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五国伐齐成为战国的转折点之一,五国伐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众妙之门 2023-06-16 05:43:05

五国伐齐成为战国的转折点之一,五国伐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对五国伐齐和战国转折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战国,那个一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各国明君贤臣纷纷施展浑身解数,以期国家富强,进而“囊括天下”。我们都知道,最后横扫六合的是秦王政,也就是秦国完成了统一。秦国统一天下成为了一个时间问题,这是源于秦国在“长平之战”中的胜利,因而“长平之战”成为了战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之一。

为什么说“长平之战”只是战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之一呢?这是因为战国时期还有另一个转折点——“五国伐齐”。

那么,“五国伐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为何会成为了战国时期的两大转折点之一呢?

这还要从当时的环境说起……

公元前386年,齐国发生了名为“田氏代齐”的政治事件,齐康公被罢黜,齐相田和自立为君,成为了齐国的统治者,是为(田)齐太公,姜齐覆灭,田齐建立。

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齐国成为了战国时期的东方大国,此时恰逢魏惠王穷兵黩武,使得作为天下霸主的魏国国力大损,齐威王抓住时机,先后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重创魏国,一举摧毁了魏国的霸业。因此,魏国一家独大的局面结束,天下进入了三强并立的局面。

因自身条件的约束,前期楚国并没有参与到三强的争霸之中,而是在积蓄国力,如此一来,极具侵略性的“虎狼之秦”与想要稳固霸主地位的“海滨强齐”开始“对线”。

两国先是争先控制韩魏,以期削弱对方的势力,而后,两国矛盾升级,大打出手。公元前323年,正值盛年的秦惠文王为了打击齐国,不惜调兵遣将借道韩魏,跨国远征齐国,结果却在桑丘遭到了齐将匡章率领的齐军重创。秦惠文王从争霸的梦中惊醒,自称西藩之臣,开始进一步的深化秦国变法,增强秦国国力,而齐国也因此彻底确立了天下霸主的地位。

公元前312年,秦楚两国爆发大战,楚军两战皆败北,楚国元气大伤,齐国为了压制秦国,不计前嫌,再度与楚国联合,又控制住了韩魏两国,封锁秦国东出之路。

可是,随着秦昭襄王的即位,以秦宣太后为首的亲楚势力上台,秦楚两国重归于好,引起了齐国的不满,齐宣王随即派遣大军进攻楚国,楚怀王在不敌之下,以太子横质秦,求来了秦国援军。齐宣王不愿与秦国大打出手,便撤回了大军。

不久,秦楚关系因太子横失手杀人而破碎,秦齐两大强国纠集韩魏两国,组成联军从东西两线发起了对楚国的进攻,楚军主力全军覆没,楚国几近亡国,最后只能选择成为了齐国的属国,向齐国称臣纳贡,对秦国割地,这才换来了四国退兵。

公元前298年,齐、韩、魏三国组成联军,由名将匡章率领,大举进攻秦国,一度攻破秦国函谷关,迫使秦昭襄王割地求和。随后,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齐闵王在齐相苏秦的蛊惑下,先后进攻赵、韩等国,将自己的盟友全部得罪。

公元前286年,齐闵王又派兵攻灭了仅次于七雄的强国宋国,尽占被视为“天下膏腴”的淮泗之地,引起了列国的不满。

此时,身负国仇家恨(详情请见“子之之乱”)的燕昭王登高一呼,发起诸侯会盟,赵惠文王、秦昭襄王、魏昭王等人先后响应,燕、秦、赵、魏、韩五国联军气势汹汹地扑向齐国,史称“五国伐齐”,或是“乐毅伐齐”。

在此一战之后,作为天下霸主的齐国霸业垮台,秦国成为了新的天下霸主,而赵国则是继承了齐国的另一个“头衔”——山东六国第一强国,接过齐国身上的担子,开始与秦国全面对抗。

其实,随着齐国的衰败,先天不足的赵国根本不可能“全方位、无死角”地对抗秦国,只要秦国君臣自己不“作死”,统一之势已经势不可挡了……

五国伐齐,为何最大的赢家是秦国?秦国到底获得了哪些好处呢?

