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曹操刘备死后,孙权为什么没法统一天下

以史为鉴 2023-06-16 07:55:49

曹操刘备死后,孙权为什么没法统一天下

孙权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孙权从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开始,到自己病逝,他继续活了近30年的时间。

先后熬死了曹丕、诸葛亮、蒋琬、司马懿等当世之英杰,也熬死了曹叡和公孙渊这些比他晚一辈的人。

说他是三国时期第一能熬,实质名归。

但是在这二十九年中。孙权却几乎没有什么作为,这与他早期的锐意进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很难理解。

这里就对曹操和刘备死后,孙权的所做所为,以及他的心里想法做一个陈述总结。说说孙权晚年的那点事。

公元219年,孙权干了一件确定了三国鼎立的大事——偷袭荆州。

这是他一辈子干的最成功的一件事,也是他一辈子干的最失败的一件事。

说他成功,是因为孙权在多次谋求淮南合肥失利后,他的清醒的认识到,自己与曹魏的实力差距是巨大的。东吴不应该跟曹魏死磕了,而是拿下荆州,徐图自保。

于是,在此之后,他派兵偷袭荆州,重锤了刘备的上升势头。

并且他不再以谋求曹魏的土地为自己的第一诉求,而是以劫掠人口、财货为主要目标,力图缩小自己与曹操的差距。

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孙权很成功。因为东吴的地盘和人口都扩大了一倍,而刘备对东吴的压力也锐减。

但是,让孙权没想到的是。曹魏方面对刘备根本看不上。之前关羽在荆州时,魏国还派重兵防着关羽。

等于关羽替孙权分担了一部分的压力。然而当关羽被孙权杀死后,魏国的压力就全部压倒东吴身上了。

夷陵大战之后,曹丕以孙权对自己不恭敬为借口,迅速调集了曹仁、张辽、张郃、曹真和曹休等一干曹魏大将征讨东吴。

这一战下来,曹魏和东吴都是精锐尽出,动用的总兵力比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要多。双方大战六个月,最终以曹魏退兵收场。

这一战,曹魏用事实证明了一件事:虽然是三足鼎立,但是蜀汉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曹丕选择挥师南下瞄准孙权。如果蜀汉忍着不出兵,孙权只能自己单挑曹魏。

孙权瞬间傻眼了……

因此在公元223年,也就是刘备病死白帝城的那一年。孙权在打退曹魏的入侵后,他迅速与蜀汉复通了关系。双方缔结同盟,关系恢复到了吕蒙偷袭荆州之前。

在此之后,一直到蜀汉灭亡前夕,孙权都没有再动过蜀汉的心思。

也就是说,不是他没想过灭蜀,而是他不敢灭蜀。他怕自己灭蜀时,曹丕会揍他。

既然攻蜀已经不可能了,孙权就只能把目光投在曹魏的身上。但是孙权打不赢曹丕,他之前已经吃过几次大亏。

如果没有刘备帮他分担压力,他根本不敢挑衅魏国。

所以,孙权也就只能放弃扩张的想法。专心处理东吴的内部问题。

什么问题呢?主要是两方面。

第一,孙权自己的名分问题;

第二,东吴内部的叛乱势力;

所谓名分,就是孙权当时对自己的定位。曹丕和刘禅都是皇帝,只有他是吴王。而他的吴王还是曹丕封的,也就是说,东吴名义上是曹魏的藩属国。

但是公元222年时,东吴已经与曹魏翻脸,这个藩属地位已经名存实亡了。

所以孙权需要自己给自己找名分。也就是像刘备那样,自己给自己编一个称帝的理由。否则他就天然的比魏、蜀矮三分。

而东吴的不安定因素,指得是东吴内部的士族问题和反对孙权的叛乱分子。

这些人的力量太强大,孙权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他需要时间来消化新占领的荆州和交州,也需要时间缓和自己与士族的关系,更需要时间去消灭江东的山越人。

