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隆兴北伐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五十五岁的宋高宗忽然将帝位传给了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当起了优游卒岁的太上皇。
后来,赵构又活了二十多年,而继位的宋孝宗在短时间内改变了他的主和路线,启用主战派人士,于一年内就发动了隆兴北伐。
由此可见,宋高宗的退位并非身体原因,而是有意纠正主和路线,宋孝宗的主战应该得到了他的默许,甚至是暗中支持。
在宋高宗的默许下,宋孝宗平反了岳飞的冤案,并启用主战派大臣张浚,掀开了隆兴北伐的序幕。
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四月,宋孝宗绕过三省、枢密院,直接向张浚下达了北伐的命令。
毕生致力于恢复中原的张浚分大军为两路,一路由李显忠率领,出濠州,取灵璧;另一路由邵宏渊率领,出泗州,取虹县。
李显忠出身将门,十七岁就随父杀敌,武艺高强,屡立战功,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相比李显忠的显赫战绩,邵宏渊就暗淡了许多,只因为资格老,才得以受到重用。
此番出征,两人各领一半兵力,各自攻打一座城池,含有强烈的竞争意味。不料,李显忠生猛依旧,很快就攻下了灵璧,而邵宏渊还在虹县城下抓耳挠腮。
既然你搞不定,我就来帮帮你呗,李显忠好心好意的派灵璧降卒前往虹县招降。没想到,虹县守将富察特默、大周仁竟直接向李显忠投降了。
说好的一人一座城,现在都让你拿下了,我的脸往哪搁?邵宏渊心里很不爽,觉得李显忠是故意羞辱他。
恰巧此时,邵宏渊手下的一个士兵抢走了投降金人千户的佩刀,金人千户向李显忠投诉,李显忠二话不说,将那个士兵杀了。
从此,邵宏渊彻底恨上了李显忠,李显忠反对的他支持,李显忠支持的他反对。
解决了灵璧和虹县后,李显忠继续进兵宿州。宿州守将出城迎敌,李显忠大败之,追奔二十余里。
李显忠打完了一个胜仗,邵宏渊这才磨磨蹭蹭的前往宿州集结,见到李显忠后,他酸溜溜的道:“你可真是关西将军啊。”
锐意进取的李显忠决定趁热打铁攻下宿州,邵宏渊不同意,李显忠只好自己动手。一番激战后,李显忠顺利拿下了宿州,邵宏渊恰到时机的加入战场,分享了胜利的果实。
宿州是淮南的重镇,落入金人之手三十余年,此番收复,宋孝宗高兴不已,亲自写信褒奖张浚,盛赞是近十年来最大的胜利。
入城后,邵宏渊建议将宿州府库的财物赏赐给士兵,李显忠不同意,只以预备的财物为赏。
很明显,邵宏渊此举是为了讨好军心,而李显忠一向军纪甚严,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但在利益和纪律面前,绝大多数人站在了利益一边。两人的矛盾越来越深,并公开化。
鉴于李显忠的突出表现,他被任命为淮南、京东、河北招讨使,邵宏渊为副。此举让邵宏渊更为不满,当场表示,我不接受李显忠的节制。
大战在即,指挥层出现了严重分歧,张浚却没能引起重视,一味的好言相劝,和稀泥。
金人不甘心宿州失守,左副元帅赫舍里志宁亲率万余精兵从淮阳直扑宿州,李显忠击退之。接着,金军将领贝萨率步骑十万前来夹攻,李显忠再次击退。
随着金军增援的兵力越来越多,李显忠逐渐支撑不住,让邵宏渊率兵夹击。
不料,邵宏渊按兵不动,还对其他将士大说风凉话:“天气这么热,站在阴凉处扇扇子都觉得受不了,何况是身披铠甲作战!”
李显忠在拼死力战,邵宏渊却在一旁看热闹,本就不稳定的军心逐渐趋于瓦解。随着战斗的进行,统制官们纷纷开溜,守城的士兵越来越少。
其实,这也不能怪统制官们,两个主将的意见都不能统一,这仗还打得下去吗?