在战国时期,五国伐齐和长平之战一样,都是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一方面,就长平之战来说,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长平之战的最大赢家,自然是秦国这一诸侯国,也即秦国击败了能够和自己争夺天下的赵国。另一方面,就五国伐齐来说,看似最大的赢家是燕国,在这场战役中,乐毅率领的燕国大军攻破齐国70多座城池,差一点就彻底灭亡齐国。


不过,在笔者看来,五国伐齐和长平之战一样,最大的赢家都是秦国这一诸侯国。也即在秦国崛起的过程中,五国伐齐和长平之战一样,都在帮助秦国在削弱乃至于重创强劲的对手。比如五国伐齐之前的齐国,可以和秦国并称为东西二帝,也即齐国的强盛,连秦国都非常认可,乃至于秦昭襄王要和齐闵王平起平坐。那么,问题来了,五国伐齐,为何最大的赢家是秦国?秦国到底获得了哪些好处?

一、秦国获得了富饶的陶邑

陶邑,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西周时期,周文王嫡六子曹叔振铎分封于曹国,建都陶丘。春秋末期,宋国消灭曹国,陶邑成为宋国的疆域。公元前286年,齐国、魏国、楚国三国联手消灭宋国,陶邑遂成为齐国的疆域。陶邑位于菏、济水系交通要道,自陶邑西溯济、河而上可达秦、晋;顺济水而下,能抵齐国都城临淄;东经菏、泗、淮可到南方的吴、楚地区。战国时期开凿?鸿沟?,更使陶邑水运条件锦上添花。

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陶邑的区位交通优势充分发挥了作用,?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迅速发展成为诸侯国间商品交易的中心城市,司马迁誉之?天下之中?。正是因为拥有陶邑、商丘这样富饶的城市,宋国才在战国时期遭到了周边大国的觊觎。而就陶邑来说,虽然一度被齐国占据。不过,在五国伐齐时,陶邑最终落入到秦国手中。


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合纵破齐,秦国宰相魏冉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攻齐,夺取陶邑(今山东定陶西南),为己加封,扩大自己的势力。公元前266年,魏冉被秦王罢免,迁到关外封邑,由范雎代相,最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卒于陶邑,葬于此地。至于魏冉的封地陶邑,最终成为直属于秦王的封地了。对此,在笔者看来,在五国伐齐时,秦国获得了富饶的陶邑,不仅能为秦国南征北战提供物资支持,也能够直接威胁到魏国、韩国、赵国等诸侯国的后方,也即陶邑的位置,正好处在山东六国之中。

二、让齐国走向衰落,从而无力和自己争夺天下

众所周知,在商鞅变法后,秦国在实力增强之后,致力于蚕食山东六国,从而一统天下。战国时期,秦国和齐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徐州相王和五国相王后,当时主要的诸侯国都已称王,秦、齐两国都不愿再与五国平起平坐,七国的国君都称王了,就显不出秦、齐地位的尊崇了。公元前288年,秦国宰相穰侯魏冉率先提议秦昭王称帝,秦昭襄王为了抬高自己,同时也为了打击邻国,离间齐国与东方各国的关系,接受了这个建议,于同年十月派魏冉去齐国,说服齐闵王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


齐闵王答应了,于是秦、齐正式称帝,是为东帝与西帝。对于齐国和秦国来说,并称东西二帝,是他们实力并驾齐驱的重要体现。不久,齐王接受苏秦的合纵计策,与各国达成去帝号而攻秦的协议。齐去帝号复称王,秦昭襄王也随之取消了帝号。虽然秦国和齐国最终都取消了帝号,但是,这并没有让齐闵王收敛多少。在此之后,齐闵王派兵消灭宋国,从而引起了五国伐齐。

在五国伐齐时,不仅乐毅率领的燕军全力出击,对于秦国、赵国、韩国、魏国等诸侯国,也派兵精锐之师帮助燕军,从而重创了齐国。在乐毅伐齐后,齐国虽然有田单复国,却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进而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可能。当然,在齐国衰落后,胡服骑射后的赵国走向崛起,一度具备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实力。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损失了45万精锐士卒,同样失去了争夺的可能。

战国时期,齐国为什么会灭亡?

战国时期,齐国为什么会灭亡?在解答这一疑问前,先来解决另一个问题,战国时期的齐国有多强?