于是这么一拖,孙权也就有五年时间没有对外发动大规模的扩张。

到了公元228年,孙权见时机成熟,便来了一把大的。他授意周鲂诈降,引诱魏军进入他在石亭设好的伏击圈。

这一战,即历史上的石亭之战,也叫“周鲂断发赚曹休”。

当时的魏国扬州都督曹休中计,率兵深入吴国境内。吴军九万,魏军十万,结果魏军被东吴打的屁滚尿流,连曹休的老命都差点丢了。

所幸是后来魏军的增援赶到,魏军才没有被吴军全歼。

诸葛亮在听说孙权主动出击后,也迅速调了三万蜀军,以强行军的速度,在一月之内北上陈仓,攻打陈仓关,减轻孙权的压力(第二次北伐)。

然而东吴接下来的行为却让诸葛亮失望了。孙权见魏军增援后,立即下令退兵。让诸葛亮空欢喜了一场。

一年后,孙权凭借石亭大战的威望,在建业称帝。(这应该是他发动石亭大战的一个原因吧)

在此之后,东吴与曹魏又有四年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一直到公元233年,诸葛亮决定第五次北伐魏国时(也是最后一次),孙权才再次出兵。

这一次是诸葛亮挑的头,孙权认为诸葛亮的建议可行,便积极响应了蜀汉的行动。

结果,诸葛亮在渭水河畔被司马懿熬死。孙权在前期风风火火了一把,后期见战局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他就赶紧退兵了。

而他这次退兵,他把脸都丢光了。

当时,魏明帝曹叡对大臣说:这次蜀吴来犯我大魏,诸葛亮才是胜败的关键,渭水一战只许胜,不许败!我不管司马懿怎么打,哪怕是丢人现眼也无所谓,只要能打退诸葛亮即可。否则大魏的西部危矣。而孙权那个鼠辈,只要我亲自带兵去讨伐,孙权胆小鬼肯定要跑路。因为我已经看穿他的尿性了。

然而,曹叡居然还是高看了孙权。他本以为自己到前线后,孙权就会跑。

结果,魏军主力离前线还有数百里时,孙权听说曹叡亲征,连照面都不敢打,直接就望风跑路了。

秋七月壬寅,帝亲御龙舟东征,权攻新城,将军张颖等拒守力战,帝军未至数百里,权遁走,议、韶等亦退。——《三国志·魏明帝本纪》

这就是孙权的德性,也难怪曹叡会笑他胆小如鼠。

可能有人会问,孙权与曹丕同辈,他被曹叡这个晚辈小儿这么欺负,他就能甘心?

答案是:孙权他不忍气吞声能怎么办?自己造的孽,只能自己还。

三足鼎立的局势早已稳定,蜀汉不能打,魏国又不打蜀汉。东吴就那么大,他的实力只有魏国的一半。实力悬殊太大,他确实是打不赢。

为了绕过曹魏扩充实力,孙权还曾经派卫温和诸葛直带一万士兵去台湾抢人口,可带回来的蛮夷还没有损失的人多,气得孙权把卫温、诸葛直给砍了。

为了绕过曹魏扩充实力,孙权还曾经向辽东霸主公孙渊暗送秋波,派了一万士兵去辽东帮助公孙渊。

结果使者被公孙渊斩杀,一万兵也被缴械。差点把孙权气疯了,急得他要千里奔海去征讨辽东。

扩充不了实力,孙权也没有办法。先前他与曹操打过多次,也与张辽、满宠这些魏国的大将打过多次。每一次他都打不赢,失败的教训太多了。他只能忍。

后来,诸葛亮病死。蜀汉方面的新任总经理蒋琬联络孙权,希望联合北伐。结果孙权还瞧不上蒋琬,不愿意搭理他。对合作北伐的提议一拖再拖。

再后来,辽东霸主公孙渊被司马懿斩杀,东吴彻底失去了从东北购买战马的可能。也失去了一个盟友。此时的孙权,只剩蜀汉这一个独苗伙伴了。

他瞧不起蜀汉,又没有任何的盟友,只能就这么忍气吞声,不再对曹魏动武了。

外事诸多不利,家里又祸事连连。

孙权六十岁时,太子孙登去世。孙权立了新太子孙和,但他又宠爱鲁王孙霸,导致东吴内部二宫之争。

没过多久,亲密战友诸葛瑾也去世了。孙权脑神经抽疯,开始与天斗与地斗,与吴国全国斗!

