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朝礼仪制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现代的人们但凡是想要跟另一个人增进感情,往往会选择请他吃饭,尤其是谈恋爱的时候,请对方吃饭那更是必经步骤,事实上吃饭能够增进感情这件事,并不是现代才被发明出来的,早在古代就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哪怕是皇帝也不例外。
皇帝想要跟人增进感情,很常用的一个方式就是请人吃饭,比如说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借着增进感情的名义,请自己麾下的一众武将吃饭,结果吃着吃着就让他们把兵权给交了出来,成就了“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古代的皇帝极其注重帝王的威严,这一点在清朝表现得尤其明显,但是问题在于帝王本身也是凡人,如何才能够让帝王的威严表现出来呢?这就与“礼仪”相关了,西周时期的周公在制定“礼”的时候,主要就是将其用来区分天子、诸侯、大夫、平民的身份,不过初期并不是特别严格。
而且由于是皇帝赏饭,所以官员们哪怕是再热,也不敢将衣服脱下来,甚至是伸手擦汗都不太敢,这种内心的煎熬折磨可想而知。尤其是在吃饭之前,皇帝为了能够最大限度体现自己的威严,还安排了专门的赞礼官员,也就是那一种你们在那里吃饭,而他就在旁边喊着“叩、跪”的人。
而且这种程序不仅仅是一次,吃一次饭就得来上三四次,哪怕是一个年轻小伙子,那也会累得够呛,何况有资格参加皇帝赏饭的大臣,基本上也都是那一种为官多年的老年人,吃皇帝赏的饭对他们来说,那已经算得上是高度精神消耗、庞大体力支出的劳动,身体不好还真撑不住。
1、册封礼:《清史稿》上说:“册封公主,封使至,公主率侍女迎仪门右,使者奉制册入,陈门前黄案上,移置堂前幄内。公主升西阶,六肃三跪三叩,宣讫,授侍女,公主跪受,行礼如初。使者复命,仍送仪门外。是日帝升殿,公主至御前,次入后宫,并六肃三跪三叩。又次诣诸妃前,各四肃二跪二叩,还府,府属庆贺,馀如封亲王仪。”
2、公主婚嫁后的礼仪制度:清朝公主的丈夫称额驸。《清史稿.职官志四》:“公主额驸,位在侯、伯上。尚固伦公主曰固伦额驸,秩视固山贝子;尚和硕公主曰和硕额驸,秩视超品公。”又《礼志八》:“额驸及其父母见公主俱屈膝叩安,有赍赐必叩首......(注释:公主丈夫家的所有成员都要向公主下跪行礼)逮道光二十一年,宣宗以为非礼所宜,稍更仪注,额驸见公主植立申敬,公主立答之,舅、姑见公主正立致敬,公主亦如之。”(注释:道光之后免除了这个制度)
3、公主的称呼制度:公主对于皇上、皇后、嫔以上的人自称“儿臣”,称皇后为“皇额娘”,称自己的生母为“额娘”,称其他妃嫔(地位在“嫔”以上,包括“嫔”)为姨娘,称王爷为“皇叔”等等,另外,公主可以自称“本宫”;
4、公主对皇帝后宫的礼仪制度:
1)皇帝的姐妹:a对皇后行“道万福”的简单礼仪;皇后行“颔首”礼。
b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后宫,行“道万福”礼(通常是有对生养过孩子的或得宠的)或“颔首”礼(通常是对没生养过孩子的或不得宠的)这些后宫们还相同的礼仪(如果公主向她们行“颔首”礼,她们可以回“道万福”礼)。
c对从贵人往下的后宫,可以行“颔首”礼或者不行礼,而那些后宫就要行“下跪”礼了(因为自嫔以下,就是没什么头脸的身份,除非这些公主特许,否则是要下跪的)。
2)皇帝的女儿:
A、固伦公主们和皇帝的姐妹行的礼是一样的。因为固伦公主尊贵,一般为正宫皇后所生,位阶也高,而且受封固伦公主的一般都是皇帝所宠爱最多的公主。
B、和硕公主(这个就麻烦了)
(1)对皇后行“下跪叩首”礼,皇后行“颔首”礼;
(2)对比自己母亲位次高的后宫和自己的母亲行“下跪”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