从历史记载来看,战国是中国东周列国诸侯争斗激烈的时代,秦、魏、韩、赵、楚、燕、齐七雄并立,七国之中以齐、晋、楚、越四国的实力最强,有四分天下的形势,而在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统一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

从齐国名人来看,我们熟知的管仲、孙膑、晏婴、田忌等,甚至还有姜子牙这等神算坐镇。总而言之,战国时期的齐国可谓是超级强国,可为何一夕大国最终无缘霸业,成为了“人人可欺”的“末等国家”?诸多原因之中齐国虽为强国,却还是逃脱不了“生于危难,死于安乐”的命运。


一、 五国伐齐——齐国不复当年盛状的转折点

秦国在长平之战后再无敌手,所以很多人将其看作是战国时期局势的转折点,其实不然,在五国伐齐才是战国局势的真正转折点,更是齐国从盛态走向覆灭的信号。

五国伐齐之前,齐国和秦国可以说是平起平坐,单拎出来,齐国国力足以能独立战胜除秦国以外的任何国家,对秦国也存在一定威慑。齐国灭宋之后,国力上立马将秦国赶超,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国。在面对齐国称霸天下的情况下,燕、秦、韩、魏、赵终于坐不住了,燕国揭竿而起,五国伐齐正式展开帷幕,齐国从此再无称霸能力。


宋国为何会成为齐国覆灭的导火索?五国为何在齐国灭宋后群起而攻之?原因是宋国的地理位置。一旦齐国灭宋,则可北胁赵魏,东迫韩国,南迫楚国,尤其是宋都陶邑是当时的商业中心,齐国掌握要地,后果可想而知。


再加上当时齐国国力与秦国不相上下,已经引起六国的恐惧,齐国又有乐毅等谋士运营,吞并天下岂不是轻而易举?在面对生存的恐慌下,五国哪里还敢隔岸观火,连忙一同商量,单个打不赢,群殴就不一定了。于是燕国打着复仇的口号,秦国则想要弱齐,韩魏赵因为齐国没有兑现攻秦后的承诺恨齐,楚国想要拿回淮泗之地,一拍即合,五国合作战略拍定。

战略虽然拍定,但五国人是各怀鬼胎,在楚相昭阳却从中做梗下,五国伐齐最终并没有取得成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齐国的强盛。但齐国虽然在五国的攻势下脱险,却被只打得剩下两座城池,当时齐国的掌权者齐愍王更是被剥皮抽筋,成为战国死得最惨的君主。田单复国成功,齐国根基却已崩塌,再无称霸之力。


二、 长平之战——齐国覆灭吹响号角

在五国伐齐后的二十年,战国时期又迎来重要关卡——长平之战。长平之战的双方对决分别是秦、赵两国,随后秦国一超多国,统一天下。而自田单复国之后到被灭,期间齐国有五十年的时间,齐国此时在干什么呢?答案是什么也没做。


齐国的无奈,一方面,可见当年五国群攻齐国后给齐国带来的打击之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齐国生于危难,死于安乐之心。弱国复强需要时机,更需要把握时机,齐国的无奈造就了齐国的无力回天。

如同楚国之于鄢郢之战,楚顷襄王之所以能够在持续的拉锯战中打败秦国,是抓住了东边一团糟的时机,一举收了泗上。而齐国的时机一直等到秦赵火并的时候才出现。有很多说法是齐国在五国伐齐时受创过重,无法支持他国合纵攻秦,而事实证明是赵国发生经济危机,“请粟于齐”,但是齐国没有答应。


齐国亡国之后,“齐人怨王建不蚤与诸侯合从攻秦”,这说明这一时期的齐国是有援助诸侯的实力的,虽然于大势已经无补,至少可以延缓一下灭亡的时间,毕竟没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谁是赢家。

战国时期,五国联合伐齐的原因是什么,是真的因为灭了宋国吗?

其实齐湣王能力是有的,就是有点心里没数。 齐国的国力是挺强的,但是还没有强到可以取周天子而代之的程度,所以齐湣王这一溜折腾,差点把齐国给折进去。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各诸侯合纵伐齐肯定与灭宋有关,但不全是。 合纵大军中最欢实的要属燕国,因为齐国把燕国折腾的也够呛,差点就续不上命了,燕昭王的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呐喊:弄死丫的! 其他诸侯没有燕国那么强烈的欲望,但是谁也不希望有人打破这种均势,对自己造成极大的威胁。 实际上合纵成军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秦国,最早出兵伐齐的就是秦国。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三十九年,秦来伐,拔我列城九。 第二年在乐毅的操作之下,合纵盟约即成。 当时齐国与秦国东西并立,势均力敌,削弱齐国的力量对秦国来说是有利无害的。 然而秦国看的明白,有燕国这个出头鸟,无需自己出太多力气,在济水西岸大破齐军之后也就收兵了,万一被人抄了后路,那可就不划算了。 合纵大军在济西一举击溃齐军,这一战也成为田齐命运的最大转折。

五国伐齐的时候,楚国当时有何打算?

