的农业生产和炼铁记述,使农牧业有了长足发展,这时的社会生产力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明王朝建立后,在东北设置官署,称为卫所。洪武四年,朱元璋在辽阳设立定辽都卫,四年之后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永乐年间,又设置了建州三卫,分别是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实际上这是一种民族自治的统治形式,以封部落酋长为卫所指挥使,来管理地方事务。
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就是建州左卫的指挥使,而在1559年努尔哈赤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的赫图阿拉城,他的父亲塔克世也是当时的建州左卫指挥使。在1583年,建州女真中的阿台部落不断侵扰明朝边境,这时明朝总兵李成梁率兵去攻打阿台部驻地古勒寨。而阿台的妻子就是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孙女。听说孙女婿被围困,觉昌安和塔克世匆忙赶过来,想要劝说阿台投降。但是,明军在图伦城城主尼堪外兰的带领下,用计谋打开城门,明军冲了进来,在混战中,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均被杀害。
努尔哈赤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便只身去责问明朝的官员,为了安抚他的情绪,明王朝派人向其谢罪,不但送回了父亲和祖父的遗体,还赏赐万两白银,还封努尔哈赤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并赐予“龙虎将军”的称号。
这个时候的努尔哈赤还很势单力薄,不足以于明军抗衡,但却敢率领100人的团队去攻打尼堪外兰的图伦城。结果是尼堪外兰战败,弃城逃跑,从此努尔哈赤名声大震,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进程。在1619年,海西女真各部全部被努尔哈赤收服。
这个时候,努尔哈赤一边征讨一边安抚的策略,终于在1625年,统一的女真各部。在此统一各部的过程中还建立和完善了一种独创的政治军事制度--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在1601年创立,是以300人为1牛录,5个牛录为1甲喇,5甲喇为1旗,设有黄,白,红,蓝四旗,后又来增加了镶黄,镶红,镶白,镶蓝四旗,一共八旗,即"八旗制度"。制度规定只要满族成员则必须“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所以这是一种集军事,社会为一体的组织形式。正因如此,满族势力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到了皇太极期间又增设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到了入关后,生产职能逐步削减,成为专业性的军事组织,成为巩固清朝统治的的工具;但到了清朝中后期,军事职能也日趋削减,当然清朝灭亡后,八旗制度随即瓦解。
因八旗制度而逐渐强大的女真族,终于在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国号为“金”,自己称“汗”,建元天命。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祭告天地宣布不承认与明朝的藩属关系,起兵反明。从此,开始了与明朝长达20多年的战争。也为后来皇太极建立清朝,多尔衮率兵攻入北京,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清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努尔哈赤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为建州左卫指挥,母为显祖宣皇后。
少时经商,通汉语,曾冒姓佟(明代佟姓汉人乃辽东望族,不少佟佳氏女真人冒姓佟,以佟姓汉人自居,因努尔哈赤曾入赘佟佳氏,而其岳父塔木巴晏也自称姓佟,所以努尔哈赤也随其岳父自称姓佟以抬高自身身份)。
在当时的女真地区,辽东总兵李成梁部是实力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他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间以及和其他民族部落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以控制局势。明朝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有人认为王杲就是努尔哈赤的外祖父阿古都督)于万历二年(1574年)不堪明朝压迫,起兵反明,战败被杀。王杲的儿子阿台得以逃脱,回到古勒城(今新宾上夹河镇古楼村)。阿台的妻子是觉昌安的孙女、塔克世的侄女。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攻打古勒寨。觉昌安、塔克世进城去探望,因战事紧急被围在寨内。建州女真苏克素浒河部图伦城(今新宾汤图乡)的城主尼堪外兰在李成梁的指挥下诱阿太开城,攻破古勒寨之后屠城,觉昌安、塔克世也未能幸免。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在败军之中,因仪表不凡,被李成梁的妻子放走。
努尔哈赤归途中遇到额亦都等人拥戴,有十三副盔甲作为装备。他回到建州之后,派人质问明朝为什么杀害其祖、父。明朝归还努尔哈赤祖、父遗体,并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