5、公主名讳:清朝时期不管是出嫁或未嫁公主严禁自称闺名,公主只有封号,闺名只能是亲生父母/姐妹兄长/丈夫知道外,一律不得与外人所知所称的. 这也是很多公主没有没有记载名讳的原因。
6、公主晋封制度:公主的晋封制度,要看皇帝,皇太后,太皇太后对她的喜爱程度。但是每位公主一生只有三次晋封机会。
此事清代 裕德菱所著《清宫禁二年记》 极其详备,特录于下备考。
清代时候将春节叫元旦,从春节前除夕正式开始到正月十五都属于过年。清代宫廷过年有很多烦琐的礼仪,也逐渐形成了很多习俗。记载这些礼仪的典籍很多,譬如《国朝宫史》、《养吉斋丛录》,而清代裕德菱所著的《清宫禁二年记》更是极其生动详备。
一、准备阶段
1、吃腊八粥日即开始扫尘。太后“阅历书,备择吉日,以始事焉”于腊八清晨开始大扫除。
2、事毕,“预备一名单,为所欲召之人以参与除夕礼者”,开始准备除夕礼仪了。
3、按一般礼仪要求,年前两星期前,通知要邀请来宾,好让他们有所预备。
4、宫眷制新冬服焉。
5、做糕点,用以供佛及祖先者,规定由太后亲自“先制之”。太后决定了制糕之时期,宫眷等就齐集一室,,太监拿来米粉糖酵等物,合而揉之,以成方块,置蒸笼中以熟之。糕会像面包那样隆起,大家会觉得隆起的愈高,“则神悦愈甚,而制者必获吉祥”。太后做的糕,熟了吃起来“颇佳美”,于是大家一起“贺之”。然后太后就命各宫眷每人做一块。但这些糕必定比太后的要逊色,奥秘在于大家要讨太后开心。宫眷做好后,其他的都叫太监们做了。
6、准备一些小盘,盛放各种鲜果,再用冬青等枝叶点缀一下,供于佛前。
7、拿一些玻璃盘,盛些粮食、糖,预备祀灶。腊月二十三祀灶。
8、皇帝封宝,各府封宝印
新年之前约七日,年底时,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停止朝拜。各种印章都上封。在此期内,太后停办政务,至年之末日再择吉日开宝、开封。
9、书写“福”、“寿”字
腊月初一就开笔书福了。清朝皇帝新年开笔书写“福”字赏赐大家始于康熙,后来逐渐成为定例。到慈禧擅权后便由慈禧写了。
一早,大家拥簇着太后一起到朝殿。太监预备黄色、红色、湖色斗方大纸,磨墨以待。太后乃握笔醮墨,书写“福”、“寿”大字。太后书写的累了,就让宫眷代书,或者让书法好的翰林院官吏书写。写完分赏来宾以及群臣。得到太后亲笔书法的,都以为是“莫大之荣眷”。赏赐各大员。
10、收到所同时赐字幅,各省督抚等所贡献新年的礼品。太后合意的留下,其他的放进储藏室。宫眷们也互相赠送。
11、腊月十七日开禁可以开始燃放爆竹。
12、 腊月二十四日,安设天灯、万寿灯。
13、贴春联、挂门神、张挂宫训
腊月二十六日开始在各处楹柱和门户上张贴春联、门神、宫训等。
14、画椒屏、岁轴画
椒屏和岁轴主要是烘托节日气氛的环境布置。椒屏是绢素制作的,先于腊月初由内廷词臣拟四字吉祥语为标题呈交御览,再拟定与四字吉祥语音义类同的景物交内府画上。岁轴就是条幅,也是先由内廷词臣拟成五言吉祥联语,于腊月初一呈给皇帝御览,然后交画苑“以彩绢设色”,画上祥花、宝穗、鼎、卣等物,上面再写上之前拟好的吉语,画好张挂。
二、除夕
1、祭拜佛及祖先
除夕日一早,太后开始祭拜诸佛,再祭拜先祖。
2、辞岁礼
祭毕。至亲如太后的大公主,醇王福晋,洵贝勒福晋,涛贝勒福晋,恭王福晋,以及庆王之眷属等等。下午二时,各位宾客群集于朝堂,依照爵位,排列成行,以皇后为首,叩首太后前,此即所谓除夕礼。表示新年前向太后辞岁。礼毕,按满洲旧俗,太后各赐荷包一件。
3、守岁闹除夕
这天晚上,音乐大作,通宵达旦,没有睡觉的。太后喜好“双陆”棋,大家陪她尽兴。但都不可以嬴太后的,太后疲倦就结束,这时太后就将所赢得的钱统统抛洒在地因为知道是太后有意为之的游戏,大家无不竭力争着拾捡。
4、燃冬青枝叶祈福
半夜时,太监等拿出铜钵到室内,里面燃着火炭。太后折取所准备的冬青枝叶置于火上。大家都仿效着,还加上一点松香,空气尽变芬馥矣。这个礼仪是让新的一年能够吉祥。
5、制做元旦饼
因为新年这一天没有饭吃的,所以以这个饼替代。饼是肉馅的。
三、新年
1、朝贺
天将破晓,太后也累了,去休息了。大家依旧欢笑如故。等太后睡熟,大家各归自己房间,重新装束。等太后一醒,每个人拿一些水果等献给太后。这些水果都寓意庆祝的。譬如苹果表示平安,橄榄表示永年,莲子表示福利,如此等等。
