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何能得到刘邦的重用?
刘邦会放心韩信,也是因为韩信的实力非常的出色,而且来自于一个贫穷家庭。韩信这一个人的脾气很臭,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只要会认定自己,必然就会一如既往下去。
在那个时候也遇到一个大将,刘邦正好是缺人的时候,那么自然就不可能会选择把韩信放开,其实项羽也同样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只要向你身边能用的人太多,他不想遇到一个就直接把它放在很高的位置上,那是对于自己跟随多年这一些人群的不正确做法,所以就只能够暂时的先做一个顾问,可那个时候的韩信必然也不可能会一直等待,既然你不愿意认可我,那么也没有必要一直留在你的身边。
无论是在现代的社会又或者是古代的社会,本来就会有很多有才能之人,但是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理所当然就应该做出一些事业,那么对方才会有理由去提拔你,而并不是在你来到之后你说你有才能,我马上就把你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这其实就是一个没有经验的累积,如果没有任何的战功,那么下面的这些将领也同样不会服气。
由此可见,在那个时候韩信还是会觉得自己是非常有能力的,如果你不想给我我想要的,那么肯定也会有人给我,毕竟自己的实力还是非常不错的。所以在经过分析之后,人们也会发现刘邦还是非常不错的,只有胆大的刘邦才会胆敢做出这样的事情,果然是最终没有看错人,最终在韩信的帮助之下就能够顺利的打败项羽,更是成立汉朝,这中间也会有着韩信的许多努力,这也是一个正确用人的表现。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刘邦并不清楚韩信底细,为何能放心用他呢
一
楚汉争霸当中有一位将领不得不提,他就是韩信,如果刘邦没有韩信,打败项羽至少要推迟数年甚至无望,韩信最初是在项羽部队的,一身军事才能无人识,我们都知道,西楚霸王项羽一向自负,除了范增的意见之外,别人的意见基本上听不进去,韩信连连碰壁,这才投奔刘邦。
韩信到了刘邦这边依旧一样,一直得不到刘邦的重用,闷闷不乐连夜出逃。话说韩信连夜逃离汉营的消息让萧何知道了,他跨上马背就去追赶韩信。韩信是私自离开军营的,按军法应当斩首。但是萧何去追韩信,决不是要抓他归案,而是要向刘邦推荐重用这个人。
萧何慧眼识英杰,对韩信的政治、军事才能十分钦佩,多次向刘邦推荐要重用韩信,刘邦未肯明确表态,韩信耐不得寂寞。才偷偷逃离汉军的。
二
萧何一边想着韩信的往事,一边策马奔驰,追了两天两夜,才追上韩信,好言好语地把韩信劝回军营。刘邦却大骂萧何:
萧何却万万没有想到,辛苦把韩信追回来却被刘邦这个流氓臭骂一顿,心里虽然有气但是也不敢发作出来,耐心和刘邦讲起了韩信的作用无可替代。
萧何认为刘邦想要战胜项羽,军中少了韩信还真不行,这里不得不赞一个,萧何慧眼识英雄,如果没有萧何,或许刘邦就会成为项羽的剑下亡魂。
刘邦听着萧何这么一说,才高兴地说:
结果刘邦都照着萧何说的去办了,果然不出萧何之所望,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中屡战屡胜,为建立西汉政权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后来,萧何、韩信和张良,被称之为“汉之三杰”。
三
楚汉争霸刘邦和韩信谁更厉害?记得刘邦说过带兵打仗他不如韩信,萧何评价韩信国士无双,张良说韩信可以独当一面,能得到汉初三杰里二人如此肯定,论军事才能领兵打仗,韩信是毫无疑问胜刘邦。
当年彭城之战,刘邦56万诸侯联军被项羽以3万楚军在彭城打了一仗,死了十几万人,刘邦被楚军追得急,把他的儿子女儿几次踢下车,最后刘邦还是拍了丁公的马屁,才让丁公放过了他。
