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曹真存在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曹真是魏国名将,早年曾率军镇压黄巾军,立下战功后封为灵寿亭侯。曹真在曹操阵营的地位其实很高,曹丕重病还任命曹真为托孤大臣。不过在演义中,曹真的存在感并不算高,特别是在诸葛亮北伐期间,为了突出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的对决,大大弱化了曹真的贡献,还把曹真两次击退诸葛亮的功劳转嫁到了司马懿身上。历史上真实的曹真给诸葛亮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对于蜀国来说威胁要比司马懿大得多。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故事以东汉末年三国争霸为背景,描绘了一场英雄群起的故事。但三国演义终究是一本文学作品,他带有了作者的主观色彩,为了突出某些人物的形象,就必须要降低其他人物的功劳,以至于历史上有许多人的形象都被改变了。比如曹操的养子曹真,此人曾两次击败诸葛亮,六个儿子都被封侯,是一名有勇有谋的大将军,但在演义中的存在感却没那么强。
从小就被曹操培养
曹真年幼丧父,曹操见他可怜,便把他养在身边。没多久,便发现他天资聪慧,力大无穷,从此更加看重他,通过史料记载,可以看出曹操对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还曾亲自教他习武,为他请剑术高超的师傅。曹真成年后,曹操知道他非常喜欢习武,于是便把他安排到了虎豹骑,虎豹骑是曹操手下最精锐的一支队伍。曹真来到这里,从一个小小的校官开始做起。当然,他也没有辜负曹操的期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很快便军功加身,加官进爵,成了曹操的左膀右臂,为曹操东征西战,开拓疆土。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丕不听从曹操的嘱咐,重用司马懿,司马懿在朝堂上大肆发展自己的势力,当时朝堂上也仅仅只有曹真可与司马懿抗衡。后来司马懿为了除掉曹真,趁着诸葛亮北伐,突然让曹真带兵去抵挡诸葛亮的进攻,曹真是战场上的老手,这点计谋当然不在话下,轻而易举的就把诸葛亮打了回去。
染病身亡
当然司马懿的阴谋不会止步于,司马懿上书请求兴兵伐蜀,而曹丕觊觎司马懿的势力,不敢让他亲自带兵,于是只能让曹真临危受命去带兵,谁知路遇大雨,曹真身染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下令撤兵,撤兵到洛阳没多久,曹真便病死在家中。在司马懿原来的计划中,曹真应该死于战场,可是不管怎样,司马懿还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儿子封侯
曹真死后,曹丕非常伤心,让其长子曹爽继承了他的爵位后,曹真剩下的五个儿子也都封了侯,曹丕更是这样评价他“大司马蹈履忠节,佐命二祖,内不恃亲戚之宠,外不骄白屋之士,可谓能持盈守位,劳谦其德者也。”
不难发现,曹真为魏国大业付出了太多,可是通过演义的描述,曹真的贡献被弱化了很多,丝毫没有战场上那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
在三国演义里,曹真算得上是草包将军,存在感极低!不仅功劳被司马懿抢光,最后还被诸葛亮活活气死。
真实的从虎变成猫的典型!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曹真是什么水平呢?
曹真的勇猛可由一件小事中看出。
有一次,曹真跟随曹操打猎的时候,遇到一只老虎。
他一边骑马逃跑一边弯弓搭箭瞄准老虎,结果老虎应声而倒。
在纵马飞奔的过程中精准命中目标,这是塞外强虏才会的招数,中原国家以农耕为主,很少对骑射如此精熟,因此曹真展现出的武力非常高超!曹真的主要功绩有哪些呢?
汉中破刘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已经占据益州和荆州的刘备对曹魏汉中地区开始进行有计划的入侵。
在僵持近一年后,刘备发动突然袭击,攻杀夏侯渊,获得标志性的胜利,致使曹魏诸军群龙无首,汉中随时陷落,而曹操增援的大军则在长安被拖住三个月,没能及时支援。
曹真就是在这样一个危急关头被拜为征蜀护军,委以重任。
刘备主要是两路出兵,由张飞、马超、吴兰、雷同由左路进攻武都郡的下辩,自己率领主力进攻汉中。
左路军又根据张飞的策略分为两路,吴兰和雷同坐镇中路诱敌,张飞和马超迂回到下辩后方的固山进行包抄。
当时魏军镇守下辩的是曹洪和曹休,由于曹休出色的洞察了张飞虚张声势的计策,因此主动出击打败吴兰和雷同,致使张飞和马超面临被切断后路的危险,只能主动退兵,左路军报废。
值得一提的是,曹真在此战中也率领了一直偏师对吴兰和雷同发起攻击并取得胜利,因此功劳,曹真由偏将军升任中坚将军。
南下败吴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兵分三路,南征孙权,命曹真与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率领中路大军攻打南郡江陵县。
曹真先是击破吴将孙盛,又令夏侯尚击退了前来增援的诸葛瑾,夺据江陵中洲,彻底包围江陵城。
曹真命令士兵堆土山、挖地道,在城边立起楼橹,向城中放箭。
但吴军守将朱然指挥得当,曾攻破两个营垒。
大军围城六个月,吴军粮谷将尽,城破在望,但疫疾大起,孙权重新遣使纳贡,
魏军撤退。
之后曹真又转为中军大将军,加给事中!
