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什么是子午谷奇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国时期,在刘备死后,公元228年,诸葛亮开始第一次北伐,而这时,蜀国大将魏延,效仿秦末楚汉争霸时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提出自带五千精兵,从子午谷抄近路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搞定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则率军从斜谷出发,双方最终会师于潼关。
但是诸葛亮对此计却是弃而不用,不仅在三国当时,而且在后世,均有很多人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错失了一次绝佳的机会,如果诸葛亮能采用子午谷奇谋,则蜀国的统一大业就完成了一半,等等,而且持这种观点的人竟然占据了多数,成为主流。无数人无不扼腕叹息,都在做历史的假想命题:如果诸葛亮当时要是采用了子午谷奇谋该多好,蜀国将完成统一大业,历史将改写,刘备诸葛亮君臣二人将铭刻历史等等。
而笔者认为,这些都是意淫,诸葛亮作为历史上伟大的智者之一,极具谋略和战略眼光,有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在前,所谓的子午谷奇谋他能看不到想不到吗?如果他真想这样做还需要魏延献策吗?但是诸葛亮为什么弃而不用、却采用先取凉州然后步步为营的保守策略呢?我们先不论子午谷奇谋战术本身的可行性、成功或失败的因素,笔者本文中假设它能成功的话,在这个前提上,结合当时三足鼎立之势的大环境来分析一下:
蜀弱魏强,而长安难守,即便蜀国攻下了长安和潼关,也守不住!
众所周知,魏国的综合国力,无论是人口、还是兵力等,均是蜀国的好几倍,而关中平原由于地形关系,长安无天险可受!而蜀国拿下长安,意味着兵陈魏国的家门口了,直指魏都洛阳,魏国必定举国之力与蜀国死磕到底!这是大势、也是必然!
那么问题来了,蜀国拿什么跟魏国死磕?资源从益州汉中翻山越岭支援吗?显然不现实,想必,在诸葛亮的心底,考虑的不是如何攻下长安,而是拿下长安之后,该如何守,能否守得住。要是蜀魏两国在关中平原来回拉扯战,会不会把蜀国拖垮?很明显的,这种后果极有可能发生。
三足鼎立之势的另一方,东吴将会起着决定性作用!
支持子午谷奇谋的人,似乎都喜欢假设,假设东吴的孙权陆逊在东部发兵牵制,配合蜀国取长安,那就更完美了!想法不错,但是那可能吗?也许,双方协调好,东吴会配合诸葛亮取长安,但绝不会配合诸葛亮守长安!
为什么这么说呢?所谓的三足鼎立,维持平衡才是王道,东吴怎么可能看着蜀国在关中平原坐稳坐大?这绝不是孙权和陆逊希望看到的结局,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东吴和魏国绝对会像关羽失荆州之后刘备举国伐吴时达成一致对蜀的策略,在东吴群臣内心,蜀国和诸葛亮还是老老实实龟缩在西南一隅吧!所以,蜀国怎样拿下的长安、最终还是得怎样吐出来。
先取凉州,步步为营,温水煮青蛙才是硬道理!
所以,笔者认为,诸葛亮步步为营的战略绝不是谨慎,而是正确的温水煮青蛙战术!很多人都清楚一点,那就是诸葛亮明知北伐不会有多大胜果,可诸葛亮还是先后五次北伐。其实,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扩大蜀国的生存空间,以攻为守,至于北伐其它更多的考量,本文就不作赘述。
要是能先拿下广袤的凉州地区,也许就不会过分引起魏国反弹、也不会引起吴国警觉,虽然荒凉之地,比不上关中平原富饶,但也好过龟缩西南一隅,然后步步为营、逐渐壮大,未尝没有机会扭转国力对比,所以温水煮青蛙,徐徐图之才是硬道理。
所以,笔者从上述三个方面分析,认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从战略上根本没有可行性,属于无用功,诸葛亮的步步为营才是正确战略。
魏延的战略没办法通过诸葛亮的同意。
他不符合诸葛亮的战略部署,魏延可能也知道诸葛亮不会同意,他的意图也只是哗众取宠罢了。本来魏延在诸葛亮手下就不受待见,还有个杨仪煽风点火的。他要是再不刷一下存在感,可能都被别人给忘了吧!
诸葛亮的初衷并不是要北伐一蹴而就,而是逐步蚕食,稳扎稳打。魏延根本就是在和诸葛亮唱对台戏,别说5000人就是要500人诸葛亮也不会给他。在北伐期间诸葛亮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魏延的策略不在诸葛亮的规划之内,虽然用人失察。可也是在自己掌控之内的,魏延之计则不同。
人说秦岭六道,子午为王。魏延出子午谷,名为奇兵,实为死计。子午谷地势险绝,要想顺利通过是比登天。何况魏延此计不单是他单独行动,他还要诸葛亮配合行动,配合也就罢了,只要是这配合根本就无法完成。魏延要十天攻下长安,要诸葛亮二十天与他汇合。这不是扯淡吗?别说你魏延十天能不能攻下长安,就说你十天能不能到达长安城下都是个未知数。再说诸葛亮,用二十天时间平定庸凉之地再去与魏延汇合,就算诸葛亮全军装备都达到现代化,也不是很容易完成这项任务吧!
所以诸葛亮否定魏延之计是完全正确的,魏延的策略就是一步臭棋。
魏延是蜀汉中后期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可惜的是与诸葛不太对路,他所设想的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未被采用,那么子午谷奇谋到底是什么呢?它的真实性有几何,可行性又有几何呢?我们今天说一说。
子午谷奇谋的大体策略是:
效仿韩信暗度陈仓之计,由魏延亲自率领5000精兵从子午谷突进,直逼长安,趁魏不备,一举攻取长安和潼关;另一方面,由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军长安,两军会师于潼关。
?子午谷奇谋?大概就是这个过程,属于声东击西之策,《三国演义》选材于魏略,对子午谷奇谋做了描述。
但是,这个策略被诸葛亮否决了,《演艺》的原文这样写:
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孔明笑曰:?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魏延又曰:?丞相兵从大路进发,彼必尽起关中之兵,于路迎敌,则旷日持久,何时而得中原??孔明曰:?吾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何忧不胜!?遂不用魏延之计。魏延怏怏不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77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