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备死前曾提拔一员虎将,王平对蜀汉有什么贡献

以史为鉴 2023-06-16 08:43:02

刘备死前曾提拔一员虎将,王平对蜀汉有什么贡献

你真的了解王平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刘备从最开始的想法,在经过40多个年头的突破与发展终于成就帝业,自己的想法更容易实现,自己的实力也得到了质与量的提升。

在当代有句话说得好“创业难,守业更难”而刘备也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自己的事业刚刚有了成就,他就不听良臣之言,一心想先灭东吴,再取曹魏。这个致命的战略,险些导致刘备满盘皆输!

可惜世上没有看后悔药,在重病白帝城之后,刘备也想过蜀中的命运,一个是灭掉另外两个国家,自己的蜀国一统天下。另外两个就是被魏和吴吞并,他的蜀国也就自然成为魏吴口中的鱼肉。

不过,对于蜀中的前途刘备作为集团创始人,他不得不慎重考虑,尤其是在刘备晚年之时,他便为蜀汉物色人才。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魏延。

魏延,原是刘表帐下无名小辈,充其量给黄忠打个下手。不过,在刘备看来魏延却是一个能独当一方的大将。入主益州收回汉中之后,刘备便把汉中这个重镇交给了魏延。而魏延也不负所望,在他镇守期间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幺蛾子。

除了魏延之外,刘备在暗中提拔一员上将。

魏延有反骨,此乃诸葛孔明所提,意思是什么呢?很简单,他对原主公不忠,同样的,日后也会对蜀汉不忠。魏延,虽然被刘备强行救下,但是对孔明说的话,却也不得不斟酌再三!

或许在刘备内心深处,他已经想到了,如果魏延不靠谱,蜀汉又依靠谁来守?汉中又依靠谁来保护?正是考虑到此,刘备在汉中之战全胜结束之后,便已经开始了特色人才。

而文中要讲的主人公,也正是刘备在暗中提拔的。为什么要说的暗中呢?因为,对于此人的任命,包括他的来历都没有魏延那么夸张。最重要的一点还有,在给他任命之时,并没有在蜀汉众大臣面前,而对于魏延的任命,刘备当时选择了在大殿之上,而且还问了魏延,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守汉中?刘备当时如此做法,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想让魏延死命效力,直到无力再效。(这里指魏延想谋反之时,有不臣之心时。)

刘备暗中提拔的这员上将又是谁?他能靠得住吗?他有没有真实的能力呢?

能力一般的人,不可能得到刘备的提拔,更不可能留在他的身边。而文中要说的这位主人公,他不但能力非凡,而且更是一位有着军事头脑的将才。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比起姜维来也丝毫不逊色。

他就是现今渠县人(现今土家族人)王平。谁是王平,没错儿!这或许是很多朋友的疑问,王平这个人在三国时期,不算出名,但是又是不得不提的一员良将,因为他对整个三国的历史进程是有突出贡献的。

王平到底干了什么?

刘备在汉中打败曹操之后,本来王平算是败军之士,无奈才投奔刘备,本来难当大任,不过刘备却发现王平与其他人不一般。破格提拔他为牙门将、裨将军。(试想,当年这个职位,就连赵云也是经过了数年之后才当上的。)

刘备在世之时,王平一直忠于他的职位,并且得到了无数人的认可。228年,王平已然是无当飞军的总统领。足以说明,刘备当年的眼光真是独到!否则王平怎么可以领导无当飞军这支拥有特异功能般的队伍?

王平所率领的无当飞军,第一次大显身手,便是在马谡作战失利之后,成功帮助蜀军撤退。这一次,是得到了诸葛亮的肯定的。丞相亲自给他,拜将封侯。

第二次作为便是摆平魏延之乱,由于当时魏延与杨仪不和,王平无奈率兵与魏延理论,并且喝散了魏延的兵士!虽未交战,但已经说明无当飞军的厉害。

第三次大展身手,便是历史上抹不掉的一笔光辉史了。公元243年,王平统领汉中,244年,曹爽便率领10万精锐进攻汉中。当时城中的几位守将都建议放弃前方关隘,而固守汉乐二城。王平持反对态度,他认为必须守住小关隘。因为关隘虽小,但干系到军心,如果敌人打进来,且不论最终战况如何,首先士气便会输!于是王平采取,灵活的对敌方式,不但将曹爽成功击退,而且还得到了费祎的称赞,如果当时曹爽的10万大军,可以进入汉中城,那么蜀汉江山便会提前灭亡20年。

在王平正确的战略之下,成功帮助蜀汉江山延续了20年,如此这般人物,堪当,蜀汉将领,姜维,廖化等人的偶像。在王平在世之时,无论是东吴方面,还是曹魏方面都未能进入蜀汉边境半步,这从侧面上为诸葛亮出了气!同时,也为惨死在东吴之手的关羽报了仇!为惨死在叛徒之手的张飞解了恨!蜀人常说,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也正是夸赞王平之故。王平一生,参与诸葛亮北伐,平魏延,退曹爽,个个都是硬仗!

