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魏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备能成功称帝,离不开麾下将帅谋臣的不懈努力,其中自然也包括魏延,而魏延的能力在人才济济的刘备军中也是顶尖的。
东汉末年,刘备从入川到称帝,魏延一路相随,期间也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刘备格外重视。从汉中太守、牙门将军升职到镇北将军,甚至刘禅对其也非常看重,在登基那天将魏延封为都亭侯。
但就是这样战功显赫的将领,却并不能得到诸葛亮的重用。
在罗贯中的笔下,诸葛亮称魏延"脑后有反骨,日后必生异心"。而在历史现实里,诸葛亮临死前也要避开魏延。
相传诸葛亮知道自己死后军心不稳,为了保存蜀国兵力,他把费祎、杨仪两位大将招到帐中开会,明确撤退的策略,这次会议中唯独没有叫大将魏延。一向以智慧著称的诸葛孔明,为什么对他有这么大的偏见,始终不肯放心他?细细想来应该有三个原因。
有勇无谋,难当大任
和刘备父子不同,诸葛亮并不认为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全才。
刘备去世后,蜀国人才凋零,诸葛亮刚接手北伐事务不得不启用前朝先主留下来的大将魏延,但诸葛亮用归用,却只敢浅用,不敢重用。恰恰就是这样的用人方式,一向被重用的魏延觉得自己能力卓越却怀才不遇,这颗埋怨的种子就此藏在心里。
在三国时期,武将和谋士分工明确,比如诸葛亮负责谋略而不上场打战,吕布却可以上阵杀敌以一敌三,但魏延这个人既能冲锋陷阵,也懂战略谋划,所以多次向诸葛亮提自己的想法,其中最有名的是子午谷之计。
《魏略》一章中就有记载,魏延向诸葛亮是这样提议:长安守将夏侯楙生性胆怯而无谋略,原意自请调用精兵五千,从子午谷直取长安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这个看似有创意的子午谷奇谋被诸葛亮果断的否决了,有人说是他不相信魏延,实际上并不是。
子午谷奇谋其实是个风险很大的馊主意。诸葛亮向他提出八点建议,其中一条非常关键:魏将军如何肯定夏侯楙"怯而无谋"?我不认为他会把镇守长安的重任交给一个纨绔子弟,他要是逃了,怎样向曹睿交代?即便给你五千精兵,仍旧寡不敌众,如何保证,夏侯楙一定会弃城而逃?这是一个好计策,但是环环相扣,一棋失策满盘皆输。
魏延提议轻敌进攻,诸葛亮坚持以攻为守。虽然表面上魏延被反驳的哑口无言,但实际上魏延却埋怨诸葛亮,说他过于谨慎,把这么好的机会拱手让人,也让自己失去了名垂青史的机会。作为武将的魏延在战略上确实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在诸葛亮看来,想法却过于冒进,将全军置于危险之中,因此只能为将,难以为帅。
一个当不了元帅的将领,却在军营里到处诉说领导的坏话,认为自己被埋没,显然是没情商的做法,这就是魏延刚愎自用的性格缺陷。魏延为人自负容易结仇,就连当年刘备升职他当镇远将军时,全军上下一片震惊,从态度上来看并非觉得理所应当,诸葛亮也觉得魏延有点谋略但不成系统,过于局部缺乏宏观,可见魏延并非传说中的有勇有谋,反而是难以重用的怨将。
性格缺陷,野心不小
魏延这个人喜欢养兵,而且勇猛过人,但败就败在性格高傲锋芒毕露,性情极为凶恶。
"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成为魏延个性鲜明却让人不舒服的诟病标签。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拥有三位能独当一面的人才——魏延、费祎、杨仪,其中杨仪对这位晋升快又惹人厌的魏延极为不屑,魏延与他水火不容,三番几次拿刀作势要杀杨仪,庆幸有诸葛亮惜才为二人调解。
魏延不善控制情绪,早在刘备重用他时就已经显露无疑。
刘备要选拔汉中太守时,所有人认为张飞能够胜任,却偏偏得知刘备选择了魏延,刘备大会群臣时问:"委任你这个重任,你想说些什么?"魏延却说:如果曹操倾国前来,我为主公挡住他,如果十万大军前来,我为主公吞并他。"这一番话既表达了魏延的忠诚与雄豪,也体现了此人自负与狂妄。
杀主不忠,有心防备
魏延本来就是韩玄手下的大将,后来刘备大军压境,魏延觉得刘备才能远胜韩玄,因此想谋求更好的前途,所以在长沙杀了旧主投奔到刘备手下。而这也让诸葛亮对魏延多了几分忌惮,不得不为蜀国未来多考虑几分。
彼时刘备已死,而诸葛亮自己身体衰弱。一旦诸葛亮离世,刘禅定难以驾驭魏延。且魏强而蜀弱,魏延又有反叛的先例,当时他能弃韩玄而奔刘备,谁又能保证魏延不会弃蜀而投魏呢?因此诸葛亮对魏延更是有了防范之心,不敢重用。
三国魏延真的会反叛吗?为什么一直不受孔明待见?
