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康熙晚年为何会发生九子夺嫡的现象,这个锅真的由老八的背吗

众妙之门 2023-06-16 09:46:41

康熙晚年为何会发生九子夺嫡的现象,这个锅真的由老八的背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康熙九子夺嫡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素有千古一帝之称的皇帝,可是人无完人,康熙帝虽然在大部分事情上都做的比其他皇帝强,但是有一点却是他的遗憾和痛心的。那就是关于继承人的问题。在立储这件事情上,自从自己的太子两立两废之后,康熙皇帝就一直避而不谈,深究其原因这究竟是为啥?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都怪老八。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是因为康熙觉得自己的儿子们为了皇位而相互攻击是太子没有带好头,想用废太子这件事来给互相夺权的儿子们敲敲警钟,可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老八就这样闪亮登登场了,太子被废的康熙其实只是警告一下儿子们,消了气的他其实还是想复立太子的,可是当他和大臣们商议再次立储立谁的时候竟然没有大臣想起太子,而全都把票投给了老八。而此时的康熙帝54岁,而老八那个时候多少岁呢?只有不到30岁。一个54岁的皇帝本来想借着大臣的投票来挽回自己和太子的矛盾,可是却被一个年轻的皇子给占了风头。

作为平常人家,如果自己的邻里都说自己的儿子好,那这家的父亲一定会高兴的,可是当大臣们说老八好的时候康熙就慌了,为啥?老八现在还不是太子呢大家都这么拥戴他,那如果老八真的当了太子,他如此年轻强力,我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还能不能巩固自己的权利呢?历史上血淋淋的例子就摆在眼前:汉武帝在晚年的时候逼死太子难道不是因为太子声望过高?赵武灵王晚年不是因为提前让位给自己的儿子而被活活饿死?李世民难道不是弑兄逼父得来的皇位?想到这些例子的康熙也会睡不着觉吧?如果他不把老八压下去,那么自己的皇权不就没了吗?

历史就是这样的,每当有一个盛世出现,那么交接问题永远会出问题的,这是为啥?就是因为前一个太强而后一个也不弱,到底听谁的是一个很难的问题。自古以来便是如此。武则天、吴楚七国之乱、九子夺嫡这些难道不都是出现在盛世吗?看了这些我们才知道原来父子之情在皇位面前居然如此虽然脆弱。

康熙当政后期,发生的皇位争夺战,为何会如此的激烈呢?

康熙晚年为何会出现九子夺嫡的激烈皇位争夺战呢,其实归根结底,原因不在于康熙帝本人,而是这属于是清朝在由关外政权过渡为大一统政权以后的制度尝试。

因为清朝前期对于权力的分配,其实一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像在清朝开国过程中,大家很少听过开国名将,开国诸王倒是很多,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子嗣,大家熟悉的有诸如摄政王多尔衮,还有多尔衮的同母弟豫亲王多铎,及其礼亲王代善等。

当时八旗是清朝的武力支柱,这些宗室成员各领一旗,为清朝开疆拓土。同时国家遇有大事,需要八旗旗主为首组成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商议,并且做出最终决定,皇帝并非可以大权独揽。

也就是说当时的大权在于爱新觉罗家族,分散于统领八旗的诸王之中,所以清太宗皇太极才要集权,并且设立皇帝亲领的上三旗。

像顺治帝福临在皇太极猝死,没有确定继承人的情况下,就是通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成为新皇帝的。

而正因为这种分散于宗室的制度之下,造就了多尔衮从睿亲王到摄政王,并且大权独揽的条件。

当然多尔衮大权独揽以后,也开始打压诸王,这无形中为后来亲政的顺治帝打下了不错的基础。顺治帝亲政以后,议政王大臣会议虽然依旧存在,但无疑已经起不了那么大的作用。

顺治帝身为清朝成为大一统王朝以后的第一位皇帝,面对权利分散的情况,也进行了很多尝试,比如说采取明制中的内阁,甚至参考明朝的二十四衙门,在宫中建立了十三衙门,想要通过宦官集权。

当然虽然议政王大臣会议这种模式被削减了作用,但毕竟清朝是满洲为根本的,于是各旗的大臣开始抬头,所以就有了后来康熙继位以后的四大辅臣。

顺治帝想用宦官集权,四大辅臣当然不愿意,所以康熙登基以后,他们就急匆匆的撤销了十三衙门。这时候这个模式的弊端就开始出现了,出了一个欺主的权臣鳌拜,所幸康熙最智擒鳌拜,才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劣发展。

