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司马懿到底早畏惧什么,为何等到70多岁才造反

以史为鉴 2023-06-16 12:08:42

司马懿到底早畏惧什么,为何等到70多岁才造反

司马懿为什么等到老才造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曹叡时代的司马懿虽然已经是三朝元老了,但他的实力依然不足以对抗皇权。我不否认司马懿有野心,但是野心需要和实力相匹配。司马懿之所以最终篡权,那是因为他的实力已经足以支撑起野心。

在此之前,他的命或者说地位,其实是掌控在别人手里。

“畏曹如虎”这四个字,非常适合用在司马懿的身上。

千万不要去相信《军师联盟》、《三国演义》中的狗血剧情,说司马懿是什么“鹰环狼顾”、“奇谋之才”、“阴谋大师”,说什么曹操不敢任用司马懿,说什么曹丕控制不住司马懿等等……

这些基本属于为剧情服务的“原创历史”。 在魏明帝曹叡之前,司马懿没那个实力反,更不想反。司马懿夺权,有一个心态变化过程,他的野心是随着他地位的提升而逐步产生的。咱们不能因为他发动高平陵政变,就把他妖魔化了,觉得他打娘胎生下来就是个脑后长有反骨,天不怕,地不怕的奸臣胚子。

曹操在世时,魏国谋臣序列中,有大名鼎鼎的荀彧、双商奇高的贾诩、计谋无双的许攸、明察事理的刘晔,而司马懿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文学掾”,司地位很低,俸禄仅仅六百石,相当于县尉待遇。虽然他当时给曹操提了一些建议,但曹操没重用他。曹操并不是不敢用司马懿,而是身边的人才太多太多,根本没必要用司马懿。

曹丕执政时期,司马懿虽然位高,但权力并不大。因为当时魏国有政策,领兵的人一定要是远支宗室,如曹真、曹休、夏侯玄、夏侯尚等人,近支宗室和外姓人是不能直接统兵的。当时的司马懿与陈群一样,只负责政务工作,并不掌兵。

特别是大将军曹真、大司马曹休坐镇朝堂,曹氏、夏侯氏宗族掌控着魏国政权,曹丕想打谁就打谁,想杀谁就杀谁,绝对的魏国一把手。

此时的司马懿在曹丕手下担任“魏国后勤保障部部长”的职位,曹丕亲征吴国时,司马懿留守魏国镇抚百姓的同时,还负责为曹军提供粮草、武器的供应。

司马懿与曹丕的关系“亦师亦友”,可以说是相当的和谐,魏国的政治局势也十分的稳定,宗族和士族之间相处融洽,朝廷内部没有激发斗争的矛盾。

曹丕器重司马懿,司马懿也尽心尽力的辅佐曹丕,大家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工作,根本不存在什么怕与不怕的问题。

不过,司马懿很能活,曹丕死后,他又先后熬死了曹休、曹真。曹睿执政时期,老一辈“先辈”逐渐故去。曾经威慑朝堂的大将军曹真于太和五年驾鹤西游,坐镇三军的大司马曹休在“石亭之战”中因病而死。

曹氏宗族中没有了能够执掌兵权的人才,便只能暂时摒弃外姓不能统兵的规矩,让司马懿先带兵。而司马懿也因此接触到了兵权。

曹睿是一位极其聪明的君主,他在任命司马懿为雍州、凉州最高统帅的同时,大力扶持满宠一族,满宠在魏国的势力并不是弱于司马懿。

满宠为人正直,忠心耿耿,深得曹睿的信任,在军中的威信极高。

而司马懿的情况则不同,曹睿时时刻刻提防着司马懿,提防司马懿功高震主,有不臣之心。司马懿自然明白曹睿的心思,所以他必须步步为营、小心翼翼的活着。

曹睿与司马懿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君臣关系,而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曹睿利用司马懿对付诸葛亮北伐,司马懿必须在保证自身利用价值的同时“夹着尾巴做人”,进而削弱曹睿对自己的提防之心。

其实看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曹叡时代的司马懿虽然深受重用,但其处境远比曹操和曹丕时期危险。

这是由其地位做决定的,曹操时代,司马懿就是一个小文官,只要不像杨修那般口无遮拦,基本上没有危险。曹丕时代那就更不用说了。不仅有着拥立之功这层关系,且司马懿手中并未握有大权。即使后来曹丕让他掌兵,那也没太大威胁。

用曹丕的意思就是,你就是来帮我分忧的。

帝(司马懿)留镇许昌,改封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晋书·宣帝纪》

但是曹叡时代呢?

