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怎么被挖走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韩信,这位未来“西汉三杰”之一,古代战争史上的神级军事家,却是最早投奔项羽的老员工,而在跟随项羽征战的路途当中始终是作为扛枪的小喽啰。韩信的满身本事始终没有入得了项羽的法眼。在受到无数次的白眼后,最后却被刘邦撬走。靠着刘备的重用,韩信靠着自身的能力硬生生将项羽逼死子乌江之上。这也就是项羽看走眼造下的恶果,那么项羽为何会看走眼?
原因一——项羽盛气凌
当韩信还在受胯下之辱,然后奔波于各路诸侯求饭碗时,少年成名的项羽,已经跟随叔父项梁舞枪弄棒了。当韩信只是项羽军中的扛枪小兵时,少年成名的项羽,更是上演了破釜沉舟的巨鹿经典,把二十万虎狼精锐杀得崩盘。其发挥机动优势雷霆一击的能力,早已是炉火纯青的境界。
原因二——韩信最初太过普通
项羽年纪轻轻就身经百战被人封神的地步,但是这时的韩信丝毫不起眼。韩信说自己的懂得兵法但是却并未有真正的实战经验。在投奔项羽之前,还钻过别人的裤裆。你说你自己是人才,会帮助我统一江山?这不是扯淡吗?站在项羽的角度来说。这也就是职场是上boss遇到新人的反应!
不单单是项羽看走眼,在最初韩信刚投奔的刘邦的时候,刘邦以及刘邦手下都对韩信并不重视。根据史书的记载,刘邦照样对韩信没有重视。但是刘邦和项羽的差距就是,项羽并未给韩信机会刘邦却给韩信的足够的机会来让韩信证明自己。
韩信为何会被刘邦撬走?
刘邦虽然也不喜欢韩信,比起项羽来说刘邦这边却比项羽靠谱:哪怕看不上你,只要你工作能力和“业绩”够高就会重用。在刘邦大军的后勤粮草运输队中却让韩信管理的井井有条。之后刘邦的左右手萧何却看在眼里,接着韩信那隐藏已久的惊艳才华,就这样被挖掘而出就像岩浆喷发一样。
这就激起了刘邦的兴趣,终于给韩信一个机会直接让韩信当上大将军带兵打仗。然后,就有了韩信暗度陈仓,逐鹿中原的奇迹。
韩信与项羽皆是秦末汉初时期的传奇人物,就是军事才能来讲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属于一流级别的存在。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群雄并起的时代,两人曾经存在过短期的隶属关系,然而这种关系最后随着韩信的离开而结束,那么韩信为何会离开当时势力正强劲的项羽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二人身世背景之间的隔阂
韩信出生于草根阶级,家庭背景十分普通,就连史书都没有准确的记载他的身世。正是出生在一个这样的家庭环境之下,韩信的早年生活是十分凄惨的,在他母亲去世时连办丧事的钱也没有,之后也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也是很难解决。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受到他人的欺凌,最著名的就是遭受一位屠夫的胯下之辱,这也是日后被项羽所瞧不起的原因之一。
项羽的身世相对来说要显赫许多。他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祖辈世代为楚国重臣,他的祖父项燕更是楚国赫赫有名的大将,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下的项羽,从小就受贵族风气影响,流淌于身中的贵族血脉更是让他高傲无比,能够令他瞧上眼的就屈指可数了。
由于在秦朝距离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时间并不长,在春秋战国时期所盛行的贵族遗风任然存在,身处在这种身世等级分明的年代,加之项羽本身傲慢无礼的性格,在骨子里就瞧不起出身贫贱的韩信,这就使得二人无法平等共处,最后分道扬镳也是情理之中了。
项羽刚愎自用的性格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纵观古今,这段话的确有他的正确性,至少在项羽身上就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项羽刚愎自用的性格为他日后败给刘邦埋下了伏笔,这是后话。同时,他的这种性格也使得身边的人逐渐离他远去。韩信就是其中之一。
