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水镜先生为什么要把诸葛亮推给刘备水镜先生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6 09:14:37

水镜先生为什么要把诸葛亮推给刘备水镜先生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水镜先生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备寄居在刘表处的时候,士兵不过几千人,武将不过关羽、张飞、赵云,处境是非常窘迫的。虽说刘表收留了刘备,但是对刘备却有着猜忌之心。刘表让刘备驻扎在新野也是为了想利用刘备抵抗曹操的进攻。刘备在得到喘息之机后,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利用这一段难得的休整机会,整训部队,总结经验。他认为,自己的团队急需收罗人才。他想利用荆州人杰地灵的优势,探访人才,壮大自己的团队。

但是,刘备个人是有欠缺的。他的军事能力不如他的军事能力。他可以提拔将领于士卒之中,知人善任,效命疆场。可是却难以找到超卓的军师人才。军师人才的短缺,成为他的团队的致命缺点。这使得他根本找不到打入荆州士人圈子的办法,更不要说搜寻人才了。

首先分析司马徽推荐诸葛亮给刘备。

他在遇到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时候,说出了自己的苦衷。司马徽指出他团队的缺点,并且向他推荐了卧龙、凤雏两人,说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而当刘备想再详问两人底细的时候,司马徽却故意卖关子,不再明说了。

从此之后,寻访卧龙、凤雏两人,成了刘备的中心任务。在徐庶走时,也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凤雏。说出了卧龙就是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这样一来,刘备就有了目标。

司马徽一直也在关心着诸葛亮的前途。他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凤雏,并故意卖关子让刘备去探访,以抬高诸葛亮的身价。可他也怕弓拉得太满,耽误了诸葛亮的前程。所以,在徐庶走后,他又专门来到刘备处探听消息。

当他获悉刘备已经知道卧龙就是诸葛亮的时候,他已经明了后面的要发生的事情。他在刘备处再次为诸葛亮抬高身价。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而司马徽则将他比作姜子牙和张良。在司马徽临走之时,仰天大笑,说:“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其次分析司马徽或早已料定,刘备诸葛亮一拍即合。

司马徽这个举动十分有趣。首先说说他的仰天大笑。司马徽是以在野的隐士自居,他不愿意过问世事。但是,他属于荆州的士人圈子的一员,对天下的形势也很关心。他同情刘备,在感情上与刘备相接近,想要为他排忧解难。

而刘备最大的难题,就是团队人才的问题。他向刘备推荐卧龙,当知道刘备已经知道卧龙是诸葛亮的时候,他心中的一块石头落地,如释重负。当此时,为了刘备遇贤臣,诸葛亮遇明主,自己如自己所愿转动了历史的车轮,岂能不仰天大笑。

再说司马徽说的那句,卧龙虽得其主。从这一句话里,我们就能够知道了司马徽认定,诸葛亮一定会出山辅佐刘备。司马徽能够得出这个结论,也是从他的观察判断得出的结论。

诸葛亮也是荆州士人圈子里的一员,他的姐夫是蒯琪,蒯家是刘表的重臣。但是诸葛亮却隐居乡野。这表明了诸葛亮的态度,他不屑投靠刘表。如果说诸葛亮没有出仕之志,他又以管仲乐毅自比,心怀匡扶天下之志。这一切,都说明诸葛亮在寻找自己真正的主公。

司马徽和诸葛亮相交很深,他知道诸葛亮是持法家治国之道。而刘表崇尚空谈,曹操偏持儒道,江东与刘表世仇,刘璋、张鲁更不足道。这样一来,最适合诸葛亮的主人就是也同样崇尚法家的刘备了。

而与曹操、刘表不同,刘备这个时候没有出类拔萃的治世文臣,思贤如渴。如果能够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刘备的团队就弥补了文臣太弱的缺陷。同时,有了诸葛亮的加入,也会打开荆襄的人才圈子,为刘备招揽收罗人才,扩充自己的势力,为下一步控制荆襄为基业做准备。

因此,刘备对诸葛亮是势在必得。两人脾气相投,理念一致,当然会一拍即合。而且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他自恃才能,不在乎刘备兵微将寡,势力衰微。这正好能够让他一展身手,显示才能。因此,司马徽才会说,诸葛亮得主,也就是看到了两人必然会成为君臣。

再次分析司马徽还有一句,那就是诸葛亮不得其时。这句话是以当时的天下形势说的,是符合当时的客观情况的。

在刘备寻访诸葛亮的这段时间里,曹操在北方对袁氏的战争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曹操统一北方的大局已定,下一步肯定要向南方用兵。而东吴也紧锣密鼓的开始了它的战略进程,要全据长江,对荆襄用兵。在这段时间里,孙权已经在对荆襄的战争中慢慢取得了优势。