随着曹真和曹休的去世,司马懿成了镇守一方的领军大将。功高震主可不是说说而已,对于司马懿曹叡是不得不用,但同样也不得不防。

所以我们看到,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后,司马懿想乘机攻蜀,曹叡不准。而且紧接着,曹叡便将其调离了西北防线。其官职虽然从大将军“升”为太尉,但这是明升暗降,司马懿离开了前线,便对军队失去了掌控力。回到京城那还不是他曹叡砧板上的鱼肉?

只是司马懿运气好,回来没多久,辽东便出事儿了。无人可用的曹叡不得不再度让司马懿挂帅。而司马懿则借此机会树立起了军中威信。运气更好的是,辽东平乱刚完,曹叡就病死了。留下了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儿皇帝以及一个志大才疏的大将军曹爽。

曹爽不傻,但其资历能力确实都挺一般,即使他依样画葫芦的学着曹叡对司马懿明升暗降,夺其军权。但此时的司马懿顶着托孤大臣的身份,已经是满朝文武的代表,他的背后有着整个魏国士族的支持,他不怕曹爽。

综上,司马懿为何最怕曹睿?

因为曹操不想用他,也不想杀他。曹丕不会杀他,也不必杀他。但曹睿与曹操和曹丕不同,一旦曹睿发现司马懿有不臣之心,曹睿会立刻杀了司马懿。而司马懿则是毫无反抗之力。虽然他后来发动政变是事实,但他早期的地位并不稳固。他能不能揽权,其实就是曹叡一句话。司马懿再牛,他也要认清时势。曹叡既然能提拔他,当然也能把他一撸到底。

总而言之,抛开曹叡本身是英主不谈,司马懿在曹叡时期,本身就只是一个管家式的过渡角色,他的地位并不足以让他有野心,他怕曹叡是必然的结果。

忍到70岁高龄才反的司马懿,为啥谨慎到如此地步?

司马懿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他曾经与诸葛亮对阵,在智谋上不输诸葛亮,让诸葛亮几次北伐都无功而返。司马懿虽然厉害,但是他的野心很大,想要夺权。曹操对司马懿的野心非常了解,因此不断的打压司马懿,让他无法形成自己的党羽。后来司马懿想要依靠曹丕,他帮助曹丕继承了皇位,又辅佐曹睿很长时间。司马懿辅佐曹氏三代人,到70岁高龄才反,他到底在忌惮什么?



要论功劳,司马懿绝对是曹魏的功勋老臣,除了抵挡诸葛亮北伐之外,司马懿还为曹操提出了很多良策,让曹魏势力越来越强大。比如说司马懿建议曹操主攻蜀国,安抚孙权,与孙权保持良好的关系。后来东吴果然偷袭了荆州,引起了蜀国和东吴之间的大战,曹魏坐收渔翁之利。



曹操在的时候,司马懿根本不敢有谋反之心,曹操的威望不是其他人能比的,身边众多将领都是衷心拥护曹操。司马懿处心积虑的帮助曹丕成为继承人,他自然成了曹丕身边的红人,深受曹丕信任。曹丕对待司马懿非常尊敬,一直是尊其为老师,做事之前都要向司马懿请教。但是曹丕这个人也不是一般人,安排了不少人来制衡司马懿的权力,司马懿想要夺权也是不可能的。



后来曹睿继位,虽然曹睿的政治头脑不如曹丕,但是曹丕为曹睿留下了许多忠心耿耿的大臣,他们都是司马懿的政敌,也都是曹家的拥护者。这使得司马懿即便是有夺权的心,也没有胆子做出来。直到曹睿死后,司马懿设计杀死了曹真,朝廷之上没有人能够与司马懿抗衡,这才开始了夺权计划。司马懿是个小心谨慎的人,他一直都忌惮曹家的忠臣,等把他们都除掉,他才能放心动手

70岁高龄才造反,司马懿究竟怕什么?

