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正一品,中国古代历史上官品等级的最高级别。古代官职分为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十八级。对于古代历史上的文臣武将来说,正一品的官职,自然是梦寐以求的目标。当然,不管是在唐朝、宋朝,还是明朝、清朝,正一品的官职,本身就是非常稀少的。特别是本文所要说的唐朝,正一品的官职,真的可谓屈指可数。在唐朝时期,很多实际上行使宰相职责的官吏,往往都没能在生前获得正一品的官职,有的是在去世后才被追赠一个正一品的官职。
一、太师
看过《水浒传》的朋友,应该对太师这一官职并不陌生,比如蔡京这位大臣,就官至太师。宋朝时期,太师是正一品的官职。当然,在唐朝时期,太师同样是正一品的。太师,又名太宰。“三公”之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姜太公姜子牙为太师。但是,在大部分朝代之下,太师只是一个虚职,也即基本上不掌握实权,更偏向于一个荣誉称号。
在唐朝历史上,一些重臣去世后,可能会被追赠为太师。比如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拜中书令,卒于任上。狄仁杰去世后,被追赠为文昌右相,谥号文惠,累赠司空、太师、梁国公,配享唐中宗庙廷。狄仁杰生前,其担任的中书令虽然相当于宰相,却是一个正三品的官职。在他去世后,才被追赠正一品的太师。也即在唐朝历史上,为了限制宰相,往往会刻意降低宰相官职的品级。
二、太傅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太傅一职在设立之初,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自然是一个掌握实权的官职。但是,自秦朝之后,太傅逐渐成为一个虚职。比如三国时期,曹爽提议司马懿担任太傅,无疑是为了架空他。就唐朝来说,名相裴度历仕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数度出镇拜相。晚年随世俗沉浮,官终中书令。开成四年(839年),裴度去世,年七十五。获赠太傅,谥号“文忠”。
三、太尉
太尉,官名,由战国时秦国的国尉演变而来。秦朝建立后后改称太尉,名义上可以执掌全国兵马,为三公之一。直到三国时期,太尉依然是一个掌握兵权的官职,比如司马懿等人曾任太尉一职。不过,在唐朝时期,太尉和太师、太傅一样,自然成为了一个荣誉职务了。对于唐朝的一些著名武将,就曾官拜太尉或者被追赠太尉,比如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后,郭子仪拜太尉、中书令。对于在安史之乱立下大功的郭子仪,获得太尉这个正一品官职,显然是实至名归的事情。再比如唐朝初期的名将李勣,历经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在李勣去世后,唐朝追赠太尉一职,谥曰贞武。
四、司徒
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汉末三国时期,王允、王朗等人曾官至司徒。不过,到了唐朝时期,因为三省六部制的完善,司徒虽然是正一品的官职,却不执掌什么实际职务了。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朝名将李靖病逝,终年七十九。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景武”。对于司徒来说,在唐朝时期主要是用来追赠给一些去世的大臣。
五、司空
司空在周朝时期,掌水利、营建之事。但是,在三省六部制之下,司空的职责,基本被六部中的工部所执掌了。因此,司空和司徒一样,也成为一个唐朝经常用来追赠大臣的正一品官职了。比如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魏征)病死,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当然,在唐朝时期,也出现大臣生前担任司空、司徒的情况,此人就是深受唐太宗李世民信任的长孙无忌。贞观年间,长孙无忌拜尚书右仆射,迁司空、司徒兼侍中、检校中书令,封赵国公。
六、亲王,天策上将
最后,在唐朝时期,亲王也是正一品官职的。但是,对于普通的文臣武将,自然不会被唐朝皇室封为亲王。至于天策上将,自李世民之后,显然是一直空缺的。对于天策上将这个正一品官职,是唐高祖李渊特别为李世民设立的,这是因为当时李世民战功赫赫,已经没法再加封官职了。此外,在唐朝历史上,李世民还担任过尚书令这个正二品官职。在李世民去世后,尚书令和天策上将,都是一直空置。
唐朝职官品职官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正二品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从二品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尹、大都督、大都护正三品侍中、中书令、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从三品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正四品上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正四品下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从四品上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从四品下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正五品上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正五品下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视正五品萨宝从五品上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从五品下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正六品上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正六品下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从六品上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从六品下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正七品上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对正、中镇将正七品下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司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从七品上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从七品下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旅帅、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正八品上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正八品下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从八品上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从八品下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正九品上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正九品下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从九品上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从九品下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流外一等诸卫/都水监/羽林军录事、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令史、太常寺谒者、司仪署诸典书、河渠署河堤谒者、太医署医针师、内侍省寺人视流外一等萨宝府祓祝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书/殿中/内侍省令史、城门/符宝/夕文馆令史、通事令史、尚书/门下/中书省/御史台书令史、太常寺祝史、宫苑总监录事、典客署典客、亲勋翊卫府录事、太史局漏刻博士、御史台殿中令史流外三等城门/符宝书令史、秘书/殿中/内侍省、御史台书令史、、诸牧园苑监录事、诸仓监/诸关津录事、、诸卫羽林军府/太子詹事府令史、尚食局主食、秘书/殿中/内侍省诸局书令史、内侍省内典引、尚药局太医署按摩祝禁师、太常寺赞引、太医署医工/针工、太卜署卜师诸计史、率更寺漏刻博士流外四等诸卫羽林军史、门下省主宝/主符、太医主药、门下/中书省传制、太医署按摩祝禁工、御史台监察史视流外四等萨宝府率流外五等大理寺司直平事史、诸署农圃监、诸牧园苑监史、诸都护府史、太官署监膳史、良酝署掌酝、掌醢署主醢、诸典事、亲勋翊卫率府史、大理寺狱史视流外五等萨宝府史流外六等亲勋翊卫府史、诸仓关津府史、、太医署药园师、诸亭长流外七等门下省主节、诸掌固、大史监历生、天文观生、诸仓关津史、诸仓计史流外八等守宫署掌设流外九等国子学/太公庙干、诸辇者