第二天,金军继续发起强攻,李显忠拼尽全力抵挡,斩杀金军两千多人,终将金军击退。
筋疲力尽的李显忠叹息道:“如果诸军能够互为犄角,从城外发起攻击,敌帅可擒矣!”邵宏渊揶揄道:“听说金军又添了二十万,咱们再不撤退,恐怕回不去了。”
李显忠彻底绝望了,仰天长叹:“难道是老天都不愿我们恢复中原吗,何苦沮挠如此!”当天夜里,心灰意冷的李显忠和邵宏渊一起撤退,宿州再次落入金人之手。
听闻宋军撤退,金人一路尾随,追至符离发起攻击,军心瓦解的宋军全线崩溃,赴水而死者不计其数,军资全部落入金人之手。
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伐以如此结局收场,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但失败的原因毋宁说是邵宏渊的沮挠军心,不如说是宋朝军事制度的致命缺陷。
宋朝历来是以文驭武,但凡大的军事行动,最高统帅必定是文臣,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通常都分为几路,每个将军各自指挥一部分,互不统属。
比如隆兴北伐,张浚是最高指挥官,领兵作战的是李显忠和邵宏渊。即使李显忠以更突出的表现获得了战场上更高的权限,可以临时节制邵宏渊,但却没有专杀权。
也就是说,如果邵宏渊不听从李显忠的命令,李显忠是不能采取强制措施的,如果他杀了邵宏渊,那就是谋反。
而对于张浚或朝廷来说,前线指挥权也不可能完全交给李显忠,邵宏渊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也是邵宏渊表示不接受李显忠的节制时,张浚和朝廷无动于衷的原因。
总而言之,在宋朝的军事字典里,制衡比胜利更重要。隆兴北伐失利后,邵宏渊只是被降职,继续在军界混日子,主动承担责任的李显忠反而遭撤职。
讲政治的混得风生水起,会打仗的束手束脚,还得随时准备背锅,这就是宋朝军人的悲哀。
(参考资料:毕沅《续资治通鉴》。)
大家谈起来南宋的时候总会指责其偏安一隅不思进取,?总把杭州作汴州?。南宋王朝之所以会选择偏安,一方面有王朝统治者天生的懦弱因素;另一方面也有宋朝建立之初的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导致军事力量羸弱,从而无法应付北方游牧民族的一次次攻击,而这一点比统治者软弱无能要致命的多!
不是说南宋不想北伐,只是除了岳飞那次北伐外,每次北伐结局都比较惨。所以出于稳固政权的目的,南宋王朝不得不偏安一隅,以求自保。我们看一下宋朝的两次著名的北伐开禧北伐和隆兴北伐
隆兴北伐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孝宗即位后,宋金战争实际上仍在进行之中。七月上旬末,孝宗便以太上皇高宗的名义下诏恢复岳飞的原有官衔,并按照相应的礼仪进行改葬。为岳飞平反昭雪的其他举措,以后又陆续进行,显然旨在鼓舞南宋的士气,为随后进行的北伐作准备。
同年九月,金世宗派遣使臣前来索要?旧礼?(指?岁贡?银),孝宗即下诏给群臣,指出:?从之则不忍屈;不从,边患未已?,要他们提出对策。群臣战、和意见分歧,新任执政史浩实际上主和,而以?帝王之师,当出万全?为对,孝宗从史浩议,诏吴璘退保川蜀。但由于吴璘的战略失误,不是采用当年岳飞的以进为退的战略,而是单纯的撤军,金军乘机追击,宋军遭受重大损失,西部宋军从此始终未能恢复元气,仅足以守川,而无进攻能力。
随后进行的符离之战,并非是宋战败,而是由于主将失和,副帅邵宏渊坐视不战,士气低落,邵宏渊所部又率先逃遁,导致弃城南逃,移军守淮的败局。由于宿州的郡名符离,故宿州之战史称 ?符离之战?。
符离之战的溃退,说明南宋部分将士的怯金心理并未消除,尤其是惧怕进行恶战,南宋的军力还不足以打败金军。而金军也感到南宋军队具有较强的战斗力,金军不仅在恶战中未能打败宋军,而且在整个战役中也没有能真正打败过宋军,因而金国也有议和的意向。但金左副元帅纥石烈志宁乘南宋符离之溃,致书索取被宋军占领的地区。
史浩
此时,虞允文向孝宗陈述宋军放弃陕西的利害关系,孝宗说:?此史浩误朕?。加上宋军出师北伐未向丞相史浩通报,史浩自请辞职后罢相。符离之败使主战派受挫,主和派重新夺权主政。
隆兴二年(1164年)初,金致书南宋,坚持索回南宋所占土地,秦桧党羽汤思退见孝宗仍不同意金的议和条件,于是提出请孝宗?以社稷大计,奏禀上皇而后从事?。以致孝宗气愤地说:?敌无礼如此,卿犹欲和,今日敌势,非秦桧时比,卿之议论秦桧不若。?
