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惠帝刘盈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刘盈是汉高祖刘邦的嫡子,吕雉的孩子。公元前194年即皇帝位(16岁)。
汉惠帝刘盈
刘邦称帝后,被立为皇太子。但刘邦不喜欢他过于柔弱,竟屡次想废掉他而立赵王如意,最后在母亲吕太后的多方运作下,方得以保全太子地方。待位即皇帝位后,又被母亲吕太后专权压制,导致刘盈多了一些唯唯诺诺的成分。
刘盈继位后,吕后掌控朝政大权,萧何继续为相国,朝政大事内决于吕后,外决于萧何,惠帝唯有拱手。但是汉初经济凋敝,务在休养生息,国家基本上无大事。惠帝即位第二年,萧何去世。萧何去世前,惠帝临相国府问其身后安排,萧何推荐了齐相平阳候曹参。萧何去世,曹参任相国。
曹参
道家学术的延续:曹参任相国后,推荐和选拔了一批务实而不图虚名的官吏,撤换了那些不干实事又好生事端的人。自此之后,一些具体务他就不再过问了。惠帝见相国整天不理政务,心里很不放心,便去问曹参。曹参便说“先帝和萧相国安了天下,又制定和完备了一套法令政策,我们只要认真遵守,继续推行下去不就很好了吗?”惠帝听后,大赞。曹参当年拜盖公为师。盖公集历史经验,给他讲了一套“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的道理。其意思就是说,当政者只有简政安民,国家才会安定。这种思想就叫“无为而治”。曹参是个有深谋远虑的大臣,他建议惠帝推行“无为而治”的思想,正是适应了经过秦朝暴政和多年战乱之后,百姓渴望过上安定生活的需求。
与民休养,施仁政:惠帝根据曹参无为而治思想,奖励人口增殖与土地开垦,规定民间女子至30岁如果再不出嫁,就要罚款。他注意减轻百姓徭役,两次修筑长城,每次征发十五万人,每人不能超过一个月。他进一步减轻赋税,把刘邦定制的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农田的总产量,农民和地主三七开,农民得七成,地主得三成。地主的三成取其一成交赋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以仁德之意,安定北方:惠帝继续推行与匈奴和亲的政策。惠帝在位时,北方匈奴强盛,领袖冒顿派使臣调戏吕后,语言亵渎,吕后要兴兵讨伐。惠帝为避免战争,说服吕后,要顾全大局,汉朝应贵在休养生息。要忍受污辱。同时惠帝还盛宴款待来使,并且送给冒顿一位宗室公主,赠送许多礼物,使得冒顿很受感动,回赠了许多马,主动与汉朝和好,安定了边境。
吕后吕雉
杀赵王如意,把戚夫人做成“人彘”的狠毒女人-吕雉吕太后:吕后最痛恨的是赵王如意及其母戚夫人。这对几乎打败吕后母子的竞争对手,成了她首先整肃的对象。刘邦死后不久,吕后令内宫永巷官员逮捕戚夫人,并以囚犯身份打入监狱待审,同时派使者急速召回在邯郸的赵王如意,准备一起治罪。使者三次前往,都被赵国宰相周昌遣回。由于周昌是呂后恩人,因此吕后也不敢强迫。只好先将周昌调回京城。接着吕后再派人召回赵王,由于其他臣属不敢阻拦,只好将赵王如意送回京师。
赵王如意墓
周昌回京师时诉说于皇帝刘盈,求他出面保护如意。刘盈那时18岁,个性虽仁慈,却有主见。他知道吕后有意杀害如意,亲至霸上迎接,同入宫,并且共同饮食,起居。可是有一天早上刘盈外出打措,如意因为早上没起来,就没有跟着同去。利用这个机会,吕后立刻派人配制毒汤,杀害了如意。刘盈回来时,如意已死,刘盈痛哭流涕,但也没办法追究责任。
戚夫人
杀掉赵王如意后,吕后又令人将戚夫人的手足砍断,挖掉双眼,并用药物将耳弄聋,强饮哑药,让他不能话,再置于厕所中,称作“人彘”并且让刘盈去观赏“人彘”。
刘盈并不知什么叫人彘,便前去观看。18岁的善良少年,看到这种惨状自然大惊,立刻问太监这是何人。听到这人竟是戚夫人,顿时魂飞魄散,放声大哭,直至昏死。之后有一年多的时间,他神志不清,无法视事。稍有好转,便派人向吕后表示,像这样的残忍行为,绝不是人可以做出来的,臣为太后子,非人也,终不能治天下,请自处吧。
从此,惠帝便不理朝政,心情郁郁,久病不愈,于公元前187年死于未央宫。死时年仅23岁。
