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俗话说史书是由胜利者写的,刘邦为什么不趁机污名化项羽

众妙之门 2023-06-16 12:30:07

俗话说史书是由胜利者写的,刘邦为什么不趁机污名化项羽

刘邦为什么没有污名化项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污名化的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新朝廷建立后,新朝廷的统治者总要拿出一定的理论,证明自己并非诚心想要当皇帝,只不过是天下人需要自己“辛苦”,所以自己才勉为其难。而论证自己的政权合法性,有很多方法:有的则是利用天象,证明前朝没了气数,这种情况典型的例子有曹丕篡汉,不过,由于汉献帝是“自愿”把天下“禅让”给曹丕,因此魏晋朝廷对东汉基本上没有污名化处理。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将对手污名化,往往是建立在武力夺权的基础上——比如说清朝对南明和李自成有过污名化,但读过《明史》的朋友都知道,清朝对明朝可谓极尽吹捧之能事,因为清朝认为大清的天下是帮着明朝收拾乱臣(南明各政权)和贼子(李自成、张献忠)的基础上得来的,而不是直接抢明朝天下。

只是很多人费解这样的一个现实:楚汉相争后,刘邦为何没有对楚霸王进行污名化?以至于不论《史记》还是《汉书》,都找不到污名化的痕迹?

个人认为:

汉初政权属性问题

在评价历代华夏王朝。有这样一种认知:获得天下最为得人心的,是汉朝和明朝。但事实上,刘邦皇位的来源,要比朱元璋合法许多。

楚汉相争期间,华夏大地缺乏合法的天下共主——秦始皇父子依靠武力获取天下,因此汉朝初年,有很多人不承认秦始皇父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赵正书》将秦始皇父子称之为秦王,否定其帝号说明了这一点),而秦末反秦,各路义军推楚怀王为“义帝”,楚怀王为各路反秦势力的“共主”。项羽、刘邦,名义上均为楚怀王的臣子。因此从这一点来说,项羽和刘邦并不是君臣关系,充其量是级别高低之分。

而楚霸王自杀以后,根据《史记》记载,刘邦在诸侯的“推举”之下,成为了皇帝,并且重新分封了反秦义军首领为诸侯。而刘邦既然从来不曾是项羽的臣子,并且受“推举”为皇帝,因此没有污名化项羽的动机。

项羽的不义

对于刘邦乃至汉初诸侯来说,彼此都存在这样的一个共识:那就是项羽本身就不干净,没必要多此一举“污名化”。

从小节来说,项羽在秦末战争和楚汉相争期间到处屠城,从大节上来说,楚怀王是君,项羽是臣,楚怀王固然无能,但没有失德行为,项羽又没有合理的废黜楚怀王的理由,就私自弑杀楚怀王,这种臣弑君的行为,属于最大的大节有亏。因此不论大节还是小节,项羽都被视为不仁不义。这一点在当时人所共知,刘邦如果污名化项羽,实在有画蛇添足之嫌。

刘邦当上皇帝后没有将项羽污名化,这是为什么?

不将项羽污名化,是刘邦心胸豁达的体现,也反映出了刘邦的谋略,做事坦坦荡荡,凭自己的实力打败一个英雄,也是对自己最好的证明,更能拉拢人心。

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很大原因是因为有张良、陈平、萧何、韩信等人的支持,他们都非等闲之辈,集合这么多力量去对付项羽,只有项羽是一个有勇有谋的英雄人物,才能说得过去,这场胜利才有意义,如果项羽是一个小人,花费了这么大的精力去对付他,也是拉低了刘邦的身份,折煞了张良等人的才学地位。

自古成王败寇,胜者多会污名化对方凸显自己的地位

有关于历史上争位的记载,输的一方永远都是都是品性不良,无视朝政,仿佛胜的一方是在替天行道,拯救这一国家,这样一来,胜者就会以一个盖世英雄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受所有人的爱戴,顺理成章的当上皇帝。

刘邦对项羽这个对手是极其尊重的,也很佩服他的能力

刘邦和项羽也曾经统一战线,一起抗秦,并且后期抗秦的主力军就是项羽,击溃了大秦的百万士兵,垓下之战也凭一人之力击杀了百骑汉军,项羽自身的能力令人佩服,在项羽自刎后,刘邦对他进行了厚葬之礼,并封以鲁公之名,对他的尊重体现的淋漓尽致。

项羽的残暴有目共睹,刘邦何必多此一举

项羽曾经坑杀了大秦二十万降兵,更是对咸阳城的百姓进行了烧杀抢掠,早已失去了民心,这样的项羽,对刘邦的皇位没有任何威胁,实在是没必要污名化项羽,相反,厚葬项羽,还能体现出自己的宽宏大量,王者风范。

刘邦与项羽虽然是敌人,却又彼此欣赏,都是行事坦荡之人,如果不是政治立场的不同,必须分出胜负,想必会成为毕生好友,而且,项羽在反秦的战争中功不可没,这一点也容不得他人抹杀。

有人说“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究竟对不对呢?