刘邦知道凭自己确实打不过项羽,于是问张良,张良向他推荐了韩信彭越等人。后面荥阳鏖战时,刘邦几次被项羽打得逃出荥阳,还用两千女人吸引楚军的注意力,自己偷偷溜走。让部下纪信假扮自己,结果纪信被项羽烹杀,后面扛不住了几次抽调韩信的精兵,可见在和项羽的对战中刘邦始终是处于下风的。
刘邦是打不死的小强,项羽输了就自尽战败的项羽刘邦犹如打不死的“小强”立马又可以恢复元气,数万兵马瞬间又可以接着干,反观项羽,一次失败就要自尽,这一点比起刘邦就弱爆了,项羽的脑子里就没有失败二字,而刘邦则是越打越强,这也是刘邦为什么可以击败项羽的缘故。
刘邦鸿沟议和却出尔反尔,带领二十万人追击项羽十万人,结果被项羽一个反杀十万楚军把二十万汉军打得大败。刘邦龟缩固陵不敢出去。去找韩信彭越英布,后面是韩信来才在垓下之战中击败项羽。
刘邦的军事能力,韩信评价过,他最多能带十万人,十万人已经是他的上限了。刘邦抓韩信的时候,陈平问刘邦自己打仗能打得过韩信吗?刘邦听到不说话了。他哑巴了,刘邦心里清楚打不过韩信所以不说话了刘邦不说话默认韩信强于自己,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我觉得刘邦打败项羽是迟早的事!因为项羽在战略方针上明显错误,人马和友军越打越少,失败是迟早的。刘邦没有韩信,换个稍弱的代替,打败项羽也就是晚几年而已!带兵打仗刘邦还是不及韩信的,刘邦胜在越败越强
四
韩信为何没能笑到最后?韩信自己有其原因的,韩信就像厕所里点灯“找死”主要有以下四点,韩信非死不可。
第一
韩信间接害死了刘邦的亲信郦食其,郦当时已游说得到齐的支持,韩信为了战功不顾道义强行攻齐,害郦被杀泄愤。
第二
刘邦分兵被项羽围困,韩信没有第一时间救援还以封王作为出兵条件,这一点最主要,或许就是由于这一点才让刘邦痛下杀手。
第三
战后刘邦并无杰出继承人,宗室羸弱。韩信仍是盛年,军中声望一呼百应,还深得萧何 张良两位大佬的支持,且军事能力天下第一,要反轻而易举,刘邦为了后代的将来考虑必须清楚最大的绊脚石。
第四
韩信自己到处发泄不满给了汉室杀他的把柄。他被贬淮阴侯以后,去军中旧部家里喝酒,甚至说如果要造反需要什么进军方略,说得煞有其事,其实他就是不爽被贬,想要展现自己的才华。韩信这个人,典型的鬼才性格,能力100分,情商0分。加上他早年怀才不遇,让他很自卑,所以功成名就后更喜欢装,有些事他其实没恶意,但在有心人眼里就是要反,加上项羽已死,卸磨杀驴,整天提心吊胆地防着韩信还不如把他杀了,可以说刘邦也是迫不得已。
韩信自从在刘邦阵营大显身手以后,就开始受到刘邦的猜忌和焦虑,无非就是韩信的才能确实强悍得出乎刘邦的意料。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刘邦感觉他并不能完全掌控韩信的内心。这种难以使唤部下的感觉,让心气颇高的刘邦睡不着觉。
韩信在军事上的大才,曾让刘邦欣喜若狂
在韩信加入刘邦阵营之前,刘邦的日子是挺不好过的。不好过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在正面战场上,他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甚至玩阴谋诡计,他也不如范增的脑袋好使。和项羽打了几场过后,不仅丢城失地,反而把自己的老父亲和妻子吕雉都丢给了项羽。这是一件让他很没有面子,又不得不接受的事情。
好在有贵人相助,在萧何的多番拉拢之下,韩信还是加入了刘邦阵营。刘邦在起初给予了他最大的信任,将自己的兵马交给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项羽在韩信的统筹安排之下,地盘被打得越来越小,攻击能力也越来越弱。但是崛起于微末的刘邦,也心中生出了一些忧虑。
韩信在平赵地期间,刘邦觉得他学会了坐地起价
韩信为刘邦东征西讨,不断攻击当初项羽分封在原六国之地的王。好在韩信用兵如神,汉军一路顺风顺水,处于北方的区域基本上都被韩信拿下。但是此时项羽出兵攻击刘邦,刘邦不敌一路溃逃丢城失地。急切之间刘邦向韩信发出了求援令,务必让他尽快带兵赶来救急!
