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自成的40天皇帝生涯是什么样的,李自成为什么会迅速走向灭亡

以史为鉴 2023-06-16 11:47:49

李自成的40天皇帝生涯是什么样的,李自成为什么会迅速走向灭亡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自成的皇帝生涯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明朝末期,天灾人祸不断发生。明朝政府面对皇太极在边外的威胁,节省开支,加重赋税和徭役。而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只有铤而走险。天启七年(1627年)李自成于陕北发动农民起义。

1644年春,通向北京城的大门终于向李自成的军队敞开了,这座由为数不多的军队防守的北京城,在势力浩大的起义军面前不堪一击。当李自成的起义军入城时,京城的人们走出家门,涌上街头,欢迎这位英雄。

然而李自成却打得了天下,守不住天下,仅仅在位42天,便落荒而逃。那么李自成在北京究竟干了哪些事,决定了他迅速败亡呢?

一、筹备登基大典

实际上李自成一进北京之后,就一直在筹备他的登基大典,对于李自成来说,虽然他推翻了明王朝,但是却依然改不了小农思想,刚刚进了城就忘了自己吃的苦,在天下还未平定之际,竟然就开始准备自己的登基大典了,于是他早早的搬进了皇宫之中,派人四处搜捕崇祯皇子的同时,夜宿龙床,还抢掠了很多妃子和宫女,不久之后,李自成就完全变了,不仅对臣下摆起了架子,而且还动辄疑心疑鬼。

二、放纵手下烧杀抢掠

大顺军入京之初,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所以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但很快,李自成就沉溺在了当皇帝的美梦之中,纵容农民军拷掠明官,四处抄家。更是放纵手下烧杀抢掠,京城中稍微富裕一点的京官、绅士、地主便遭到肆意劫掠,有钱抢钱,没钱抢人。而李自成对明朝旧臣非但不加以利用,反而轻易践踏侮辱,轻则用刑,重则灭族。

三、纵容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爱人陈圆圆

李自成最大的败笔在于,他的一个举动间接导致了满清的入关,而自己又不能有效地组织部队进行抵抗。他的部下刘宗敏抢夺了山海关重兵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还拷打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后来李自成写信劝吴三桂投降之时,吴家的一个家丁逃出北京城,把吴家的现状告知了吴三桂。

吴三桂恼羞成怒,发誓绝不投降,还要举兵为父报仇,李自成不但不好言慰籍,反而觉得吴三桂对自己不敬,竟然率领几十万农民军去攻打山海关。

李自成因为自己的目光短浅,贪图享受,最终错过了一个构建新王朝的机会,然而,历史是无情的,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依靠发动农民起义夺取政权的例子,成功者寥寥无几,仅有两例成功,分别是汉朝刘邦和明朝朱元璋这两个幸运儿

推翻明朝,逼死崇祯的李自成,为何一年时间就被清军灭亡呢?

前言:自崇祯皇帝登基以来,大明王朝已经摇摇欲坠,残破不堪,各地灾荒不断,流民四散逃亡,正是趁大明王朝最动荡的时机,李自成揭竿而起,发动了农民起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起义如同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蔓延,虽然李自成的农民军在战时初期与明军的较量并没有占得上风,但是到了后期,农民军越战越勇最终占领北京城逼死崇祯皇帝,按理说,此时李自成的农民军拥兵数十万,为什么在占领北京城不到一年时间就被清军消灭呢?

一,李自成虽然占领北京城,但是他没有趁热打铁趁胜追击扩大地盘,而是在占领北京之后,腐化堕落,贪图享乐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套用在李自成身上最切合实际,李自成虽然攻占了北京城,但是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关内各地仍旧处于割据状态,还有多支农民起义军在各地交战,此时的李自成更应该做的是快速的收拢招纳各地义军,平定各地,至少要打下一块坚实的后方根据地,才能有和大清军对抗的资本,可惜的是,李自成并没有选择这样做,反而,选择的是贪图享乐,在北京城中肆意抢掠,军纪涣散,将领们只知道花天酒地,不思进取,腐化堕落。

