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免死金牌真的靠谱吗,认真,你就输了

众妙之门 2023-06-16 10:14:41

古代免死金牌真的靠谱吗,认真,你就输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免死金牌能不能免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在周星驰主演的《鹿鼎记》中,当多隆拿出尚方宝剑要斩杀平西王吴三桂和他的世子吴应熊时,这俩完全不顾父子亲情,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拼命争抢只有一块的“免死金牌”,大大地丢了一次脸。

这父子俩当时争抢的,是一块黄澄澄的金牌,上铸“免死”两个大字。剧中,吴三桂和吴应熊煞有介事地拼命争抢,似乎抢到了这个玩意儿,就抢到了自己苟活的机会。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所谓的“免死金牌”这货,到底长啥样儿?真的靠谱儿吗?

(图)鹿鼎记免死金牌

电影归电影,史实归史实。电影中和史实中的“免死金牌”,差别巨大:

1、

一是正式名称差别:这货的官方名称,从未叫过“免死金牌”,人家另有专称——“丹书铁契”或“丹书铁券”。

2、

二是外观差别:这货不是黄澄澄地像个大奖牌,或者像个大盘子,而是半圆形的,类似瓦状的一个铁板。

上面写的字儿,也不是“免死”两个字儿,而是很多字儿。

一般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写赐券的时间、赐予对象的姓名、官爵、邑地;其次写被赐券者为朝廷立下的功劳;再次写出皇帝给予被赐者的特权,比如免死啥啥的;末尾是皇帝的誓言。就是皇帝发誓,一定要对赐券功臣好,还要好一被子。哦不,一辈子。

这些字儿,在汉朝时多用丹砂填写,所以称为“丹书”。此后,当然也有涂以金粉、镂金刻字的,这样一来,这货总算和“金”沾了点边儿。

3、

三是制作材料差别。由“丹书铁券”顾名思义,这货是用铁制作的,而不是用黄金制作的。

4、

四是使用方式差别。“丹书铁券”一分为二,右券收藏于太庙或是内府,左券给功臣,以供功臣家族世代传承。如果功臣或其后代犯罪了,还要把颁赐的铁券与内府所藏的铁券合在一起进行验证,然后才能得到赦减。可不是像周星驰版《鹿鼎记》中的吴三桂父子那样,拿在手中,挡来挡去,一挡就一个准。

5、

五是使用功能差别。在周星驰版《鹿鼎记》中,吴氏父子争来抢去,似乎“免死金牌”一到手,自己的小命儿就保住了。那么,历史上的“丹书铁券”的“免死”效果,真的有这么靠谱儿吗?

(图)所谓“丹书铁券”,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颁授“丹书铁券”的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

我们知道,“丹书铁券”上刻有皇帝的誓言。皇帝的誓言,就是一种担保,一种承诺。看上去,应该是靠谱儿的。

但是,发誓这种游戏,只能算是一种游戏。特别是男士们玩得最多,把妹时动不动就发誓:“我发誓一辈子对你好,否则我就变成小狗”云云。那么请问各位男士,历次把妹时的誓言,如今都实现了吗?

还是来看看皇帝怎么发誓的吧。皇帝毕竟是皇帝,就是发誓也发得高大上,可不像我们猫啊狗啊地这么low。人家皇帝是这么发誓的:“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汉有宗庙,尔无绝世。”这是“丹书铁券”的第一版时,汉高祖刘邦的皇帝誓言。

可见,皇帝发誓,不是对着小狗使劲儿,而是对着黄河、泰山使劲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黄河变成像衣带一样的细流,即使泰山变成像磨刀石一样的大小,只要我大汉的宗庙在,你家的荣华富贵就世代相传。”

啧啧,这个誓儿发得,有档次,有份量。我差点就信了。

但是,“丹书铁券”这货从被发明的那一刻开始,就不大靠谱了。

汉高祖刘邦,是“丹书铁券”的发明人,也是第一个发誓的皇帝。文献中最早关于他发明铁券的记载,在《汉书》卷1《高帝纪下》:刘邦“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然而,就是这位刘邦,出尔反尔,杀了手中握有“丹书铁券”的韩信、英布等功臣。而且,刘邦在“大杀功臣”这一专项业绩上,仅次于明太祖朱元璋先生。

