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元朝灭亡朱元璋为什么不是元凶,朱元璋最多算是一个帮凶而已

众妙之门 2023-06-16 09:33:11

元朝灭亡朱元璋为什么不是元凶,朱元璋最多算是一个帮凶而已

还不知道:元朝灭亡和朱元璋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1279年,南宋灭亡,忽必烈建立的元朝,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

但也许成吉思汗铁木真和忽必烈这两位所谓的“世界征服者”怎么也想不到,他们打下的铁桶江山居然短短98年就崩溃了,要真知道,估计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会气得从棺材里好好的教训这些不肖子孙吧!那么灭国无数的蒙元帝国怎么会在短短的不到一百年就灭亡呢?有人说,是朱元璋太生猛了,他领导的明军战斗力太强了,事实上,大部分元史明史研究学者都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朱元璋算不上“杀人凶手”,充其量就是其中一个“帮凶”罢了。

为什么说朱元璋算不上灭亡元朝的“真凶”呢?

下面小彻带大家来简单地回顾一下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元朝末年,在朱元璋还属于起义军当中的路人甲路人乙的时候 ,韩山童父子领导的红巾军和方国珍领导的浙东军就已经在元朝混得风生水起。

哪怕是在朱元璋成为郭子兴接班人之后,朱元璋不管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亦或者是“王霸之气”,也都只能算中等水平。

在南方各大起义军当中,占据长江中游的陈友谅,号称“南方首富”的张士诚,这几股军阀实力都要比朱元璋这个小字辈要雄厚得多。这其中,陈友谅是最值得去“拼字数”一写的枭雄人物,在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前,陈友谅可是兵力最为雄厚的南方军阀,没有之一。在当时一些世家门阀智囊团分析的结果当中,陈友谅是最具潜力成为最后胜利者的人选。

在这里,小彻也要和大家聊聊金庸大师《倚天屠龙记》一书当中的丐帮野心家陈友谅,《倚天屠龙记》的陈友谅充其量是一个不成气候的阴谋家,一个小丑而已。而真实历史的陈友谅却是一个曹操一般的枭雄,“既生元璋何生友谅”这句话,小彻认为用在陈友谅身上也非常恰当。根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对陈友谅评价是很高的:“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

正如历史学家所说的一样,元朝的灭亡,从军事层面来说,朱元璋也最多只能说起到一个“帮凶”的作用。元朝的灭亡,军事层面的因素只是其中之一。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蒙古铁骑在元朝中后期彻底沦为二三线部队

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铁骑可谓是横扫天下的一支无敌之师,在网友们的评选当中,无一例外,蒙古铁骑都成功当选为“中国古代十大王牌部队”之一。和金国的野狐岭之战,蒙古军以不足十万人迎战金军30万大军,却能打得金国人彻底懵圈,此战金国人简直对蒙古军有了心理阴影,蒙古人也彻底崛起。

在成吉思汗晚年征伐西方世界花剌子模帝国时,号称西方军事一等一的强大帝国也在蒙古铁骑下颤抖。哪怕是在忽必烈指挥下的蒙古铁骑也可谓是所向无敌,区区几万蒙古铁骑就能打的几十万南宋政府军落花流水,南宋最终被逼的只能崖山之后无中国。

对比之下,到了元朝中后期,蒙古铁骑战斗力退化得非常快,元朝统一全国以后,尤其是一代雄主忽必烈死后,元军大面积战斗已经基本没有,大部分元军处于马放南山状态,尤其是蒙古上层贵族因为成为帝国特权阶层,生活迅速腐化,和蒙古草原艰苦的条件不同,中原奢华的生活让蒙古高层变得贪图享乐,甚至开始贪生怕死。

《亮剑》李云龙就说过一句话:将熊熊一窝。这样的蒙古铁骑缺少了悍不畏死,缺少了一种特别的勇悍军魂。用个数据化的表示法来说明,那就是成吉思汗手中的蒙古军战斗力几乎是满格,而元朝后期的蒙古军战斗力数值估计及格分都很难达到。

第二:元朝人才选拔机制存在大问题

蒙古能够统一全国,靠的还是强大的武力,在那个战火纷飞的人命如草芥的时代,军事力量的确能够在某种特殊时刻,产生各种各样的灭国效应。但哪怕是军事强人成吉思汗,他也不是一味地蛮干,他也明白人才的重要性,比如说他知道重用契丹人耶律楚材,知道重用汉人郭宝玉,知道西域人镇海。

蒙古人虽然成功入主中原,但毕竟骨子里还是游牧民族的那一套,他们信奉的还是铁与血,他们认为马刀能够征服一切。1230年,蒙元大臣别迭就这样向蒙古国第二代汗王窝阔台建议:“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但他们并不明白,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要想让江山永固,特别是蒙古人远远低于其他民族的特殊国情下,人才选拔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忽必烈也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帝王,也颁布了不少融合各个民族的的法令,汉化运动也搞得像模像样,但在强大的蒙古贵族阶层的集体抵制下,忽必烈的一些人才体制的改革几乎很难产生效果。

仔细研究《元史》我们可以发现,在元朝统治时期,元朝政府和军队高层基本上都被蒙古人所承包,当然少数来自西域和中西亚的色目人也有少量的席位,但色目人也只是担任一些财务大臣的角色,毕竟蒙古人不善于经济。而作为国家第一大民族,我们汉人却很难进入元朝的上流阶层。

这一点,满清就做得非常漂亮。满清虽然骨子里还是防着汉人,但是对于汉人,他们是大胆起用,再加上满清出色完善的文化思想“毒化”,大批杰出的汉人精英可谓是为大清死而后已。从皇太极时代的范文程,乾隆时代的张廷玉,到清朝中后期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正是因为有些这样一批能力强,对清朝也愚忠的汉人精英们,这才让大清帝国享近300年国运。