项羽一生只对一个人言听计从,就是他的叔父项梁,他的叔父死后便无人能够约束他,即使后来的范增也不行。如此一来,在行军作战和军令号施等决策中,一直以来都是按着项羽的性子来,他认为要做的事,即使错的也不能阻止他。虽然他有能力这样为所欲为,诸如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击溃章邯、彭城之战中杀的刘邦丢盔卸甲,但他多次不听范增所言放走刘邦也是因为这种性格所致,因为他目中无人,认为刘邦成不了大事。
毫无疑问,他的这种刚愎自用的性格让他最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当然,这一性格弱点韩信早已看出,这也让韩信明白,在他的领导下迟早会是功败垂成,明知会败,还不如早点离去,另投贤人。
项羽帐下人才济济,韩信无用武之地
项羽至从跟随其叔父项燕起事已来,身边从不缺乏可用之才。待后来项燕战死之后,继承其基业,更是有诸如龙且、英布、季布、钟离昧等当世名将和谋臣范增忠心辅佐。
而反观此时籍籍无名的韩信,由于出生并非是豪门世家,在项羽帐下显得黯然无色。即使后来在他的好友钟离昧的举荐下,也就博得一个?执戟郎中?的卑职,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和去展现他军事才能的机会。
假使项羽最终重用了韩信,让他参与军事决策当中,韩信也未必能够大展拳脚。因为两人的军事理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①项羽在行军作战中强调的是正面作战,狭路相逢勇者胜,凭借个人超强的无力和军队士兵的战斗力击溃对手。
②韩信则强调上兵伐谋,用兵讲究方法,作战多施计谋和战术,诸如诱敌深入、分兵合谋,无不体现出他高超的军事艺术。
正是由于这两种迥异的军事理念,使得两人即使共商大事也是格格不入的,而项羽更是对韩信的这种军事计谋嗤之以鼻,认为这是猥琐小人所为。如此一来,韩信呆在项羽帐下最终只会是被埋没,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离开项羽实现远大抱负或许是韩信的最好选择。
结语:
群雄逐鹿的楚汉战争早已远去。而后世对于这段历史的议论仍是经久不衰。很多人认为,如果项羽能够重用韩信,认同和采纳韩信的军事策略,结局会是如何?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历史的魅力之处就在于他的这种?遗憾性?。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便是如此。
韩信一开始其实是投奔的项羽,但后来韩信还是离开了项羽,并且投靠了刘邦,韩信之所以离开项羽主要有以下这几个原因:
因为韩信觉得这样升官太慢。其实项羽十分的赏识韩信,在他身边一年就被封为郎中,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实际上韩信是眼高于顶的人,韩信在军事上十分有天分,被称为天才。自然的,韩信希望被项羽破格利用,而不是通过在底层慢慢往上爬。在韩信自己认为,自己其实天生就应该当大将。所以说,韩信向项羽提过很多建议。
韩信作为刚刚被封的官,项羽自然不会对他的建议多有听从。项羽本身自己也是名满天下的霸主,韩信没有资历,更没有履历,如果项羽听从了韩信的建议,这让项羽的老旧部下怎么想呢。所以说项羽对韩信的建议大多都没有采纳。而韩信认为,跟着项羽,自己就没什么前途了,所以就另谋跟随的人。
韩信其实到了刘邦的阵营之后,也没有得到什么注意。韩信在刘邦的阵营中,先是被安排做了守仓库的小官,又差点被连累处死,临死前夏侯婴在亲自接见了他,从韩信的言语中看出他的才能。又引荐给了萧何。萧何也十分赏识他。但是当时,刘邦也是一方霸主,当然也不会为了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冒险。又搁置了提拔韩信的念头。
事实上,这让韩信动了第二次叛投的念头,不过最终还是如愿以偿。萧何亲自找了刘邦,为韩信讨来了机会。韩信以非正常形式一步登天成为大将之后,刘邦接见他,从中认识到韩信的才能,才放心地将事情交给他去操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7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