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历史上的霍去病真的苛待士兵不体恤将士吗

以史为鉴 2023-06-16 15:37:07

历史上的霍去病真的苛待士兵不体恤将士吗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霍去病。

在英雄云集的两汉名将里,堪称“青年偶像”的抗匈英雄霍去病,却也是“槽点满满”的一位。

尤其叫历代史册吐槽不断的,就是霍去病那惹争议的“私德”:中国历代名将,大多把“体恤士卒”“同甘共苦”当基本品质,却偏偏霍去病搞特殊,以《汉书》《史记》等典籍的形容说,就连他每次出征,都要带专用的厨子和美食,以至于士兵饿得东倒西歪,他的“专用美食”还多得吃不完。甚至行军路上,将士们人困马乏,却还是他兴致高涨,常叫士兵们摆开球场陪他踢球取乐,一场球累瘫一群人。

如此做派,以同时代史学家司马迁的话说“贵不省士”。历朝历代的文人们,也常逮着这条各种狠踩猛揣,痛批霍去病“中材之将”“不惜士饥”等毛病。仿佛这位年轻的“大司马骠骑将军”,就是个才能平平且贪图享乐到没心没肺的纨绔子弟?

可是,就是这么一位“才能平平”“没心没肺”的角色,自从18岁那年在汉匈战争里华丽亮相起,就在胶着的汉匈战场上,刮起一阵阵暴烈狂飙。前后六次出击匈奴,其中四次担任主将,累计斩杀敌军“十一余万级”,摁着“草原天骄”匈奴人狠打,“封狼居胥”的荣耀时刻,更成了之后两千年里中国军人的至高追求。吐槽过他“私德”的《汉书》,也以深情笔墨,生动描绘那热血风采:“骠骑冠军,飚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

如此风采,也叫多少吐槽霍去病“私德”的“质疑者”们,拍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于是也就常用“岂非天命”之类的字眼解释——这霍去病能打得这么漂亮,都是因为命好啊。

可这辉煌,真的只是“命好”?当然不是。

说起霍去病“碾压匈奴”的伟业,如果真要论“命好”,倒也首先有这么一条:身为军人,他幸运赶上了一个特殊时代——汉朝的军事革命时代。

在霍去病踏上战场前后,汉王朝的装备与战术,也正经历一场空前的变革。发达的养马业催动了骑兵的壮大,旧式的“步兵+战车”战术正在被淘汰。炒钢技术的普及与叠铸技术的推广,更让铁制兵器实现规模生产,大量淘汰青铜器装备。西汉长安武库遗址出土的兵器文物,已是清一色的铁器装备。一支钢铁包裹的全新汉军,正向骄横匈奴傲然亮剑。

身为军人,赶上这样的好时代,着实是幸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同样亲历“装备战术升级”,与霍去病同时代的诸多名将,论战绩却是满满辛酸泪?因为比装备升级更难的,是观念的升级。那些打惯了防御战的老将们,筋还停留在当年“被动防御”的阶段。对匈奴人的“弓强马快”更是畏惧如虎,汉匈战争的最初几年,“换装”精甲铁刀良马的汉军,一度依然如汉文帝汉景帝时代那样,“坐等”着匈奴人来袭,乖乖被牵着鼻子走,血亏吃了一堆。

但年轻的霍去病,却终于不同。后人常津津乐道他“不读兵书”的典故。但正如他自己所说:“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所谓“不读兵书”,是因在他已经看得比许多人更远,不需要受“古兵法”的束缚。当同时代的公孙贺们,空握着精甲骑兵,却连草原地界都不敢进,就会“溜”一圈空吆喝时。霍去病却创造性的践行了新理念——发挥汉军装备与冲击力优势,深入匈奴腹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如果说霍去病的舅舅,同为抗匈名将的卫青,是“以战法革新破匈奴”,那么霍去病,也同样迈出了一大步:以理念革新破匈奴。论格局,年轻的他,早已强过同时代的“前辈”。

那这样一个全新的格局,“不体恤士兵疾苦”的霍去病,真能做得到?这事儿,也恰如职场团队里常有的一句话:大家凑在一起,不是为了做朋友的,而是为了把工作做好。放在霍去病的“工作”里,上万人聚在一起,那更不是去度假旅游,而是要在残酷的考验里把仗打赢。以这个目标说,霍去病的“搞特殊”“吃美食”,都只是“小节”。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霍去病踢球”这事儿。汉朝的踢球运动“蹴鞠”,发展到汉武帝年间时,早已从“民间娱乐”变成重要军事训练手段。正如汉代学者刘向所说“蹋鞠(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汉代“蹴鞠”不同于宋代花里胡哨的“踢法”,讲究的是力量对抗与团队配合,最能保持军队士气,“以利攻守之胜”。行军间隙踢场球?那是汉代军队的必修功课,拿这说“霍去病不体恤士卒”?那是外行才有的误会。