但是,右相张浚在压力下于四月自请辞相,金军又进军淮南,占领楚州(今江苏淮安)、滁州(今安徽滁州),再次形成临江之势。宋孝宗虽将接替张浚都督江淮军马的左相汤思退罢除(不久死于贬途),但在太上皇宋高宗的干预下,不得不下诏:?朕以太上圣意不敢重违?,进行议和。
同年十二月订立和议,?正皇帝之称,为叔侄之国,岁币减十万之数,地界如绍兴之时。?与?绍兴和议?相比,屈辱的程度有所减弱,如不称臣而称侄,不称岁贡而称岁币,且银、绢各减五万两、匹。虽是次年初双方才正式签订和议,但基本上于本年十二月议定,因而史称?隆兴和议?。
这样,兴师动众的?隆兴北伐?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一方面宋朝军事羸弱,导致将士恐金成风;另一方面由于宋高宗的懦弱无能导致在朝廷中主和派掣肘,最后北伐无疾而终。
开禧北伐
随着蒙古兴起于北疆,金国屡受攻击,境内又不断兴起小规模农民起义,为防南宋乘机攻金,金在与宋接壤地区屯兵聚粮,并封锁消息,甚至在一些地区采取禁止与宋贸易的措施。
这些反常的举措使南宋统治者误以为金即将发动南侵战争,于是南宋也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任命执政官张岩、程松分守两淮等地,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也被起用。不久,南宋知道金国内忧外患的实情以后,主战派认为收复中原的机会终于来临。
嘉泰四年(1204年)正月,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辛弃疾?入见陈用兵之利乞付之元老大臣?。其他抗战派官员也先后表示了类似的意见,有人即劝权臣韩侂胄乘机攻金以收复中原,建盖世功勋。
韩侂胄
同年二月,建韩世忠庙于镇江;五月,追封岳飞为鄂王,大力表彰两位抗金名将,以鼓舞士气。开禧元年(1205年)七月,权臣韩侂胄终于由幕后走上前台,任平章军国事,权位在丞相之上。次年四月,又追夺奸臣秦桧的申王爵位,取消忠献谥号,后改谥谬丑,全面否定对金乞降求和的国策。
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贸然发动北伐中原的战争,金国虽受蒙古侵扰,但还未至危急存亡的程度,南宋选择进攻金国的时机也为时尚早。但开禧北伐确实为爱国人士所称颂,即使曾遭韩侂胄打击的章颍,也呈上所撰《刘岳李魏传》,以达到?可传于百世?,?张大国家之威?,?几成功于今日?。
在北伐战争进行时,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称颂:?日闻淮颍归王化,要使新民识太平。?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不仅奋勇参加北伐的进程,还作词称:?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明确地表示支持北伐中原的战争。
开禧二年(1206年)四月,任命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兼陕西、河东路招抚使,镇江都统制郭倪兼山东、京东路招抚使,鄂州都统制赵淳兼京西北路招抚使,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副都统制皇甫斌为副招抚使,摆开了全面攻金的态势。
南宋攻金,出乎金的意料,金布置在河南、淮北的金军,志在以守待援,金统治者也曾误以为南宋军力强大,在占领河南后还可能北上进攻金首都中都(今北京),因而进行了多种防御措施,甚至考虑设置一条西起今河北石家庄北,东到天津南的东西防线,兼以进援河南的金军。
但是,南宋军队大多战斗力不强,又缺乏战斗意志,尽管是主动进攻,但遇金军出城接战,或有金军来援,不论多少经常是一战即败,甚至未战先溃。而被寄以厚望的四川吴曦,不但没有进攻金军,相反于同年六月暗中向金投降,受金封为蜀王。
金遂置川陕边境于不顾,集中兵力于东、中两路。十月,金军渡淮南侵,宋金形势随即逆转,楚州、六合、庐州、和州、襄阳等城先后受敌,已改任镇江都统司中军统制的毕再遇奉命救援楚州时,盱眙的宋军不战而逃,毕再遇只得回军打败占领盱眙的金军,因功升为镇江副都统制。
毕再遇
毕再遇再次援救楚州时,金军已围攻和州,宋将周虎率部拒战,金军又攻占真州(今江苏仪征),造成临江的形势。迫使毕再遇再次回军以拒敌,而都统制郭倪因救援六合被金军打败,已弃扬州南逃。毕再遇率军坚守六合,多次打败进攻的金军,,并追击至滁州,俘获大量军需物资与骡马,宋廷随即升毕再遇为都统制、接替郭倪指挥准东抗金战争。
但是,南宋指挥两淮军事的宣抚使丘密已受命遣使向金求和。金亦有和意,随后即逐渐退兵淮北,淮南仅占领濠州一城,以保持准河渡口,便于南宋拒和时渡淮南侵。
开禧三年(1207年)正月初,宋廷改命知枢密院事张岩,接替丘密任督视江淮军马,实际是处理向金求和事宜。同月中旬,曾被韩侂胄寄以厚望的吴曦在金的诱降下,公开宣布为金的傀儡伪蜀王,金章宗得意地说:?吴曦之降,朕所经略。?