司马迁为刘邦做了一个统计和总结:“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余皆坐法殒命亡国”。换句话说,刘邦在“丹书铁券”上所发的誓,可信度不足5%。

需要指出的是,刘邦所颁发的“丹书铁券”,当时并不具备“免死”功能。但在他的誓言中,的确有保证受赐者爵位世代传承的内容。只是无论是否“免死”,他的可信度都很低很低而已。

刘邦以后的两汉时期、魏晋时期,“丹书铁券”暂时缺席。它在历史上再一次出现,还要等到南北朝时期。正是从这时起,“丹书铁券”开始具备了“免死”的核心功能。

(图)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北魏时,“臣下任事者得以出入帷幄,而赏赐无度,盈积私家,金书铁券,不死之诏频以许人。”甚至还有大臣主动向皇帝乞求铁券,以作为护身符的。与此同时,南朝宋齐梁陈也开始颁赐铁券,“始欣恐获罪,阴来请降,帝遣使以诏书、铁券、衣冠等赐之”。

然而,具备了“免死”功能的北魏“丹书铁券”,也不靠谱。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北魏孝庄帝在杀了大臣尔朱荣之后,怕其从弟尔朱世隆不服,“遣侍中硃瑞赍铁券赐世隆”,打算用铁券忽悠一下他。

不料尔朱世隆是个明白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太原王功格天地,赤心奉国,长乐不顾信誓,枉加屠害,今日两行铁字,何足可信!吾为太原王报仇,终无降理!”就是,就凭两行铁字,你忽悠谁呢?

唐朝也有“丹书铁券”。唐朝的铁券,不仅颁发范围扩大了,而且唐朝各个时期都有颁发,并不仅限于唐朝建国初期。

唐朝“丹书铁券”颁发的对象,包括开国元勋、中兴功臣、少数民族首领、宦官、宠臣;而铁券“免死”的功能,也越来越被滥用,“免死”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唐初为1-2次,唐中宗后竟高达9-10次,且不仅受券者本人享有“免死”特权,其子孙也在“免死”之列。

唐朝号称盛世,唐朝皇帝们亦以大气著称。然而,他们发的“丹书铁券”,仍然不靠谱。我们可以举出反例。唐朝开国功臣刘文静,在武德元年八月获得铁券,“尚书令秦王、尚书右仆射裴寂、纳言刘文静恕二死”,即“免死”二次。这样一来,刘文静相当于有了三条命了。

可三条命也架不住皇帝不讲信用。仅仅一年之后,刘文静就因为一个“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被唐高祖李渊直接处死,杀人的和被杀的,双方都没有扯“免死二次”那些个叽叽歪歪。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铁券实物,就是唐朝的。这就是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昭宗李晔颁赐给镇海镇东节度使钱缪的铁券。

(图)唐高祖李渊,唐朝开国皇帝。

北宋的“丹书铁券”可信度最高。

这倒不是因为北宋诸帝特别讲信用,发誓算数,而是因为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大气:“太祖有约,藏之宗庙,誓不杀大臣、言官”。这样一来,北宋那些持有铁券的大臣们,脑袋就非常安全,铁券可信度也高。

明朝的“丹书铁券”可信度最低。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大杀功臣”,青史留名。

朱元璋所颁发的铁券中,免死最多的魏国公徐达有3次,其子免死2次,其余大多数公侯的免死次数都在2次或1次。可是,手中握有“尔免二死,子免一死”铁券的大明开国头号功臣李善长,朱元璋一翻脸,他全家七十余口就得被满门抄斩。至于朱元璋大规模杀掉的其他铁券功臣,就不一一了。

“丹书铁券”消失于清朝。清朝皇帝们,更喜欢黄马褂和“铁帽子王”。而且,那些得到了黄马褂和“铁帽子王”的功臣们,知道在皇权至上的时代里,皇帝说杀就杀,说不杀就不杀。所以,也想开了,一般只看重这两者所带来的荣华富贵,而不再纠结它们是否具备“免死”功能。

总的看来,历代皇帝发的“丹书铁券”“免死金牌”,正如男士们把妹时的发誓一样,可信度不高,基本不靠谱。认真,你就输了。

古代的免死金牌都是用真正的黄金做成的吗?免死金牌究竟长什么样呢?