那霍去病到底有没有“苛待士卒”?回看霍去病的几场经典战役就知道:十八岁那年的漠南之战,他以八百人深入匈奴腹地百里,“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两年后的河西之战,他以一万骑兵翻越焉支山祁连山,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打爆匈奴浑邪王休屠王,二十二岁那年的漠北之战,他更是北进两千里,迎击以逸待劳的左贤王主力。然后以一场斩杀超过七万的胜仗,打出“封狼居胥”的辉煌。

这样的恶仗,每一场都是长途奔袭,以寡击众。粮草水土气候等残酷考验,更是随时随地。倘若霍去病真是个“苛待士卒”的统帅,别说追亡逐北,封狼居胥。部队哗变都是分分钟的事儿。

也恰恰是那些对霍去病不少“恶评”的史料里,却也以寥寥几笔,点名了霍去病卓越的带兵能力。吐槽霍去病“贵不省士”就告诉我们,霍去病虽然沉默寡言,却“有气敢任”,越是关键时刻,越敢于扛住压力做决定。作战时连美食都要“讲究”的他,面对汉武帝送来的豪宅,却一声豪言婉拒回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是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年轻人。

而比起他流星般的军旅生涯里,一次次扛住压力的指挥妙笔来。尤其见证他担当精神的,还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的“浑邪王归降事件”。是年被霍去病打趴下的匈奴浑邪王休屠王,主动向汉王朝投诚,霍去病受命率军前来受降。谁知休屠王突然变卦拒降,浑邪王在内讧里杀掉休屠王,却无力制止休屠王部下哗变。面对这突发危情,霍去病果断处置,快速率军冲入匈奴军中,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平定叛乱,押着四万匈奴降兵进入汉境。

未来连接欧亚大陆,对古代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河西走廊”,就在霍去病的冷静处置下,以这样有惊无险的方式,被汉朝收入囊中。

对比一下霍去病的“前辈”们,就更可见这可贵的担当精神:汉匈战争爆发前,汉朝大行令王恢献上计谋,打算以重镇马邑为诱饵,聚歼匈奴主力部队。一番完美规划,叫汉武帝也跟着燃了,一口气调集三十万大军布下“口袋”。可关键时刻消息泄露,已经到了“口袋”外围的匈奴单于拔马撤走,可手握三十万大军的王恢呢?却是既不敢追,也不敢开打,只是“干看”着匈奴单于走人——就怕担责任。

相比之下,倘若“受降”浑邪王休屠王的变成王恢?恐怕到手的河西走廊,又得在手边溜走。

也同样是《汉书》《史记》等史料里,更见证了关于霍去病的许多重要信息,他没有“爱抚士卒”的感人故事,但作战时却“常与先骑壮其大军”,永远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他的麾下,除了汉朝的“良家子”兵将外,还有高不识和仆朋等匈奴族的悍将。不管是什么出身的部下,他不但放手信任,而且负责到底:跟随他作战的士兵,特别是亲历“封狼居胥”时刻的兵将们,事后更“军吏卒为官,赏赐甚多”,只要忠勇作战,就一定有回报。

这样一个也许并不“体恤士卒”,却有格局有担当,关键时刻敢负责,能够带领部队创造辉煌的将军,又怎能不令兵将们誓死效力?这样的一支军队,当然就成了碾压匈奴的铁血劲旅。

两千年后,回看霍去病的故事,看到的不止是少年的澎湃热血,更有适用于任何行业的真理:一个团队,也许没有温情脉脉的氛围,但只要有格局有担当,关键时刻敢担责,就能打赢一切残酷的仗。

霍去病经常殴打士兵,丝毫不体恤将士的辛苦,为啥士兵不哗变?

霍去病是汉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一个战神。因为他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封狼居胥的天才将领。这一功绩,后世无人能及。最重要的是,霍去病取得重大成就的年纪也仅仅是22岁!

在印象中,霍去病手下的将士们个个如狼似虎,打得匈奴人抱头鼠窜,那霍去病一定是爱兵如子吧?然而,事实上却让人大跌眼镜。霍去病非但不体恤士卒,做的事反而让人不解。像什么同甘共苦、爱兵如子之类的东西,从来不会出现在霍去病的身上。

霍去病每一次出征时,都会携带着自己的厨子,吃着精美的食物。要他和士兵们吃的一样?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且,《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曾记载?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

这就是说,霍去病在吃饱喝足后,把汉武帝赏赐的肉全部都丢弃了。而与此同时,士卒们则有不少都饿着肚子。按照常理推断,这些士卒看到霍去病这样不体恤自己,还不闹翻天了?