蜀汉后期大将王平后来去哪了?最终结局如何?

三国中的将领一般都是从一而终,基本不会轻易变换主公,当然都不想背上不忠之名。但又有很多人才,却抛弃主公,投靠了更加理想的老板。如张辽,张郃,徐晃等人都是如此,被曹操的魅力所折服,甘心归顺。

曹操虽然是三国中的第一人,挟天子令诸侯,功盖寰宇。但还有一些人却舍弃曹操,投奔了别人,甚至还是比曹操实力弱小的主公。如蜀汉名将王平,就是在汉水之战时弃魏投蜀。这是为何呢?其实这不能怪王平不忠,当时投靠蜀国才是最好的选择。



王平,字子钧。巴西郡宕渠人。公元219年,老将黄忠在定军山一战大展神威斩杀了曹魏名将夏侯渊,魏王曹操大惊,放声痛哭,起大军杀奔汉中,势必要杀黄忠灭刘备为夏侯渊报仇。而此时王平正好毛遂自荐:“我深知地理,愿同徐晃将军一同破敌。”曹操大喜,命王平为副先锋,随徐晃一同领兵。

徐晃自认为自己智勇双全,于是让部队渡过河水,列阵迎敌,也就是仿效韩信破釜沉舟,背水破敌。而王平却建议到:“将军虽然用韩信的计谋,但韩信是料敌人无谋才用此计激励将士,而对面的部队主将是赵云、黄忠等人,你料定他们的计划吗?”徐晃只是不听,命王平把守营寨,自己去攻打蜀军。估计徐晃不知道,黄忠、赵云等人已经计划两面夹击魏军了,结果徐晃不敌大败而回,魏军淹死不计其数。



谁知徐晃不但不自我检讨,却埋怨王平不来救援,甚至都想杀了王平。王平有理无处说,只好把心一横,率领本部人马点燃魏军营寨,趁乱投奔对面的赵云而去。赵云将王平引荐给刘备,刘备知道王平熟知汉水地理,于是高兴地说道:“我得子钧,取汉中无疑了!”

自此王平归蜀,此后随刘备在汉水之战大败曹操,多立功劳。虽然徐晃威胁王平,是王平投降蜀汉的直接原因。但还有很多王平无法诉说的缘由,因为抛弃强大的曹操,投奔立足未稳的刘备,对王平来说简直是弃暗投明。



首先,王平此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历史中称王平“手不能书,所识不过十字”,但王平却是个不识字的文化人,有着自己理想。不但能“口授作书,皆有意理”,而且在那个乱世,出身行伍的谁不愿意建功立业,自己刚出道就遇到徐晃这样的莽夫领导,自然在曹魏过得很不如意,甚至成了上司的出气筒。在随徐晃出战时,曹操只给了一个“校尉”头衔,这对王平来说无法忍受,难道自己就这样不值钱吗?

其次,王平哪里人,巴西郡宕渠人,在张郃被张飞击败后,此时的宕渠已经属于刘备的地盘了。家人在刘备处,自己却在曹操处,如刘备早期谋士徐庶一样,身在曹营心在汉。王平本想在曹魏处建功立业,但曹魏不容,所以还不如投降刘备,家人团聚岂不美哉。



最后,王平在曹魏不如意,但到了刘备处,却从“代理校尉”直接变为了“牙门将、裨将军”。如果你是王平,一个校尉还是代理的,你说你气不气,而到了刘备处直接升为将军,简直就是遇到了春天。所以王平不但抛弃了曹操,还是毫无悔意的离开。

刘备得到王平后,很快击败了曹操,占领了汉中全境,与同年自立汉中王。王平自然也会水涨船高。而此时的曹操不但失去了兄弟夏侯渊,还失去了汉中。如果跟战败的曹操北去,估计都会受到责罚,到时候连校尉都做不了。

