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为什么人们都同情崇祯皇帝明朝的灭亡是否真的跟他无关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6 07:27:23

为什么人们都同情崇祯皇帝明朝的灭亡是否真的跟他无关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人们都同情崇祯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康熙皇帝曾评论明朝灭亡的原因,大意是:从宫廷内部看,皇帝昏庸无能,朝纲败坏,宦官专权;从外部因素看,天灾人祸,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满清日益强大……康熙皇帝是从整体上进行评论的。笔者管见,上述评论不错,但与崇祯皇帝本人也有很大的直接关系。在此聊聊,有助于读者了解明末清初的那段历史。

(一)初上位想干一番事业

明光宗朱常洛原有5个儿子(另一说6个),但大都夭折了,只剩下朱由校和朱由检两兄弟。明熹宗朱由校是史上闻名的“木匠天子”,性格荒唐怪异,偏信昏庸,荒废朝政,天启七年(1627年)病逝前,由于没有子嗣,指定弟弟朱由检继任,是为明思宗,年号改为崇祯。史上也称明思宗朱由检为崇祯皇帝。

客氏是明熹宗的乳母,魏忠贤是是宫中的太监,客魏两人结为“对食”。“对食”就是太监宫女间结成的形同夫妻的关系。两人千方百计哄着明熹宗玩乐,从而操纵皇帝,左右朝政大权。两人心狠手辣,多次使诡计将怀孕的皇后和其他嫔妃流产,让明熹宗无后裔。

(魏忠贤与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上位时年仅17岁,他对当时的混乱局势十分清楚,首先就是要除掉天怒人怨的客魏集团。他十分小心谨慎,入住皇宫的当天,自己带着干粮,不敢碰宫中的任何食物,晚上也抱剑而眠,时刻准备起来厮杀。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一边悄悄把自己的人逐步安插进宫,一边丝毫不露声色,继续优待客魏两人,使他们摸不清自己的底细。他借客氏请假出宫试探他的态度之时,立刻批准同意,乘机赶走了客氏。与此同时起用其他太监,与魏忠贤抗衡。待客魏集团内部出现内讧时,使计一举消灭。崇祯皇帝称帝才一年多,就铲除了作恶多年的客魏集团,不能不说他很有谋略和执政手段。

面对国家的财政困难,他一直奉行节俭,多次减少皇室的开支,自己和宫里的人都穿旧衣服,皇后还自己洗衣服,将宫里的金银器熔化后充做军饷。他不好玩乐也不好女色,把大批宫女太监遣散出宫。可以说在政事的勤勉上超过了任何一位帝王。他工作起来不分昼夜,有时到了深夜饥饿难耐,就命太监拿几个零钱去买点简单的夜宵来打补充。古代中国历代有400多位皇帝,有谁能做到他这样?

(二)刚愎自用自毁长城

崇祯皇帝虽然克勤克俭,且很有谋略和执政手段,却十分刚愎自用,不断犯下大错误。他即位之初,曾起用名将袁崇焕抗击后金(清)入侵。袁崇焕在山海关外加强军备,令金主皇太极无机可乘。足智多谋的皇太极率领十万精兵,绕开袁崇焕屯兵的通州,直逼北京。

魏忠贤的余党四处散布谣言,说是袁崇焕引来金兵侵犯北京的。皇太极也利用这个机会,将其俘虏的两个太监故意放走,还特意让他们听到后金与袁崇焕早已有约的传言。

两个太监逃回北京后,就把传言禀告了崇祯皇帝。崇祯皇帝不作任何调查分析,对太监的话深信不疑,不仅下令罢免袁崇焕,以后还将其凌迟处死,导制了辽东防线几乎崩溃,活生生地自毁了长城。

(袁崇焕)

崇祯皇帝冤杀袁崇焕后没有吸取教训,面对日落西山的大明王朝,他总是急于求成。大臣们稍不如他的意,不是被罢免就是被杀戮。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仅内阁大学士就轮换了50人,搞得朝堂不稳,人心思变,朝堂内正直有为的人士越来越少了,满朝文武结党营私,根本不关心王朝的命运。

此时农民起义如火如荼,规模越来越大,崇祯皇帝急忙派洪承畴去镇压,由于军费不足,他用增加赋税来筹集,引起了老百姓的更加不满,使起义的声势更大。到了崇祯六年(1633年)冬,农民起义由局部问题发展成了心腹之患。他认为辜负了兄长的嘱托,对不起自己的列祖列宗,性格逐渐扭曲,变得暴躁多疑,几乎成了神经质。

崇祯皇帝两次发表《罪己诏》,表示由自己承担一切责任,但此时的空头支票已不起任何作用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农民军大举攻城,太监曹化淳开城投降,李自成占领了外城。崇祯皇帝见亡国已成定局,痛哭一埸后开始安排后事……

(李自成的大顺军)

