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太子谋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周易》载:“太子,太者,大也,至大无极,太上贵德。”因此,“太子”一词最早指的是大儿子,并无特殊含义。而到了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法定继承人,被明确称为太子或世子。汉朝的时候,皇帝的继承人称为“皇太子”,诸侯王的继承人则称为“王太子”。汉朝以后,“太子”成为皇帝继承人的专用称谓,诸侯王的继承人称为“世子”,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
中国封建王朝两千多年,除非特殊情况,只要是皇帝就会有太子,因为封建社会国家的传承是“家天下”,皇帝必须在自己的直系男亲属里寻找继承人,自己的儿子自然而然是首选。太子是全天下都明确知道的、唯一合法的皇位继承人,是未来的皇帝。但奇怪的是,纵观中国古代,太子作为未来的皇帝,居然也会有很多谋反的,如宋文帝的太子刘劭,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等,这让人十分不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太子职位太诱人,被更换的概率太大。
按照西周时期延续下来的嫡长子继承制,皇帝的嫡长子一般会是太子。但这并不绝对,随时都可能会发生变化。因为太子之位和皇位一样,诱惑力太大,而皇帝又大多都儿子数量极多。
皇子的地位也往往跟自己的母亲密切相关,历史上有太多的君主因为喜欢某个嫔妃,爱屋及乌,进行废长立幼,例如,汉景帝刘启的太子刘荣就因为其母亲栗姬小肚鸡肠,不够大度惹恼了汉景帝而被废掉。
此外,由于皇帝的儿子实在太多,而为了稳固朝局,太子又往往册立的很早,故也会出现时间越长,太子缺点越多,皇帝看太子越来越不顺眼,想要换其他儿子的现象,例如,隋文帝杨坚就因为觉得太子杨勇不够节俭稳重而废掉了他,改立了杨广。
当然,太子作为储君,在封建社会其权力只会受到皇帝一个人的制约,他本人也经常会成为违法乱纪的源头,如果搞的太过头也会令皇帝失望,例如,刘宋王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太子刘劭就因为违法乱纪,信奉巫蛊之术而让宋文帝意图废掉,结果他下手为强,谋反弑父。
因此,为了保证自己不被废黜,捍卫自己本来已经到手的皇位,太子会选择谋反这条道路。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一位太子李承乾:他是唐太宗的嫡长子,年仅八岁就被立为太子。唐太宗也对他寄予厚望,极为重视这个儿子。
据《旧唐书》记载,早期的李承乾“丰姿峻嶷、仁孝纯深”,看起来是个优秀储君,但是母亲长孙皇后的去世以后,李承乾又因病瘸了一条腿,性格开始大变,行为举止也越来越乖张:养男宠、刺杀老师、暗杀亲弟弟等。唐太宗对他很失望,宠爱起了李承乾的同母弟李泰,而这个李泰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一直在谋取夺嫡。虽然李世民明确表示不会废长立幼,但李承乾依然感到了极大的威胁,先是谋害李泰不成,于是便纠集了赵节、杜荷、侯君集等重臣意图逼宫谋反,无奈事情败露,被唐太宗废为庶人,流放充军到黔州。
第二,太子作为朝局的重要力量,会被政敌算计。
太子是国家的储君,为了保证其即位之后能顺利治国。太子年幼时要修学,年长之后要“实习”,参与朝政历练。因此,太子实际上在即位前也算是一位大臣,虽然身份尊贵,但依然会在朝堂上因政见不合、利益冲突等而招来不少政敌。
遇到胆大包天的政敌,甚至会为了避免太子日后登基会秋后算账,想尽各种办法整垮太子。例如,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太子褚英就因为与几位开国重臣和兄弟矛盾极深,扬言登基以后会处死他们,被他们联合起来整治,结果不仅被废除太子之位,更是被自己的亲生父亲下令处死。
太子如果被政敌逼迫到走投无路,忍无可忍,起兵造反自然就是他唯一的选择。
这样的太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汉武帝晚年老糊涂的毛病十分严重,经常做噩梦梦见自己被巫蛊之术所害,便命令宠臣江充彻查此事。
据《资治通鉴》记载:“江充自以与太子及卫氏有隙,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狱。”江充因为之前跟太子刘据有矛盾,害怕太子即位以后清算自己,便将巫蛊的祸水故意引到太子身上,太子主要亲族,舅舅卫氏、几位公主先后被陷害处死,刘据忍无可忍,起兵诛杀江充,结果被汉武帝误认为谋反,派兵镇压,兵败逃亡,后来遭到通缉以后被逼自杀。
第三,太子与皇帝既是父子,又是天敌。
在古代真正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实在是凤毛麟角,太子即位时如果不能压制住朝堂上的那些旧贵族和官僚集团就极有可能被篡权夺位,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为了消除出现这个隐患,保证皇权的顺利交接,太子除了要修学和实习朝政以外,皇帝也往往会在自己还在位的时候帮助太子培植自己的势力、建立自己的集团、树立自己的威信,以便在即位的时候可以迅速稳住局面。