但奇怪的是,士卒们毫无抱怨。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霍去病并不是不体恤士卒。在霍去病看来,对士卒最大的体恤就是让他们建功立业拿到功名。其他的嘘寒问暖之类的,全部都是扯淡。如果对士兵们天天关心,却一场胜仗都打不了,那一点用都没有。

基于此,霍去病对士兵的态度就是赏罚分明。哪个士兵有功,赏赐绝对不会吝啬。但是,如果士兵没有立功,那么,哪怕食物都摆在你的面前,全扔掉也不会给你吃。想吃的话,就在下一次的战斗中好好表现立功。这才是对士兵的最大仁慈。这一点,其实对现在一些公司的老板也是很有参考意义的。画大饼永远抵不过丰厚的回报。

毫不体恤将士疾苦的霍去病,其部队为啥能碾压匈奴?

关于霍去病的讨论现在逐渐变多,霍去病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少年将军的形象了,就如同这个问题所说,霍去病苛待士兵,丝毫不体恤将士疾苦,按照《史记》的记载来看,这一点是没问题的;但是霍去病却经常打胜仗,这也是没问题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情况呢?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解答。

一、 霍去病被黑了吗?

霍去病苛待士兵,生活骄奢,毫不体恤将士疾苦,按照《史记》的记载来看,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司马迁所写的《霍去病列传》中曾经记载:

?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霍去病外出打仗,汉武帝给他送来了几十车粮食和肉,然后霍去病就将这些粮食给扔掉,但是他的士兵却吃不饱饭;霍去病在塞外打仗的时候,军粮匮乏,士兵萎靡不振,但是霍去病却吃饱喝足去踢足球。按照司马迁的说法,这霍去病真的可以说算得上是一个混蛋了。

而另一位将军李广,在司马迁的笔下却是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士兵喜爱的一位将军。

关于霍去病一事,很多人看来属于司马迁这个人讨厌卫青、霍去病因此刻意给他们安插上的剧本。但是我不同意。我认为司马迁虽然不太喜欢卫青霍去病,但是犯不着在书里刻意丑化他们。霍去病没有被黑。

首先来说,在司马迁后世有个人叫班固,写了一本书叫做《汉书》。《汉书》里面有关西汉初期的部分,基本上班固都会照搬司马迁。但是班固并不是完全照搬,有一些说了皇帝皇后、王公大将的坏话的地方,班固会酌情删去。但是霍去病这个事情班固没有丝毫隐晦,而是直接写上,而且跟司马迁写得一模一样,其中记载:

?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躢鞠也。事多此类。?

其次,霍去病基本上属于那种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人。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天子侍中,然后开始逐渐外出打仗,建功立业。因此对于霍去病来说,他不是那种从基层干起来的普通军官,他不懂得基层士兵的喜怒哀乐。对于霍去病这样的人来说,他的眼里只有怎么建功立业,而不会去体恤士兵一类的。因此霍去病干出这种事情来真的是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是一个没有吃过苦的人。

因此综上来看,霍去病确实是在军中不体恤士兵的将军。

二、为什么士兵都愿意跟着霍去病干?

有人会说了,霍去病那么不体恤士兵,士兵们应该联合起来对抗霍去病啊!为什么士兵们还傻憨憨地配这霍去病南征北战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霍去病能打胜仗,能给士兵带来荣誉、金钱和晋升。

霍去病便是那个不与你同甘共苦但是能给你带来荣耀的老板。跟着霍去病干到底有多香呢?看看以下人就知道了。在《史记》中记载:

?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属骠骑将军,会与城,不失期,从至檮余山,斩首捕虏二千七百级,以千六百户封博德为符离侯。北地都尉邢山从骠骑将军获王,以千二百户封山为义阳侯。故归义因淳王复陆支、楼专王伊即靬皆从骠骑将军有功,以千三百户封复陆支为壮侯,以千八百户封伊即靬为众利侯。从骠侯破奴、昌武侯安稽从骠骑有功,益封各三百户。校尉敢得旗鼓,为关内侯,食邑二百户。?

也就是说以上跟随霍去病外出征战的人,最后都得以封侯。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叫做?李广难封?,名将李广封侯如此之难,但是霍去病手下的几个普通将领却屡屡封侯,这足以说明跟着霍去病干确实是非常爽,靠着一个好的长官,你可以轻轻松松干到别人几辈子干不到的事情,大家自然就愿意跟着霍去病干了。

三、为什么霍去病会屡战屡胜?