(三)明朝灭亡原因新考

明朝灭亡有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多种因素,有一种说法是,崇祯皇帝舍不得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来充当军饷是一个重要原因。

李自成率领大军进逼北京时,崇祯皇帝慌了手脚,赶紧召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等户部、兵部的要员们来商量如何将关外的吴三桂调回京师之事。

吴襄算了一笔帐,说调回吴三桂的部队需军费100万两银子,国库的账面上显示只有40万两。俗话说,家中有金银,隔壁有杆秤。崇祯皇帝虽说是个十分节俭的皇帝,但大臣们都知道,他是“乌龟有肉在肚头”,恳请他慷慨解囊,从皇银内帑(皇家的小金库)里拿部分出来,以解燃眉之急。但他却向大臣们哭穷:“内帑业已用尽。”

他号召大臣们捐款,但知道没人带头捐肯定不行。他灵机一动,请皇后的父亲、自己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来发挥带头作用。无奈的周奎只好捐出一万两银子,其他人也不好意思不掏腰包了,东家几百西家上千的慢慢凑起来。据说这军饷还没凑足时,吴三桂不仅没及时来解救皇上,反而做了清廷的内应,令大明王朝倾覆于一夜之间。

这事看来不是瞎编的演义话本。

管理节慎库的赵士锦后来写的《甲申纪事》中说道:“贼载往陕西金银锭上有历年字号,闻自万历八年以后,解内库银尚未动也,银尚存三千余万两,金一百五十万两。”哎!历史上外国有”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君主,中国也有”不爱江山爱钱财“的皇帝!当然,不是说及时凑足了百万两军饷,就能解救大明,至少不会垮得这么快,假以时日能寻找翻盘的机会吗。

文末述评:人们对崇祯皇帝的印象并不是很坏,大都对他抱有同情之心,普遍认为他兢兢业业一生,可惜“生不逢时”。但历史地全面地分析,明朝的灭亡与崇祯皇帝本人的的确确有很大的直接关系。

大明王朝到底为什么会灭亡?和崇祯有多大关系?

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大明江山二百多年的基业葬送其手,其本人也自尽于煤山。但是,后世三百多年来,每当人们提到明朝亡国这件事,普遍对崇祯抱有同情心态,追根究底,是因为他在当皇帝时比较勤政,最终以身殉国并留下一封感人遗书所致。但是,当我们揭开历史的迷雾,不难发现,明朝亡国与崇祯脱不开干系。

首先,崇祯从他的父兄手中接管的皇位,实际当时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了。崇祯当上皇帝之后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宦官专权,当时,魏忠贤的权力已经大到可以决定由谁来当皇帝的地步。崇祯掌权之后,迅速处理了魏忠贤,这件事处理的非常果断。原本,崇祯可以利用魏忠贤这件事顺理成章地笼络人心并进行改革,但是,崇祯却不听辅韩爌的建议,一味地扩大牵连,无限度地清查清算,导致官场恐慌,人人自危,错过了调整政策和改革体制的良机。

其次,崇祯虽然有励精图治之心,怎耐他生性多疑,刚愎自用,不懂治国之道。据统计,崇祯为了尽快扭转明朝的危局,他不停地更换首辅,在他当政的17年间,他总共任命了50位内阁大学士,由此可见,他的用人之术有多轻率。这种随心所欲地施政,导致他的内阁根本就没有一个连续的施政方针,整个朝廷内部势力忙于争权夺利,而百姓的生活却每况愈下,百姓没有了活路,崇祯也失去了民心。

最终,丧失军心导致崇祯成为了亡国之君。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崇祯竟然使用了其老祖宗的套路,启用宦官监军。这些宦官不懂带兵打仗,但是却掌管军饷的使用,还直接参与军队的指挥,并暗中监视军队将领的一举一动。如此玩弄军权和皇权,明朝军队将领的领导力和士兵的战斗力可想而知。因此,在与农民起义军作战过程中,明朝军队一触即溃,导致李自成长驱直入北京城,而大明江山也就此断送在了崇祯之手。

赵构守住了江山被骂狗血淋头,为什么崇祯亡国却被同情?

赵构与崇祯两人,都是在危局之下继承皇位,而且面对同一个民族女真人,两人出了不一样的选择,最终的结果也是大不一样,赵构为宋朝延续国祚一百多年,而崇祯皇帝煤山自缢,留下一堆烂摊子,最终尽失整个汉地与女真人,但俩人的后世名声却不一样,赵构保住江山被骂,崇祯灭国却被同情,这是为何呢?

