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汉武帝的推恩令究竟有多厉害,看看刘秀和刘备就知道了

以史为鉴 2023-06-16 04:49:22

汉武帝的推恩令究竟有多厉害,看看刘秀和刘备就知道了

还不知道:推恩令的威力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秦末的战乱终于平定,跟随高祖刘邦征战的众人都是战功赫赫,刘邦看着众人,想着多年来的出生入死,开始了大肆分封。本以为是吸取秦亡的教训从而巩固统治,没想到最终却是诸侯势力急剧膨胀,皇帝的中央集权受到威胁。这问题有点大,也不太好解决,出兵征伐不是那么回事,下令喝止又是阳奉阴违,真的是左右为难。

刘邦剧照

有识之士

有了问题就得解决,能解决问题的自然就是人才,最开始看到诸侯势力存在问题的就是贾谊。贾谊可谓是博学多才少年得志。对于诸侯势力直接给出“割地定制”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是在诸侯原有的封地上再分封一个诸侯,这样下去诸侯多了,权力自然也就小了。

贾谊塑像

可能是天妒英才,贾谊在32岁就去世了,晁错继承发展了他的这个观点,直接提出了更为激进的解决方案——削藩。当时的汉景帝已经意识到诸侯的问题的解决了,于是采纳了晁错的建议,没想到汉朝政权差点倾覆,发生了“七国之乱”,最终周亚夫平定了这场叛乱。诸侯势力受到打击,政局暂时安全。

七国之乱

“推恩令”实施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终于亲政了,这一代雄主开启了“削藩”之路。采纳主父偃的意见,下令诸侯分封自己自己的后代为列侯。公元前127年,朝廷打着仁义恩德的旗号正式颁布推恩令,那些政治上的老油条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看着边上虎视眈眈的旁支成员也只得熄灭了反抗的心思。

汉武帝塑像

《汉书》记载: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得稍自分析弱小云”。

推恩令颁布以后,各诸侯王很多旁支都分为了列侯。汉朝施行的制度我们称之为“郡国并存制”,而列侯隶属于郡,地位和县相当,导致诸侯国越分越小,到最后就完全丧失了威胁中央的能力,这一措施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推恩令的影响

“推恩令”最终的目标当然是为了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且来看看列侯后来的生活,其中以刘秀和刘备最具代表性。

刘秀剧照

种田的刘秀

说起光武帝刘秀,人们更多的是说他“位面之子”“历史穿越者”,却很少知道他最开始喜欢的在田地里耕作,成为皇帝完全是被逼的。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直系祖先是长沙定王刘发,汉景帝刘启第六子,好歹列侯是妥妥的了,家世显赫。但是因为“推恩令”刘秀这一支族人从列侯一降再降,到了刘秀父亲刘钦的时候,竟然只是个小小的县令——济阳县县令。县令还怎么分下去?关键刘钦还死得早,也许刘秀小时候有吃不饱的时候,才觉得种田是最踏实的吧。

没想到的是刘秀竟然是“位面之子”,相当争气,直接扫平王莽的“新朝”,重新建立汉室,恢复了刘姓的天下。

卖草鞋的刘备

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第十九代玄孙,这个关系扯得有点远,但是没办法,就得这么挂钩才行。中山靖王刘胜则是汉景帝的第七个儿子,汉景帝对他还不错,给封了个王。

刘备则是刘胜的儿子刘贞的后人,刘贞是被封为列侯的。一直到了刘备爷爷刘雄的时候,家道开始中落,刘雄只当了一个东郡范令。到了刘备的老爸,官位都没有了,这要不提,谁知道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刘备的老爸都已经没了官位了,刘备就更没有了,也没有特别的技能,总不能接头卖艺吧,只能编个草鞋去走街串巷了。

刘备剧照

说起来刘备也是个有出息的,建立了“汉”政权,后世称为蜀汉,也算是为汉王朝的后身吧。

结语

当然,推恩令的颁布影响相当深远,不仅是削弱了诸侯的势力,还抑制了土地兼并,从而保障了大部分百姓的生活的基础,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样也增加了朝廷的税收,毕竟之前的税收大部分都是诸侯所得,为后来远征匈奴提供了经济基础。