相比他们,刘备到这个时候还没有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实力太小,根本就无力和他们相抗衡。如果诸葛亮一旦成为刘备的下属,这些难题马上就要成为他需要面对的。

因此,实力的悬殊,是不争的事实,这不是短时间能够扭转的。司马徽完全知道,就算是诸葛亮出山,也很难达成他们君臣匡扶汉室,统一天下的目的。

首先曹操已经统一北方,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军师上的主动。而曹操的军事能力很强,手下谋士团实力雄厚,占据的地盘最大、最富庶,这使得曹操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势力。仅仅一个曹操,刘备就很难对付。刘备也自知自己不是曹操的对手。

再加上一个野心勃勃的东吴。这都使得诸葛亮虽然有管仲乐毅之才,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统一天下的巨大战略任务,是极难实现的。因此,司马徽才会说,诸葛亮不得其时。哪怕刘备的实力能够和曹操孙权相比不那么悬殊,诸葛亮的才能也会施展得更好一些。

不过,虽然最终诸葛亮没有达成他和刘备的心愿。但是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从一支寄人篱下的弱小势力,终于成长为三分天下的国家。虽然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是三顾茅庐的佳话流传到了现在,大家为他们君臣的诚意所感动,也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而感动。

当年水镜先生为何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而不是司马懿?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不安。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大量的人才。例如善谋者司马懿、诸葛亮等,擅战者赵云关羽等。

最终,在群雄斗争下天下一分为三,分属魏蜀吴。在擅谋者中,大家可能最欣赏的是诸葛亮,奇谋妙计让白手起家的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但从诸葛亮六出祁山无果来看,司马懿的谋略更胜一筹。

既然如此,为何当初水镜先生司马徽向刘备举荐人才时,不推荐自己的侄子司马懿,而是推荐了诸葛亮?其中又暗藏了什么深意呢?


刘备曾落荒而逃时有幸于深山中见到水镜先生,得此良机,刘备自然要讨教一番。言谈之下,以识人著称的水镜先生推荐了“卧龙”,期间对司马懿只字不提,这是为什么呢?

其中有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就逐一来看看吧。

很多人都认为司马徽不提侄子司马懿,是碍于两人之间的亲戚关系,但是关于“亲戚关系”也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认为司马徽与司马懿并没什么交集,虽有着亲戚关系,但是却并无往来。两人虽同姓司马,但是出身却有很大的差别。

司马懿的族人世代生活于河内,一直以来都有着较高的威望,到了东汉时期,司马懿的父亲所担任的官位比曹操还要高。

相比之下,司马徽就没这么多荣耀了,出身地与司马懿隔了150多公里。正因为没有交集,司马徽又怎会去推荐自己都不熟悉的司马懿呢?如果以后出了什么差池,那他自己的名声就难以保全了。


第二种说法正好相反,甚至偏向于“阴谋论”了。正因为司马懿是他的侄儿,他才没有向刘备举荐。

当时刘备势力弱小,善于识人的司马徽也深知刘备的才能无法与曹操相比。虽然为人仁义,但是要夺得天下却不能靠这仁义心肠。因此,他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将司马懿留给了更有才能的曹操。

将来司马懿在曹氏阵营得到重用,那么司马徽脸上也有光彩。对于以上这两种说法,大家觉得哪一种更为合理呢?


第三种说法,当时的环境是“择人以才”,只要有才能就能够被推荐,一般是不会去避讳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不过,水镜先生毕竟是受世人尊敬的人,肯定会考虑到这一点。

如果一开始就向刘备推荐自己家族的人,那很可能会被刘备认为是在显摆家族的实力。就算司马懿是个优秀的人才,也可能会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传出闲话。


所以综合考虑,司马徽便索性对司马懿只字不提。以上这三种说法,大家更倾向于哪一种呢?