首先我们来看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临死之前留下,“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可见崇祯至死都想做一个勤政爱民的皇帝,奈何一手让他打的稀巴烂,落地追终亡国的下场。崇祯皇帝在哥哥意外死亡之后继位,面对宫廷之内的暗流涌动,崇祯随时都有可能小命不保,但他凭借自己的能力,消灭宦官集团坐稳皇位,可是他大权在握之后,在用人、做事的水平上确实不管恭维,如在位17年,却换了13个首辅,被杀被撤职的将军不及其数,使整个明朝在对内外战争上处于被动,而崇祯皇帝对朝臣的不信任,源于他上任时没有自己的班底,宫内的危险让处处多疑,从而始终组建一套让自己用得很顺手的首辅班子,纵然他很想中兴大明朝,让百姓安居乐业,但是他的智慧不足以支起梦想。

再看宋高宗赵构

一个不被父亲重视的皇子,为讨好父亲宋徽宗,主动学习骑马射箭,主动出使金营议和,当金人大军攻破汴京,掳走宋朝宗室众人,但赵构因为主动去议和,因从而意外避免了让金人抓走,还获得了大宋皇帝的位置,从而延续了大宋江山一百多年。赵构当皇帝后,没有当年出使金营的气魄,还被金人一路追击,逃到了海上才算安定,相比崇祯在皇宫中随时丢命的危险,赵构的处境明显安逸许多,可一路被人追击着实把赵构吓得不轻,最终也没有敢和敌人一战的勇气,纵然是岳飞、韩世忠等将领的节节胜利,也抵不住赵构求和来得安心。

赵构为何被骂,崇祯被人同情

虽说赵构求和保住了南宋半部江山,让百姓安居乐业,但架不住南宋百姓,收复故土的意志和家国情怀,让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想,提刀、抢上马与敌人血拼一场,从而光复中原。可这一腔热血,却总被南宋国家高层拖后腿,这使得赵构被骂得狗血淋头。反观崇祯皇帝,不管是对内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这些农民起义军,还是关外的女真人,从来都没有放弃军事打击,虽说打仗从百姓那征集的军费不少,但是大部分百姓是支持抵抗异族的,这不管是民族情绪,国家稳定的需要,都使得崇祯获得的同情,况且他临死前还留下遗书,自己的尸体任贼分割,不要伤及百姓一人,使天下百姓听到无不感动。

所以两人相比,获得不同的评价,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国家民族使然,如同民国时期的汪精卫一样,如果他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从始至终的坚持民族、家国情怀,定不会被后人骂为汉奸。

明朝灭亡原因,真的不能怪崇祯吗?还是一切恶果都开始于他的统治时期?

有人说明朝的灭亡都是因为崇祯皇帝的刻薄寡恩,任人不明造成的,说他在位十七年胡乱折腾,才导致大明朝慢慢倒下,不可否认,崇祯由于个人性格原因,虽然说不上是明君,但是最起码作为皇帝人家勤奋,也算尽职尽责了。

而明朝真的灭亡原因,一切的一切全都开始于万历时期,再来看看真正拖垮大明的后金也正是发家在万历时期,因为万历时期,国内叛乱不断,特别是宁夏的蒙古人叛乱,和贵州的杨应龙播州叛乱,这两场征战当时几乎不分先后的发生,万历不得不派军南征北战,在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人力物力后,才平定了叛乱,当时的全国军队大多集中在四川贵州一带。

刚刚消灭杨应龙没多久,大军还没喘口气,就收到了日本丰臣秀吉率军进攻朝鲜的消息,这使得明朝上下难受至极,在朝鲜国王的一次次哭求下,而且明朝分析,日本侵略朝鲜实际意图肯定在大明身上,为了在防止倭寇在骚扰东南沿海,万历皇帝就下旨发兵朝鲜。

连口气都没缓过来的大明军队,接着就出发朝鲜,于14万日军双方在朝鲜进行了3年的拉锯战,双方死伤惨重,最后日本被撤退,明朝取得了胜利。但是就是这次战役使得大明的九边精锐随时殆尽,辽东的精锐边军也损失惨重,空库基本空空如也。

在就为埋伏在辽东的后金提供了机会,由于辽东明军力量薄弱,努尔哈赤在看到大明虚弱之时,正式举兵反明,这个时候万历不得不下令部队在集结消灭后金,明军集结11万大军,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但是总指挥杨稿是个不知兵的糊涂蛋,再加上当时粮饷匮乏,十几万的大军,运送到辽东的粮食只有400多万石,国库又没钱没粮,万历就多次下旨催促赶紧进攻。

而且当时士兵集结还没到位,但是面对三番五次的催促,杨稿自信的分兵四路,结果被努尔哈赤的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在萨尔浒地区各个击破,明军11万大军损失殆尽。就此明军在辽东彻底的没有力量反击,只能等待死亡的到来。

所以说明亡于万历不是没有道理的,就连朝鲜国王得知明朝灭亡的时候都说,大明为了帮我们平定倭寇来犯,用尽了它的最后一滴血,可以说在万历时期,连年的征战,就已经导致了明朝灭亡的到来,为了进行战争就得有钱粮,就只能给老百姓增加赋税,老百姓没法活下去,就揭竿而起。这也是崇祯时期农民起义遍地的原因。

小伙伴们对此有别的看法,请积极的留言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0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