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为何被称为隐太子,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当中,作为一个失败者,其实还是很有些遗憾的,他原本才是李渊定下来的太子,不出意外的话,最终他会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被李世民所杀,李渊不得不把太子之位给了李世民,这才有了我们看到的历史。而李建成还有一个称呼,是李世民给他的,即隐太子,这个称呼是不是可以说明,李世民其实对当年自己的所作所为还是有一些后悔的呢?
1.李建成简介
李建成(589~626年),字毗沙门,陇西成纪(今甘肃临洮县)人。唐朝开国太子,唐高祖李渊嫡长子。
晋阳起兵之前,前往河东募兵。率军攻略西河,攻取霍邑,占据潼关,攻克长安。唐朝建立后,册立为皇太子,协助处理政事。李多次率军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发生玄武门事变,为李世民所射杀,时年三十八岁,五子一并遇害。
贞观二年(628年),追封息王,谥号为隐,贞观十六年(642年),追赠隐太子。
2.李世民为何追封李建成为隐太子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李世民登基后追认大哥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并以亲王礼安葬。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又再次下诏恢复李建成的太子身份,成为“隐太子”。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玄武门之变,杀死亲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夺得皇位。可是毕竟是屠兄弑第,伤天害理,这是他政治生涯最不光彩的一面。追封李建成,可以为自己正名,让自己得皇位的过程更加理所应当。
第二:是因为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之间的夺嫡之争日益激烈,朝廷上也行成“东宫党”与“魏王党”两大集团,对朝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李世民想借追封李建成为“隐太子”的做法,警示魏王,自己依旧会尊重“立嫡以长”的做法。不过后来因李承乾谋反,这个做法也就不复存在了。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生病(一说是服用天竺长生药导致暴疾 ),医治最终无效,命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649年7月10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3.李建成为什么斗不过李世民
第一,李建成虽然贵为大唐的开国太子、大唐的储君,但属于朱标式的人物,性格仁慈,优柔寡断。他和李世民的争斗主要靠弟弟齐王李元吉及手下一干谋士给出谋划策,李元吉和魏征几次劝说李建成先下手为强,但李建成心软,念及手足之情没有痛下杀手。但李世民不一样,心狠手辣,不仅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连他们几岁的孩子都不放过,甚至皇上李渊都被他软禁起来逼宫夺位,秦王可不是一般的狠,心慈手软的李建成自然都斗不过心狠手辣的李世民。魏征曾说,李建成若是听他的,就不会有今天。无毒不丈夫,生在无情的帝王之家却心存善念,注定只能成为悲剧。
第二,李建成一直呆在京城协助李渊处理政务,而李世民每次都争着上战场,争着去立功,因此李世民在军队中威望和影响力比太子李建成还高,李世民羽翼日丰。其实李建成也没错,李建成是太子,古代太子爷的名号还是很厉害的,只要不犯事,下一任皇上肯定是他的,犯不着和二弟李世民争。只是没有想到李世民居然敢公然冒天下大不韪发动叛乱,杀兄囚父抢皇位。
第三,李建成和李元吉在长安的兵虽然比李世民多,但李世民手下多是军中悍将,骁勇善战之辈,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私兵比不上李世民的私兵。更严重的是,李世民并没有选择直接对决,而是采用“斩首行动”,在玄武门设伏兵,直接干掉了毫无防备的李建成、李元吉。李建成、李元吉麾下的军队群龙无首,所以也没闹腾出大动静。李渊虽然不满李世民的做法,但李渊被李世民软禁起来,只能任李世民摆布,默认了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事,乖乖把皇位传给了李世民。
自古“成王败寇”,历史上曾有数不清的皇位相争,手足相残。而史书总是由成功的人谱写。近年来,人们因而也越来越质疑史书的真实性。开端为一位位的史书人物“平反”。今天,小编要说的,是唐代第一位皇太子李建成。
李建成,是唐朝的第一位太子,同时也是第一位“废太子”。在许多史书杂论中,都将李建成写成一位“奸王”,挖空心思想要谋害李世民的背面人物。昏庸无道,无才无德。但是,李建成在历史上真的是这种形象吗?
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之前,写信招之,李建成曾率领部队经略西河数郡,并跟随大军平定长安。为李渊的统一天下做出了功不可没的奉献。
论李建成的聪慧才情,不得不提攻打刘黑闼,刘黑闼是窦建德的部下,权力庞大,李世民曾屡次带病镇压围歼,都无法完整歼灭这股权力。后来,刘黑闼东山再起,李建成带兵围歼,开端采用以德服人,深受百姓爱戴,名望很高。刘黑闼开端失去民意,权力越来越小,最后被李建成活捉。由此可见,李建成的才气杰出,机智过人,并不是史书中所写的无才无德。
另一件事是武德九年,李渊有意废弃佛教。李建成以佛教三乘、八正力谏不可,得以劝住李渊。保住佛教,也可见李建成的聪慧。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起玄武门事故,亲手射杀李建成,还将李渊的一切儿子一并杀害。李世民为了掩盖本人的残暴和罪行,刻意监管史官写史书,将这段真实的历史大肆改写,李建成自此在各种史书杂论中都成了昏庸无能,无才无德的人物。
历史究竟是由胜者书写,正所谓成王败寇。但是论才德,历史奉献。李建成也真的是个值得后人称誉
这个问题很多李渊的前辈都遇到过,比如,刘邦在立刘盈和刘如意上犹豫不决。曹操在立曹丕和曹植上摇摆不定。如果稍微了解一下会发现,刘邦也好,曹操也罢,最终都立了年长的儿子为太子。
李渊在立太子这件事上会犹豫吗?肯定会慎重考虑的,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公元618年,他还是选择了李建成当自己的接班人。是李渊昏庸吗?是李建成平庸吗?都不是。李渊是个被人为削弱的开国君主,所以人们对他的印象并不深刻,李渊如此,何况李建成呢?
李渊的动机很容易揣摩,其一,李建成毕竟是嫡长子,其二,李建成本身才华也不弱,其三,或许他对李世民的治国才能还是有怀疑的。不可否认,李世民的才能,功劳和威望是很高的。
但是,李建成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李世民骁勇善战,李建成老成持重。李世民负责带兵打仗,李建成负责后勤保障。知子莫若父,李渊知道李世民的野心,所以,早早的把太子的名分给定下了。
却未想,人算不如天算,李渊还是低估了李世民,最终还是发生了玄武门之变。最终李建成被杀,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
或许,李渊想的很好,只要把李建成扶植起来,李世民就乖乖听话了。这一点,后来的朱元璋也是如此,想让最能打的朱棣镇守北方,朱允炆坐拥江山。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哪怕是在帝王家。
李建成也非无能之辈。事实上李渊造反成功,手上有两张王牌,就是这两儿子。在造反刚开始时,李建成和李世民并肩作战,同样立下不世之功。可是李渊称帝后,就立李建成为太子,太子乃国之本,一般不轻易出战,所以立战功事就都是李世民出面了,导致一个战功越来越多,直至功高震主。但这个功很大程度上是用人方略造成的,不是李建成无能。事实上李建成在当太子后唯一一次出征,就彻底击溃此前屡败唐军的刘黑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1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