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项羽不重用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提到韩信,人们往往会想到他曾经打出的经典战役,背水一战、垓下之围,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韩信用他自己的传奇故事,在历史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汉室天下。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用兵如神的天才,项羽竟然弃之不用,要知道当初韩信可是项羽的侍卫,他没有可能不知道韩信的才能。如果项羽能起用韩信,那么后来成功的可能就不再是刘邦。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以至于项羽失去了这样一位人才呢?
第一,两人性格不同。
项羽是那种善恶分明,性格豪放的人,对于他看不惯的事情和人都会毫不保留的表现出来。比如他看不惯宋义的诡计,于是就直接杀了宋义夺了兵权。
而且项羽极其自负,有时连范增的话都不听,区区一个侍卫怎么能入得了项羽的法眼呢。
而韩信的性格跟项羽完全相反,为人沉稳,十分耐得住,就算他小时候受了胯下之辱,在他辉煌后,却依然没有对当时的人进行报复。这样任人欺辱的人,怎么会让贵族出生,又极其自负的项羽看得起呢?
相反,鸿门宴上的樊哙性格和项羽相似,反而受到了项羽的青睐。
第二,毫无发挥空间。
纵观楚汉相争的整个阶段,项羽亲自参加战斗的比例极高,最初的时候在项梁手下做事,后来自己统领兵马,领导了巨鹿之战,最后攻入秦地,后期更是亲自上阵与韩信对拼,可见项羽凡事亲力亲为。他自己本来就是大将军,没必要分权给别人,自然对别人没有信任感,韩信在他这里也就没有了发挥的空间。
相反,刘邦那里虽然人才济济,但是军事上能够跟项羽平分秋色的人物几乎没有,自然就给了韩信发挥的空间。当然前期刘邦没有意识到韩信的重要性,差点失去了韩信,好在有萧何将韩信追回来,这才有了后面韩信官至大将军,出蜀地,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故事。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项羽过于自负以及不懂放权这两点,导致了韩信的离开,也让他自己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其实现今社会上,也有很多像项羽一样的领导,他们极其自信、本领强大、亲事亲为,将自己的事业做得有声有色,但是,这同样也会埋没掉属下的才能,导致他们无从施展。
所以,有时候还是要适当放权,给属下一些发展空间,自己的事业也能发展得更长久,大家觉得呢?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还来看小编的文章,你在,或者不在,小编都在不停的敲键盘,只为等会欣赏小编文章的您到来!小编会一如既往的给大家分享各类美文,观看辛苦了,谢谢,祝您阅读愉快,天天有个好心情,健康生活每一天,喜欢小编的动动你的小手关注小编吧。
韩信不光在项羽那不受重用,在刘邦那一开始也没被当回事。也就是说,韩信的真本事是不好被发现的。不好被发现的原因,是韩信本人的表现并不突出。表现不突出的原因,是他没到达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位置。而要到达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位置,须有独具慧眼之人的提携,那时他还没遇到。
韩信最初跟随项梁,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项梁死后顺势归随项羽,项羽让他做了个持戟郎中,职责是护卫兼备顾问,这对彼时“无所知名”的韩信来说虽不算重用,但至少是使用了,说明项羽对他还算不错。韩信利用在领导身边的优势,“数以策干项羽”,不停地刷存在感,结果项羽根本不感冒。人们的注意力往往停留在表示频繁的“数”和突出智慧的“策”上,而忽略了体现本质的“干”。这个“干”的本意不管是干涉也好,求取也罢,目的性都非常强。急于求成的冒进,必然缺乏深思熟虑的沉淀。主意不对心思,项羽“言不听,画不用”也没啥大毛病。