当时韩信刚刚平定赵地,为了稳定当地的军心和民心,他提出将张耳为赵王,刘邦原则上同意了他的这一做法。虽然对于韩信而言,这是一个相对于正确的政治选择。但是在刘邦看来,这就是一次很典型的坐地起价。刘邦初次遇到这种事,是非常生气的。他就带着几个人直奔韩信军中,直接夺了韩信的兵权,并开始按自己的意愿整顿军队,只是为了发泄自己作为汉王的威望和气愤。
韩信在这件事情过后,却没有反省,再后来领兵平灭齐国之后,再次提出为了管理齐地而让刘邦封自己为齐王的想法。此时项羽的实力仍然非常强劲,大敌当前再提这样的要求,一般人确实忍不了。刘邦也是经过机灵鬼谋臣陈平的劝说和自己的仔细思量,才不得不委曲求全答应了韩信的这个要求。但是韩信会坐地起价的这个印象,已经深深刻入的刘邦以及他妻子吕雉的脑中,并为后来韩信死于吕雉之手埋下了伏笔。
韩信被夺兵权后,仍然弄一些危险的行兵列阵之事
经过几年的漫长准备和军事行动,项羽的军队终于被汉军包围,经过最后的垂死挣扎,项羽最后不得不于乌江之畔自刎而亡。他的死亡也宣告着楚汉战争的结果已经注定。那么此时,汉朝军事才能最为出众的韩信,就肯定要被打入凡尘之间。
在项羽死后,刘邦第一时间夺取了韩信的兵权,并将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但是韩信在治理楚地的时候,行事过于高调。每次出巡,皆以行兵列阵之事为排场。以韩信这种本就受猜忌的身份,加上分封在项羽的故地,却仍然玩弄这种兵家之事。
而且韩信在此时接受了项羽的降将钟离昧,好巧不巧的是,刘邦又特别讨厌这个人。韩信这个样子就不是刘邦能够继续容忍下去的了,此时天下已定,汉王有相对足够的权威,可以制裁各地异性王。
以消极态度对抗刘邦的任何处置
韩信也因此从楚王被贬为淮阴侯,并被召回了长安城。这事情让曾经心怀封侯拜相之志的韩信心灰意冷,所以整个人相当消沉,很多事情不愿再过参与。在长安城,他深居简出不再过问政事。他这个样子,刘邦是很不高兴的,但刘邦具有基本的容人之量,韩信毕竟有大功,所以他此时还算安全。
但是陈豨叛乱,刘邦邀请他一起随军出征,重现当日的兄弟之情,韩信却直接拒绝。韩信在刘邦率军出征以后,却有点幸灾乐祸,甚至在暗中支持。而这件事又好巧不巧被吕后得知,吕后是不会顾及韩信和刘邦的战友之情的。所以就自作主张,帮助还刘邦处理了这个麻烦。
结语:功高盖主会出现在每一位开国功臣的身上,韩信作为汉初三杰,出现这种问题是没有悬念的。他和刘邦是没有什么不死不休的矛盾的,但是却因为他那绝世军事才能相比相对低下的情商,却没有处理好这君臣关系。
在本质上而言,还算念旧情的刘邦只是猜忌而已,并没有对韩信动很强烈的杀心。但是韩信那糟糕的处事风格,却把自己一步步送上了死路。他死前大呼没有听取别人的话反叛刘邦,何尝不是对他自己性格缺陷的最大嘲笑呢?
秦末的时候,但凡多少有点能耐,就能拉个队伍自立山头。所以陈涉在大泽乡起义之后,立刻就群雄并起遍地烽烟了!
只要多拉点队伍,尽可能多占点地盘,也就越有本钱,自然也就能封侯称王了!在陈涉的这段时期,大家都在忙着抢占地盘。这时候的韩信在干什么?韩信却是在忙着蹭饭、钓鱼和钻裤裆。
等到项梁经过淮阴的时候,韩信这才拎着那把据说是祖传的宝剑加入了项梁的队伍;其他投奔到项梁队伍的那些人,都是拉着自己的人马加入的。韩信在后来的几年当中,却始终只是个执戟郎中的角色!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韩信自己没有组建山头的能力,也就是说韩信不具备做为一个君主的基本素质!韩信没有自己成事的能力,只能在别人的手下做事!
韩信归附于刘邦之后,这才开始崭露头角。从在项梁、项羽手下的默默无闻,到在刘邦建功立业,说明韩信终于跟对了人,而这个人也只能是刘邦!
武涉在替项羽说服韩信时说:?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蒯通则认为?天下权在于信。?那么韩信在各方势力中所占的比重到底有多大呢?能否达到三国时期蜀国或吴国的份量呢?
