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朝首富沈万三最后为什么会被满门抄斩

以史为鉴 2023-06-16 14:31:09

明朝首富沈万三最后为什么会被满门抄斩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沈万三。

沈万三,原名沈富,字仲荣。祖籍浙江湖州,父辈时徙居吴县,后移居苏州。看似随意的乔迁没想到给穷苦出生的沈家带来划时代的财富。关于万三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因为沈富在家中排名老三,又最有钱,所以习惯称呼为沈万三

古代的土豪,又被称为“万户”,有钱人姓后多要被敬赠一个“万”字,显得身份尊贵。古代富豪也是分等级的,根据钱多钱少分别“奇、畸、郎、官、秀”五等,“秀”为最高。万三者,万户之中第三秀,巨有钱的意思。

至于最后一个原因,是沈万三有段时期在明朝的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第三,所以被称为沈万三。

那么沈万三是怎么一步步做到富可敌国?他的致富之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搞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看起来让人觉得难以置信,当然不符合那个时代的词句是不会流传,但是沈万三就这么干了。元末烽烟四起,很多土地无人耕种,沈万三就在这里发现商机,将这些无主、无人耕种的土地统一收购,自己在开发水利、改良土壤、优质播种等。

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业弗替;尝身帅其子弟力穑——《明初巨富沈万三的致富与衰落》记载

江南气候适宜,农作物长势很快,很快粮价下跌。沈万三瞅准时机,囤积了几万石粮食,第二年,苏北大旱,粮价飞涨。沈万三将粮食运到苏北,狠狠地赚了一笔。

第二阶段:天降横财

靠土地流转沈万三淘得人生第一桶金,随后放宽眼界,从事多种商品经营,涉及的有白蜡、珠宝、苏杭丝绸等行业。尝到甜头的沈万三胆子也越来越大了,开始把生意延伸到徽州、池州、太平府、常州和山东德州等地方。由于沈万三信誉良好、经营有方,生意做的是越来越大,这时认识了苏州另一个土豪陆德源,陆德源觉得沈万三这个后生年轻有为啊,与沈家结为姻亲,后来尽然把家产大部分赠送给沈万三:

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尽与秀”。——《周庄镇志》(卷六.·杂记)

陆德源馈赠家产的原因,尽然是看破红尘……觉得乱世钱多易招灾,然后躲起来当了道士。可惜沈万三没有看透这个道理,不然也不会被朱元璋收拾,此时沈万三的财富达到巅峰。第三阶段:海上贸易

明朝时期,已经具备丰富的航海技术,郑和下西洋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这时市场经济已经具备互通有无,你来我往的需求关系。而对于民间,明朝经济形势还是靠农耕为主,而沈万三的眼光已经发现海上藏着的巨大财富,依赖周庄有力的地形:

《吴江县志》载: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

作为海外贸易的枢纽,把明朝的丝绸、瓷器、粮食等运往海外,又将国外的珠宝、象牙、犀角、香料等卖到国内。这样沈万三把内地生意,拓展到世界各地,成功的实现资本转型,这时候的沈万三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金融大鳄。

至于沈万三靠着捡了个聚宝盆,开启钱生钱的发财套路,完全是民间杜撰出来的传说,大家看着乐呵乐呵就好。

沈万三作为商人成功的实现了自我价值,可是再有钱,也得交保护费!而正是这次缴费的选择对象,导致站到朱元璋的对立面!

因为收费的黑老大是———张士诚

沈万三和张士诚的邂逅完全是偶然,同为江南商人出身,两人在生意上或多或少的有些来往。然而愤世嫉俗的盐贩子张士诚选择铤而走险,造反!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张士城高邮起事,于1363年在苏州自立吴亡。离张士诚最近的沈万三很快看清形势,在吞并和掠夺之间沈万三选择妥协。

当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沈万三成了张士诚有力的经济后盾,给张士诚的队伍提供源源不断的经历援助,而张士诚也投桃报李,觉得这个朋友很够意思,委派军队给沈万三的生意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甚至在张士城投降元政府时期,还给沈万三搭桥拉线,在元政府做起了生意。沈万三和张士诚成了互相依附的合作伙伴,一个闷声发大财,一个嚣张闹革命。两人的貌合神离的暧昧关系,一直等朱元璋的出现开始打破。

朱元璋一开始主动联合张士诚抗衡陈友谅,奈何富裕的张士诚看不上泥腿子朱元璋,双方开始不可避免的军事冲突,在双方陆陆续续的摩擦中:

沈万三这个角色成了帮凶!