为了避免自己死后士族擅权,孙权在太子孙登病死三年后,派人去骂陆逊,骂的陆逊最后忧愤而死。

又过了五年,孙权脑子又开始抽疯。他先是废了太子孙和,接着又赐死鲁王孙霸。改立年仅七岁的幼子孙亮为太子。

到他六十九岁时,他把巨能熬的司马懿也熬死了,成为汉末三国的那批群雄中,仅剩的一个独苗。但是这时孙权也已经中风,离咽气也不远了。

公元252年,孙权七十岁。驾崩。

纵观孙权这一生,他的辉煌是偷袭荆州,他的上升转折点也是偷袭荆州。当刘备被他砍掉左膀右臂之后,蜀汉就残废了。

没有蜀汉的从旁牵制,光靠孙权自己的能力,他根本就撼动不了曹魏的霸主地位。

一个连合肥都打不下来的人,还能对他抱有过多的期望么?

不过,东吴的外战不利,也不能都赖到孙权一个人的头上。当时是士族社会,是一个需要九品中正制的时代。蜀汉和东吴却都不搞这一套。这就导致了吴蜀两国很严重的国内矛盾。

很多的蜀人和吴人,成天都在散布亡国论,盼望“魏国鬼子”来“解放”自己。

这三天两头的有人造谣,搞得人心惶惶,仗还怎么打?

后来的人就对当时东吴军队有过评价:吴军不是没有战斗力,但就是没有凝聚力。东吴的豪族对开疆扩土的积极性不高,不想陪孙权去伐魏,削弱自己的力量。

这个问题反过来想,也证明吴军是一支守土责任感很强的军队,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十分看重。能够坚决的抵御侵犯之敌。

也就是说,东吴军队在保家卫国这方面表现的很出色。但是开疆扩土时,就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了。

孙权他在位时,凭借他的威望,还能处理好东吴的三大派系的关系(淮泗将领、流亡北士和江东士族)。让东吴政权在曹魏的压力下,苟延残喘。

但是,东吴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是无法弥合的矛盾。这样,也就不可能给孙权有作为的条件和空间了。

所以,为什么孙权在刘备和曹操去世后,毫无作为呢?归根到底来说,就是当时的东吴政权不支持孙权的锐意进取。

英雄人物,并不是能改变历史轨迹的人,因为历史的大方向,不是一个人无法改变的。

这一点,不仅仅是针对孙权一个人,同样也适用在刘备和曹操身上。

并且,孙权也算不上是一个能打仗的人。不说跟曹操和刘备比,他跟同辈的诸葛亮和司马懿也有差距。

孙权他知道自己的短板,所以在确立天下三分后,他对开疆扩土也保留了很大的克制性。

曹操和刘备死后孙权再无对手,孙权为什么不能一统天下?

因为当时东吴还不具备可以攻打蜀国和魏国的能力,虽然说夷陵之战蜀国惨败,但是刘备去世了以后,由诸葛亮主掌蜀国大权,诸葛亮的能力自然还是很强的,所以孙权不敢贸然攻打蜀国,夷陵之战东吴损伤也不小,而魏国此时的统治者是曹丕,曹丕的能力继承了自己的父亲曹操,比蜀国的刘禅强太多,魏国也是三国当中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东吴不可能敢挑战魏国。