然而,这又会出现一个十分矛盾的现象,那就是拥有自身势力集团的太子会反过来威胁皇帝自身的地位,如果皇帝在位时间较短的话,情况会好很多,太子及其集团还没有触及到皇权的底线,皇帝就去世了,权力得到顺利交接,但是如果皇帝足够长寿,在位时间很长的情况下,太子及其集团就往往会成尾大不掉,成为皇帝的敌人和威胁。
因此,皇帝在位时间越长,太子越危险。这是一个无论皇帝与太子父子关系有多亲密,都无法解决和避免的问题。
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康熙皇帝与其太子胤礽。康熙皇帝在位长达61年,而嫡长子胤礽仅仅年满周岁就被册立为太子,到他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被废,一共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
康熙早年极力培养扶持胤礽,而胤礽也十分争气,聪慧好学,文武双全,年长之后多次监国理政,政绩卓著,为康乾盛世的开启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胤礽及其集团“太子党”势力越发庞大,开始威胁到了康熙皇帝自身。
为了压制“太子党”,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册封多位成年皇子,例如,皇长子胤禔被封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封为多罗诚郡王等。给皇子受封以后开始参与朝政,在很大程度削弱了太子及其党羽的权力,时间一长,康熙帝、太子党、其他诸皇子之间的矛盾愈加激烈。
到了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期间,皇长子胤禔向康熙皇帝告发太子,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等等小事甚至是诬陷,很轻易的便点燃了康熙皇帝的怒火,没过多久胤礽便被废掉。太子胤礽的确有很多不法之事,但还尚未达到立刻被废黜的地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威胁到了此时还如日中天的康熙皇帝,而《清实录》中康熙皇帝此时对胤礽的评价“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更是明明白白的暴露除了康熙皇帝的担心。
因此,虽然胤礽于康熙四十八(1708年)二月被复立为太子,但他已经对康熙帝极度失望,而且行为举止疯癫,最后更是策划逼宫谋反不成,被康熙皇帝再次废黜。
应当说,皇帝与太子的微妙关系折射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权力是迷人心智的毒药,为了家族垄断权力,太子必须存在;为了巩固权力,太子也可以废黜;当然,太子为了权力也依然会谋反。在权力斗争面前,亲情显得十分苍白无力。
参考文献:《周易》《旧唐书》《资治通鉴》《清实录》
历史上为谋皇位不择手段的人不少,但最后成功的人却寥寥无几。皇权的至高无上吸引着皇子们,也有不少皇子因此迷失了自己,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当然,也有的皇子因为摊上一个好爹,即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太子,最后却走上了冒险谋反之路,实在是让人唏嘘。
这里面就要说到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作为嫡长子,文德皇后的儿子,八岁即被立为太子。
李世民对这个长子十分喜爱,不仅仅是因为李世民对文德皇后情意深重,更是对李承乾聪敏好学,尊敬师长的品质十分欣赏,所以对其寄予厚望。
但是随着李承乾年龄的增长,逐渐叛逆,有些事情处理上也不够妥当,最后走上了谋反之路。
李承乾在宫中看上了一位男子,这位男子容貌俊俏,身姿优美,是宫中乐人,名为称心。李承乾喜欢这位优伶,并与他同吃同住。
李承乾作为太子,在宫中养男宠的事传到了李世民的耳中,李世民一怒之下杀死了称心等数人,这使李承乾伤心不已。
李世民杀害了李承乾最心爱的人,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也大不如从前,李承乾的心里对父亲多了一份怨恨,可是,比起李世民的残忍杀害,李承乾更恨告发之人。
关于这个告发的人,李承乾认为就是他的弟弟李泰,李泰也是李世民的嫡子,也是李承乾的亲弟弟。
李世民大概也更喜欢小儿子李泰,经常带着他四处游幸,不但如此,在东都洛阳还给李泰赐了一座住宅,唐代城市实行坊市制度,这个宅子东西占一坊那么大。
在很多方面,唐太宗对李泰这种种逾越礼制的宠爱,就连史官都不得不感慨到:''其宠异如此''。
由于李承乾前面表现不太好,又是一个瘸子,内心也极度自卑,唐太宗的偏向,更让他怀疑,自己是否会被废除太子之位。
为了报复,李承乾甚至计划谋杀李泰,然而谋杀李泰未果,反而事情越来越大,最后在李元昌,杜荷、侯君集等人的诱导下,打算效仿李世民来一个“玄武门之变”,造反夺了李世民的皇位。
网上有个梗,叫做“岂有六十年太子乎”,用来形容英国查尔斯王子。原出处据说是康熙的太子,胤礽曾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
皇帝死了,太子才能当皇帝。可是皇帝要是不死呢?古代结婚早,往往十五六岁就有儿子了。古代又多是嫡长子继承,儿子父亲,年纪差不上二十岁。万一父亲活的真长,太子怎么办?实习四十年还不一定转正的工作,是不是折磨?