在“历史是否由胜利者书写”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首先明确一点:什么样的人才配称为“胜利者”呢?

任何“胜利者”,其实都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畴内,如果抛开时间和空间范畴,那么“胜利者”这个词根本就无从谈起。

对此,我们先从时间范畴来举例说明一下。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崔杼的人,他杀了自己的君主齐庄公,史官由此记录“崔杼弑君”,于是崔杼把这个史官杀了;这个史官的二弟又记录“崔杼弑君”,也被崔杼杀了。

连杀两个史官,好大的气魄,你们说崔杼能被称为“胜利者”吗?如果此事到此为止,那么崔杼自然可以被称为“胜利者”。

可这两个史官的三弟出现了,再次记录“崔杼弑君”,崔杼无奈,只好任由他去写。从这个角度来看,崔杼算哪门子的“胜利者”呢?

史书在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模糊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崔杼杀掉齐庄公之后仅过了两年,就在绝望中自杀了。

这至少可以证明一点:崔杼有能力通过“斩首”的方式干掉齐庄公,但他并没有能力掌控全局。如果这样的人物也配掌握史书的书写权,那我们也太小瞧古今中外的枭雄了。

比崔杼强点的人物是谁呢?自然就是曹丕和司马昭之类的人物,他们有能力要挟皇帝“禅位”,有能力击杀冒犯自己的皇帝,但他们比起崔杼来,其实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

因为曹丕去世后没过多久,曹家的天下就被篡夺了;因为司马昭去世后没过多久,司马家的天下就在一片混乱中倒塌了。

在这种背景下,各种不利于他们的历史内容遍地流传,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满清控制天下二百多年,在这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任何史官在写历史时,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文字审查。在这种背景下,任何史官只要敢说“清风不识字”,满清统治者就能以这个史官“乱翻书”为罪名,干掉他全家乃至全族。

可满清灭亡之后呢?他又有什么本事阻止别人说“清风不识字”呢?

从崔杼到曹丕司马炎,再从曹丕司马炎到满清,他们通过量变形成质变了吗?显然没有。

说完时间范畴,我们再来说空间范畴。

有一个经典的段子是这样说的:苏联有没有言论自由?当然有了。因为你在苏联,可以随便骂美国总统!

这个段子里的国家名字和总统名字,你可以换成任何一个专制国家。

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同一个历史事件或同一个历史人物,在不同的地区,通常会以天差地别的形象出现。

在一个大统一的小农社会中,这种现象并不明显。但是在任何时候,野史永远存在。

比如说,在满清文字狱空前强大之际,当局依然无法阻止对满清不利的野史存在。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雍正皇帝在某一天突然发现,原来在民间的野史中,他爹康熙皇帝竟然是被自己杀死的。

面对这种“谣言”,雍正皇帝差点急疯了,于是弄出一本《大义觉迷录》,强调自己继位是合理合法的。

具体是不是合理合法,我们今天不做讨论。但有一点无法否认,那就是类似内容所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绝不是雍正皇帝想消除就能消除的。

脱离小农社会,来到所谓的现代社会,这种现象更是愈演愈烈。

斯大林活着的时候,那就是一副“苏联慈父”的派头,可斯大林刚去世没多久,他的接班人赫鲁晓夫就亲自揭发批判斯大林。

你说斯大林算是“胜利者”吗?仅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和崔杼等人又有多大区别呢?

只要大家对上述事例不表示反对,自然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他们个人所能对历史造成的影响,永远是有限的。

可这是否表明:“历史由胜利者书写”这句话不对呢?不能。

我从时间和空间范畴来举例,只是告诉大家没有永远的永远的“胜利者”,但每一个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拥有史书书写权的人,都会遵循同一个思路,那就是宣扬自己的神圣性和正当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又有一定的道理。

最直观的一点就是:如果生活在封建时代,我们怎样才能当皇帝呢?

如果你抛开一切理论,专注于史书中寻找答案,那么无论你看谁的传记,史书都会告诉你一个事实:皇帝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这是天命!


为了保证皇权的神圣性,史官们甚至不惜抹黑开国皇帝,最典型的就是刘邦。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能当皇帝呢?按照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自然是因为刘邦英明神武、绝胜千里、全心全意代表人民利益,可问题是:哪个史官敢这样写呢?

如果史官敢这样写,岂不是意味着当皇帝是有条件的?只要我符合英明神武、绝胜千里、全心全意代表人民利益这三个条件,我就有资格角逐皇位?

如果当皇帝能像数理化那样通过公式推导,那么它的神圣性何在?