看过《三国演义》,很多人都发现在曹操和刘备去世了以后,无论是蜀国还是魏国,总体实力都下降了一些,特别是蜀国刘备和关羽张飞三人去世了以后,基本上就是由诸葛亮主政大权了,而此时的孙权很多人认为他完全可以一统天下,毕竟在当时,孙权也打赢了蜀国,所以说他应该有足够的信心继续攻打下去,而孙权之所以没有统一天下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东吴其实也未必对蜀国或者是魏国产生足够的优势。

先来看看蜀国,虽然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已经去世了,但是诸葛亮的统帅能力还是很强的,哪怕是在当时夷陵之战,蜀国失败了以后,在诸葛亮的领导之下,蜀国依然在有序的进行发展军事,而夷陵之战其实东吴也是大有损伤,但是曹魏却没有什么损伤,此时的曹丕也在准备好调整战略,还想着继续反攻东吴,因此孙权也是很谨慎的,不敢随便出击任何一个地方。

要知道曹丕的能力还是很强的,比起刘禅,那强的不止一点点,他多年以来都是受到曹操的教育,无论是统兵能力还是智商都不会比孙权逊色,而且当时曹操所统治的魏国也是我国现在的中原地区,这里自古就f富裕,军事实力也不可小觑,所以各方面恢复得非常好,人才也是不缺的,几乎样样都比东吴要强大,所以说孙权想要攻打魏国是不可能会胜利的,但是魏国虽然强大,也不具备统一的能力,因为魏国内部经常发生叛乱,加上司马懿也在虎视眈眈的掌控着魏国主权。

曹操和刘备死后,为啥孙权依然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梦想?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赤壁之战后,曹操一统天下步伐终止,天下三分鼎立,曹操和刘备,以及孙权乃当世雄主,开创三国时代,不过,曹操和刘备,并没有孙权寿命长,分别在公元220年、公元223年,相继离世。然而孙权却活70岁,为什么孙权在曹操和刘备都不在的情况下,不能一统天下?



孙权作为一代雄主,连曹操都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加上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孙权可以说实力强劲,为什么就不能在执政的数十年里一统三国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孙权综合实力不强,缺乏进取心



东吴政权的人才以及综合实力相对曹魏而已,比较薄弱,大部分的贤才都是孙坚和孙权的旧部,江北流亡人士。但是在孙权称帝之际的时候,孙权麾下的鹰派大将周瑜、吕蒙、程普、甘宁等都已经去世,加上江东士族和山越的牵制,导致东吴的进取心不足,勉强自保。加上,三国时代,华夏的政治中心仍旧是以洛阳京畿为主,而长江流域的发展不够普及,在持久的对抗之中,东吴的势力越来越薄弱,最终失去争夺天下的实力。

第二:东吴军制缺陷,孙权指挥能力不足



孙权虽然是雄主,却不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从小在父兄的庇护之下,战斗经验缺乏,所以不善临阵,这就直接影响了孙权争夺天下的进程,曹操和刘备,那次不是亲临战场指挥,才凝聚强大的军事力量。加上东吴的军制缺陷,比较杂乱,以水军为主,如《历代兵制》所说:“吴多舟师”。东吴军制中,还有领兵世袭制这样做法,也就意味着,东吴的军队完全是将领的私兵,被家族所控制居多。孙权多次领兵,北伐曹魏,但是事实上,却因为军队杂乱,不便于统一指挥,导致战败者居多,从而失去了一统的机会。

第三:外交反复,魏蜀两国稳定防御巩固



东吴和蜀汉本是偏弱的国度,只有联盟一起,才能一起对抗曹魏,然而孙权跟蜀汉的结盟,反复不定,留下间隙,导致双方合作不够彻底。于此同时,曹魏和蜀汉内部政权稳定,在大力发展本国的经济和招募人才,并无大的祸乱,加上对东吴的防范不曾松懈,导致东吴无计可施。在东吴北伐曹魏过程,最惨的一次,是张辽威震逍遥津,彻底了打破了孙权的胆气,这一战,差点活捉了孙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0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