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贩卖私盐抓到会坐牢,为何卖咸鱼却没有事情

以史为鉴 2023-06-16 12:45:46

古代贩卖私盐抓到会坐牢,为何卖咸鱼却没有事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私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盐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熟悉的一种调味品,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盐,盐的价钱也不贵,一块钱就能买到一大包了,而且质量都很不错。除了让饭菜更加美味之外,盐也为我们人体提供相应的营养物质,如果没有盐,我们的身体就会变得不健康。

但是,在古代的时候,买盐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古时候的盐相当于现代社会的石油,是高价值的东西,被朝廷严格控制着,如果有人贩卖私盐就是重罪,要坐牢的,严重的甚至要株连九族。

我国制盐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说文》一书中曾说道:“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可见古时候的盐是“煮”出来的。此外,福建曾经就出土过一套制盐设备,根据专家鉴定,这套设备的历史已经长达5000年了,这说明5000年前的炎黄时期,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从海水里提炼盐巴的方法。

如果身体摄入的盐太少,身体就会出现毛病,时间一长就会感觉全身乏力,十分虚弱,这是因为身体的水循环被破坏了。而古时候的食用盐制造量太少,因此朝廷对盐巴是严格控制的。

古时候的盐是一种奢侈品,价格昂贵,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吃得起的,就算是家境殷实的人,对盐也十分爱惜,自己做饭菜的时候也不敢放多。而如果有人上门做客,拿出盐巴来招待,一方面是彰显自己有钱,另一方面也能表达对客人的重视。

但是盐的价格居高不上,渔民腌制咸鱼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总不能为了腌制咸鱼还得花重金买盐吧,这不得亏死。此外,古时候的物流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想要将鱼送到其他地方,为了避免发臭,只能腌制成咸鱼。

中国制盐历史数千年,盐巴的价钱也昂贵了数千年。元朝时期,朝廷甚至禁止百姓私自用盐腌制食物,否则也按走私官盐处罚,直到清朝的时候,朝廷才将盐巴根据用途进行了分类。

为了解决咸鱼的问题,朝廷想出了一个办法,将腌制咸鱼的盐和食用盐分开了,食用盐的颜色是偏向白色的,而腌制咸鱼的盐叫渔盐,颜色偏向红色,纯度也没有食用盐那么高,不能直接食用,价格也比食用盐便宜很多。

但是在盐巴匮乏的时代,渔盐的价格也不便宜,因此有些渔民会谎报捕鱼量,以此来购买到更多渔盐,随后转手卖出去挣钱。

很多人从中谋取了巨大的利益,而历史上最有名的盐贩子就是清朝的黄巢,他通过贩卖私盐富甲一方,甚至贿赂了官员替他打掩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清政府又想出一个政策,那就是渔民出海捕鱼回来之后,要将自己捕鱼的数量如实上报,随后朝廷再根据捕鱼的数量下发渔盐,这样就能避免渔民故意将捕鱼量往上报。这个规矩定下来之后,果然对很多盐贩子造成严重的打击。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朝廷的政策也是需要人来实施的,一些大的盐贩子就通过贿赂官员,来让自己的贩卖私盐事业得以继续发展,甚至有人一步步做大,到最后发展了属于自己的武装势力,黄巢就是其中一个有名的例子。

直到晚清的时候,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盐巴的价钱也慢慢降下来,而到了现代社会,盐巴的纯度不仅提高了很多倍,价钱也十分低廉,每家每户都能用得起,所以生活在现在的时代,我们是幸运的。

古代是禁止贩卖私盐的,那海边的渔民腌咸鱼怎么办呢?