吴曦的降金使韩侂胄的威望严重受挫,吴曦被杀的消息并未能使韩侂胄改变向金求和的意向。礼部侍郎史弥远勾结宁宗皇后杨氏(因韩侂胄曾不赞成立她为后),伪造宁宗密旨,指令殿前司长官夏震将权臣韩侂胄杀死。
嘉定元年(1208年)三月,为向金表明屈膝求和的诚意,恢了奸臣秦桧的申王爵位与忠献谥号。九月,宋金和议签订,史称?嘉定和议?。改金宋叔侄为伯侄关系,岁币由每年银、绢各二十万两、匹,增为各三十万两、匹,比绍兴和议还各多五万两、匹,另有一次性的犒军费(战争赔款)三百万贯钱,这是历次和议中所没有的,是宋金间最屈辱的和议。
隆兴北伐的结果
隆兴北伐是发生在宋孝宗继位之后的第一年,也就是隆兴元年,即1163年,战争的双方是南宋军队和大金军队,这场战争是南宋为数不多的主动发兵的一次战争,宋孝宗是南宋最想有所作为,最想恢复宋朝原来的国土的一位皇帝,但是由于南宋的军队不争气,最终只能是与大金进行议和,达成了隆兴和议。下面详细介绍一下隆兴北伐的结果。
隆兴北伐
隆兴北伐一开始的时候取得了不少的胜利,收复了不少的土地,但是后来由于领军将领的矛盾,使得南宋的军队失去了本来就不是很强大的战斗力,造成了“符离之溃”,宋军大败,符离之溃对宋孝宗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使得宋孝宗在战还是和之间摇摆不定,前线的战败也导致了宋朝宰相的频繁变动,由于大金要价太高,使得第一次和议破裂,于是南宋军队与金军再次投入战斗,但是南宋的军队实在是不争气,在战场之上频频败北,使得大金的以战迫和的目的最终得以实现,战场上的失利使得宋孝宗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于是宋军最终达成了隆兴和议,隆兴和议中宋金各自在第一次和议的基础上做出了让步,和议规定:宋金世为叔侄之国,“岁贡”改为“岁币”,银绢各为二十万两匹,南宋放弃所占海、泗、唐、邓、商、秦六州,双方疆界恢复绍兴和议时原状;双方交换战俘,叛逃者不在其内。
通过隆兴北伐的结果可以看出作为南宋最高统治者的宋孝宗是一位与自己的父亲宋高宗截然不同的君主,但是鉴于南宋用人不当造成了最终的败北,不得已接受了不利于自己的合约,实在是可悲可叹。
隆兴北伐的影响
隆兴北伐发生在宋孝宗继位之后的隆兴元年,是宋朝主动发起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由于统治阶级用人不当,带兵的将领妒贤嫉能,在战场上不密切合作,而是拆伙伴的台,最终导致由胜转败,宋军的大败,导致宋孝宗不得不接受和谈,而大金以战迫和,最终宋朝不得已接受了不平等条约。下面详细介绍一下隆兴北伐的影响。
宋孝宗画像
隆兴北伐的影响一:隆兴北伐最终没有能够实现宋孝宗恢复宋朝国土的目的,由于南宋军队在战场之上的不争气,使得南宋不得不再次与大金议和,议和的结果就是达成了不平等的隆兴和议,隆兴和议的内容对南宋来说虽然比绍兴和议的内容要好一些,但是说到底还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隆兴和议之所以能够比绍兴和议的内容好一些,完全是因为宋孝宗的坚持,更是由于宋军在战场之上并不是一味的失败。如果要说隆兴北伐的影响,最大的影响就是签订了隆兴和议。
隆兴北伐的影响二:隆兴北伐是由南宋的最高统治者发动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直接目的就是恢复以前失去的国土,虽然战败,但是也说明了南宋的统治者不再是以往的一味害怕战争的宋高宗,这一点给予了大金一个明显的信号,使得大金不得不换一种眼光看点南宋的统治者。
隆兴北伐的影响三:隆兴北伐使得南宋的主战派开始担任政府的要职,之后随着隆兴北伐战事的胜败变化,宰相的人选一换再换。先是隆兴北伐之初主战派史浩为右相,陈伯康为左相。符离之溃后主和派的汤思退复出担任右相,主战派被废黜出朝,看到大金要价太高,宋高宗一度再次主战,于是主战派的张俊成为了宰相,由于前线的失利,使得宋孝宗最终倒向了主和派,最终达成隆兴和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3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