此外,也有说法认为是当时刘备的水平太弱,仅是新野的一个小县官。而当时的司马懿,其父亲司马防在朝中担任要职,位高权重。

另外,在当时司马家族是名门望族,就算水镜先生有心想推荐司马懿给刘备,只怕司马懿不肯屈就啊。要知道当时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之时,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三顾茅庐才打动了诸葛亮,请得他出山。

所以刘备想要招揽司马懿,那就更是难上加难。既然如此,司马徽就不触及这个毫无意义的话题。甚至说出来还会打击到刘备的自尊心,索性就对世家大族出生的司马懿闭口不谈。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水镜先生太过智慧,他深知诸葛亮与庞统的才能。所以在刘备求贤之时,便提到了这两个人的大名,有意让刘备前去招揽。

若是诸葛亮等人也加入曹氏阵营的话,那么司马懿的处境就很困难了,面临的竞争对手太多。另外,当水镜先生自己加入曹氏阵营时,也不用担心诸葛亮会抑制住他的才华。

这个说法总结下来,可以说是水镜先生为了个人利益,以及司马家族利益而考虑出的结果,也是遵循了人们常说的利益最大化原则。

不过遗憾的是,水镜先生并没有在曹氏阵营中展现出多大的才华,因为他死得太早了。不过水镜先生“识人”的本领还是流传了下来,受到后人赞赏。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说法是关乎水镜先生自己名声的。在《三国演义》之中,水镜先生不好名利。但是在其他史料中,水镜先生就不是这么个形象了。

众所周知,水镜先生是一位名士,在当时颇有名气,不可不看重名利。如果他举荐了同一家族的司马懿,就有推荐亲戚的嫌隙,被人们认为有私心。

如果推荐诸葛亮或者是庞统,帮助刘备夺得天下的话。那么水镜先生自己的名声也会更大,善于识人的威名也更广。另外也更好的展现了他无私的一面。

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然如此,水镜先生为何还要去举荐司马懿呢?


司马徽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水镜先生”,正是因为他的心如明镜一般,对任何事物都看得很透彻。这不仅是在识人方面,对事同样如此。

当初遇到刘备之时,就看出刘备渴望贤才,同时他也看透了刘备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是无望的,所以他才没有推荐司马懿给刘备,而是推荐了诸葛亮。

诸葛亮也是有大才的,把他推荐给刘备,若是能有大成就,则说明他识人精准。相反,要是没有多大成就,则怪刘备扶不起,连诸葛亮这么有才的人都出马了,却仍是无用。


另外,在司马懿加入了曹氏阵营之后,曹操察觉出了司马懿的志向在于天下,但是却善于藏匿,有着极深的城府。

如果水镜先生将司马懿推荐给刘备,而司马懿又不愿。同时,因司马懿志在天下,更会引起刘备的担忧,恐会对其痛下杀手。

水镜先生说诸葛亮“得其主而不得其时

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说?孔明得其主而不得其时?,那么这个水镜先生又是谁?他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评价?三国里面,水镜先生是看的最透彻的,俨然就是天龙八部里扫地僧般的存在,他认为乱世之中名利皆为虚妄,梦一场空一场,拿得起放得下。相传水镜先生和诸葛亮是师徒关系,水镜先生名为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为人清高拔俗,尤其是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才能,受到庞统、诸葛亮、徐庶等人的敬重。


《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这个人物其实类似看透一切,甚至是能预知书中结局的人物,在我看来有点像作者自身其中一样,他之所以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也得分两个方面来看。

虽得其主得刘备

诸葛亮自比管仲,抱负远大,希望能拥有一个可以展现自己的舞台,施展才华,力挽狂澜,但是却一直在山野间做个村夫,后来刘备在和水镜先生交谈的过程中,想要邀请他辅佐自己,奈何水镜先生说自己乃是个山野闲散之人,不堪世用。

之后并推荐诸葛亮,说他的本领超过管仲、乐毅、有姜子牙和张子房的本事,这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最终打动了诸葛亮,此后一直追随刘备,为他出谋划策。确实,刘备对诸葛亮非常信任,很多事都是由诸葛亮决定的,他帮助刘备从一个小势力逐渐发展到三足鼎立,为刘备建立蜀汉基业立下汗马功劳。同时诸葛亮治国的才能也得到发挥,治理蜀地、平定南蛮,凡事亲力亲为,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直到刘备去世,白帝城托孤,甚至说出了让诸葛亮取而代之的想法,不论真假,但这也算是对诸葛亮的信任,因此在选择主公,诸葛亮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不得其时不得时势

水镜先生对诸葛亮的这句点评非常精准,可谓是开局就预言,给出了答案,水镜先生说的这个?时?自然是天下时势,此时的曹操已经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而且还是占据最有优势的地区,可以说无论哪个方面都强于刘备,面对这样的形势,早已看透一切的水镜先生自然是能大致猜到诸葛亮的结局。

正是这句话,仿佛给诸葛亮定格,尽管诸葛亮神机妙算、腹有谋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最终还是没有实现刘备复兴汉室的愿望,果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水镜先生在推荐诸葛亮给刘备之后,还感叹了一句?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