二,李自成的农民军战斗力与大清铁骑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如果说,李自成的失败归咎于没有及时平定中原,而是贪图享乐固守北京,那么,李自成还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流民灾民组建的农民军没有战斗力,也就是长期和大明军互相交战,而且被明军打败过多次,要知道,大明朝末期的明军战斗力也是很脆弱的,而清军则不同,大清八旗骑兵,骁勇善战,战斗力极强。试问一支农民军又怎么能和骁勇的八旗骑兵对抗呢,再加上,吴三桂的降清,这股军事力量倒向了大清,两股力量合并,李自成的大顺军更加不是对手。

三,李自成军队策略选择上的错误导致满盘皆输

李自成的农民军,机动作战性强,和大明军作战时就是这一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打得了打,打不了跑,跑不了降,降完了再跑,周而复始。大明军队跟在后面疲于奔命。李自成的大顺军这一招对付大明军还可以,对付大清铁骑就不行了,大清骑兵也是以机动性强著称。

当八旗军入关后,李自成部队与清军在山海关交过手,此役,李自成精锐的左营和中营基本损失殆尽。之后清军两路大军,包括八旗军,关宁军和大同宣府山西降军一共8万人与李自成进行了9次大战。李自成的50万大军也连续9次被击败,李自成大军撤退陕西汇合当地大顺军与清军决战,最后双方在潼关爆发了最后的大决战,最终,李自成的军队还是战败。

综上所述,李自成军队一年内被大清军消灭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里面有诸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农民军的战斗力薄弱,没有稳固的后方支援,没有及时的攻城掠地抢占资源,种种原因导致了李自成的大顺军队的失败。

李自成为什么推翻了明朝却很快走向灭亡?

中国由于本身的人口资源足够强大,所以分析历史总有一个怪象:成王败寇,你输了就是你自己能力有问题。

这种观点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成立的,但不是绝对。

举几个例子:蒙元灭宋,历来人们指责抹黑贾似道,但换别人就能守的住?很不幸,论综合实力,当时的南宋就是不如蒙元。在忽必烈铁了心要灭宋,围攻襄阳好几年都不可放弃,不断攀科技补齐攻城、水战的短板之后,南宋野战、守城、水战都不如蒙元,财政上也支撑不住,凭什么抵挡蒙元?

再比如抗日战争。如果不是靠着美帝输血续命,更是直接参战迫降日本,就算咱们全国团结一致,就真的能把日本赶出中国?论综合实力,当时的中国就是不如日本。

回到李自成这个话题。由于李自成最终失败,键盘党就各种找理由分析李自成的不足,但是李自成真的就那么不堪?

请首先认清一个事实:李自成不是败在明朝手里,而是败在满清手里。

如果多尔衮没有趁明亡立即集中八旗主力入关,李自成扫平南明几乎是轻而易举。

但历史没有如果。满清本身就擅长骑兵野战,在与明朝对辽东的争夺之中,又补齐了攻城的短板,更是掌握了红衣大炮这种黑科技,其面对刚刚崛起的农民军早就有了军事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趁农民军立足未稳先发制人,李自成不是对手是很正常的。

而在自然灾害频繁、北方人多粮少的明末,李自成能够集中的资源也很有限。明朝能够集中全国之力跟满清在辽东消耗,但李自成没这个能力。没有粮饷,支撑不了强大的军队,没有办法坚守城池,更何况满清已非当年的吴下阿蒙。在这种情况下,失去北京的农民军其实败局已定。

其实我认为李自成已经做的足够好。在攻占北京、眼看坐拥天下的大好形势之下,其能够当机立断、毫不停留、亲自率领主力争夺山海关,这绝对是一个成大事者才有的魄力。只可惜不是自己不够好,只是敌人太强大

李自成做了什么?他是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吗?

农民军李自成部的主要将领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进北京后,无组织,无纪律,生活腐败。许多将领犯了严重错误,有的将领被胜利冲昏头脑,产生骄傲自满、麻痹轻敌的思想,忽视了地主阶级猖狂反扑的危险。
还滋长了腐化思想,政治上处理不当,军队纪律松弛,战斗力下降,不能抵制金钱酒色的侵蚀,逐渐消失原来的革命意志。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也是农民战争的常见的历史现象,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也曾自称为建文帝的后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6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