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张鲁投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初平二年(191年),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带兵同击汉中太守苏固。张修杀苏固后,张鲁又杀张修,夺其兵众。并截断斜谷道,在刘焉授意下,杀害朝廷使者。由此,在东汉末年,张鲁听命于刘焉,帮助其割据益州。兴平元年(194年),刘焉死,其子刘璋代立。对于刘焉之子刘璋,张鲁显然不那么唯命是从了,双方兵戎相见,张鲁胜多败少,从而成功割据汉中。
自公元194年开始,到了公元215年归降曹操,张鲁至少割据汉中20年。由此,非常明显的是,经过20年的努力,张鲁在汉中之地无疑是根基深厚,再加上汉中盆地周边崇山峻岭,这让张鲁可以拥有地形上的防御优势,也即据险扼守。那么,问题来了,张鲁占据汉中,为何刚和曹操一交手,就选择投降了?换而言之,张鲁这一诸侯的灭亡,显然太快了。
一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夺取益州的第二年,曹操明白刘备的下一个目标一定是汉中,于是决定先发制人,立即亲率十万大军西征汉中,抵达阳平关。面对曹操的10万大军,张鲁本想立即投降,但是,张鲁的弟弟张卫不听,率数万人马坚守阳平关,为曹操所破。得知这一消息后,张鲁立即率军前往巴中,向曹操归降。由此,对于张鲁来说,等于刚和曹操一交手,就选择投降了。
于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就攻占了汉中之地,这明显要比平定关中的马超轻松。在此基础上,曹操册封张鲁为镇南将军,以客礼相待,封张鲁为阆中侯(一作“襄平侯”),食邑一万户。紧接着,曹操将张鲁及其家属带回邺城。并且,为了让张鲁安心,曹操还封张鲁的五个儿子及阎圃等人为列侯,安排自己的儿子曹宇娶张鲁女儿为妻。
二
对此,在笔者看来,作为东汉末年的诸侯,张鲁之所以轻易被曹操灭亡,或者说他急着投降曹操,原因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在刘备夺取益州后,张鲁的处境就已经非常艰难。众所周知,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和咽喉,对于刘备来说,显然不能接受汉中被其他势力占据的局面。更为关键的是,之前张鲁面对的刘璋比较平庸,多次进攻张鲁,却没有什么成果。
但是,就刘备这位诸侯,却和刘璋截然不同,比如曹曾操表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则用“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来评价。基于此,刘备发兵进攻张鲁,只是时间上的早晚问题。如果曹操没有在公元215年先发制人,平定汉中,那么,刘备也会在这一时期进攻张鲁,夺取益州的门户和咽喉。
三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等到曹操亲自率领大军西征汉中的时候,张鲁可谓腹背受敌。与此相对应的是,汉中都督王平镇守汉中时,也曾遇到曹爽10多万大军的进攻,但是,王平背后有整个益州的支持,而基于张鲁来说,背后的刘备显然不会支持,甚至可能因此对他趁火打劫。从这一点来看,张鲁如果真的全力抵抗曹操,刘备无疑会趁虚而入,这同样会让张鲁势力迅速走向灭亡。
另一方面,张鲁虽然在汉中割据20多年,但是,汉中只是一个郡,也即张鲁的地盘和人口相对有限。对于张鲁来说,最多只有数万大军。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公元215年,曹操早已击败袁绍、袁术、吕布、张绣、马超、韩遂、张杨等众多诸侯,整个东汉王朝的州郡,曹魏已经占据了十之七八了。由此,对于张鲁来说,仅仅依靠一个汉中之地,在整体实力上根本无法抵挡曹操。
四
最后,进一步来说,在公元215年时,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这和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在东汉末年,张鲁完全可以借助于其他势力来达到互相制衡的效果。但是,到了公元215年,曹操一家独大,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蜀汉和东吴都无法单独抗衡曹操,这让张鲁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当然,张鲁之所以立即选择归降,也是参考了曹操之前对待其他诸侯的案例。在此之前,张绣、韩遂等诸侯在归降曹操后,基本上都获得了善待,至少可以保住性命。而袁术、吕布等人负隅顽抗,则难以善终。
除此之外,如果张鲁负隅顽抗的话,只会让汉中之地生灵涂地,也即对于汉中之地的百姓,张鲁的选择至少是利大于弊的。总的来说,处在刘备和曹操两大势力夹击之下的张鲁,显然不会独善其身。因此,在和曹操刚一交手之后,张鲁就放弃了抵抗,也因此受到了曹操的厚待。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张鲁去世,谥号原侯,葬于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一带)东。不过,史料中另有张鲁卒于245年的记载。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时,东吴一方的领头者就是张昭,他是东吴老臣,早期跟随孙策创业,任长史,曾与孙策一起,登堂拜母,情同手足。他是东吴两次托孤大臣,孙策临死时,将孙权托付张昭说,若孙权不能成大事,君可取而代之。张昭不负所托,立即扶孙权上马巡视军营,迅速稳定了军心民心,之后,他用毕生精力辅佐年轻的孙权,为开辟东吴江山,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按说,张昭这样的开国元勋,应该成为东吴最显赫的人物,但事实上,张昭仅仅担任了将军一类的闲职,不仅一生未被重用,反而差点丧生于孙权的淫威之下,这是为什么呢?