项羽对韩信的判断,与后来刘邦最初的判断是一致的。刘邦入蜀,韩信前去投奔,想换个主子出人头地,结果也因“未得知名”,而只弄了个连敖小官,还不如那郎中呢。后来韩信犯事,论罪当斩,情急中看见滕公夏侯婴,大喊能帮刘邦打天下,引发关注,算是捡了条小命。夏侯婴向刘邦推荐,说韩信如何如何骨骼清奇,言语不俗,然而刘邦左看右看“未之奇也”,没发现哪里不一样,最后看夏侯婴的面子给了他个治粟都尉,管军粮供应的,官也不大。后来韩信实在觉得没劲,又想拍屁股走人,这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如果单是项羽不用韩信也就罢了,刘邦也没用,而且夏侯婴举荐之后依然没用。最后还是左右手萧何说了话,刘邦基于对萧何的信任,以及对当时艰难处境的考量才启用韩信,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可见人才这东西是很难被发掘的,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不能全怪项羽没眼光。
韩信和项羽一样,都是自信且自傲的人,二人性格冲突排斥,碰撞不出好的结果,不反感已是十分难得。韩信喜欢被重视的快感,对刘邦拜他为上将军,让他穿自己的衣服,坐自己的车,吃自己的美食记忆犹新,而这些项羽不可能给他。有着贵族血统的项羽,很难瞧上“贫无行”,有着道德缺陷的韩信,二人根本不是一路。当然,英雄不问出身是一种襟怀,然而项羽做不到也不能强求。韩信其实也做不到,在他后来失意的时候,樊哙对他仍很尊重,“跪拜送迎,言称臣”,而韩信呢,却发出“生乃与哙等为伍”的慨叹,从骨子里瞧不起这个屠狗的武夫。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有研究者发现,一个人可以有质量交流的人不超过12个人。所以部队最基础的单位班标配只有11个人。
是人就有喜好,有喜欢就会有远近亲疏。所以古来的奸臣,哪怕天下人都知他是奸人。但是因为他能把握皇帝的喜欢,常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从人的喜好和精力来说,掌权者加上身边的人有意蒙蔽,对自己身边之人之外的人,其实是没有全面认识的。
而且一个人顺风顺水的时候,是很难礼贤下士,和没有身份的人深谈的。不深谈就看不到别人的灵魂,人人就会都一样。就像这哭泣的混凝土一样,看上去混凝土都一样。实际上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只有深入探究,才能明白清楚。看上去质量一样的混凝土,经过高压打压之后,就会发现很多空心,裂缝。人也一样,只有细细品味一个人才能了解一个人。无论古今中外,做领导的都很难去察别世界上的所有人。除非领导可以做到,无私心,无成见,无喜恶,再加上可以无情的罢退左右执行合理成熟人才选拔制度。而这一切似乎简单,其实每一样真做起来都能要了领导的命。
一般人做不来,非参透人生的智者能人不能做到。秦始皇做到一部分可以成为始皇帝,垫定中国几千年主流思想。汉武帝做到一部分,可以北击匈奴,打遍天下,成就一个民族的名字。成吉思汗做到了一部分,所以蒙古骑兵威盖天下,战无不胜。
其实选拔人才很简单,因为如果条件好不好可以,每个人都希望施展自己。领导要做的就是保持组织一定的流动性,不要太稳定,稳定的另一个词叫固化。给任何人一个机会施展自己,你就会发现,原来世界可以这样,事情可以这样解决。所谓的死地,绝境,只是对某个人来说。因为领导们平常不爱惜人才,导致自己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人才可以帮他。
所以崇祯说,群臣误我。我要回他一句,活该。诺大的中国不是没有人才,而是被有意无意的埋藏起来。得道者多助,没人帮只能说明崇祯没有得道罢了。
而且人性就是喜欢讨好自己的,追求利益的。而真正的人才因为心中有天下是不会去讨好别人的,反而需要领导礼贤下士。而且要分去领导的权威和利益。这是领导们不能接受的。
人心复杂,组织里的人很多人都会拉帮结派以稳固自己的既得利益。真正的人才,都是老虎是不会寄人篱下的,这样领导身边的人会刻意阻拦,人才自然而然的晋升渠道。
不要以为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是为了韩信。萧何只是为了自己,能为刘邦解决问题在刘邦面前立功。所以后来韩信对刘邦没用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出卖韩信。因为,他只在乎他在刘邦面前的乞求。
所以,千里虽常有。但是没有天时地利人和,千里马只怕会比常马更苦难。况且发现千里马,需要自己先做伯乐。不要觉得自己身边没有千里马,只是你不是伯乐罢了!