司马懿天生虎狼之相,说他跟曹操有得一比,也不为过。他之所以70多岁才敢灭曹爽势力,夺曹魏政权,挟曹芳这个年幼天子以令诸侯。他是怕造反早了,曹操弄死他,曹丕不重用他,曹睿打压他的实权。

司马懿出生在东汉末年,那时群雄并起。乱世出英雄,像司马懿这样有野心又有才能之人,家世也不错,肯定也想在乱世中建立一番伟业。要知道当时的诸侯,没有几个是皇室亲贵出身,比如曹操,不过就是一个宦官的养子,勉强算得官宦人家,可曹操也成为一方霸主。论能力与智谋,司马懿并不差,在那种乱世之下,他怎么甘心做一个平民庸碌一生?不过他晚生好些年,他光有野心没有实力,也是瞎扯淡。年轻时候的司马懿只能在乱世中需求机遇。当时司马懿因为才能被举荐给曹操,按理说当时诸侯中实力最强的就是曹操,能够得到曹操赏识,也是司马懿以后能够发家的最好机会。虽然司马懿也确实因为曹氏才走上人生巅峰,但这个巅峰并不是曹操给他的,而且按照曹操的意思,对他是弃用。

据说曹操看不上司马懿仅仅是因为一次会面。在这次会面中,枭雄曹操看了司马懿一眼,便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简单点说可能阅人无数的曹操仅仅一面,就看出了司马懿的野心,还有包裹这颗野心下的谨慎与虚伪,所以曹操判定他是个不臣之人。曹操出了名的多疑,而且曹操可不是位善主,既然不能为己所用,那便可能会杀之。那次会面中,司马懿也看出曹操对自己的猜忌,所以后来曹操要司马懿来任职,司马懿就装瘸回拒。这种情况下,毫无实力的司马懿还造反,那他估计是想自杀,不方便自己动手,让曹操帮他。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司马懿曾帮过曹丕争夺世子之位,与曹丕有搞阴谋斗争的感情基础。这时的司马懿要说权力也有很多,要说智谋有手段,他也老练且狠毒,但这些不足以支持他造反。曹丕个能文能武的强主,而且朝堂之上还有很多旧臣拥护着曹丕,再加上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外有邻国争夺天下,内有强主统治国家,天下未定,又有能臣老将辅佐的强主,司马懿如果这时造反,实力不够不说,而且这就是为蜀汉与东吴谋福利呀。简单点说就是成功概率低,就算成功,也会被蜀汉与东吴团灭。怎么看那时都不是司马懿造反的最好时机,而且曹丕的重用是司马懿积累实力的基础,司马懿怎么可能为了没有胜算的造反,而失去曹丕的重用,最后丢掉升级打BOSS的机会?

等到曹丕去世曹睿继位后,司马懿是两朝元老,实力也有了,可曹睿是个明主,司马懿想夺曹睿的江山,还是很难。如果说曹丕是个能文能武的将才帝王,那么曹睿就是一个治国有方的明君。曹睿继位的时候才23岁,别看人家年纪小,但干起政务上,不比他老爹和爷爷差。他在位期间平定勇猛的少数民族鲜卑,又多次打退东吴与蜀汉的进攻。他这样的帝王,放在哪朝哪代都是让佞臣与权臣惧怕的主。

司马懿虽然有实力可以与曹睿一较高下,胜算可能还不低,但曹睿有能力又得人心,司马懿就算得了曹睿的江山他也守不住。而且曹睿可是明主,司马懿要是敢生反意,曹睿肯定能察觉。曹睿根本不会等司马懿实施造反,在此之前曹睿就会削夺司马懿的实权,那样司马懿就真的功亏一篑,几十年的筹划付之东流。如果这样司马懿就憋屈死了,逃过了曹操的生死算计,赢得了曹丕的重用,最后死在了曹睿的削权上,那他一生建立伟业的野心就真的成了一场梦。

司马懿在年幼有为的年纪,害怕曹操迫害他,到了而立之年,呕心沥血获得曹丕重用,又在实力雄厚时期挨过曹睿的信任。这几经忍让,最后才在70岁,熬死了这几位主,最后司马懿才大大方方造反。

司马懿等到70高龄才造反,他到底在害怕什么?