虽然在古代国家对盐监控得非常严,可以说对于走私盐往往的处罚都会非常重,但是对于渔民想要腌咸鱼的盐其实还是会负责的,因为政府有提供给渔民腌制咸鱼的海盐,因为渔民通常出海捕鱼的数量往往都是要向当地政府报备的,然后就是给渔民开一张证明,然后凭借着这些证明去领取海盐,或许有人说可以多报一点,然后就能领取多点海盐去贩卖,但是在过去的话通常也是需要交税的,所以基于这点是不划算的,但是也有人铤而走险,把海盐省下来拿去贩卖,但通常被抓到的话处罚是非常严重的,严重的还会直接处死。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贩卖私盐的罪是非常大的,因为盐通常都是掌握在政府手里的,但因为利润非常的高,所以总是有人铤而走险的走上贩卖私盐的道路,所以在古代的话国家对于这些盐贩子的打击力度是非常大的,往往抓到的通常都会被判处死刑,严重的甚至还会满门抄斩,但这些都是针对于一些私盐,而对于海边的渔民而言的话,政府是有分配的,因为对于渔民来说出路就是贩卖海产品,但是古时候交通不方便,如果要把这些海产品运输到其它地方的话早就坏掉了,所以就只能先进行腌制,因为这样保存的时间就会久点,而这些腌制的海盐政府都是会分配的。

对此其实还是比较人道的,但是有些人可能就会想着去钻空子,比如把盐大量的洒在咸鱼上,从而偷偷的去贩卖,但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清朝的时候当时政府出了规定,那就是渔民捕鱼的数量是需要向政府报备的,然后就凭借一张证明去领取相对应的海盐,而且在当时是有渔税的,如果想要多报鱼的数量的话其实是不划算的,而且这些渔盐跟可以吃的盐它是有差别的,所以你能想到的事其实在古时候的王朝基本也都能想到。

不过即使程序会比较复杂,但是还是有人铤而走险,从中侵吞了很多的渔盐去贩卖,可以说赚取的利润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当时也有很多人凭借这点而发家,但是不能被官府发现,不然的话被抓到都是要被砍头的。

古代是怎么处罚买私盐的?

所谓私盐,是指违反官府有关禁令而私自生产、运输、销售的食盐。私盐的产生和泛滥通常同官府的食盐政策,特别是食盐专卖政策关系密切。一般说来,在食盐由民间自由生产、运销的时期,既不存在为官府垄断经营的官盐,自然也就无所谓私盐了,所以,私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食盐专卖制度(政策)的直接产物。所谓食盐专卖制度,就是由政府直接或间接地控制食盐的生产和运销,垄断盐利的制度。
古代怎么定罪我在电视包拯里面了解一点,在宋代贩卖私盐的罪行轻重,是依照查获私盐的数量来定刑的。数量越多定罪越重,像包拯的侄子是处死刑,张可久是被流放到边远的荒蛮之地去了。

和现在截然相反,为什么在古代,能吃上咸鱼的都是大户人家?

在很多偏远地区,非但腌鱼是奢侈的,就连自己吃都很奢侈。内地许多地方的百姓,根本买不起盐,平时吃饭就吃淡食。想提高一下生活质量,就让菜叶子沾一下盐巴,好让嘴里有点味。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民国。譬如贵州百姓吃盐,按照现在多数底层职工的收入来对比,一斤盐能卖到70块钱,这是毫不夸张的。

政策当然考虑到了题主这样的刁民,刁民是十分聪慧的,故意冒领盐额。故而规定,渔民出海捕鱼,必须向海关报明鱼数,凭官方发的凭证去领盐。总之也不怕你多报,因为之所以让你报数,既是为了发盐票,也是为了根据你的鱼数征你的渔税。你还想通过腌鱼来多领盐,进行私贩,朝廷早就识破了你的诡计。

所有渔盐,全部染红,易于与食盐辨别,清代和民国的渔政上,就是这么干的。腌鱼用不完的盐,得交到库里,有司替你存着,等下回你想用的时候才能用。但这里就有弊端,比方说实际操作起来,总会有一些偏差和错讹、见不得人的勾当。普通船发2000斤渔盐,小民截流200斤用于走私。相当于3块钱的盐,倒出去50块钱卖,一次就吞一万块。

从官府嘴里抢肉,是一等一的重罪。除非你跟盐官有关系。这叫官倒。也可以不倒,而是取得某区域独家经营权,任凭你哄抬盐价,这叫盐商。不和内部人员合作,唤作私倒。

元代朝廷还专门为你这种做法制定了法律:诸犯私盐淹浥鱼、虾、竹笋等货,买,或自行食用,及博易诸物者,照私盐法科防。不仅卖的有罪,买的,还有吃的,都有罪。不仅有用私盐腌咸鱼的,还有用私盐腌虾米、竹笋的,都是一群刁民,这叫防微杜渐,不让刁民钻空子。

古代贩卖私盐犯法,那贩卖咸鱼呢?