汉朝疆域

不得不感叹一句,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汉武帝为什么能推恩令成功

当代,我认为无法破解的阳谋就是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制度。作为阳谋,推恩令本身并没什么复杂的地方,但有趣的是,就靠着这样一种简单的手段,汉武帝却能兵不血刃瓦解诸侯们的势力。
推恩令看透人性,成为无法被破解的阳谋。诸侯们没有抗拒的资本,即便他们不想入局,也不得不主动踏进去。
实力是平等对话的前提,汉初的异姓诸侯王们之所以能让刘邦重视,就是因为他们有和刘邦相抗衡的实力,而到了汉武帝时期,诸侯们中的硬茬子基本都被汉文帝和汉景帝给按平了,剩下的要么是安分守己混日子的,要么就是实力不够不得不屈服的。
其实,汉武帝提出的推恩令无法破解。这并不是特别稀罕的东西里面既有商周时期的旧思想,也有贾谊提出的《治安策》分割诸侯们的思想在其中:
“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
二者其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汉武帝之所以能成功,也不得不说有机缘巧合的因素,以及他自身能力卓绝的因素在其中。

汉武帝的推恩令有什么利和弊呢?


汉武帝的推恩令实在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中央集权政策,对于待宰的诸侯王而言,实乃阳谋之术,几乎无解。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坑死诸侯王,诸侯王还必须入坑的套路,是汉武帝时期治政的惊艳一笔。

推恩令简析


要讨论推恩令的利弊,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何为推恩令。推恩令,顾名思义,推行皇帝恩德的命令。那么皇帝是谁?汉武帝刘彻。推行什么样的恩德?使诸侯王的非嫡长子们也能分得自家爵位的红利。下面具体梳理一下推恩令产生的历史背景:


说在汉初啊,刘邦建立汉朝,然后为了江山永固,大封刘氏诸王镇守各地,然后在位十二年,去世了。人走了不要紧,留下一个大毒瘤——刘姓诸侯王们。历史已经证明了,你分封诸侯王不要紧,各朝代其实都有王爵的存在,但是必须有所限制,不能让诸侯王军事内政一把抓,俨然是当地的土皇帝一般。如明朝,像养猪一般地养朱姓诸王,效果斐然,但是仍出了个宁王朱宸濠暴动搞事情,何况是汉朝这样的放养呢?

所以,自刘邦之后,这诸侯王、外戚、功臣集团就并列成为了汉初朝廷的三大内部隐患。之后的汉惠帝刘盈是个软弱的人,其实是他的母亲大名鼎鼎的吕后掌握朝政,吕后那会儿只顾着加强吕氏,打压功臣集团,暂时还顾不上诸侯王们。之后的两任少帝刘恭、刘弘就不必说了,都是傀儡,最后还都被杀了,所以也解决不了什么事。


直到汉文帝刘恒继位,终于这位内敛而又有手腕的皇帝,初步稳住了汉朝日趋混乱的局势,在吕氏外戚已被剪除的情况下,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各地的诸侯王。汉文帝其实才是汉朝削藩的奠基者,不管是之后的汉景帝还是汉武帝,都是沾了汉文帝的光。汉文帝在削藩上采纳的是贾谊的建议,那叫一个润物细无声。都是借助各种正当理由,在诸侯王死后,以恩赐的名义,将封地分给几个儿子,比如齐国分成了六块,赵国分成了两块,淮南国分成了三块。绝对不能明着颁布法令说是要削藩,那样诸侯王一定会联合起来反抗。

到了汉景帝和晁错的组合,这两人有些粗暴了,当然也有时局恶化的关系。汉景帝直接下令削藩,果不其然,七国之乱走起。好在周亚夫给力,帮助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否则汉景帝这波操作就垮了。但是再多联想一下,好在汉文帝已经把三大强国给肢解了,否则齐国、赵国、淮南国还完整的情况下,再来一个周亚夫恐怕都悬了。


在之后,就是到了汉武帝时代,这诸侯王问题依然还得解决,于是主父偃拿出了他的《推恩令》。其实,虽说推恩令是对诸侯王的非嫡子的一种恩德,但是傻子都看得出来这就是削藩的阳谋。可问题是,这个时候,经过了汉文帝、汉景帝两代的打压,诸侯王势力已经大不如前了。这时让他们反抗朝廷,有些力不从心,只能我先享受,后人们对不住了,你们可能会要饭了。果然,后来如刘备这样的落魄皇族比比皆是。


一番梳理,推恩令的利弊也就一目了然了。优点是帮助朝廷达到了削藩的目的,并且是一劳永逸之策;而缺点就是依然有些粗暴,打击面大,若是朝廷掌控力基础稍弱,都容易阴沟翻船。

结语

可以肯定推恩令帮助汉朝有效地打压了诸侯王势力,去除了内部的一大隐患,对于诸侯王而言,要想保住实力,要么生一子,要么造反,当然依当时的形式,都没有条件做到。所以说,推恩令的确算是无解的阳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76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