努尔哈赤(公元1559~1628年)即清太祖,后金(清)创立者,满族,爱新觉罗氏。清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太祖。
建大金政权,创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于公元1559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永陵乡)。赫图阿拉是满族的发祥地。
努尔哈赤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不但会说汉语,还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书,并嗜好习武,精通骑射。汉族文化丰富了他的政治、军事知识和精神生活,对他后来的统一事业影响很大。
努尔哈赤年轻的时候,建州女真正处在由原始部落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部落间的争夺兼并十分剧烈。祖父和父亲不幸在城破时被明军杀死。
战事平定下来后,努尔哈赤向明朝皇帝告状,说他的祖父和父亲无罪被杀,死得冤枉,请明朝皇帝替他们申冤。明朝皇帝觉得于理有亏,决定赐给努尔哈赤敕书12道、马30匹,让他承袭祖父觉昌安的官职,封他为都督。从此,努尔哈赤开始走上了政治舞台。
明神宗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25岁。这年五月,他为了替祖父和父亲报仇,用祖传的13副铠甲志兵,带兵不足100人,以出其不意的动作,迅速打下多伦城和界凡城,不仅消灭了尼堪外兰的势力,而且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由于女真其他部落阻挠,无法把尼堪外兰抓到。于是努尔哈赤下决心一并征服各部落,开始了统一女真的宏伟事业。
经过3年浴血奋战,努尔哈赤征服了许多部落,并且终于杀了尼堪外兰,替祖父和父亲报了仇。又经过了大约两年的东征西讨,努尔哈赤统一了除叶赫等少数部落以外的全部建州女真,成为威震东北的女真族杰出首领,随后他又合并海西女真各部和东海女真大部,控制了东临日本海、西界明朝卫东都辖区,南到鸭绿江,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等广大地区,为建立后金政权打下基础。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为着兴基立业,扩展势力,于公元1587年修筑了费阿拉城(今辽宁新宾永陵)。在这里,定国政,立法制,建王权,形成割据政权的雏形。后来,又迁至赫图阿拉(距费阿拉城8里)。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正式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历史上称为后金,定年号为天命,表示他建国称汗乃是天命所归。不久,努尔哈赤将赫图阿拉改名兴京,定为国都。后金是清的前身,努尔哈赤后来被尊称为清太祖。
后金政权的建立,完全靠八旗劲旅作为军事支柱。八旗军制是从女真氏族公社末期的一种狩猎组织演变而来的。开始只有4个“固山”,即黄、白、红、蓝四色旗帜。到公元1614年,努尔哈赤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色旗帜,正式确立八旗制度。
八旗军制,不仅是军事制度,而且是行政制度和经济制度,它兼有军事、行政、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努尔哈赤用军事方法管理行政,管理经济,使女真社会军事化。这是努尔哈赤的一个创造,也是他统治时期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战萨尔浒,军事天才
努尔哈赤建立大金政权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明朝上下震动,纷纷提出各种办法对付这一严重威胁。
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后金天命三年)4月13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师讨伐明军。
“七大恨”实际上是明廷与女真关系的总结,也是后金对明廷的宣战书和对女真人的号召书。
努尔哈赤率领步兵两万人进攻明军,首破抚顺,再拔清河。
抚顺、清河相继被后金军攻破的消息,迅速传到北京。明神宗听取大臣建议,重新起用被免职的杨镐。任命杨镐为兵部右侍郎兼辽东经略,并授给尚方宝剑,叫他迅速带兵前去对付后金军。
杨镐接到明神宗的圣旨以后,招募9万人的兵马,领得了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粮饷。然后他集结大军于沈阳。企图犁庭扫穴,一举消灭后金。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后金天命四年)二月,他以赫图阿拉为目标,兵分四路对努尔哈赤发动大规模进攻。面对明朝大军压境的局面,努尔哈赤并没有惊慌失措。他镇定自若,制定了“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集中兵力、逐路击破的作战方针。据此,努尔哈赤置其他三路明军于不顾,只派500人阻滞刘铤军,而将全部兵力集中起来,迎击杜松的明军主力。三月初,杜松率领的3万明军到达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附近),与后金军相遇,于是便展开了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先是杜松部全军覆没,杜松阵亡;再是马林部覆没,马林只身逃跑。李如柏接到命令后,赶快撤了回来。刘铤在阿布达里冈与后金军相遇,展开激战。刘铤部英勇杀敌,后全部英勇牺牲。