孙权酷爱射猎,常骑马射虎,受伤的虎,常爬到他马鞍上,吓得张昭急忙劝谏,做君王的应该驾驭英雄,驱使群臣,怎么能在荒野与猛兽相斗而呈英雄呢。孙权表面接受,背地里却改为在车上射虎,车子没有盖,猛兽常爬到车上,危及他的安全,孙权则用手击打猛兽,以此为乐。张昭屡次劝谏,孙权依然故我。
孙权喜欢饮酒,而且,经常命群臣一醉方休。有一次,孙权与群臣大醉失态,还将水洒在烂醉如泥的群臣们的脸上说,今日酣饮,不醉倒在桌子下绝不罢休。张昭闻言,立马起身就走,孙权赶忙派人追回说,不过是欢乐一下,公为何发怒?张昭说,以前纣王作酒池夜夜长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张昭的一席话,顿时使孙权扫兴,宴席不欢而散。
赤壁之战,曹操八十三万人马兵临赤壁,东吴上下,大惊失色,除周瑜、鲁肃主战外,其余百官纷纷主和,主和就是投降,而且,主和派成为主流,其代表人物就是张昭。
数年后,张昭受到孙权的极大羞辱。《江表传》记载,孙权称帝大宴群臣,盛赞周瑜之功,张昭也想称赞几句,话未出口,便被孙权堵了回去,孙权说,如依张公之计,我现在正乞求别人给点吃的呢。对张昭大肆蔑视和羞辱,吓得张昭急忙跪在地上,大汗淋漓。此后,张昭称年老多病,主动交出兵权和官位,被封为辅吴将军,赋闲在家,潜心研究《春秋左传》《论语》等。其实,自赤壁之战之后,张昭便一直被孙权“雪藏”,任命丞相,张昭是众望所归,结果,丞相为顾雍所有,只是张昭不知进退而已。
张昭因一时的错误主张,使自己遗恨终生,其实,张昭的主张真的错了吗?也未必,曹操挟天子令诸侯,雄踞北方,赤壁之战前,荆州刘琮不战而降,拜青州刺史,封列侯(《三国演义》说刘琮被追杀是虚构),此后,张鲁投降被封侯,张昭自觉东吴无法与曹操抗衡,硬拼会玉石俱焚,降曹正是为了维护孙吴的利益,当然,这可能会使孙权失去称王的机会,但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无疑有推动作用。裴松之在《三国志》注解里评价说,张昭的主见其实是志存高远。
这对君臣冲突最严重的一次,是辽东公孙渊叛魏降吴,孙权欲派人封其为燕王,张昭认为,公孙渊是惧怕魏的讨伐,不得已寻找靠山,不是真心称臣,将来必再次降魏,劝阻孙权不可派人前去,不然会取笑天下。孙权耐着性子与张昭讨论,但张昭坚持己见,孙权大怒,按着刀柄说,在东吴,人人都尊敬我,而我却尊敬你,为什么你总是和我作对呢。
张昭也不甘示弱,瞪着眼睛吼道,我知道,我的劝谏你也不会听从,但我还是要尽自己的职责,因为太后临终的话语时常在我耳边响起。说完便老泪纵横,孙权也掷刀在地,与昭对泣。但张昭的劝谏依然未被采用,张昭一气之下称疾不朝,孙权用土将其门堵塞,张昭又从里面用土堵死,以示其心之坚,结果,公孙渊果然杀了使者,孙权才知道错了,就到张昭家致歉,张昭称病不见,孙权便火烧其门,张昭更是闭门不出。张昭的儿子怕事情闹大,便扶出父亲,孙权接回宫中,深刻道歉。
早年,孙策在江东征伐之时,曾与两个人结拜,武将周瑜,文臣便是张昭,孙策对张昭待以师友之礼,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孙权称王后,在设置丞相时说,不是人品优秀就可以担任的,张昭性刚,若不用他的计策,他就会找事,这对我没有益处。《三国志》说,张昭的刚正,不仅使孙权忌惮,东吴上下也举邦惮之。孙权对属下说,我与张公说话,从不敢枉言戏说。
真实的张昭是令人敬佩的人,正派的人,尽心尽职的人,是敢于同权力作斗争的人,《三国演义》将张昭描写成一位畏首畏尾的投降派,一位目光短浅,心胸狭隘酸腐文人,似乎有待商榷。
这篇文章我们来关注一下汉中的张鲁同学。张鲁的祖父叫张陵,在蜀中原来是个宗教头目。他创立了一种叫做五斗米教的宗教,入教的教徒都需要贡献五斗米。
乱世之中什么最贵?米最贵。打着宗教的名义蛊惑人心,来收取实际利益,所以张陵名声不大好,被叫做米贼。