而且最操蛋的一点在于什么呢,你当太子,你要学习治国之道,你需要培养自己的人脉,需要学着处理国家大事。皇帝也需要自己的儿子组建自己的班底,需要自己的儿子会处理事务。但是,一旦皇帝觉得太子的班底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觉得太子处理事务威胁了自己的权利,那……皇帝这种生物,往往最是多疑。唐玄宗的儿子李亨,看看他当太子时候,过得什么水深火热的生活。他也就是赶上安史之乱了,不然只怕也是要造反的。
再加上有别人坑害,比如别的皇子夺权,比如奸臣作乱,诬陷逼得太子感觉无路可退,也会这样。唐太宗汉武帝牛逼吧,俩人的太子,不照样被逼的造反。
1、戾太子刘据(汉武帝刘彻之子):“巫蛊之祸”被逼谋反 。戾太子刘据是汉武帝与皇后卫子夫之子,于元狩元年(前122年)被立为太子。汉武帝晚年爆发“巫蛊之祸”,汉武帝于是命宠臣江充调查,江充先是采取刑讯逼供、栽赃陷害等方式将案件做大,之后又对汉武帝说“宫中有蛊气,如不除去,陛下的病就不会好转”,汉武帝于是命其入宫调查,江充则采取栽赃嫁祸的方式,扬言“在太子宫中搜出的诅咒木人最多,还搜出大量书写有大逆不道之语的丝帛”。
因汉武帝居于甘泉宫,太子刘据无法解释,于是调动长乐宫士兵,杀死江充等人,长安城中遂传出“太子已反”的谣言,汉武帝派使者前去调查,但使者根本不敢入城,返回后却谎称“太子的确已反”,汉武帝于是命人率兵平叛,太子刘据兵败逃亡,最终与两个皇孙死于湖县泉鸠里。
2、“元凶”刘邵(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之子):父子矛盾太深 。刘邵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与皇后袁齐妫的嫡长子,于元嘉六年(429年)被立为太子。刘邵当了二十多年储君,本来一直深受父亲宠爱,后因“元嘉北伐”导致父子间生了嫌隙。后来,刘邵又因与弟弟刘濬犯了错,担心被父亲责备的他便求教于巫女严道育,竟然采用“巫蛊之术”诅咒父亲。
“巫蛊之术”爆发后,宋文帝鉴于刘邵、刘濬认罪态度较好,只是严加追捕严道育,然而刘邵却偷偷将严道育藏在东宫之中。元嘉三十年(453年),得知严道育仍在东宫,刘义隆这才决定废黜刘劭、赐死刘濬,结果事情泄露。为求自保,刘邵于同年二月发动兵变,杀死父亲刘义隆,自立为帝,但在位仅三个月,便被率兵讨逆的武陵王刘骏俘杀,而严道育也被当街鞭杀,焚尸扬灰。
3、愍太子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之子):胞弟夺嫡担心地位不保 。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嫡长子,于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称帝同年被立为太子。唐太宗对李承乾可以说寄予厚望,李承乾早年也的确聪明仁爱,算是个合格的储君。后来李承乾患上足疾,开始叛逆起来,虽然唐太宗先后派陆德明、孔颖达、于志宁、杜正伦、魏征等人悉心辅佐和教导,但众大臣的一味劝谏,非但没能改变李承乾,反而使得其日益狂悖骄躁,不敬师长。
再后来,由于其弟李泰的夺嫡之心越来越明显,且同样深受李世民的宠爱,而李承乾则因为腿疾的自卑心理,感觉自己的储君之位越来越危险。最终,李承乾决定暗杀胞弟李泰,在失败之后,又联合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陈国公侯君集等,意图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终因事情败露而失败。李世民不得已将其废为庶民,流放黔州,不久后去世。
4、节愍太子李重俊(唐中宗李显之子):韦皇后与安乐公主逼反 。李重俊是唐中宗李显第三子,于神龙二年(706年)被立为太子。因李重俊并非韦皇后之子,因此韦皇后对其十分厌恶,而唐中宗李显对韦皇后却是言听计从。此外,当时深受唐中宗宠爱的安乐公主,一心想要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不仅经常对李重俊当面凌辱,甚至要求唐中宗废黜李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