萨尔浒之战,是后金同明朝争夺辽东的关键性一战。后金军能在几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是努尔哈赤依靠集中兵力,选择有利战场和战机,从而创立了连续作战、速战速决、各个击破的典型战例。在整个战役中,努尔哈赤始终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从判明明军的进攻方向和用计设伏,都表明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灵活的指挥艺术。
戎马一生,宁远殒落
萨尔浒大捷后两个月,即1619年六月,努尔哈赤又乘势攻占了开原、铁岭,征服了叶赫部,兵锋直指辽沈。杨镐下狱,新任命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被罢免。努尔哈赤趁机于公元1621年3月,突然率兵大举进攻,占领了沈阳城,又挥师南下,辽阳、辽河以东明军不战自溃,大小70余城都为后金所占领,同年4月,努尔哈赤把都城迁到辽阳。
明朝失掉辽东之后,重新起用熊廷弼,同时任命阉党分子王化贞为巡抚。两人意见不和,王化贞执意实行“画地分守”的方针。
努尔哈赤看出明军在部署上的弱点,一面派出间谍潜入广宁,破坏熊王关系;一面加紧调集兵力,于公元1623年1月率八旗劲旅强渡辽河,猛扑广宁,大败明军。
辽东兵败后,明朝相继任命王在晋、孙承宗为蓟辽经略。孙承宗采纳兵备令事袁崇焕的主张,大力整顿山海关防务,修筑宁远城和锦州等要塞,形成以宁、锦为重点的关外防线。袁崇焕只率万余明军在宁远坚守。
公元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大军约13万进攻宁远。袁崇焕决心死战,防守严密,利用坚城,充分发挥箭石和炮火的威力,使善于骑射、长于野战的八旗劲旅难以发挥其所长。后金军多次攻城不下,伤亡很大,努尔哈赤本人也被红衣大炮击伤。“努尔哈赤自25岁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唯宁远城不下。”八月,努尔哈赤死于沈阳,终年68岁。
努尔哈赤是我国满族著名首领,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为清朝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石,他也是兄弟民族中比较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历朝历代的史书记载中,为了抬高自己,以彰显血统高贵或者君权神授,对于自己祖先的来历和事迹,写的极其夸张,犹如今天的奇幻小说。
这些事迹甚至用奇葩一词来形容,也根本不为过,神奇程度不亚于当今的奇异事件。
比如商朝先祖殷契的母亲是吞了神鸟蛋怀孕的,周文王的母亲是踩到巨人的脚印怀孕的,还有“四乳”这样奇异的身体特征。
刘邦说自己的母亲是梦到了龙才生下自己,东汉史书记载刘秀出生时,房子都被照得通亮。
这些说法虽然现在看起来十分的怪诞,但在当时的封建时代,人们可是深信不疑。
要知道,中国人对于祖先是十分崇拜的,祖先的光辉事迹对于后人来说,肯定是要神奇一点才行。
虽然清朝的史书,没有上述的那样夸大自己祖先的身世,但是却对努尔哈赤凭借十三副盔甲起兵,为大清朝打下基业的事情,大书特书。
而且把整个前因演绎得就像言情偶像剧一样,控诉明朝官员对努尔哈赤的不公,对女真人是如何的残暴和压榨。
努尔哈赤又是如何背负血海深仇,最终反抗,都写得有板有眼。让闻者落泪,见者伤心。
努尔哈赤的这段故事,在清宫剧大肆泛滥的现代,得到了无数遍重演和宣扬,让这件事的光辉性再一次镀上了几层金。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要知道,在封建时代,任何官方的宣扬里,神化是必须的组成部分。
首先,努尔哈赤的出身不俗,努尔哈赤的六世祖曾经于明朝时,会见明成祖朱棣,表示愿意上表臣服,朱棣就给他们家建州指挥使这样的世袭职位。
虽然努尔哈赤家族后来与明朝的关系多有摩擦,双方也互有征伐,比如努尔哈赤的四世祖,就是因为抢掠明朝辽东边境,而被明军征伐战死沙场。
但建州都指挥使这个职位是努尔哈赤家族的,这也是一块金字招牌。
有了这个指挥使,就有了官方的授权,拥有武装和底盘也就有了合法的依据。
虽然建州指挥使的势力在努尔哈赤的爷爷爱新觉罗·觉昌安和父亲爱新觉罗·塔克世时期逐渐没落,而觉昌安和塔克式也被明军误杀。
但在后来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伟大历程中,努尔哈赤对外打的大旗,永远是明朝的建州指挥使。
用今天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努尔哈赤用大明公司的牌子和代理权,发展自己的业务。
虽然大明公司不包他吃,不包他住,还不交五险一金,但是有一个大公司授权,发展事业方面确实是要更便捷一些。
努尔哈赤能崛起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利用了明朝时期民族政策的漏洞。因为当时东北地区鱼龙混杂,蒙人、汉人、朝鲜人、女真人相互混杂其中。而女真人是最多的,也是最混乱、最分裂的。
当时女真的叶赫部,尼堪外兰部、哲陈部等都是当时的大部。特别是当时最强大的叶赫部,是明朝的敌人,也是追随明朝的努尔哈赤家族的死敌。
明朝正式利用了这些部落之间的混乱和矛盾,进行“锄强扶弱”的政策。意思就是哪个部落强大了,就削弱或者铲除哪个部落,并扶持一个相对较弱的势力进行制衡。
这样的方法其实和英国在欧洲大陆采取的平衡政策,是一样的原理。
方法固然很好,但是很难保持平衡,因为政治军事是不断变化且难以捉摸的。这种方法一旦玩偏,就会有满盘皆输的危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1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