说到这里大家也可以看出,清朝在前期其实是一直变化和尝试的过程之中,宗室亲王权力太大,结果出了一个摄政王多尔衮。打压了宗室亲王权力以后,又出了一个权臣鳌拜。

所以康熙时期,这位皇帝开始再次尝试,康熙采取的是上阵父子兵的模式,就是想以自己的几个亲儿子来从这些八旗亲王和大臣手中分权,方便自己集权。

可以看出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并没有参考明制,进行分封藩王的制度,而是留这些以后的宗室亲王于京城之中,来协助自己治理国政。

康熙为了集权,采取了嫡长子制度,在康熙十四年,立了嫡次子胤礽为储君,直接自己指定继承人。在康熙三十七年,又将那些陆续成年的儿子们授予爵位和八旗领民,共有六个儿子受封。

这六位受封的阿哥们都掌握了八旗一部分权力,自然方便了康熙的集权。但康熙始料不及的是,他同样为了集权早立太子,与这件事起了冲突。

因为满族自关外到康熙时期,就不是采取嫡长子制度立继承人的,满人当然接受不了以嫡长子制度选出的太子胤礽,或者说需要时间接受。但当康熙将八旗一部分权力给予自己六个儿子以后,这一切就得到了宣泄口,满人认为这些阿哥们每个人都有继承权,而阿哥们有权力,自然有野心,同是皇帝亲子,他们自然不愿意屈居于太子胤礽之下,于是一出九子夺嫡的好戏开始上演了。

所以说九子夺嫡其实根本原因不在于康熙,也不在于九位阿哥的野心,而是清朝入关以后制度不断变化尝试之下的结果,更是清朝本身的风俗与关内嫡长子制度风俗的冲突之下的衍生物。

现在大家看明白清朝九子夺嫡背后的真正历史了吧?

康熙时期的九龙夺嫡真的存在吗?

现今,很多影视剧和小说里面都描述了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不惜手足相残的故事。那么历史上真的存在九龙夺嫡的现象吗?康熙皇帝在位后期,这一现象是存在的,九个皇子分别是大阿哥允禔、二阿哥允礽、三阿哥允祉、四阿哥允禛、八阿哥允禩、九阿哥允禟、十阿哥允?、十三阿哥允祥、十四阿哥允禵。但严格来说并不是九子夺嫡,主要是三派势力的较量:太子党、八爷党和四爷党。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都属于八爷党,十三阿哥属于四爷党。


争斗的源头是康熙帝二度废太子(即二阿哥允礽),最后的结果是四阿哥获得胜利,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雍正皇帝。下面简要分析一下。先说一下大阿哥和三阿哥,这几位兄弟中他俩属于单打独斗型,大阿哥允禔为人鲁莽粗苯,杀伤力一般。太子被废后,他迫不及待想争夺储位,于是一方面在康熙面前主动表示要杀了废太子,另一方面又暗地里想到用魇镇的方法来谋杀废太子,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事情败露,被康熙削爵并终身囚禁。

三阿哥允祉是典型的文人,身边也都是些擅长舞文弄墨的小官吏,虽然他也有当皇帝之心,但无奈水平不够,曾两次陷入部属案,这让康熙帝觉得他不善于用人,缺乏治国之术。太子第一次被废后,最有可能当上太子的是八阿哥允禩,他精明能干,善于笼络人心,当时人称?八贤王?,不过正是他的锋芒太露,让康熙极为反感。

康熙帝第一次废了太子后,即打算征求朝廷百官的意见选择新的太子,结果大家一致推举八阿哥。其后八阿哥又找相面人张明德算命,说他能当大贵,没想到大阿哥将此事告诉了康熙,康熙非常生气,立刻将张明德凌迟处死,八阿哥也遭削爵,监禁宗人府。自此八阿哥退出了争储的舞台。

康熙早已立太子,为何还会出现“九子夺嫡”的现象?