景龙元年(707年)七月,深感储君之位越来越危险的李重俊,联合左金吾大将军李千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思冲以及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人,率左右羽林军及千骑三百余人发动兵变,杀死武三思、武崇训等人后,率兵自肃章门杀入皇宫。然而,由于千骑官兵的临阵倒戈,兵变最终失败,李重俊出逃途中被左右亲信所杀。
5、唐肃宗李亨(唐玄宗李隆基之子):被李林甫与杨国忠逼反 。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在长兄李琮去世,次兄太子李瑛被废之后,李亨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被立为太子,但也因此与拥立寿王李瑁的宰相李林甫结怨。此后,李林甫多次以勾结地方官员和武将为由攻讦太子李亨,不仅导致大量官员被杀被贬,就连太子李亨也两次被迫离婚。李林甫去世之后,杨国忠出任宰相,但杨国忠在清算李林甫的同时,仍旧是太子李亨的死对头。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乱”中率众逃出长安,在出逃队伍行至马嵬驿时,太子李亨与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发动兵变,杀死宰相杨国忠及其子杨暄,韩国夫人也死于乱军,之后又迫使唐玄宗赐死杨贵妃。“马嵬驿兵变”之后,父子关系已经无法弥合,于是唐玄宗入蜀避难,而太子李亨则北上灵武,并于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在灵武称帝,遥奉唐玄宗为太上皇。
6、李宁令哥(西夏景宗李元昊之子):父亲夺儿媳并意图改立太子 。李宁令哥是西夏景宗与野利皇后的嫡次子,在兄长、太子李宁明去世后被立为太子。李宁令哥长大后,本已选定太子妃没移氏,结果因为没移氏太过漂亮,反倒被父亲李元昊抢走立为妃子,导致父子生隙。后来,李元昊先杀了野利皇后舅舅野利遇乞和野利旺荣全家,又废除了野利皇后,改立野利遇乞的妻子没藏氏为皇后。
后来,没藏氏为李元昊生下李谅祚,李元昊又想改立李谅祚为太子,彻底导致父子决裂。不久,没藏皇后的兄长、国相没藏讹庞挑唆李宁令哥杀父自立,并表示自己愿意拥立李宁令哥为帝。之后,李宁令哥便拎着一把大刀和野利浪烈冲入内宫,杀掉了大醉中的李元昊,结果在逃入没藏讹宠家中后被抓,最终以”弑君罪“被处死。
历史 上谋反的太子并不多,大部分是顺利接班的。
权力是毒药,可令利欲熏心者神志不清,欲罢不能,导致朋友相欺、兄弟相嫉、父子相残,古往今来不乏其例。
而太子就是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虽然说太子地位尊贵,是储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且太子还不能表现出太过出色,否则上面的皇帝老子会认为你太过出色,威胁到他的地位,那么他就会拼命的平衡你,给你找几个对手,如李渊父子,杨坚父子,康熙父子,李世民父子,李治父子,刘彻父子。
同时太子也不能表现的太平庸,如果太平庸,皇帝老子就会认为你是废物,根本不配继承他的江山,看你不顺眼。如刘秀父子,刘邦父子,刘启父子,李隆基父子,万历皇帝父子,朱见深父子。
所以太子并不是一个好位置,既受皇帝老子猜忌,又要防止兄弟背后捅刀子,位置不上不下,精神高度紧张,疑神疑鬼,一个不好就会走上极端。
首先你得活得过你老子,其次你的位置得稳,再次你得有耐心。其中只要一样没有,碰巧你又觉得自己挺有能耐,那就危险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78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