刘盈假死的说法,应当是后世人的一个美好愿望,纯属传说,汉史的记载,特别是在汉武帝之前的历史,应当说,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在《汉书 惠帝纪第二》中记载:“七年冬十月,发车骑、材官诣荥阳,太尉灌婴将。春正月辛丑朔,日有蚀之。夏五月丁卯,日有蚀之,既。秋八月戊寅,帝崩于未央宫。九月辛丑,葬安陵。”而且在《史记卷九 吕太后本纪 第九》也有相关的记载“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闲。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儣明,孝惠还,赵王已死。于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辉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这里,汉书与史记中关于与惠帝驾崩的时间是完全一致的)可见,孝惠帝刘盈确实是因受到过度的精神刺激和心理打击,从此饮酒作乐,同时也种下病根,年仅23岁便因病而崩。
文/格瓦拉同志 在汉朝400多年的历史上,有一位皇帝的能力被严重低估,形象被严重扭曲,此人便是汉惠帝刘盈。在常人的印象中,刘盈是一位软弱不堪、无所作为的皇帝,但根据史实来看,这个论断根本站不住脚。其实,汉惠帝是一位仁慈宽厚、屡施善政的千古名君,之所以这样说,从他在位7年间的作为中可见一斑: 1.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屡屡施惠与百姓。由于秦朝末年的连年战乱,汉朝建立之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的生活极端困苦。按照正史的描述,当时的情形是「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见《汉书·食货志》),真是悲惨到了极点。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汉高帝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而在惠帝在位期间,这项国策得到进一步推行。 不仅如此,惠帝为了更好地实惠于百姓,在国内外局势趋于稳定的情况下,下诏取消高帝临时增加的赋税,重新恢复「 ”十五税一”的标准。与此同时,惠帝又通过免除徭役的方式,鼓励农民努力耕作、辟田增产。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惠帝还放松对商人的各种限制,从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增加国家收入。在这些政策的带动下,汉朝的经济呈现蒸蒸日上的现象,并为后来的「 ”文景之治”打下基础。 2.废除「 ”挟书律”,允许民间收藏书籍。汉朝肇建之初,在思想文化领域承袭秦朝的旧制,规定除官府相关部门可以收藏书籍外,严厉禁止民间私藏书籍,一旦有人敢于违抗,则往往会遭受灭族的酷刑(「 ”秦律敢有挟书者族。”见《汉书·卷二》张晏注)。「 ”挟书律”虽然有利于汉朝推行愚民教育,但却因此导致民众的知识长期保持在最低水平,使得整个社会氛围死气沉沉。 有鉴于此,惠帝四年(前191年),刘盈顶着来自各方的强大压力,毅然决然地宣布废除「 ”挟书律”,允许民间收藏书籍。此令一出,长期受到压抑的诸子百家再度活跃起来,使得整个社会氛围产生积极的变化。与此同时,有书可读的士人们怀揣着「 ”致君尧舜”的梦想,开始进入朝廷做事,由此也为汉朝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真可谓「 ”一举两得”。 3.救护兄弟,尽显仁者风范。汉高帝驾崩后,吕太后在幕后操纵朝政的同时,对昔日的情敌和庶子们进行疯狂的迫害,面对这种情况,惠帝都是力所能及地保护他们。例如,齐王刘肥是惠帝的庶长兄,在入朝期间因为得到皇帝的礼敬,结果遭到吕太后的嫉恨,由此被赐予毒酒。惠帝见状赶快过来救护,并作出准备和兄长共饮毒酒的姿态,迫使吕后放弃原计划(《史记》、《汉书》均有记载)。 不仅如此,对于当年差点儿抢走自己太子之位的异母弟刘如意,惠帝也是千方百计地予以保护,虽然最终刘如意被吕后毒杀,但刘盈先前的努力却是有目共睹。而对于戚夫人,惠帝在见到她被削为「 ”人彘”的惨状后,非但没有幸灾乐祸,反而怒斥母亲太不人道(「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见《史记·卷九》)。