背后出钱买装备帮助张士诚揍朱元璋,不得不说沈万三在政治上的眼光失败。很快证明他看走眼了,朱元璋出乎意料先打败陈友谅,又活捉张士诚,最后灭掉元政府,建立大明帝国!此时的沈万三真的很尴尬,但是他很清楚朱元璋一点不待解他,可事实证明一个恒古不变的道理,有钱可以使鬼推磨,沈万三准备用金钱缓和自己和朱元璋的关系。

《吴江县志》记载:洪武初年,沈氏家族献给朝廷有白金二千锭、黄金三百斤,建南京廊房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费巨万万计。

没有权利的庇护,任何财富都会不堪一击,沈万三知道这个道理,朱元璋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百废待兴的大明朝需要沈万三这类人物出钱出力,这种在政治中升华的供需关系又成功的让沈万三暂时安全。沈万三的投资也很快获得朱元璋的回报,分别给几个儿子谋得一官半职,按道理沈万三已经成功打进组织内部,身份也转变成半个自己人,可事情就在这时容易出现偏差。

沈万三的拍了一个不该拍的马屁!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开始筑城墙,沈万三奉命筑洪武门到水西门一段城墙,沈家的工程量占整个城墙的三分之一。这次工程的投入虽然浩大,但是没有动摇沈家根本,沈万三的财力确实深不可测。这一阶段沈万三在朱元璋那里获得好感,并不代表朱元璋彻底接受他,沈万三作为一个商人,习惯用钱来办事,于是惯性的商业思维继续在沈万三脑子里作祟。要想继续和朱元璋搞好关系,还的需要不断扔钱,然后超水准的马屁上场了。

沈万三准备出钱,犒赏朱元璋的军队

即使换另一个皇帝,沈万三这个主意仍然是个昏招,自古财不外露,朱元璋本来就看他不爽,自己还巴巴的往人家眼前凑,沈万三琢磨了下。自己也得钱还够多,于是上奏皇上,我愿意出钱,给每位士兵一两银子作为补贴,朱元璋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商人了,沈万三的马屁显得有点扎眼

《明史》载:“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之军,此乱民也,宜诛之。后曰:其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

如果不是马皇后求情,沈万三的得脑袋应该当时就搬家。最后沈万三被流放到云南病死,其五个儿子被赐死,沈家的财富也被没收一空,沈家彻底败落,属于沈万三的传奇也彻底结束了。沈万三错误的用金钱和权力互相博弈,可是钱不是万能的,尤其对朱元璋这位专权的帝王来说,沈万三的很多行为,就是不识抬举。记得有一句话这么讲: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对于穷惯了的朱元璋,沈万三就是香饽饽。朱元璋不是商人,不用计较蝇头小利,更没必要惯着沈万三。这一方面来看,两个人不对等的身份才是矛盾的根源。朱元璋一辈子受了为富不仁的害,内心深处对富豪充满了恨。此时天下轮到朱元璋翻身做主了,富甲一方的沈万三日子能好过?甚至更多富豪!

结语:沈万三的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至于和朱元璋的恩怨,正史并没有详细记载,反而乾隆年间说明:

《吴江县志》记载: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秘从海道运米至燕京

沈万三在张士诚造反后就死了,但是沈氏家族的没落确实和朱元璋有很大关系。沈万三的后人分别涉及到蓝玉案、胡惟庸案被抄家斩首。至于为什么把故事盖在沈万三的头上?难道是因为他就是个传奇?还是因为他传奇的致富能力让人们神往,我更觉得这种传说的由来是为了,给后人留下不要过度迷恋财富的警示,知足者才能长乐!!!