韩信的主要功绩,是从魏王反叛开始,直到占领齐国。韩信的资本基本上都是在这段时期积攒的。
从魏王反叛开始,刘邦就派韩信、张耳和曹参前去讨伐。韩信一直是和张耳一起统兵。曹参则是与韩信分兵而攻,有时候还与韩信合兵一处。(这点很微妙,后面经常是如此安排!)等到韩信与张耳攻占了代地之后,刘邦就把韩信的精兵全都给收走了!
韩信与张耳再次领兵攻打赵国的时候,曹参又是与韩信分兵攻打。等到攻占了赵国之后,刘邦就夺去了韩信的兵符,并且把他手下的将领重新做了调整。
刘邦这时候命令张耳镇守赵地,然后任命韩信为相国,带领赵国那些没有被刘邦带走的士兵去攻打齐地。这时候曹参以左丞相的身份和韩信一起去的!
韩信采纳李左车的计策,劝降了燕国。韩信遣使向刘邦汇报,并且请求立张耳为赵王。刘邦因此封了张耳为赵王。(这个时候韩信为什么请求立张耳为赵王?)
直到韩信和曹参攻占了齐地之后,韩信在各方势力的比重也就愈来愈大了!
武涉和蒯通劝说韩信?三分天下?的时候,韩信所拥有的地盘已经打下了魏、赵、代、燕、齐等地。这时候韩信有个十万以上的军队应该不成问题。
韩信为什么不自立与刘项成鼎足之势呢?
首先韩信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
韩信多次被削兵,韩信只要训练出自己的精兵,就被刘邦调走。尤其是刘邦夺去韩信兵符之后,又把将领重新做了一次调整。在这种情况下,韩信很难建立自己的嫡系。
其次就是韩信打下的这些地盘,韩信也是还没有完全彻底地控制住!
曹参经常与韩信分兵,其实有很多地盘是曹参打下的。
攻占了魏地之后,魏地直接就由刘邦管辖。攻占了代、赵之后,这块地方就由张耳来管辖了!燕地只是降服,并没有被攻占,还是由燕王臧荼控制着。
至于最后攻占的齐地,实际上还是韩信和曹参打下的!就是这块儿齐地,一直也没有彻底征服。韩信带兵与刘邦共同攻打项羽的时候,曹参则继续留在齐地平服那些还没有降服的势力。
这么一看,韩信控制的地盘其实也没有多大!
其三韩信没有自己的团队。
韩信手下没有几个出色的将领,击败项羽的龙且军队的是曹参。
真正属于韩信的人,好象只有蒯通和李左车两个人。蒯通只是劝韩信自立;李左车在出了一次计谋之后,就再也看不到什么事迹了!
这时候的韩信看起来就是被孤立的一个人!
如果韩信采纳蒯通的建议自立,必须先要摆平曹参才行。曹参一会儿与韩信合兵,一会儿又与韩信分兵,始终与韩信若即若离。这还真不好摆平!
韩信自立之后,身处赵代之地的张耳,会选择站在哪一方?
韩信曾经劝说刘邦立张耳为赵王。韩信是为了拉拢张耳做的顺水人情,还是为了给自己打下齐地之后称齐王铺路?这就不得而知了!
凭着和刘邦的交情,在看看韩信的手段,张耳肯定不会站在韩信一边。至于那个燕王臧荼就更别指望了!
整个过程看下来,就会发现韩信从始至终被刘邦牢牢地控制住了!
刘邦为什么让没有半点带兵经验的韩信做统领全军的大将军?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一直是争论不休,昊童大概翻了一下,大多数人都是说,萧何(汉初三杰)是刘邦的重要谋士,而萧何月下追韩信足以说明韩信的能力,所以刘邦才会将大将军这个职位封给韩信。
但昊童一直不明白,当时刘邦身边有那么多的将才,周勃,夏侯婴等人都不是吃素的,他们跟刘邦的关系可能不如萧何但绝对不会低太多。可为什么刘邦要在没有与任何人商量的情况下,就把大将军这个职位封给了一个从项羽军中叛逃过来的,而且之前一直寂寂无名的普通人,如果说仅凭萧何一句话,反正于我个人而言,感觉有些不够份量。
但历史嘛,一个人一个看法,而且我也相信跟我一个想法的人不会少,所以昊童今天就在这儿提几个不同的意见,来和大家伙一家探讨探讨(以下内容仅为猜想,不喜勿喷,谢谢)。
第一,权力的试探萧何对于刘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史料记载,当刘邦听闻萧何月下追韩信(那会儿他还不知道)时是一夜未眠,生怕萧何一去不复返。所以当萧何回来后刘邦立刻问他,为什么要走?萧何指了指韩信说道,我是去追他!