五国伐齐的时候,楚国当时有何打算?

公元前二百八十四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负责统帅燕、秦、韩、 赵 、魏这五国军队一起去攻打齐国。齐湣王未料到燕国会联合其他四国一起攻齐,等发现严峻已经攻入齐国的时候,才在匆忙之间任命触子为将,率领全国的军队主力渡过济水,西进御敌,但最终还是惨败。

在攻占了齐国都城临淄以后,乐毅还攻下了七十多座齐国的城池,这次发动五国伐齐基本上实现了占领齐国疆域的目的。而在五国伐齐的时候,有一国并没有参与其中,那便是楚国,楚国为什么没有参加呢?

在五国伐齐的时候,楚国反而是派兵去对齐国进行增援。楚国当时的君主是楚怀王的儿子——楚顷襄王。楚国自楚怀王以后便走往衰落,当然,其中少不了秦国的身影。就五国伐齐来讲,尽管燕国是其中的直接受益者,不过秦国也是得以将齐国这一强国的力量削弱了。在乐毅伐齐的时候,楚顷襄王派出了武将淖齿去救援齐国。

因为齐都临淄被破,齐湣王逃亡。淖齿受楚顷襄王命去救援齐国之后,被齐湣王任为齐相。齐湣王也是想要借助楚国的大军去恢复齐国,但他自己也没想到,最后会死于淖齿之手。这也许是因为齐湣王狂妄自大,没有给够淖齿足够的尊重,使得淖齿怒而将其杀之。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淖齿明白齐国已然丢失了大量的疆域,很难再恢复,便将没有什么价值的齐湣王给除掉了。而等到淖齿杀掉齐湣王以后,王孙贾在齐国街市上振臂一呼,率领众人杀死了淖齿。

从淖齿的行为也能够看出,楚国对于齐国的态度出现了一些转变,楚国原本并不希望齐国被灭,毕竟齐国被灭之后,会使得齐国跟秦国的对峙格局破裂,令秦国得以一家独大。 《韩非子·内储说下》 有所记载:“穰侯相秦而齐强,穰侯欲立秦为帝而齐不行,因请立齐为东帝,而乃能成也。”公元前288年,秦国宰相穰侯魏冉率先提议秦昭王称帝。

秦昭襄王便在同年的 10 月派魏冉去齐国,说服齐闵王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在五国伐齐发生以前,秦国跟齐国属于当时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并称“东西二帝”。不过,因为五国伐齐的发生,齐国衰落,秦国也就没有了能够对其造成制衡的对手,而楚国并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局面。

所以在五国伐齐开始的时候,楚国选择去救援齐国,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而等到看见乐毅接连拿下七十多座的城池,齐湣王还失去了将士们的支持,淖齿便选择将齐湣王杀了。在这样的基础上,楚国还趁机从齐国那里夺取了淮北之地。 齐湣王刚即位的时候,齐将匡章便率领齐、魏、韩联军大破楚军于垂沙,令楚国只得依附于齐国。

还夺取了原本属于楚国的淮北之地。楚国在认为齐国已经复国无望以后,便趁机夺回了淮北之地。此后,淮北之地便一直都被楚国所占据。所以对于楚国来讲,他们打的算盘便是要是可以救齐国的话,那就伸一把手;要是帮不了,那就趁机捞一把,夺取淮北之地。

五国伐齐之前,楚国可以说是能够在齐国跟秦国之间待价而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不过在五国伐齐以后,齐国已然从强国的行类中出局,楚顷襄王只得调整了楚国的对外政策,不断地主动跟秦国示好,防止秦国会大举进攻楚国。

到了 楚顷襄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 ,秦国攻打楚国,楚国战败,割让楚国上庸、汉北地区给秦国。而后,秦国名将白起又率军发动鄢郢之战,此次战役中,楚国的都城被攻破,还丢失了大量的领土,楚顷襄王退往东北固守陈都,且将都城也迁到了陈都。

总而言之,五国伐齐之时,楚国没有 加入燕国为主的联军 ,不过其还是得到了 齐国的淮北之地 。但是,因为秦国自此无人阻挡,更是在鄢郢之战的时候重创楚国,令楚国变得更加衰落。且 赵、魏、韩 三 国 也同样不断地被秦国所蚕食。从这里看的话,五国伐齐可以说是战国历史的其中一个转折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77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