我认为聪明的人能想出这种方法,但别担心。朝廷的官员比你聪明。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法院早就规定所有渔民在腌鱼时必须购买官盐。不过,你也可以用私盐腌制。私盐贩子会把盐拿出来,然后你就可以买来腌制,当私盐卖了。

换言之,历史上很多朝代的人都这样做过。你可以想象,古代伟大的劳动人民也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渔民想把鱼卖到很远的地方,他们必须消毒。近海地区不缺海鲜,所以赚不了多少钱。一斤盐是盐湖做的。从头到尾,朝廷都会给十文钱。上交后,法院负责销售,每斤100至300文不等。你需要一公斤盐腌制五斤鱼。以每艘破产船数千斤的价格购买盐和盐。

在偏僻的地方,咸鱼不仅很豪华,连他们自己吃也觉得很奢侈。大陆很多人根本买不起盐。他们通常吃普通的食物。有一天,如果你想提高生活质量,可以在菜叶上蘸点盐,让你的嘴咸。然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民国。

据史料记载,古时候贵州老百姓吃盐。按照底层工人的工资,当时一斤盐能卖到70元,这一点我并不夸张。

盐是人体所需,但因价格昂贵,是朝廷人为制造的。食盐一直是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成本非常低。但是你认为在沿海地区,因为这会导致渔民不交税吗?

因为官盐贵,又买不到私盐,所以可以找到价格很低的鱼盐。当然,清廷研究过这样的情况,老百姓很聪明,故意要盐。因此,渔民出海捕鱼时,必须向海关申报鱼数,并凭政府出具的证明收盐。我不怕你报得太多,因为盐票已经发了,官方的税是根据你有多少鱼来定的。

你想通过腌鱼来获得更多的盐。朝廷早就知道你的诡计了。所有的鱼盐都被染成红色,所以很容易与食盐不同。这是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做的。咸鱼不能吃完。下一次政府会把它保留下来,供你再次使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在实际操作中,总是存在一些偏差和暗箱操作。普通船运送2000公斤,小敏截获走私食盐200公斤,相当于3笔快钱。如果卖了,可以赚50公斤,一次吞下1万元。

你要想从朝廷抢肉,就得杀头。除非你有什么关系,这叫官方推翻;如果你没有任何关系,这叫官方更替;如果你没有内部合作,这叫?私人推翻?。

像黄超、钱苗这样的不法分子都是盐王。他们不必假装腌鱼。相反,他们直接到政府那里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变得富有,然后他们互相联系。这个时候,你是个知名人士,和县长什么的都会跟你有关系。

小人卖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用油纸在船底包盐;有的抢废气盐滩卖非法食盐;有的假冒商家私自携带食盐。在其他朝代,渔夫捕鱼时,你要他们买官盐。价格太贵了。谁能忍受?鱼臭气熏天,只能卖给附近的地方。

这样的条件、环境和政策导致很多人出售咸鱼。元代,为了对付这些走私的咸鱼商贩,专门制定了法律

违反非法食盐的规定,哄抢鱼虾、竹笋等商品,购买、自行食用或者与他人交换物品的,应当依照非法食盐的法律予以防范

卖东西不仅是犯罪,买东西也是犯罪。这就是所谓的?防备分子?,防止这些走私犯钻空子。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问:既然清官的盐那么贵,咸鱼的鱼盐又那么便宜,为什么内地人不买咸鱼呢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7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