其实上面我们已经说到了一个原因,那就是士兵们都愿意跟这霍去病干。我在这里再简单说一个原因吧,那就是霍去病不拘泥于前者,他有自己的一套作战理念。

有一句话说得好:?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在电影《无双》里面,郭富城饰演的画家只会像复印机一样不断复印别人的画,没有自己的创新,因此作品一直没有名气;但是如果你能在学习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创新,让自己的作品富有灵气,那么你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霍去病当年曾经跟汉武帝说过这么一段话,阐释自己的作战理念,在《史记》之中记载: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武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说的就是汉武帝想要教霍去病《孙武兵法》,但是霍去病死活不学,他说学兵法没啥用,我不想学那些老掉牙的东西。此后我们可见,少了传统兵法的束缚,霍去病可以说是将骑兵的威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他手中的骑兵俨然天兵天将,给了匈奴人一次又一次巨大的打击,可见霍去病正是不拘泥于古人,因此才做出了如此多的自我的成就。

霍去病苛待士兵,毫不体恤将士疾苦,为何其部队却能碾压匈奴呢?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从军都是一个艰苦的行当,尤其是在靠冷兵器贴身肉搏的古代,人们多是为了活命去投军、或者被强迫征军,哪有那么多爱国情怀,战场上拼命厮杀的理由只是为了活下去,期盼着足够幸运的话,能建功立业、光耀门楣。

汉朝时期依旧实行军功爵制度,士兵可以通过战场上收人头,加官进爵,卫青就是最好的例子,奴仆出身,韬光养晦十余年,首次征讨匈奴,就旗开得胜,得封关内侯。之后数次挂帅,都大胜而归,爵位、官职、封地越来越丰厚,成了汉武帝时期的第一将军。姐姐做了皇后,自己成了驸马,卫氏一族显赫一时。

作为普通士兵来讲,立下卫青这样的战功不太现实,如此一来,选择站队就很重要,跟着厉害的统帅,常胜的队伍,立功受嘉奖的机会更多,生活也会更好些。

毋庸置疑,霍去病的队伍就是这样一支战绩斐然的虎狼之师。霍去病也算是将门虎子,虽然年轻,打仗的功夫可不是盖得,可贵的是善于打破古法,用兵以奇,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漠北之战封狼居胥,风头不亚于舅舅卫青。

能跟着霍去病,操练虽苦虽累,但打了胜仗有封赏,能建功立业,有了这种欲望支撑,士兵自然能同仇敌忾、奋力杀敌。


再者,人都有偶像情怀,喜欢听从真正有能力人的号召,军人更是如此,一个酒囊饭袋上司,即使天天好酒好食的收买士兵,士兵也很难真心臣服。而像霍去病这样年纪轻轻,却能屡立奇功的英雄式人物,即使苛刻,在军中的威望也很高,更容易赢得士兵的敬佩。当时能在霍去病麾下,于士兵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荣耀,这种荣誉感下,士兵作战怎会不英勇。

话说回来,霍去病从小在舅舅和姨母的照拂下长大,出身显贵又年少有为,难免性格上有些嚣张乖戾,不似卫青那般大度宽仁,操练士兵肯定颇为严格,打骂责罚之事在所难免,可为一军主帅者也不至于如后人诟病的那般不堪。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因浑邪王降汉之事犒赏霍去病,霍去病说这不是他一人之功,全体将士也有功,故而将汉武帝赏赐的一坛子佳酿倒入泉水中,让将士共饮此酒,共享皇恩浩荡,将士们喝着山泉水,肯定是尝不出汉武帝的美酒是什么味道,却能感受到将军爱护军士的拳拳之心,备受感动。

由此可见,霍去病不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军二代,作为主帅,他深知恩威并重的驭人之道,平日里操练势必要严酷,只有那样才能训练出虎狼之师,可该收买人心的时候也不能含糊。

有人将霍去病射杀手下将领李敢,作为他虐待士兵的证据,其实也是有失偏颇的,霍去病之所以杀李敢,是因为李敢将父亲李广之死怪罪在卫青头上,下黑手打伤了卫青,卫青知道了没有追究还帮忙隐瞒,霍去病知道后非常生气,一方面心疼自己的战神舅舅,要知道卫青在霍去病心里的分量简直是在神坛,另一方面打伤舅舅的还是自己的部下,觉得自己御下不严,李敢太不把自己放眼里,愧疚又愤怒,才在围猎之时射杀了李敢。

汉武帝对此事是心知肚明,李敢好歹也是名门之后,汉武帝却没有追究霍去病的过错,除了不想得罪卫氏一族,也有觉得李敢有错在先的的因素。要是他知晓李敢伤卫青之事,也会追究李敢的罪责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1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