要说魏延会不会在诸葛亮死后造反,这问题真不好回答,只能是后世的人猜想。我认为魏延在诸葛亮死后反叛的可能性很大。
魏延是半路加入刘备集团的,魏延为刘备夺长沙是立了功的,投降刘备后关羽考较了魏延的武功智谋,很得关羽赏识,要知道三国里能得到关羽认可的大将可不多,张辽算一个,在就是魏延。要知道马超黄忠关羽都不认可的,却赏识魏延,这足以说明魏延绝对不是等闲之辈。这也是诸葛亮既喜又忧的地方。
魏延在夺汉中的战斗中立下大功,也得到了刘备的赏识,但当时五虎大将的锋芒压住了魏延,在五虎大将相续阵亡后,魏延开始斩露锋芒,在诸葛亮历次北伐中,魏延都是独档一面的大将,而且魏延经常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奇袭子午谷。这时候魏延可以说对蜀汉绝无二心。但是诸葛亮对魏延不放心,诸葛亮知道蜀国除了自己别人都制衡不了魏延,在自己死后,手握兵权的魏延是否会甘于屈居于姜维之下,如果不能,蜀国必将内哄,所以诸葛亮设计除了魏延。
魏延是很有能力的,但是魏延按今天说法是情商不高,比如魏延多次顶撞诸葛亮,看不起姜维和杨议,从性格是说魏延也不是卑躬屈膝的人,在情绪上不会掩饰自己,这都是魏延悲剧的根源。
最后假设说,就算诸葛亮不设计杀魏延,魏延也活不多久,因为魏延当时在蜀国是老资格了,估计谁也看不上,同时在军中和姜维等人也不可能处好关系,魏延对刘禅也不会太尊重,这样一来君臣矛盾很快会暴发,姜维等人必然会站在刘禅这边,魏延必死。
如果对《三国演义》进行智力排名,诸葛亮无疑是第一名,可是作者下笔过猛,适得其反,我们在借东风中看到近乎妖人的形象。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评价诸葛亮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如果说借东风可以解释为诸葛亮故弄玄虚,掩人耳目。那么在五出祁山时候,搞出奇门遁甲、缩地法等法术,这些倒是掩盖了诸葛亮个人的智慧,形象更像一个走捷径的妖人。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虽然《三国演义》尽力的想把诸葛亮描绘完美无缺,但是我们依然能从他的处事上看出他的一些缺点。
诸葛亮为何杀魏延
评价诸葛亮一生当中最大的失误,无疑是错用了马谡,导致街亭的失利,其实诸葛亮用人的错误远不止在马谡身上,我们看诸葛亮与魏延的关系。
魏延在《三国演义》中比较扁平化,一般都是一出场大战了多少回合,要么获胜,要么失败,对魏延重点描写有三处。第一处是刘备带着十几万百姓被曹操追得无处可逃的时候,想要到刘表的地界荆州来避难,刘备就先给荆州刘表送了一封信,央求刘表念及同宗之情收留他们。刘表当然是同意了,但是刘表手下蔡瑁却不同意。
蔡瑁认为:?刘备先从吕布,后事曹操,近投袁绍,皆不克终,足可见其为人。今若纳之,曹操必加兵于我,枉动干戈。不如斩孙乾之首,以献曹操,操必重待主公也。?刘表闻言,乃叱蔡瑁曰:?吾主意已定,汝勿多言。?蔡瑁惭恨而出。
蔡瑁是刘表的蔡夫人的哥哥,在荆州非常有势力,于是他擅自做主让手下的部队摆开战斗队形,阻止刘备进城。而此时蔡瑁手下有一员大将魏延,魏延一直很欣赏刘备,看到这种情形 ,于是在阵后大喊,我们不应该阻止刘使君进荆州。蔡瑁大怒,居然有人跟我唱反调,于是派手下几员大将来要魏延的性命。魏延自己知道寡不敌众,一路逃到长沙。
这是魏延第一次帮助刘备,第二次是关羽攻打长沙。当时关羽与黄忠大战了三天,各自惺惺相惜。关羽在黄忠马失前蹄的情况下没有杀黄总,黄忠投桃报李,搭箭抬高一寸,射到关羽的帽子上,也放关羽一马。黄忠的上司韩玄认为黄忠和关羽有勾结,是打算献出长沙,于是打算杀掉黄忠,还好此时魏延集结了一批人,法场上救了黄忠一命,并杀死韩玄,魏延终于投靠了仰慕已久的刘备。