再进一步说,只要符合英明神武、绝胜千里、全心全意代表人民利益这三个条件,这个皇帝就是好皇帝,我们应该忠于他。

那么,如果一个皇帝愚蠢懦弱、变态邪恶、全心全意和人民对着干,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他赶下台呢?按照这种思路一推导,民权思想岂不是提前诞生了?

如果你是史官,居然敢这样引导民众,就请你好好思考一个问题:你全家全族有几颗脑袋够砍?

正因为这种原因,所以我们在史书中看到的汉高祖刘邦,变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无赖。

刘邦这货从小就不学好,整天不是喝酒就是赌博,要么就是游手好闲,简言之就是人憎狗嫌的代表。

但由于他是龙子,大腿上有七十二颗痣,走到哪都有云气笼罩,刚出道就把白帝之子杀了。这就说明一个道理:只有刘邦这样的天命之子才能当皇帝。

你说刘邦没本事?不要紧。有本事的人都会乖乖给他当小弟。如果你没有刘邦的天命,那你撑死了也就是萧何张良的命,千万不要对皇位痴心妄想。

大家可以仔细回想一下,哪一位开国皇帝的相关记载里面没有“天命之说”?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全部都有。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这句话应该扩充一下,改为“历史由胜利者统一言辞书写”。

除了“统一言辞书写”之外,那些上位方式不合法的“胜利者”也会开动脑筋,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篡位弑君的形象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所以还会在细节和感情色彩上动手脚。

关于这一点,最典型的就是李世民。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成为了最大赢家,并成为全天下最有权势的人。但即便是李世民,他也不敢说李建成和李元吉是因病去世,因为这种客观事实不是他能掩盖的。

怎么说呢?自然只能装委屈扮无辜。

我杀了哥哥和弟弟,逼迫父亲把家产都交给我,但我要告诉你们这些围观群众:我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我们家的财产全是我打拼出来的,我的哥哥弟弟不但是败家子,还一心要杀我,而我爸爸却总是偏袒他们,所以我才这样做的,总而言之,希望大家理解体谅我!

这话拿去骗傻子,傻子都不带相信的。可相关史书记载的玄武门之变,以及他们对李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论述,基本都是这个调调。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世民的确通过史书美化了自己,而且迷惑了后世不少人。

当然了,李世民自然也是有“天命”的,据说在他四岁的时候,就有一位善于相面的书生说他将来必能济世安民,所以他才叫“世民”。

你信吗?反正我不信,爱咋咋地。

不可否认的是:即使强横如李世民,也只能在细节和感情色彩上动手脚,因为他改变不了最基本的历史事实。

读者只要不迷信所谓的正史,自然会知道,所谓李建成和李元吉是坏人、李世民是好人、李渊是庸人、李世民是大英雄之类的内容,那不过是李世民控制史书写权的结果。如果李建成灭了李世民,一切都得颠倒过来。

最后再总结一下。

一、一手遮天的“胜利者”,只存在于某些所谓有识之士的诡辩中。在人类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胜利者”;

二、“胜利者”在书写历史时,最多只能在细节和情感色彩方面做手脚,绝不能篡改或抹去最基本的历史事实。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胜利者可以一手遮天,想怎么写历史就怎么写历史。

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由胜利者书写”还可以改为“历史细节由胜利者书写”。

刘邦夺得天下之后,为何没在史书记载中丑化项羽,是尊敬还是不屑?

总的来说刘邦之所以不丑化项羽是因为他对项羽有着一些尊敬,在刘邦看来虽然他们两个是彼此最大的竞争对手,但同时他们两个也是彼此的蓝颜知己,可以说纵观那个时期天下所有的英雄好汉,只有他们两个可以站在同一层次互相较量,其他的人根本不够格,所以如今项羽死了,刘邦难免会产生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当然他自然也就没有理由去黑项羽。

其次刘邦不丑化项羽还可以彰显自己宽广的胸怀,毕竟现在已经登基称帝,格局较之前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再加上这个时候天下老百姓的所有眼光都聚焦在刘邦身上,他根本没必要做这种掉身价的事情。同时刘邦也想用这种宽广的胸怀告诉那些将军,如今天下已经太平,你们又有如此宽容的圣上,剩下你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的生活,不要再想什么幺蛾子,否则项羽的下场就是你们明天的结局。


此外刘邦在位期间并没有修大量的历史来称赞自己,甚至可以说刘邦对于后人对他持有什么样的看法是完全不在乎的,再加上汉朝的一些修史官非常的有骨气,他们不会因为皇帝的想法随意的篡改历史,再说了项羽也没有什么黑料可以用来黑。


除此之外是因为这个时候项羽已经死了,而且在之前的争斗过程当中,项羽也有意放过刘邦一马,所以这个时候也没有必要再踩着人家的尸体美化自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6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