力挫诸葛
太和二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皆投降蜀汉。
曹叡于是亲征至长安,遣曹真为督诸军驻于郿,曹真派左将军张郃进军援救,于街亭之战中大破马谡,同时,曹真在箕谷击败赵云、邓芝的偏师,增援部队开进陇右,诸葛亮为避免遭受夹击,于是退兵。
起初,安定人杨条等劫持官吏据守月支城响应诸葛亮,曹真军至安定,杨条对其众说:“大将军亲自来了,我愿意尽早出降。”遂自缚出降。
于是陆续收复三郡。
战后,曹真认为诸葛亮必攻陈仓,于是命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修筑城池。
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攻打陈仓,郝昭早已有备而战,诸葛亮不能攻克,同时蜀汉军队兵粮不足,致使诸葛亮无功而还。
曹真因功被增加食邑,并前二千九百户。
由此可见,曹真是个将帅之才。
由于民间传说等种种因素,把诸葛亮的几次北伐失败全部归功于司马懿。
曹真(?-231年),字子丹,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族子。
其父曹邵为曹操募兵时遇害,曹真遂被曹操收为养子。因赞赏曹真的勇猛而让他参与虎豹骑。历任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等职,并参与汉中之战。曹丕袭封魏王后,拜曹真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州及凉州诸军事,负责镇守西北边境,期间表现突出。于黄初二年(221年),督众将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黄初三年(222年),率军包围江陵,击破吴将孙盛。回师后,转中军大将军,加给事中。
曹真在洛阳病死,想来诸葛亮一封信还不至于能骂死人。曹真的长子曹爽把持权政,被司马懿发动政变,曹爽兄弟懦弱不知所措,又下不定决心用桓范的计策,桓范大哭:曹真英明,生了你们兄弟几人,是一群蠢猪。
曹真数次带兵阻止诸葛亮的进攻,既削弱了蜀汉的军事力量,又尽责完成先帝曹丕的重托。
曹真,字子丹,今安徽亳州人,魏名将。曹操收养曹真,重要原因是要报答曹邵(曹真的父亲)救命之恩。曹真从少年起就是曹操的爱将,曾率领过精锐之师“虎豹骑”,参加过讨“灵丘贼”,抗击刘备等多次著名的战役,是一位立过多次战功的将军。
曹丕即位后,令曹真镇守雍州、凉州军事。雍州,是防备蜀汉进犯的要塞。凉州,对确保魏国西境安全有重要的意义,可见对曹真之信任。曹真在凉州,主要做了两件事。
第一、通鉴记载:平定张进叛乱的主角是苏则。然曹真当时任征西将军,雍、凉州诸军事均受其节制,张进的叛乱震动凉州,这样大的军事行动,没有凉州最高军事长官曹真的协调是不太可能的。
第二、222年,魏文帝举伐吴。兵分三路,一路由曹休统领,一路由曹仁统领,另一路则由曹真统领。后因瘟疫,放弃围城,班师还朝。此次南征,曹仁、曹休二路均损兵折将,惟曹真先击败孙盛,夺据江陵中州,后围朱然于江陵。若不是其它两路均败,又逢天灾,江陵也是指日可破的。曹真是这次南征中唯一只胜未负的将军。
226年,曹丕托孤于四位大臣,曹真排在第一位。曹丕是一个很有抱负的君主,然而也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曹丕称帝后,他的弟弟们结局甚是可悲。但曹真就不同了,在曹丕看来,他对自己的帝位不会构成任何威胁。对付亲兄弟需要这种同盟,对付朝臣亦需要这种同盟。这就是曹丕打压曹彰和曹植,而信任和依靠曹真之根本原因。
曹真与曹丕既是君主与臣下的关系,又被视为手足关系。曹丕的选择是正确的。魏明帝时期(曹丕长子),曹真掌握着曹魏全部兵权,228年曹真派张郃在街亭大破马谡,又在箕谷击败赵云、邓芝的偏师。随后,曹真认为诸葛亮必攻陈仓,命郝昭守陈仓,致使诸葛亮无功而还。曹真数次带兵阻止诸葛亮的进攻,既削弱了蜀汉的军事力量,又尽责完成先帝曹丕的重托。
曹真去世后,获谥为元侯(后泛指封疆大吏),由长子曹爽继承爵位。但魏国的军政大权很快就落入司马氏集团手中,这当然不是曹真之过,而是曹氏集团日渐腐朽使然。曹真传说:他能与下属同甘苦,拿自己的家财补充军饷,因此得到士兵的拥戴。又说他有两个跟随曹操的好朋友,不幸早逝,曹真就将自己的封邑分出一部分给这两好友的遗孤。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从而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对此,曹爽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放弃抵抗,而请皇帝罢免自己,并向司马懿认罪投降。
对此,桓范大哭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也即在桓范看来,曹爽握有天子和兵权,根本不用向司马懿投降。因此,曹爽放弃抵抗的决定,足以证明他有多么的草包,也即曹爽徒有其表、外强中干。那么,问题来了,一个看似草包的曹爽,为什么能够压制司马懿十年之久?