魏延这次贡献的大礼,按道理说应该得到表彰,但是我们看诸葛亮第一次见到魏延的做法却让人大跌眼镜,他竟然要杀魏延,不仅仅是观众是一脸懵的,坐在一旁的刘备也觉得不可思议。我们看看诸葛亮给的解释是:?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后患。?大意是我有特异功能,这个人将来必反。这个理由很明显是站不住脚的,三国里的将士有多少是根正苗红的,大都是战争中受降的。比如说巩志杀死武陵郡太守金旋,诸葛亮还盛赞他弃暗投明,此时却双重标准肯定不合适。
刘备指出问题要害,如果我们杀了举城来献的魏延,以后谁还敢投降我们呢?于是诸葛亮下了台阶,把魏延拉回来,并声色俱厉的教训魏延,认为这次是主公求情,暂且饶了他,下次如果被逮着定严惩不怠,这几句话把魏延吓得面如死灰。
只因魏延杀一人,令诸葛亮忌惮。
诸葛亮自始至终都备受人们的关注,甚至还被后世称为“神人”,他的神机妙算以及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都无疑在叙述他的传奇性,他也深受刘备的器重,并且有人说刘备的江山大多都是由诸葛亮给其打下来的,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很难能够成为一方之主,由此能够看的出来,诸葛亮的作用有多么的大。
说到这儿也有人会想到另外一个人,他就是魏延,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也深受刘备的器重,刘备在入川时屡次立下战功,而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后来又被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也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可以说魏延镇守汉中近10年,又屡次跟随诸葛亮北伐功绩卓越。但是也有人感到好奇,魏延有如此功绩又被刘备重视,可为何诸葛亮却不愿意重用魏延,反而对其忌惮不已呢?
曾在魏延投靠刘备的时候,诸葛亮就在刘备面前建议要杀了魏延,并且说魏延天生反骨,在日后肯定会背叛刘备,并不是一位忠臣,也不能够帮助刘备建设江山,但是当时的刘备根本就听不进去,毕竟刘备也是一个重贤能的人,魏延的才能又深受刘备的欣赏,自然不忍心抛弃如此将才。这时候的诸葛亮在刘备的坚持之下才没有将魏延杀之。但是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了带头人,曾经魏延提出过子午谷奇谋的计策,但是却被诸葛亮一一否决,并且认为这种计谋太过于凶险,由此也能够看得出来魏延的心机是多么的重,也是一位危险的人物,所以处处提防魏延。
就连诸葛亮年迈时不能够再带兵打仗,甚至久病不治,也没有将自己的大权交给魏延,反而交给了杨仪,要知道此人可是魏延的死对头,二人交手必有一伤,为何诸葛亮非得如此对待魏延呢?
其实这跟魏延曾经杀过的一个人有关,魏延曾经杀死过他的前任主公韩玄,曾在韩玄的手下,魏延并没有得到重用,于是才决定转投于刘备,为了能够取得刘备的信任,所以就将自己的主子给杀死。这样的做法自然也得不到诸葛亮的认同,反而觉得这样的人心思太过于危险,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在日后难免也会背叛自己,而这种人也是不可信任,也不可重用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6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