司马懿不是在害怕,而是在等待最佳的时机。要知道,在乱世之中,要想在各分裂政权手中赢得一席之地,腰杆必须要挺直了,手里头必须要有兵权。不巧,司马懿这个人虽然很有本事,但奈何前几位曹氏皇帝都不太重视他,因此他当时常年徘徊于政治核心集团之外,若是说起造反,司马懿可以说是典型的有心无力。

曹操在世时,并不是很重视司马懿,他手中没有什么权力。司马懿自小聪颖能干,附近的人都知道他的好名声,于是曹操在任职司空时就想招揽他做谋士,但司马懿不愿意啊,他看不起身为宦官之后的曹操,于是就给拒绝了。曹操什么人啊,宁可我负天下人的人,他对司马懿的拒绝简直是怀恨在心,于是在当上了丞相之后就强行给司马懿封了官,让司马懿替他做事。司马懿只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给曹操当文员,一心只想着活命,更别说是造反了。

好不容易等到好朋友曹丕执政时,司马懿能接触权力核心了,但他还是没有兵权。司马懿和曹丕关系还不错,曹操就在临死前提醒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子的人,于是曹丕就一直对司马懿抱有戒备之心,他虽然重用司马懿,但并不是对他百分百信任的。因此,当时的司马懿被免去了督军的官职,名义上是升职了,能帮助皇帝处理政事,但其实离军权更远了一步。

等到曹叡即位,司马懿才有了兵权,并开始领兵打仗收服军心。曹叡封司马懿做了舞阳侯,此时的司马懿手中有了兵权,开始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军功,也收买了很多人心,但无奈外有诸葛亮北伐,内有曹叡和辅政大臣盯着,司马懿疲于应付,无力起兵,只好暗中蛰伏,积蓄兵力。终于,等到新帝曹芳和曹爽放松警惕时,司马懿才发动政变,一举击杀曹爽,把持了曹魏大权。

司马懿为什么在70高龄才发动高平陵兵变,夺取魏国政权呢?

大家都知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兵变的时候,已经70高龄,俗话说得好,人生70古来稀,在三国那个久远的年代,大部分人都活不到那个年代。司马懿虽然活到那个年代,但是恐怕也命不久矣,在那种暮年时代,司马懿为何还要冒着被灭族的风险发动这场兵变?

要知道如果可能的话,司马懿自然也想早动手,但是他没有什么机会,因为在曹操曹丕曹睿年代是不可能给他那种谋朝篡位的可能性的。曹操在世的时候,司马懿只是一个军师级的人物而已,基本上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纯粹是给曹操出谋划策,类似于郭嘉之类的人。这样的人虽然有一定的资历和威望,但是想带兵造反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在军中压根儿就没有什么根基。那时候他如果敢造反,曹操一根指头就能把他给灭了。

好不容易把曹操给熬死了,这个时候是魏文帝曹丕当皇帝,司马懿在曹丕和曹植之间站队正确,所以受到了曹丕的重用,但是即使在这个时候,司马懿仍然没有多少造反的可能性。虽然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兵权,开始掌兵,但是在军中的资历并不深。而且当时曹氏和夏侯氏在朝中依然拥有强大的实力,尤其是和曹丕一起长大的曹真更是掌控整个天下的兵力,这个时候造反绝对不是什么好时候,所以司马懿只能够继续蛰伏。

话说丕当上皇帝的时候也相当的年轻,只有三十几岁,可是他命实在太不好了,当了6年皇帝就死了,假如他能多当10年皇帝,估计就没有司马懿什么事了。曹丕死后是他的儿子,曹睿当皇帝,曹睿也是个短命鬼,话说他们父子就是因为短命,最终给了司马氏机会,他们两个只要有一个长寿,司马懿就不可能够夺取曹魏的政权。曹睿时代司马懿作为元老重臣,开始掌握很大的兵权,尤其是在和诸葛亮以及公孙渊的战争中,司马懿对曹魏的兵权染指甚深,事实上已经掌控了相当一部分兵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6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