韩信自幼就是孤儿,他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经常没饭吃饿肚子,有时候靠在河边浣纱的老妪施舍他吃一口。据传韩信的先祖也曾是贵族。因此他虽然穿得破破烂烂,肚子饿得咕咕响,但平日很喜欢在腰间挎一柄宝剑。有个杀猪屠狗的见他整日挎着把破剑晃来晃去,故意戏耍、欺辱他,逼韩信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忍辱也钻了。秦末大乱,烟尘四起。项梁、项羽叔侄率江东义军路过淮阴时,韩信去投了军。后来,项梁被秦将章邯所杀,项羽封他做了个执戟都尉(小军官)。韩信虽然出身贫困,但从未坠青云之志。他饱读兵书,腹有良谋,是个“下马草军书,上马击狂胡”的军事奇才。他好几次向项王献计献策,项羽均不屑一顾、拒绝采纳。
原来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也算贵族世家子弟出身。他力能拔山、武功盖世,但却有勇乏谋、心高气傲,平时用人喜欢用贵族出身的所谓高门大姓子弟,有些歧视寒门出身之人。因此聚集在他身边的人大都是其亲族故旧和原六国残余贵族之后裔,以贵族自诩的他对出身寒微的韩信打心眼里就瞧不上。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这几年爆发的战争被史家称作“楚汉争霸”。随着秦朝的灭亡,历史进入了以项羽为代表的楚军与以刘邦为代表的汉军一决雌雄的大转折时期。最终,历史放弃了兵强马壮的项羽,而是选择了起于蓬蒿的草根刘邦。其实,绰号“楚霸王”的项羽气势最盛时曾拥众数十万,麾下谋臣如云,将士如雨。张良、韩信、陈平、张耳、英布、彭越、魏王豹、韩王信等时代风云人物都曾追随过他。这些人或智或勇,均非等闲之辈。然而性格狭隘、枭勇寡谋的项羽,只重用那些贵族出身的人,毫不器重这些出身低微但谋勇兼具的蓬蒿之辈,导致这些自感在楚营无用武之地的英才最终大都投了刘邦。
因此,军事奇才韩信不被项羽重用也就不奇怪了。刘邦虽然以知人善任、胸襟博大著称,但他一开始也不太看得起彼时籍籍无名的韩信。萧何却发现韩信这小子目光坚毅,智虑深远,绝非池中之物。经萧何屡次举荐,刘邦才半信半疑地设坛拜帅,重用了韩信。出身农家、实力弱小、但多谋善断会笼络人心的刘邦,得韩信后犹如鱼化为龙,从此呼风唤雨,由弱变强。
韩信果然不负众望。他率领一支偏师,在侧翼掩护、支援刘邦,并一次次化险为夷,反败为胜。刘邦兵败彭城,韩信迅速前来与刘邦会合,并抗住了楚军一波波的凶猛攻击。荥阳之战,楚、汉相持不下,韩信率部不断袭扰楚军的侧翼,使项羽无法集中优势兵力击溃汉军主力。后来,韩信的军事天才愈加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巧借地势挥兵灭魏,施奇计灭赵,出敌不意击破燕,一鼓作气荡平齐,各拥兵自重的诸侯势力被他一一瓦解、歼灭。最后,他率汉军偏师配合主力在垓下击溃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逼得项王自刎乌江。声势浩大的西楚势力被他彻底消灭。
不知骄傲的楚霸王临死前,耳闻“楚歌四起,乌骓漫嘶,虞美人兮”之乡音,心里是如何看待韩信这位昔日的弃将、今日之最强对手的?
毫不夸张地说,刘邦得到了古今罕有的大军事家韩信,几乎就等于得到了天下。而项羽得英才却弃之不用,且一贯知善不能举,知恶不能去,如同将几乎唾手可得的胜利果实拱手让给了他人。为何如此说?得英才者得天下是也!