要说历史上最激烈的皇位之争是哪个时期,那么必定是清朝的“九子夺嫡”。虽然在清朝有祖制,那就是在帝王的生前不得公开册立太子,但是康熙帝在位期间,因为特殊情况,所以就在康熙十四年的时候公开册立嫡子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既然早已立了太子,为什么还会出现“九子夺嫡”的事件呢?其原因如下:

第一就是因为康熙帝的对所有皇子都一视同仁,悉心栽培。其他的王朝,一旦确立太子,就会重点培养太子,对于其他的儿子就封地为王,然后离开京城,前往封地。但是康熙帝不一样,即使立了太子,他依然很重视其他皇子的教育和栽培。再加上清朝的王爷没有封地,而是居住在京城,并且还身居要职,这就使得其他的皇子认为自己也有资格和能力夺得皇位。

第二就是太子逐渐失宠,让其他皇子看到了机会。皇太子的手下索额图等结党营私,这让康熙帝不满,再加上康熙帝在征剿葛尔丹的时候生了大病,此时的太子,却不当回事,反而是宠幸美女,一怒之下的康熙帝就废了二阿哥胤礽的太子之位。其他的皇子看到太子被废,自然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皇位的继承人,所以最终就出现了“九子夺嫡”的悲剧。

正因为如此,当时康熙帝的很多儿子都参与到了皇位的争夺之中,这就导致亲兄弟反目成仇,在皇权面前根本就没有兄弟情可言。

清朝九子夺嫡的场面,是谁一手造成的?

九子夺嫡为什么会开始?又因为什么而结束?其实都是康熙一手造成

康熙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一生留下了许多的事迹,而他的存在也让中国的名声再次响彻世界,当时很多的西方国王都把康熙视为偶像。和康熙有关的事件有很多,而到了康熙晚年,最为人熟知的自然就是九子夺嫡了。

康熙的皇子们争夺皇位事件一直被世人津津乐道,由此更是衍生了无数的故事绯闻。而其中的九子则是康熙众多儿子中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十三和十四。这九个皇子是康熙众多儿子中最优秀的几个,而我们也知道最终获胜的是老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

一开始的时候,夺嫡事件并没有发生,因为康熙老早就立了老二为皇太子,所以可以说是大局已定。但是后来夺嫡事件之所以会发生还是康熙自己作的。因为康熙还是比较长寿的,所以他当了很久的皇帝,而老二也就当了很久的太子。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老二的太子之位是妥妥的,所以很多的官员就为了未来着想老早就依附在老二的身边。

但是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那就是太子的势力有些太大了,对于还是皇帝的康熙来讲这是一个威胁。虽然太子是康熙自己立的,而且他以后会代替自己当皇帝,按理说太子身边有自己的势力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毕竟他当皇帝之后也是要有自己的班底啊。但是康熙却就转不了这个弯,他觉得太子可能又谋图不轨的意图。拜托人家已经是必定的皇帝,干嘛还要不轨呢?但康熙不管,直接就把老二的太子身份给剥夺了。老二也很无辜啊,我做什么了?他没做什么,就是康熙不高兴了。

太子没了人选,其他的皇子自然就蠢蠢欲动了,而康熙也是默许了这种局面,但是他立了两个规矩,那就是不许威胁到自己的皇权,二是不许兄弟自相残杀。但是一旦参与了夺嫡,那么事情的发展根本不受控制好吧。

几个皇子既然进入了夺嫡的战场,那就没有脱身的可能,除非赢得胜利,否则最后的胜利者是不会放过自己的,所以他们真的是为了皇位各种手段层出不穷。老大在老二被废之后,就蠢蠢欲动,甚至进谏康熙应该处死老二。而老三也是趁机打小报告,说老大施法诅咒了老二。而老八在大臣们的眼中是最好的继承人选。结果嘞,老大被圈禁,因为他想要杀手足,老八也被圈禁,后来被释放但是爵位却被削了,因为他的势力太大了,威胁到了皇权。老三也被圈禁,理由是康熙看不惯他打小报告,当然最后老三还是被放了出来。

最终经过一轮轮的交锋,最有优势的老八彻底没了希望,而坚持到最后的只有老三,老四和十四。但是因为十四一直是老八党派的一员,康熙对他很忌惮,所以最终康熙还是选择了看起来人畜无害、忠孝的老四。

最终闹得不可开交的夺嫡事件被康熙画上了终止符,但是回头想来,这一切的开端不也是康熙自己作的吗?真的是坑儿子没商量啊,你觉得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3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