刘邦自然是问,那么多官儿都跑了你为什么去追一个管粮食的?萧何自然是对韩信一番夸赞,而后提出让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在这儿昊童提一个比较厚黑的想法,有没有一种可能,这其实萧何的一种套路,下属试探上层领导的能力在古今中外多如牛毛,假如说刘邦不同意,那他们二人之间必然会生出嫌隙(二人都不得利,但肯定是刘邦更亏),而这在汉朝创业初期无疑是不可取的。
可如果刘邦同意,韩信会记住谁?在昊童个人看来,韩信会记住萧何,因为是他向刘邦推荐了自己这样一个什么都不是普通人。所以说,在这会儿,刘邦封不封韩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稳住萧何(猜测,猜测而已,其实说萧何在当时可能也有自己的算盘),说到这儿就有了下一个原因,请继续往下看。
第二,大将军很重要吗对历史不太了解的朋友可能会认为当时的大将军真的能(注意,我用的是能,而不是,是)统领全军,但现实可能很残忍。昊童举几个例子,从现代来说,大部分创业公司都是一大堆主管总监,甚至一个部门两个人也敢称总经理,但他们的薪水和待遇真的有那么高,我看未必。
从古代来说,陈胜吴广起义是有一个名为周文的算命先生,他是楚国人,在项燕的军队中做过占卜文书。当陈胜吴广起义后周文就仅仅对陈胜说自己有能力,陈胜就让他做大将军去攻打函谷关,但他真竟然真的打下了函谷关!
再说章邯,他本来不过是一个管秦始皇陵监造的少府(秦国官职),也是没有任何统兵经验,但随着周文攻破函谷关,秦二世(当时应该是赵高)一句话章邯就被封为大将军带着几十万刑徒军一路势如破竹差点平定了全国叛乱。
另外提一句,刘邦当时的军队其实并不多,撑死了一万人,还不算逃跑的。而且自刘邦起义后夏侯渊周勃萧何等人就一直在军中,所以即使韩信当了大将军,也是一个空架子,因为基层领导都是刘邦的人,即使韩信是战死,对刘邦而言也没什么损失。
最多,就是拉了点脸面,因为他事后肯定得给夏侯婴周勃等人解释,不过刘邦肯定也不在乎。
第三,五胜(赢)论昊童在翻阅资料的时候偶然间发现,在萧何跟刘邦推荐韩信之后,韩信还被刘邦私下召见过,二人有过一番谈话,也就是这番谈话才最终帮助韩信登上了大将军的宝座,这番话昊童总结了一下,大概以下这五点
①项羽虽然力能扛鼎声能镇人,但那只是他一个人,说到底只是一个匹夫,而您(刘邦)有智慧,有担当,善于结交还有,所以您在脑子这一块儿能赢他。
②项羽对士卒很好,跟谁都很客气,跟谁都很亲见,但这只是对他们楚军自己人,对于外人项羽就很吝啬,一个小小的官职都要考虑很久,但您一视同仁,不问出身只看能力,所以您在仁义这一块能赢他。
③项羽做事儿不讲义气,当年同在楚怀王手下,说好了先入咸阳者为王,但他却不守信用,而且他还图谋对怀王不轨,并且胡乱分封让有才能的人没有好处可言。而您注重承诺,喜欢使用有能力的人,而且不吝赏赐,所以在道义这块您能赢他。
④项羽进咸阳后大杀四方,屠戮子婴焚毁咸阳宫,盗掘始皇陵(没挖完),大军凡所过之处无不成为一片废墟。而您在进咸阳后与百姓约法三章,大军所到之处秋毫未犯,对于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所以您在民心这一块儿能赢他。
⑤项羽的眼光实在差劲,他放着咸阳关中这样的宝座不要,反而要回到老家彭城,而且将关中封给司马欣,章邯这样的投降之人,而他们也在关中无恶不作。而您此时如果与项羽斗智斗勇南下关中夺了那里,在和项羽争霸天下,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实在不济也能引兵退守,以项羽为人必然不会深追,所以在策略这一块您能赢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刘备过世后,为何诸葛亮经常打败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