张陵死后,儿子张衡继承了父亲五斗米教的事业。也许是五斗米教在蜀中慢慢有了些名气,外加张衡的妻子长得颇有姿色,社交能力也比较厉害,慢慢的也就和当时蜀中的高官有了一些接触。史载张鲁母有姿色,兼挟鬼道,常常往来益州牧刘焉家。于是后来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和别部司马张修一起带兵,进攻汉中太守苏固。攻下汉中后,张鲁便除掉了别部司马张修,独自霸占了汉中。
张鲁在汉中,依旧宣传五斗米教。刚入教的教徒叫鬼卒,鬼卒上边的头目叫做祭酒。不设地方官,靠祭酒来统领大家。五斗米教教义教人诚信而不欺诈,生病了先自我反省过错。在路上建设义舍,里边免费提供酒肉供过路的人取用。当然了不可能指望所有路过的人都能自觉,于是又宣传如果多取义舍里边的酒肉,就会生病。犯法了的人可以被赦免三次,三次以后才用刑。史载,民夷便乐之。看来这些措施虽说有些愚民,但也算教人向善,颇得民心。
建安二十年,曹操做好了一切准备,亲率大军征讨汉中。面对这种形势,张鲁首先想到的是投降,毕竟以汉中当时的力量抗拒曹操,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而且张鲁也应属于小富即安的类型,没有什么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当时担心的问题应该是投降以后,曹操会怎样对待他?但张鲁的弟弟张卫却不这么想,于是在张卫坚持下,汉中的军队,在阳平关布防,抗拒曹军。
阳平关战略位置很重要,是汉中门户。地理环境也很复杂,非常险要,有了汉中最险无如阳平的说法。张卫领兵数万在此坚守,曹军久攻不下,士卒伤亡很多,军粮也跟不上,于是只好退兵,然而却在退兵过程中意外攻下了阳平关。对此史书上记载了几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记载说曹操本来要撤军了,派出夏侯_和许褚去通知山上的士卒,然而前军还没有撤下来,天就黑了,他们夜里迷路,居然误入敌营,结果汉中军以为曹军夜袭,纷纷退散。侍中辛毗、刘晔等跟随前军,见此情况便回来报告夏侯_和许褚说,官军已经占领敌人要塞了。夏侯敦一开始还不信,等亲自看过以后才去报告曹操,于是曹军意外取得胜利。
第二种记载里说,曹操亲率大军十万征伐张鲁,然而阳平关易守难攻,大军空有精兵猛将,虽然对峙多日,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于是曹操想撤兵,正好这时天祚大魏,鲁守自坏,因以定之。
有上天保佑,汉中军自己溃乱,于是攻破阳平关。
第三种记载说,曹操攻不下,军粮也没了,于是想撤军。这时有个叫郭谌的人劝曹操说,张鲁本来就有投降的意思,虽然张卫在阳平关抵抗,但众将士努力向前,还是可以攻克的。如今大军深入,前进则可以克敌,退兵却会不免于灾祸。正在曹操犹豫的时候,有天夜里有数千野麋鹿闯入敌人军营,汉中军受惊。高祚部又误与敌军相遇,高祚击鼓、鸣号来聚集军队,张卫以为大军来到,因此投降。
从曹操攻取阳平关的过程,也可以看出从关中进入汉中,沿途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道路非常不好走。就连一向足智多谋的曹操,率领着数倍于敌人的精兵猛将,却也对阳平关无可奈何,甚至差点进入不了汉中。这也说明了汉中对益州有着重要的屏障作用,对于益州方面,保住汉中就有险可守。对于曹操来说,得到汉中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益州大门的钥匙。
不管过程怎么样,结果对于张鲁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阳平关失守了,汉中门户大开,没法再守了。于是再次想要投降。这时有个叫阎圃的人给张鲁提意见,跟张鲁说,如今大人因为战败才投降,功劳肯定轻。不如依靠几个巴中的少数民族力量,再抵抗一阵子,向曹操显示自己还有力量,然后再降,功劳会更多。张鲁一听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跑去巴中联合少数民族兄弟去了。走之前大家建议张鲁,把宝库里边的多年收藏焚之一炬,张鲁说,本来就想归附国家,没想长期抵抗,宝货仓库都是国家的东西,怎能破坏。于是封藏了仓库才走。