当然王平是金子总会发光,在随诸葛亮北伐时,王平屡立战功成了蜀军不可多得的将才。



在街亭之战中,虽然马谡指挥失误,但王平却严阵以待,率领数千人鸣鼓对峙,让张郃以为有埋伏,不敢大举进攻。公元231年,诸葛亮还曾命王平驻守南围,司马懿命张郃攻打,王平坚守不出,张郃不能胜。在蜀汉后期,蒋琬病重期间,王平临危受命,在汉中击败曹爽的数十万大军,可谓国家柱石之臣。

王平最终的结局还是不错的,王平在魏国郁郁不得志,但到了蜀国确实大放异彩。王平最后被封为安汉侯,顾名思义就是安定蜀汉的意思。王平于公元249年逝世,其子王训继承了爵位。也算是功成名就封妻荫子了。

刻意打压魏延的诸葛亮,为何会重点提拔王平呢?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诸葛亮在大多数人心目中,都是算无遗策的存在,一生中仅有的失误就是识人不明,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从而使第一次北伐无功而返。但是剥除罗老先生为他添加的光环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诸葛亮并没有这么神奇,不说他的其他败绩,单说用人这一点,就让人不敢苟同,例如蜀汉名将魏延就从来没有得到他的重用,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在《三国志》中,魏延并非是脑后有反骨的小人,而是战功赫赫的大将,他“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而且很快就得到了刘备的赏识,得以镇守战略要地汉中,这个地方可是大家都认为,刘备会派张飞镇守的地盘,由此可见魏延之能。而且抛开其他人的反应不说,一生刚而自矜的关羽,得知此事之后,完全没有异议,一个认为马超和黄忠都不配与自己并列的人,默许了魏延取代张飞,可见他也承认魏延的能力。

当然,魏延的确有让人信服的本事,诸葛亮派他西征羌地的时候,他与曹魏后将军费瑶、郭淮等人大战之后,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之后跟随诸葛亮北伐,一直是头号将领,立下的战功也不容不觑,按理说,关张赵马黄相继去世之后,他就是蜀汉的顶梁柱了,可是诸葛亮却从来没有重用他,在他提出“兵出子午谷径取长安”的妙计之后,更是直接否决。

诸葛亮真正重用的是,在战争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例如曾与马谡一起守街亭的王平,此人在杨仪让他追杀魏延的时候,不敢上前,成就了马岱;接替魏延拒守汉中时,面对无能的曹爽,不敢迎战,龟缩在城中等待援兵,比之魏延,差得不是一点半点,但是他的不肯犯险这一特点,却深得诸葛亮的赏识。

其实这与诸葛亮的性格有关,司马懿曾评价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意为诸葛亮过于小心谨慎,做事优柔寡断,不敢轻易犯险。魏延却适好相反,他有大志,也有勇气,敢拼敢搏,不但在刘备让他驻守汉中的时候,扬言“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跟随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他提出的“奇袭子午谷”,风险也非常大,所以诸葛亮不敢重用他,害怕事情朝着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发展。

原本诸葛亮去世后,魏延没有人掣肘,或许可以一展大才,虽然不一定能挽救蜀汉的危机,却也不至于让刘禅败的如此狼狈,但是一生谨慎的诸葛丞相,却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生生以叛乱之名,将其逼死。一代名将,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却因为孔明的谨慎,死于战友之手,落得诛灭三族的下场,不知道诸葛亮如死而有灵,会不会心怀愧疚?

三国时期,蜀汉的十大名将分别是谁

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说说本人理解的蜀汉四大名将吧,可能有不符合大家想法的地方,关羽、赵云、张飞、马超、黄忠、魏延、姜维、王平、孟获、刘封

1、关羽,汉族。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关羽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

2、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凡成就。

3、张飞,字益德,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勇武过人,与结拜兄弟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在巴西之战中,击败魏国名将张郃。

4、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氏。马超父亲叫马腾,大约在汉灵帝末年与西州的边章、韩遂等共同起事。初平三年(汉献帝的年号),马腾、韩遂率兵进军长安。当时的汉朝廷(将两人招安),封韩遂为镇西将军(驻守金城兰州)。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驻守郿县。当年,马腾又一次攻击了长安,结果军败,就退回了凉州。

5、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

6、黄忠,字汉升,南阳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破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拜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

7、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三国时蜀汉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

除了以上详细介绍的,还有王平、孟获、邓芝、刘封、廖化、关兴、关平、关索、张苞,夏侯霸(魏降将)、诸葛瞻、马岱、张嶷、关统(关兴子)、刘封、诸葛尚、张翼等大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1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