中国古代的免死金牌并不是真正的是金子做出来的。最早免死金牌称为丹书铁券,是铁制的,上边朱砂石赫然写着拥有人姓名。

大家在古装剧中常常看到“免死金牌”的出现,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免死金牌可以说是金子做出来的吗,这个真的有免死作用吗。

第一,免死金牌也叫做丹书铁券,是铁制的。

丹书铁券很早以前时就出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丹书铁券慢慢地被赋予免死的作用,后来才叫成免死金牌,说成免死金牌,不过它和金子没啥关系,只不过是因为他君主的赐予,是很贵重的礼物,而不管是中国古代或是当代,金子都是非常贵重的礼物,因此把它称作免死金牌,其实这是铁制的。

第二,免死金牌的作用发展趋势。

一开始是汉高祖创造了丹书铁券,可是那时候,都还没免死作用,它只不过高官加官晋爵的一个凭据罢了,直到后面魏晋南北朝,丹书铁券渐渐有了免死作用,从一开始免死三次,慢慢地提升,直至到明代时,免死金牌能够免去造反之外的一切罪行。

第三,免死金牌的使用规范。

由于免死金牌是很贵重的礼物,但是为了打假维权,一般免死金牌都是一式两份的,大臣有一份,君主那里也会存留一份,而免死金牌实际上就是一个普通的铜片,上边用朱砂石展示了受赏者名字还有一些其它的信息内容,无论对谁而言,免死金牌这都是宝贝,并且还把它当做是传家宝。可是有时候,有免死金牌得人反而比并没有免死金牌得人死的迅速,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先有一些人把免死金牌当做了自已的平安符,认为拥有免死金牌也就有了无限复活,于是便胡作非为,最终就算这有免死金牌也免不了一死,由于免死金牌的最终解释权要在皇帝那个地方的。

免死金牌和尚方宝剑这些东西能够免死吗

古代有免死金牌和尚方宝剑这些东西真的能够免死吗

除了丹书铁券,免死金牌和尚方宝剑也是古代文化中的典型物件,免死金牌可以追溯到汉朝,最初被用作给士兵赏赐,后来发展成为皇帝特赏亲信和官员的奖励,以示威严,免死金牌的免死功能有时也可以用于赦免罪犯,但这种情况相当罕见。

而尚方宝剑则是历代中国皇帝权力的象征之一。它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用于祭祀时切割祭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视为皇权的象征,并在明清时期成为皇帝加冕的重要仪式中的必备物品之一,但尚方宝剑并没有实际的杀伤力,它只是象征着皇权的存在和维护。

在现代,这些物品只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不过,它们的存在仍然能够让我们想起古代社会的一些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到古代社会的一些特色和规矩,这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

然而,这些传说中的物件到底是否真的有超能力呢?实际上,它们更多的是象征性的物件,是历史上权力的象征和政治工具。

以丹书铁券为例,它的最初形式是由丹砂书写,用铁制成,故得名“丹书铁券”,最初,它并没有赋予免死功能,只是作为官员身份的证明,直到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权力的割据和战争频繁,丹书铁券才被赋予了免死功能。

到了唐代,它的功能更加扩大,可以赋予持卷者十次免死之权,这说明,丹书铁券的免死功能,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的,此外,丹书铁券的发放也存在着政治目的。

在明朝,朱元璋曾发放三十多块丹书铁券给开国功臣,但这些铁券的拥有者几乎被朱元璋一一剪除,这表明,丹书铁券的赋予和取消,往往是与政治权力的转移和平衡密切相关的。

总之,这些传说中的物件虽然在影视剧中常常被渲染成神奇的超能力物件但实际上更多的是政治工具和象征,历史上,丹书铁券的真实作用也并非如传说中的那样具有超自然的免死功能,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应将对这些物件的迷信和崇拜,混淆为对历史和权力的崇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3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