曹操入城,看到这个情况,比较高兴,也知道了张鲁有降意,于是派人去说降。建安二十年九月巴中的少数民族首领朴胡、杜_来降,都被封为列侯。十一月,张鲁来降,被封为阆中侯,拜镇南将军,五个儿子都被封了列侯。十二月曹操回邺城,留夏侯渊驻守汉中。
张鲁几次抵抗,只为争取投降的筹码,最后总算取得一个不错的结果。对此史书中有如下说法:臣松之以为张鲁虽有善心,要为败而后降,今乃宠以万户,五子皆封侯,过矣。
认为曹操给张鲁的赏赐也未免太过于丰厚了。当然曹操有自己的考虑,毕竟汉中才被攻取,人心还不稳定,厚赏巴中少数民族首领和张鲁,一方面有助于稳定人心;另一方面也为后来投降的人,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告诉别人投降曹操也可以像张鲁一样,有个好结果。当时刘备已经占领益州。如果夏侯渊在汉中屯兵,而没有能充分得到当地人支持,那么将会很难抵挡得住刘备。从这个角度看,曹操不愧为一个非常成熟的政治家,赏罚看似不明,却有深意。
其实如果在三国演义中,张鲁一直都是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人。毕竟其不论是驻守汉中的时候,还是投降曹操之后,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建树和作为。但是其实事实上,张鲁并不是一个小人物,相反还是一个大人物。之所以这样说,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首先就是历史上的张鲁,宁愿向曹操投降,也不愿意投降刘备。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其次就是在历史上,张鲁算是三国时期道家的一个非常重量级的人物了。最后就是在张鲁治理汉中的时候,非常有一套,三国演义中没有进行太多的描写,但是肯定是比刘璋治理的益州强很多。
首先就是历史上的张鲁,宁愿向曹操投降,也不愿意投降刘备。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毕竟刘备在占领了四川之后,并没有杀掉刘璋,反而重用了许多曾经是刘璋手下的重要人物。但是张鲁和刘璋有杀父之仇,所以如果张鲁归降刘备,即使刘璋不去针对他,那么曾经的刘璋旧部必然对他下手。还不如投降曹操成为一个逍遥自在王。
其次就是在历史上,张鲁算是三国时期道家的一个非常重量级的人物了。其实作为一个在汉朝官场上混迹了多年的人来说,政治斗争张鲁是不怕的。但是张鲁选择投降曹操的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因为张鲁本身对道教研究的比较透彻。所以投降曹操之后,曹操必然不会重用他,正好给他一个清闲的机会研究自己的道教。
最后就是在张鲁治理汉中的时候,非常有一套,三国演义中没有进行太多的描写,但是肯定是比刘璋治理的益州强很多。我们都知道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刚刚得到益州的时候,整个益州其实是百废待兴的。其实刘备在打益州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大型作战。所以可以看出刘璋的治理国家的能力还是非常不足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6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朱元璋一生都在提防张无忌,背后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