明朝首富沈万三,花大钱帮朱元璋修城墙养军队,为何却被满门抄斩 ?

这其实是由于朱元璋在心中对与沈万三这个人本来就并不是十分的认可,再加上沈万三他在当时修好城墙之后,又自己出腰包去犒劳朱元璋的军队。那么朱元璋他在得知了这一件事情之后,其实心中就觉得非常的不舒服,认为沈万三他这样的举动就是在去贿赂他的军队,所以说到后来的时候才会做出被抄满门这样的一个举动。

提到沈万三的话,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明朝的首富,不得不说这个人他其实是非常的有钱的。那么在江南的时候因为是首富,所以说大家就给他起了沈万三这样的一个名字,后来的时候,他其实在动荡的状态当中也是感到十分惶恐的。


毕竟他单单只是一个商人而已,那么商人想要做生意,想要继续去积累更多的钱财,毕竟是需要平稳的环境的。在那样一种不断有战争的状态之中,其实他也是在不断的去贿赂在周围的这些官兵以求自保。

所以说在最开始的时候,沈万三就想方设法的去巴结朱元璋,巴结朱元璋最为主要的目的,也就是希望能够通过朱元璋的手来保护自己。所以说后来朱元璋他在修缮墙的时候,沈万三才会如此的激动,希望能够主动的出资担任起这个修建城墙的工作。当时的朱元璋其实心中非常的不愿意,可是由于他实在是没有钱去修城墙,最后才答应了这样的一个举动,可是没想到的就是后来他竟然有贿赂官员这样的做法。

朱元璋为什么把富甲一方的“沈万三”满门抄斩?

朱元璋不曾灭沈家,沈家灭门于建文帝与燕王之争。话说朱元璋为建文请了位老师,老师退休回家。沈家重金请为先生,因而沈家与建文为同学。
后来削藩中沈家没有理由不支持建文同学,同学的事要办,皇上的事更要办,二个加起来你没有理由不办。沈家都支持,江南大户几家会不从。谁曾想到这同学办事不稳把,玩起失踪。
朱棣掌权后可想而之,一是敌人的朋友最起吗不能当朋友吧,二是战后急需钱杀肥啊。抄了沈家搂了江浙,稳了江山。
沈家之事可视为江浙发洋财的分水岭,江浙从此元气大伤,加上后期禁倭。江浙直下,幸江浙织造获利仍丰,这才以维持繁华。从此海上贸易之棒易手漳州、朝汕人。
历代江浙大户众多,牛于沈家大有人在。沈家发于元朝,末于永乐,那时江浙达到新的高峰,沈家实属商道之雄。坐沈家之乱的江浙,因而记住并流传几百年。

明朝首富沈万三为何被满门抄斩?

你可能不知道美国的总统是谁,但你一定知道美国最有钱的的是谁。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目前的总资产大概是500亿美金左右,而明朝首富沈万三的资产换算成美元的话大概是40个比尔.盖茨约2万亿美刀。2万亿美刀可以干什么?按照目前腾讯的市值,大概可以买十家腾讯。不用诧异,因为连坐拥天下的明太祖朱元璋都嫉妒他。

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做为巨富的别号。他是元未明初的商人、江南首富。自明代以来,关于沈万三的各种传说不绝于耳。这些传闻都是关于他的财富,沈万三也成了巨富的代名词。其声名远播大江南北,妇孺皆知。民间甚至传说沈万三家中有一个聚宝盆,金银珠宝可以从盆中取出,放进一支金钗,能取出一大把金钗,放进一只银元宝,就能取出一盆银元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才能富甲天下。当然也只是对其财富之多的传说。沈万三之所以能富可敌国,靠的是做海外贸易,把茶叶、瓷器、丝绸等中华物产贩卖到南洋以获得巨额利益。孔迩在《云焦馆纪谈》中写道,沈万三为海商,来往于江浙、南洋各地辗转贸易,获金数以百万,由此成为巨富。

朱元璋为何处死沈万三?