一
首先,曹爽对于司马懿的压制,始于公元239年,结束于公元249年,长达十年之久。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去世,齐王曹芳继位,年仅八岁。按照魏明帝曹叡生前的安排,司马懿和曹爽一起辅佐曹芳,比如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因此,在实际权力上,司马懿和曹爽是平分秋色的。但是,曹爽却不愿意和司马懿平分天下,也即一山不容二虎,曹爽开始排挤和打压司马懿。
在官职上,曹爽通过曹魏朝廷任命司马懿为太傅。虽然太傅位列三公,官职正一品,不过,在古代历史上的大部分朝代,太傅都是虚职,也即荣誉和地位较高,却没有什么实权。通过这一“明升暗降”的安排,大将军曹爽成功掌握了曹魏大权,再加上曹爽的兄弟掌握禁军,夏侯玄等宗室在地方统兵,曹爽从公元239年就开始压制司马懿了。
二
对于曹爽来说,之所以可以压制司马懿长达十年,原因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曹爽作为曹魏宗室,天然就地司马懿拥有优势。作为大司马曹真的儿子,曹爽在辈分上可以视为皇帝曹芳的叔父。因此,考虑到曹真在曹魏的威望,加上曹爽和曹魏皇室之间的密切关系,曹爽如果一开始被司马懿压制,那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进一步来说,如果司马懿在公元239年就敢发动兵变的话,显然会让司马懿家族走向覆灭。彼时,曹爽还没有人心尽失,一些中立的文臣武将,也没有对司马懿的遭遇报以同情。因此,在曹爽将自己“明升暗降”之后,司马懿起初只是韬光养晦,根本没有表达任何不满。另一方面,作为曹魏大将军,曹爽名正言顺地掌握了曹魏兵权,并安排自己的兄弟执掌都城洛阳的禁军,这让司马懿根本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力量,只能等待机会来进行反击。
三
正始五年(244年)春,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不听太傅司马懿劝止,力主伐蜀,魏帝曹芳从之。正是因为大将军官职,促使曹爽在曹魏上下已经无人可以阻挡了,连皇帝曹芳,都只能“从之”,这表明皇帝曹芳因为年幼,在曹魏大事上根本无法自己做主。因此,如果换做其他皇帝,比如是魏明帝曹叡的话,曹爽不仅无法这么放肆,更不会长期压制司马懿。
正是因为曹魏皇帝没有掌握大权,导致曹爽实际上窃取了这部分权力,从而让曹爽和司马懿之间的平衡被严重打破。如果皇帝可以在这两位托孤大臣之间制衡的话,自然不会出现曹爽压制司马懿长达十年的局面。不过,物极必反,曹爽在夺取大权之后,率领10多万大军讨伐蜀汉,结果被蜀汉汉中都督王平击败。此战,曹魏损失惨重,将士对曹爽和夏侯玄这两位统帅都非常不满。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增加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底气。
四
最后,进一步来说,在公元244年之前,曹爽的好友夏侯玄担任征西将军,执掌曹魏在雍凉二州的10多万大军,这成为曹爽压制司马懿的重要依靠。结果,因为伐蜀之战的失败,夏侯玄在雍凉二州的将士中威望尽失,难以在关键时刻率军帮助曹爽。所以,在高平陵之变时,夏侯玄根本没有能力起兵讨伐司马懿,最终还被司马懿夺去了兵权。至于曹爽,在伐蜀之战后听从了何晏等人之谋,于公元247年把郭太后(非曹芳亲母)迁到永宁宫,一时之间,曹爽兄弟彻底架空了皇帝曹芳。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公元247年之前,郭太后即便看不惯曹爽,至少也不会站到司马懿这一边。但是,在公元247年之后,曹爽彻底得罪了郭太后,结果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就是通过郭太后来下旨废除曹爽的大将军,这让司马懿的兵变在形式上名正言顺,毕竟当时曹芳不在宫中,郭太后确实拥有发号施令的权力。综上,到了公元249年,曹爽几乎葬送了自己压制司马懿的优势,并给了司马懿一个可乘之机,从而让两人之间的形势发生了逆转。
曹真是曹操一手提拔出的人才,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则是依靠自己的修炼,平心而论,司马懿在政治上的才能不及他的军事才能,司马懿克日擒孟达并非杜撰,实属全尤其是,司马懿固守祁山,拖死诸葛亮更是真是,据孙子兵法所说,能因是变化者谓之神,足见司马懿的才能,至于曹真,确实是个将才,但他在权谋变化上不如司马懿,孙子兵法有云 以战和,以奇胜,可见曹真在军事上不如司马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77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