刘盈的仁者风范,由此可见一斑。 4.坚守人伦底线,不肯跟张皇后进行「 ”亲密接触”。吕太后出于「 ”亲上加亲”的思想,将年仅11岁的亲外孙女张嫣(鲁元公主之女)召入宫中,让她做惠帝的皇后,时在惠帝四年(前192年)。对于这违背人伦天理的婚姻,惠帝虽然不敢违逆母后的意志,但内心却始终无法接受,直到驾崩,都未曾与外甥女发生过实际关系,让年纪轻轻的张嫣守了「 ”活寡”。 张嫣死于汉文帝后元年(前163年),此时距惠帝驾崩,已经过去25年时间。据《汉宫春色》记载,张嫣死后入殓时,宫女们替她净身时惊人地发现,皇后至死竟然都冰清玉洁,依然是个处女。(「 ”后既无骨肉懿亲在侧,小敛时,侍女为后沐浴,验视后之下 体,皆曰:‘可怜哉,后真处女也’”)消息不胫而走,天下的臣民无不哀怜、叹息,并对汉惠帝当年的举动深为折服。 由以上史实来看,汉惠帝非但不是一位软弱可欺、无所作为的傀儡皇帝,反而是一位千古仁君,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在伦理道德方面,都堪称后世帝王学习的典范,不是吗? 史料来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汉宫春色》
汉惠帝刘盈是刘邦的儿子,也是西汉的第二位皇帝。他之所以能够顺利接班,主要原因是他是刘邦钦定的太子,所以在刘邦死后,自然是要接班的。当然了,这期间刘邦也动过换太子的心思,可最终没有成功。
刘盈是刘邦的嫡长子,虽然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刘肥,但毕竟刘盈的母亲是吕后,所以刘盈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
早在汉朝建立前,刘邦是汉王时期,刘盈就已经是王太子了。而在刘邦登基为帝后,刘盈就顺理成章地被钦定为皇太子,吕锥也成为了皇后。
然而,刘邦在之后喜新厌旧,对年纪越来越大的吕后不喜欢了,转而开始宠爱年轻貌美的戚夫人。同时刘邦也越来越看不上自己选的太子刘盈,认为他个性不像自己,稍微有点软弱。反而开始喜欢他与戚夫人所生的三子刘如意。
所以他有了易储的打算,与群臣商议,但恐怕令他都没有想到的是反对声一片,御史中丞周昌反对是最强烈的,吕后甚至在后来对他下跪,以感谢他的据理力争。
但刘邦最终没有废太子,倒也不是因为他。吕后担心儿子被废,也是绞尽脑汁,她知道张良计谋多,于是找到了他。张良给他出了个注意,让他们去寻找商山四皓,这四个人名声在外,当年刘邦一直希望他们四人为朝廷效力,但怎奈请不动人家,可刘邦还真的是死心眼,偏偏就认为这四人有大才,那么显然如果太子能够请回来,必然在刘邦那里有个好印象。
果然,吕后还真的礼贤下士的请回来了,这下刘邦很高兴,认为太子成熟了。尤其是当时恰好英布造反,刘邦本来打算让太子带兵前往平叛。可商山四皓认为不妥,太子恐怕不是这些老将的对手,有点掌控不了,万一出事都太子没有半点好处,即使立了功,也不见得会怎样。
所以刘邦亲自去了,虽然他易储的决心没变,但后来商山四皓再次说服了刘邦,让刘邦认为易储容易导致政局混乱。
此后,刘盈的太子之位才算稳固了。当然了,这个时候刘邦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了。他也知道当时的吕后权势很大,不是自己能够轻易改变的,万一强行易储,恐怕会发生流血事件。
要知道吕后权力欲很大,自从刘邦登基后,她也并没有闲着,培养自己的势力和班底,帮着刘邦铲除了异姓王,可以说吕后还是很有手段的。不管怎么说,吕后是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儿子被废。
所以一旦刘邦真的强行改变这个局面,恐怕吕后不会坐视不管。当然了,易储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很容易的,毕竟刘盈嫡长子身份在那里,他也没有犯过什么大错,背后还有他的母亲。
可以说刘邦想要改立老三刘如意,显然是一厢情愿。
刘邦病逝后,刘盈顺利接班为帝,是为汉惠帝,这个时候他刚刚十六岁。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0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