当年朱元璋攻打苏州时,沈万三可是帮张士诚出了很多钱才让他抵抗朱元璋达八个月之久。城破之后朱元璋可以说是恨死苏州这帮”刁民“了,尤其是以沈万三为代表的富豪。当朱元璋提出要修建南京城时,沈万三觉得机会来了,主动要求帮助朱元璋修建南京城,而且不问国家拿一分钱,现在南京城”聚宝门”至“水西门”就是沈万三修的。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力,沈万三修筑的城墙,廊坊、桥梁都比皇家修得结实牢固、华丽气派,而且还比皇家提前三天完工。这商人的脑子赚钱好使,玩政治就真的差点火候了,这不是直接打皇帝的脸吗?

修城的一事才完没多久,沈万三又跟朱元璋表示愿意私人拿百万两黄金犒赏三军。我的天,沈万三啊沈万三你到底想干什么?有没有脑子?这次马屁拍到马腿上了,朱元璋一听之后龙颜大怒当即下令要处死沈万三,还好一旁的大脚马皇后及时劝阻,最终被发配充军去了云贵地区。

祸从天降沈万三有多少钱?

据说,沈万三富起来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因筑城墙有功,他的两个儿子被朱元璋封了官。但不久,沈万三却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馀生。

1979年修订本《辞源》记载:“沈万三,明吴兴人,字仲荣。后移居苏州。巨富,称江南第一家。朱元璋建都南京,召见,令岁献白金千锭,黄金百斤。甲马钱谷,多取资其家。其后以罪发戍云南(一说辽阳),子孙仍为富户。万三豪富事,民间传说甚盛,但诸书记载互有出入,已难详定。”

民间普遍流传的说法是,朱元璋开始并没有找到沈万三什么罪证,沈万三的致富似乎并没有什么违法行为。沈万三大概也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所以想主动报效以保平安。明洪武六年(1373)前后,当他得知京师(今南京)要筑城墙,就主动承担三分之一的费用,修筑洪武门至水西门一带城墙,还向朱元璋进贡了龙角,并献有白金二千锭,黄金二百斤,甲士十人,甲马十匹,同时在南京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此外,沈万三甚至还表示愿意捐资犒赏军士。谁知朱元璋大发雷霆,要将沈万三处死:一个平民百姓竟敢劳军,这不是要造反吗?幸亏马皇后劝阻:我听说法律只杀违法的,不杀不吉祥的。沈万三一介平民却富可敌国,是他自己不吉祥,这种人老天爷会降下灾祸,何必由陛下去杀呢?朱元璋这才免他一死,发配云南。沈家的财产自然全部被查抄,据说光田地就有数千顷。

这次打击不仅使沈家失去了沈万三这个当家人,而且财富也减去了大半。现在看来,即使沈万三不主动捐款劳军,他也逃脱不了被处罚的命运。在朱元璋眼中,沈万三富可敌国就是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总之要将他的财产全部归“公”。

值得注意的是,朱元璋就是在这年闰五月去世的,在二月间他病体缠身时仍作出“凌迟”在押成丁“胡蓝党人”和断没田口家财的决定,可谓至死方休。从洪武二十六年春到三十一年春,整整经过了五年,其间刑追逼供隐匿田产丁口的工作必定做得非常彻底,最后实在没有油水了,沈万三的曾孙沈德全等人也就被处以凌迟极刑。即便在朱元璋死后,洪武朝为数极多的冤案还是长期处于禁忌之列,曾经名驰四方的江南首富沈氏家族的真实故事逐渐被淡忘。除了个别史籍记载了建文帝即位以后赦免党人,到成化、弘治年间沈万三的六世孙沈洪以书法著称当时以外,广泛流传的只是一些神话色彩颇浓的沈万三传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9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