接着大家到皇帝皇后处祝贺。
2、这以后没有什么其他礼仪了,大家伴随太后看戏等。
晚上戏剧结束,太后让太监拿来乐器,大家一起作乐。太后也会唱几首歌与民同乐。
3、祭拜财神
初二祭拜财神,这天太后起的特别早,到朝殿去祭拜祀财神。
接下来几天大家都没有什么事只是每天赌博等娱乐。
应该说,清代宫廷过年还有很多烦琐的礼仪,如年初一开笔,皇帝清早起来,到各处拈香完毕,于东暖阁,点上蜡烛,写上几句“宜入新年万事如意”、“三阳启泰万象维新”等吉祥语。所谓封笔,也仅除夕一天时间。还有递如意、除夕筵宴鸣秋虫等,就不一一而述了。
常云:旗人多礼,那么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清代的宫宴到底是个怎么吃法,一窥清朝的礼仪。
清代皇上请吃饭,是有专门的机构在管的,即为光禄寺,跟个小衙门差不多,而且每次大宴都会记录在大清会典和大清通礼上,今天吃了个啥,请了谁,哪一天吃的,基本都有据可寻。除了我们知道的饭前要像皇帝叩拜入座之外,在清朝每次上菜,进酒,进水果,也要在乐起乐止时进行。
接下来再具体聊聊这宫宴
宫廷宴会大体可分两种,家宴和国宴又称内廷和外廷。
家宴,内廷,顾名思义,就是皇帝搞来的家庭聚会。主要是和公主,皇子,还有自己的一众妃子聚餐用的。主要举办地点就在我们故宫的乾清宫这里,这搞个家庭聚会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大家一起来想吃饭就吃饭的。家宴一般元旦,春节,中秋搞一次。皇上万寿节(就生日)皇子生日,皇太后生日,皇后生日搞一次。公主生日不搞,但是下嫁的时候也会来一次内廷宴。
当然吃饭形式也与今不相同。从哪个门进来,谁先进来,都是有讲究的。这皇后仪丈队先从乾清门两个旁门走,走到交泰殿之后两边陈列,接着公主,皇子从苍震门走到交泰殿,侯着。接下来才是皇后领着一帮妃嫔走到乾清宫的东西暖阁。等皇上入殿后,方能入座。
国宴的话,也分好多种,有犒劳功臣的,接见外蕃的,还有普天同庆的。举办地点大都在圆明园和太和殿,其中以太和殿的规格最高。科举举办完来一场,修书完成来一场,杀敌归来的将军也会来一场接风宴。
而每到国宴也是显示尊卑的时候。在太和殿外被宴请的大臣按照官阶由下至上,依次排列。接着,等待皇帝从百官面前走过,走到最上面。带着一丝丝傲世群雄的感觉。
到了康熙年间,产生了千叟宴,据称在康熙六十诞辰之际,康熙已成为在位最久的皇帝,举国上下国泰民安,此时一些老人便前来给康熙祝寿。康熙想来都来了,一乐呵,干脆在畅春园请老人们吃了一顿饭。刚开始的受邀者,大都是有官阶的人,到了乾隆年间,逐渐后来就成了选拔全国各地的老头们来举办宴会。很多平民老百姓也可来参加。在乾隆60年举办的千叟宴,筹办了近半年。而当时很多从偏远地带过来的老人,更是提前几个月出发。那场宴会宴请了约5000位老人(六十以上预宴者凡五千九百余人,百岁老民至以十数计,皆赐酒联句。)
在宴会上,乾隆给予赏赐众多,有称乾隆亲自为90岁以上老人添酒,并赏赐无数,而此盛况也难以被后世所超越。嘉庆《如皋县志》亦载:
吴际昌,字韦亭,年八十一岁,遇纯皇帝千叟宴,以八品官带匍匐丹墀,蒙恩赐鸠杖、银牌,千载旷典也”。
在宴会上,吃饭谁吃什么,吃多少,会按等级划分。宴会被划分为一等和二等,王公、一二品大臣及外国使节等位一等,平民百姓及3品一下均为二等。
那么这么一顿千叟宴消耗多少物资?据故宫博物院院刊,单煤就烧了300斤,柴火3848斤,玉泉就400斤,鸡,鸭各850只,猪肉1700斤。
有人说,此乃皇帝老儿笼络人心之举,实际上却劳民伤财,忧国忧民。也有人说,这反应清朝国运鼎盛,经济繁荣。无论后世如何评价,乾隆皇帝目的何在,也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了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0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