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朝府兵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535~551),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停废,历时约二百年。
府兵制最初源起于北魏时期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政策,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赋役,当兵成为鲜卑人的专利,反之,汉族从周至两汉三国传统的上马为兵,下马为农的耕战三军制度变为纯耕种的农民,这政策明显地带有民族隔离和歧视的色彩。
到了北周后期,迫于与北齐战略对峙,而鲜卑人的数量又严重不足的形势,汉人开始被募充作府兵。等到杨坚为北周大丞相时,就下令西魏受赐鲜卑姓的汉人可恢复汉姓,开始破除了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规定。隋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又下令府兵全家一律归入州县户籍,受田耕作,士兵仍有军籍,但兵士本人则由军府统领。
唐朝沿袭了隋代的基本制度,其中就包括最重要的府兵制,经过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完善,在全国范围内设置的折冲府总数多达633个的折冲府来管理府兵,并且将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在一起,既减轻了政府财政方面的负担,又确保了士兵的素质,耕战结合,藏兵于民,从而将唐军打造成一支无敌的雄狮,将大唐的疆域扩展到了极致。
然而,盛极而衰到最终被废止,全都发生在唐朝国力最为鼎盛的“开元盛世”,即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按照一种普遍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府兵制的崩溃,源于唐玄宗统治的中后期,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造成大量的自耕农失去土地,有的沦为奴仆,有的成为逃户,导致大量的兵源流失,沿袭已久的府兵制失去了意义。
然而,这种说法是非常可疑的,因为直到公元742年进行的人口统计当中,户、口两个数字比732年还是大幅度增加的(732年是786万户,4543万口,742年是852万户,4890万口),显而易见,逃户并没有大规模的发生。
实际上,早在公元749年,宰相李林甫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正式终止府兵制之前,规模庞大的边军早已职业化,也就是说,造成府兵制衰落的根本原因出现的时间点应该更早。
那么,具体的时间点是哪里呢?或许从大唐的军事行动中能够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从初唐到中唐,虽然大唐为了开疆拓土,不断的对外用兵,但由于周边国家和民族实力相对处于绝对的劣势,唐军大部分时间内都是出动出击的一方,可以从容的征召和训练军队,征召府兵或者农民到军队,服役三年,完全能够满足要求。然而,等到了玄宗朝,一方面由于吐蕃和渤海国的崛起,不断的侵扰大唐边境,压力增加,另一方面,玄宗对边功的过度赏赐引发了节度使们频繁的挑起边境冲突,形势的变化导致军事部署不得不由过去的“虚外实内”变成“虚内实外”,将大量的精锐部队部署在边境,并且常态化驻守。如此一来,士兵只能就地征召,并且由于战事频仍,士兵不得不完全脱离生产,实现职业化,来有效的解决帝国的防御问题,久而久之,失去了作用的府兵自然慢慢冷落,最终完全失去了作用。
综上所述,府兵制盛极而衰,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原因乃是大唐外部面临的战略态势演变的结果,即由战略进攻的总体态势变成了战略防御,倒逼军队实行职业化。与之相比,均田制的崩溃造成的影响是微不足道,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天宝危机
唐朝在开元年间富强繁荣的情况下,潜在的社会危机也在发展。到天宝年间(742—755),潜在的社会危机已经成为积重难返的社会问题。开元后期,唐玄宗开始不愿过问政事,只想安逸享乐。天宝二年(743年),他纳杨玉环为妃后,更是专以声色自娱,大肆挥霍,生活糜烂。在玄宗后期,政治腐败,李林甫和杨国忠等奸佞之人相继当权。他们随意发号施令,胡乱处理政事,使唐朝的政治更加昏暗。
天宝八年因均田制的崩溃停止征发府兵,原来作为补充方式的募兵制多了起来。募集的多是兵油子,镇守京师的长从宿卫、彍骑多为市井无赖,腐化无战斗力;戍边的卫士称长征健儿、长从兵,战斗力强,却掌握在军将手中,不听朝廷调遣。原来府兵制下精兵多集中在关中,"内重外轻";此时精兵集中在外地,"内轻外重",威胁朝廷安全。表面的升平,掩盖不了潜在的危机,各种矛盾的不断激化,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北方生产在大受摧残,田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许多州县成为废墟。唐朝从此由强盛转向衰落。