意思是徐庶你去就去了,干嘛还要将诸葛亮介绍给刘备,纵使诸葛亮有万般本事,面对这样的天下形势,时机已过,恐怕也无力扭转局面,其实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也看得很清楚,只是和水镜先生不同,水镜先生看得透、拿得起放得下,诸葛亮则是放不下,演义中纵观诸葛亮所作所为,似乎都是逆天而为,只有在火上上方谷和七星续命时感叹天意难违,听天由命。

不过诸葛亮能在?不得其时?的形势下,走出一片天地,能让刘备成为三足鼎立之一也是非常不错,倘若能在北方战局混乱时,也就是陶潜让徐州给刘备时出山,那时候的形势完全是不一样的,此时获得的利益应该才是最大化。

三国演义36回水镜先生怎么评价诸葛亮

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是《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里面是刘备引用了水镜先生的一句话:玄德曰:“昔水镜先生曾为备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是《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这里面水镜先生对诸葛亮的评价就多了: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
在关羽问道孔明自比管仲、乐毅是否夸大,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比之。”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最后,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

水镜先生为什么只推荐诸葛亮和庞统而不推荐司马懿给刘备

想必大家对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这句话比较熟悉吧,这句话可谓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句名言,乃是水镜先生说于刘备之言,刘备后来得到卧龙凤雏才在众多诸侯之中三分天下。不过很可惜这句话只是《三国演义》一家之言,正史中并没有这句话得记载,刘备得到卧龙凤雏也没有得到天下,也没有让天下安定,显然这句话在《三国演义》中只是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人才的面子之语。

知道这句话的始末之后难免让人心生疑惑,水镜先生为什么只推荐诸葛亮和庞统而不推荐司马懿给刘备?我们要知道东汉时期并没有科举制度,人才若想要为官必须由当地名士和世家大族以及当地权贵推荐,在经过朝廷考证之后才能走向仕途,而水镜先生则是当时的一流名家,由他推荐人才肯定好处多多。诸葛亮和庞统确实有大才,才让水镜先生推荐给刘备,虽然当时刘备并未发迹,可人家刘备是大汉宗亲,在当时出身决定成就,水镜先生为刘备推荐人才也是自然。另外,当时刘备不仅是大汉宗亲又是心存汉室之人,整天为了重整汉室而努力,当时的世家大族和名门望氏都是心存汉室,毕竟在东汉世家大族拥有一些特权,而曹操唯才是举显然侵犯了这些名士的利益,刘备与曹操是对立面这些名士肯定是帮助刘备的,水晶先生也是如此。

此时的刘备虽然并没有多大的实力,可刘备仁义之名,屡战屡败的性格让水镜先生看到了刘备匡扶汉室的决心。刘备缺少一个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和善于治理朝政的丞相之才,诸葛亮和庞统就是这样的人才,加上水镜先生有心激励刘备,才说出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的名言。水镜先生只所以不推荐司马懿是因为两个人距离比较远,或许两人根本不认识。司马懿是河南温县人,和东汉的首都洛阳比较近,当地肯定世家大族无数,况且司马懿的家族本身就是名门望族,司马懿没有水镜先生推荐依然可以走近仕途。古代一般信息落后,司马懿在当时并没有露出其才能只有名气,水镜先生也许根本就不知道有司马懿这号人物。

有人说水镜先生叫做司马徽跟司马懿只有一子之差,也许他们是一个家族的呢,其实这样的说法并没有什么证据来证明,只凭姓氏和出生地来断定两人是亲戚关系显然让人难以信服。司马懿走进仕途之时,司马徽已经去世显然两人并没有什么交际,另外司马是一个姓氏,只能说司马徽和司马懿乃是同宗并不相识。我们假设水镜先生和司马懿是叔侄关系,司马徽不向刘备推荐司马懿也是有原因的,司马懿去曹操阵营,诸葛亮帮助刘备,诸葛亮两位兄长各自都有自己的主公,不管哪一方得到天下,其司马家族和诸葛家族都有好处,也许水镜先生是为了布局才不向刘备推荐司马懿吧。

综合以上不难看出,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卧龙凤雏其实只是走走过场,水镜先生推荐张三或者李四想必也是得其一可安天下之言,不推荐司马懿主要原因还是不认识司马懿,和司马懿没有亲密的关系,或者司马懿根本不用水镜先生推荐。《三国演义》七分虚三分实,我们把《三国演义》当成一部小说来看就可以了,《三国演义》非历史也不影响我们对其喜爱之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2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