公元前205年5月,刘邦不满项羽先前徙封自己为汉王,趁项羽陷入齐国无法抽身之时,统帅五国联军约56万人找项羽复仇,很快攻克西楚国都彭城。项羽听闻后,率领三万精兵救援彭城,将汉军打得溃不成军、四处逃散,汉军几乎全军覆没,刘邦逃往荥阳,并在荥阳建立起有效的防线。项羽乘胜追击至荥阳,用了长达一年的时间攻克荥阳,刘邦败退关中,调集军队准备找项羽决战。
刘邦采纳辕生的建议率军南下至宛地,同时派韩信北上灭赵,分散项羽的力量。韩信在北方开辟的第二战场是刘邦最后战胜项羽的关键所在。赵国有位军事奇才叫李左车,他是战国四大名将李牧之孙,李左车有兵法传世。韩信曾经请教李左车,李左车替韩信分析天下形势,他告诉韩信,如果燕、齐两国刘邦拿不下,那么刘、项两家胜负难料,言外之意就是谁得北方战场谁将拥有天下。竟然北方战场那么重要,项羽为什么坐视韩信开辟北方战场而不管呢?
韩信剧照
巨鹿之战项羽一战成名,成为天下义军的首领,开始暴露出他自满得意的性格。项羽不开辟北方战场,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他刚愎自用、有勇无谋,他甚至自信地认为只要打败刘邦,其他人不在话下,从而忽视了北方战场的重要性,笔者可以举例来说明项羽自大虚荣的性格。
(一)鸿门宴
项羽以五万楚军歼灭秦军主力四十万以后,得到各路诸侯的拥护,此时项羽骄傲自满的性格开始膨胀。当他率领起义军西进时,在函谷关受阻,一打听发现刘邦的军队早已入关,他一怒之下率军破关而入,驻扎在鸿门。项羽本想第二天与刘邦决战,但是刘邦很狡猾,他收买了项羽的叔父项伯,在项伯的劝说下,项羽取消了第二天的军事行动。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史记?项羽本纪》
第二天刘邦一大早来到鸿门向项羽赔礼道歉,刘邦为了躲过这次危急,开始和项羽叙旧,然后吹捧项羽,他说?我和将军奉命战秦国,你北上救赵,我西征秦国,我没有预料到我能率先入关?,刘邦的言外之意是最有实力入关的人是项羽,而不是他,刘邦很精明,他通过贬低自己来抬高项羽,极大的满足了项羽的自尊心。
项羽听完鸿门说词后是自满得意、忘乎所以,随后,他设宴款待刘邦,在宴席上,项羽给自己挑选了一个最尊贵的座位,给他手下谋士范增挑选了一个次尊贵的座位,由此可见项羽很得意。
其实刘邦进入关中以后派重兵把守函谷关就暴露了他的政治意图,一个头脑清晰的政治家就应该意识到,秦朝一旦被灭,刘、项两家就从共同灭秦的盟友演变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刘邦把住函谷关,刚好给了项羽灭他的借口,所以项羽最初决定用军事手段解决刘邦是最正确的做法,但是他却被刘邦一吹捧,就变得忘乎所以,不知刘、项两家的关系已经到了拐点。
鸿门宴
(二)对韩信弃之不用,兵败归咎于上天
韩信最初是项羽的部下,在项羽营中担任郎中一职,屡次向项羽出谋划策,项羽不采纳,最终迫使军事奇才韩信离他而去,投靠了刘邦。韩信后来为刘邦打下半个中国,刘邦没有韩信的支持,难以击败项羽。
韩信在灭代、灭魏、降燕、灭赵、灭齐以后,项羽感觉到了危急,于是派人游说韩信叛汉或者选择三足鼎立,韩信却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韩信无非想表达自己曾经在项羽麾下人微言轻,说什么都不管用。《史记?淮阴侯列传》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骄傲自大、专断独行,自以为用武力可以成就自己的霸王事业,却不料自己的霸业在短短五年时间内就付诸东流。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率亡其国。?《史记?项羽本纪》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后,临死前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上天,他没有想到是自身的原因,由此表现出项羽志得意满的性格,到死都不承认自己的过失,把一切责任归咎于上天。
在整个楚汉战争中,项羽一直追着刘邦打,刘邦到哪儿他便追到那儿,他认为只要战胜刘邦,其他人并不是他的对手,他自己曾经说过:?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项羽高估自己的能力,没有意识北方战场将会是最大的威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9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