藩镇割据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唐代藩镇割据与动乱的历史,是从安史之乱以后开始,所谓"安史平而藩镇之祸方始"。藩镇割据造成了中央政府实际管辖地区的缩小,吐蕃(7世纪)、回鹘(7世纪)、西夏(11世纪)等少数民族相继建立地方割据政权,吐蕃甚至与中原汉族政权发生过对立冲突,使得陇西一带丧失大半。淮西久为吴元济所据,是以"蔡人有老死不闻天子恩宥者,故坚为贼用"。唐宪宗初年宰相李吉甫上《元和国计簿》中,有十五道七十一州不申户口,造成税户比天宝年间减少四分之三,对唐朝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郑白渠在秦汉时共溉田45000顷,唐代宗大历年间仍可达6000余顷,然而到宋初仅灌2000顷。方回《瀛奎律髓》称:"想天宝,至德以至大历之乱,不忍读也。"而藩镇之内,征兵重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自陕以西,民力伤残,人不聊生"。赵翼《二十二史札记》:"秦汉六朝以来,有叛将无叛兵。至唐中叶以后,则方镇兵变比比而是。盖藩帅既不守臣节,毋怪乎其下从而效之,逐帅、杀帅视为常事。为之帅者,既虑其变而为肘腋之患,又欲结其心以为爪牙之助,遂不敢制以威令,而徒恃厚其恩施,此骄兵之所以益横也。"
宦官专权
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唐朝的中后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宫弑帝,专权横行,无恶不作。自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李辅国始,继而有逼宫弑帝的俱文珍与王守澄、经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时的权阉杨复恭、刘季述等人。这些人个个都是生前显赫无比,死后臭名昭著的大宦官。在唐朝中后期,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国策的制定,朝臣的任免,皇帝的废立,几乎都有宦官把持。
“黄王起兵,本为百姓”
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发唐末农民战争,经过黄巢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可以这样说,黄巢起义瓦解了唐朝的统治。
唐初的南衙禁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十六卫中遥领天下六百多个折冲府府兵的十二卫,是在府兵制的基础上存在的,府兵有两个主要的任务,即番上宿卫和出征,其他时候就是在家从事生产,农闲的时候就参加集中训练。
当这些府兵轮流番上宿卫的时候,受十二卫大将军的领导。唐初尤其是高祖、太宗以及高宗前期,大唐对外作战是比较频繁的,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府兵制的作用,该补充的时候补充,该退休的退休,并且府兵的利益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证,均田制的实行能很好的为府兵制服务。
但到了唐高宗晚期以及武则天时期,对外逐渐趋于保守,战事减少了很多,对于府兵也就没有从前那么重视,府兵制开始衰落,府兵得不到补充,老弱病残不少,待遇也跟不上,而且均田制还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战事减少带来的另一个副作用就是府兵的战斗力下降,番上宿卫成了府兵们一个不愿意执行的任务。
而到了中宗、睿宗时期,这种破坏尤其明显,唐玄宗继位之后,府兵制已经遭到了重创,很多府兵因为害怕耽误农忙,而逃跑不再愿意上京宿卫。南衙禁军的数量已经很难和唐初相比较,在这种情况下,宰相张说提出用募兵制代之以府兵制,即招募兵士担任宿卫之责。
实际上早在提出这个建议之前,张说就提议唐玄宗裁军二十万。当时唐朝的边镇军能达到六十万,张说认为边镇并没有强寇,完全不用弄上那么多兵,而且兵在精不在多,边镇的将领多喜欢拥兵自重并且奴役兵士,这样只是妨碍了务农而已。张说在第一次罢相之后曾有好几年的时间在军中带兵打仗,自然对边镇比较熟悉,而且张说又拿出自己全家百十口人来做担保,于是唐玄宗下令裁调二十万大军。
不久之后,张说就又提出了这个募兵制,招募士兵。唐玄宗让尚书左丞萧嵩与京兆、蒲、同、岐、华州等地的长官负责选拔府兵以及白丁共12万人,称为?长从宿卫?,每年分为上下两班,轮流番上宿卫,并且下令地方上不得再向这些人征发其他徭役,充分保证了这些人的利益。募兵制由此开始,而长从宿卫又改为彍骑,彍骑最多的时候达到了13万,很好的保证了京师的安全。
募兵制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在当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它也造成了后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后来影响了大唐一百多年的藩镇问题。
募兵制在最初是用在征召彍骑上,后来又扩展到边镇兵的征召,这就出现一个问题是,边镇将领会与底下的士兵之间形成很强的黏性,拥兵自重很容易就会出现,士兵们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服从的是将领的命令,而不是皇帝的命令。而府兵制则正好相反,统帅对府兵只有指挥权,而军权牢牢的掌握在皇帝手中。
唐玄宗最初设十大节度使的时候,对节度使的任命比较小心,一般是让文官担任,且任期比较短,然后文官可以藉由此入朝为相,这样的话拥兵自重的程度就会降低很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情况发生改变,首先节度使开始在地方上成为真正的老大,兵权、财政、行政等等都是节度使说了算,而且节度使开始由职业军人担任,一人兼任两三个边镇节度使的情况很是普通。
安禄山起兵之前就已经是三镇节度使,统兵近20万,这为他的起兵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而当时的中央军即彍骑却不足八万。
这种外重内轻的军事制度最终导致的只能是朝廷忌惮拥兵自重的节度使,而节度使起兵反抗朝廷。安史之乱的发生标志着,大唐的边镇问题成为真正的问题,以藩镇的形式对大唐的未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7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