第三:坑爹的皇位继承制度让元朝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宫变最频繁的朝代

蒙古人特有的游牧民族特性,造就了他们特殊的皇位继承制。从成吉思汗时代开始,他们就通过忽里台大会选举部落首领。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以后,不同于我们汉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蒙古帝国采取的继承方式类似于“有能力者上”的一种制度,当然,皇帝候选人必须要出自于黄金家族。

这种皇位继承制度有一位强权皇帝在位,当然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他可以让更为强悍更为睿智的人担任帝国的皇帝。

但是到了元朝中后期,随着忽必烈死后,那些继任者们越来越昏庸无能,而那些手握兵权的权臣们却能通过这样不明确的皇位继承制度,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傀儡皇帝。在整个元朝98年的时间里,有官方资料的政变宫变就至少几十起,南坡之变更是让元朝开始走下坡路,皇帝被杀也是见怪不怪。

正如很多历史学家所说的一样,不断的内耗让元朝人的底蕴变得越来越薄,哪怕是到了元朝末期,哪怕是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的时候,元朝内部斗争也是非常残酷,损失的金钱就不说了,就以军队来说,不断的内战也让一批批蒙古精锐铁骑悲剧的死在自己人手上。

第四:经济战略出现很大的失误

蒙古人本身不懂得理财,哪怕是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掌握帝国经济政务方面的还是色目人,但各地的国情不同,再加上色目人对于蒙古人的忠诚度也是有限,再加上一些不懂经济的蒙古高官瞎指挥,这也导致了元朝中后期经济陷入一片混乱,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人民生活进一步陷入到水深火热当中,活不下去了,加入造反大军的穷苦百姓自然越来越多。

总结语:

一些历史学家分析道,元朝的“短命”,这几乎是一种必然,朱元璋的出现,至多也就是让元朝灭亡速度加快了一些罢了。元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在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多方面,元朝都出现了根本性的错误。其实,从成吉思汗时代,他们对于百姓的一系列残酷和野蛮,这已经注定他们的统治只能是昙花一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是吗?

元朝不是有很多疆土,为什么朱元璋还能篡位

你的意思是:元朝很大,就算失败了也能够也有足够的地盘用于周旋吧。但是,我们必须得知道,领土大了必定会面临兵力的问题。元朝末年,战乱连连,可以说到处都得用兵,因此兵力必然会分散。而经过多年的发展,朱元璋的实力应该在不断地发展。这样,一个兵力消减一个兵力增长,当朱元璋的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元朝必定会派出自己的精锐力量对付朱元璋,可是前提依然是元朝力量减弱,朱的力量壮大。当两股力量遇到一起肯定是元朝吃亏。既然最强大的力量都打不过人家那其他力量也就别说了。
另外,领土那么大,且元朝经营工作过那么多年,可以说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人一闲必生隙,这时想从那么大的空间调集兵力也不可能,至少需要时间,这样下来,早就被灭了。
最后,还是人的问题,朱元璋强在战心,是生死之战,而元朝未必会想到自己会灭亡,还在做着皇帝的梦,没有那么强烈的站心,这也是元朝灭亡的原因。

元朝军队面对朱元璋是为什么不堪一击?

首先来说,元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严重。俗话说说的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元朝军队打不过朱元璋,责任并不在于军队本身,而是将领不给力。当时元朝最有能力的将领就是扩廓帖木儿,汉名叫王保保,这家伙后来多次让明军吃亏。但是由于当时朝廷内部争夺权力十分严重,他被迫下台了,因此在几次重要战役中,元朝军队都败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在灭掉元朝后,为何没有对元朝贵族赶尽杀绝?

公元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决战,虽然朱元璋是以少打多、以弱打强,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朱元璋击败了陈友谅的60万水陆大军,逼得陈友谅自杀身亡,朱元璋这次胜利奠定了天下局势,此时的中原大地上终于是朱元璋一人独大。

朱元璋击败陈友谅以后决定向蒙元残余力量发动进攻,想要一举灭亡元朝,解放华夏大地。随后在1367年,朱元璋亲率明军精锐力量北伐蒙元,仅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解放了北京城,俘虏了一大批蒙古皇上成员,没被俘虏的也都逃到了北方草原地区。但事实上朱元璋并没有对这些女人赶尽杀绝赶尽杀绝,他将所俘虏的蒙元女子全部释放,就连很多王公大臣的家世也全部释放了,但也附加了很多让蒙元女子无法接受的条件。

而这些条件,虽然不血腥,但却很残忍。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蒙古人的婚姻采取的是继承制。如果说父亲死了,那么儿子则是可以继承父亲的所有妻子,如果哥哥死了,作为弟弟也是可以娶哥哥所有的妻子。朱元璋的这一招不可谓不狠,这一招完全就是让蒙古族灭族的办法,要求蒙古女人和汉人通婚一次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作为他们的后人,到时候还需要继续和汉族通婚,后人的后人也需要继续通婚,这么多次的通婚下来,所有蒙古人也都忘记他们是蒙古人了,在他们心中自己就是汉族人,自己是大明朝治理下的子民。

最后两种办法,其实就是朱元璋为了防止蒙古族人再次叛乱想出来的好办法。我不打你,也不杀你,就让你们和汉族人通婚,结了几次婚之后,就会彻底忘记自己是蒙古人,从而开始认为自己是汉族人。当然了如果有蒙古女人不想和汉人通婚怎么办?由于这些人生活得比较分散,最后基本上也都被汉化了,而那些死性不改,不接受汉化的人,也都被杀掉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2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