唐朝采用“九品官人法”按品阶列出如下:
正一品
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前的官职,之后不设)。
爵:亲王、公主
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国公
正二品
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文散官:光禄大夫
武散官:镇军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中书令、侍中(代宗大历年间擢升正二品)、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上
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六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正议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车都尉
正四品下
职官:尚书右丞、尚书诸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文散官:通议大夫
武散官: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
职官: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少卿、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从四品下
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
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
文散官:中散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正五品下
职官: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朝议大夫
武散官:宁远将军
视正五品:萨宝
从五品上
职官: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殿中省六局奉御
文散官: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骑将军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
从五品下
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
武散官:游击将军
正六品上
职官: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议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
勋:骁骑尉
正六品下
职官: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
文散官:承议郎
武散官:昭武副尉
从六品上
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
文散官:奉议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
勋:飞骑尉
从六品下
职官: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副尉
正七品上
职官: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队正、中镇将
文散官:朝请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
勋:云骑尉
正七品下
职官: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长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
文散官: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副尉
从七品上
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
文散官:朝散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
勋:武骑尉
从七品下
职官: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旅帅、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
文散官:宣义郎
武散官:翊麾副尉
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
正八品上
职官: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
文散官:给事郎
武散官:宣节校尉
正八品下
职官: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
文散官:征事郎
武散官:宣节副尉
从八品上
职官: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
文散官:承奉郎
武散官:御侮校尉
从八品下
职官: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
文散官:承务郎
武散官:御侮副尉
正九品上
职官: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
文散官:儒林郎
武散官: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
职官: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
文散官:登仕郎
武散官:仁勇副尉
从九品上
职官: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
文散官:文林郎
武散官:陪戎校尉
从九品下
职官: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
文散官:将仕郎
武散官:陪戎副尉
扩展资料:
基本解释
中国古代官吏的等级。始于魏晋。指把人物分成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北魏时,每品各分正、从,第四品起,正、从又分上、下阶,共三十等。唐、宋时文职同北魏,武职三品起分上、下阶。隋、元、明、清时文武均同,留正、从品,无上、下阶,共十八等。[1]?
详细解释
1. 指九卿。
《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韦昭注:“九品,九卿。”
2. 古代官吏的等级。始于魏晋。从一品到九品,共分九等。
北魏时每品各分正、从,第四品起正、从又各分上下阶,共为三十等。唐宋文职与北魏同。隋及元、明、清保留正、从品,而无上下阶之称,共分十八等。唐韩愈《上宰相书》:“九品之位其可望,一亩之宫其可怀。”
3. 魏晋南北朝时士人的九种品第。
《晋书·刘毅传》:“毅以魏立九品,权时之制,未见得人,而有八损。”《汉书·古今人表》列古今人物为九等,实为“九品”之起源。参见“九品中正”。
4. 指诗的九种风格。
明周履靖《骚坛秘语·总论诗》:“九品: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然。”
5. 泛言九等,九级。
《南齐书·顾欢传》:“仙变成真,真变成神,或谓之圣,各有九品。”《初学记》卷二七引沈怀远《南越志》:“珠有九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九品官人法-概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3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