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懿安皇后,母仪天下了一辈子的郭家小姐,晚年生活却悲惨

众妙之门 2023-06-16 04:35:13

懿安皇后,母仪天下了一辈子的郭家小姐,晚年生活却悲惨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懿安皇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懿安皇后出自郭氏家族,是大唐名将郭子仪的亲孙女,同时也是唐代宗的亲外孙女。唐朝经过玄宗时期的叛乱之后,多亏了郭子仪的运筹帷幄,李唐皇帝才能再次坐稳江山。而唐代宗为了犒赏,同时也是笼络住郭子仪,将自己最疼爱的升平公主,许配给了郭家的公子郭暧。冰雪聪明的升平公主,为郭家生育了六个孩子,这些孩子长大后,仰仗着母亲的公主光环,所婚配的都是李氏的近支宗室,个顶个的都是贵族中的贵族,而这几个兄妹中,尤其以懿安皇后最为尊贵。在唐宪宗还是王爷的时候,当时还是郭家二小姐的懿安皇后,便风风光光嫁入了王府,成为了宪宗的原配妻子。

后来宪宗登基为帝,考虑到升平公主一家,经过了代宗和德宗的盛宠后,家族威望和地位太高,因此他没有立嫡妻郭氏为后,而只是封为了贵妃,也就是说在宪宗时期,懿安皇后一直都顶着贵妃的头衔。但出于忌惮郭家的声威,同时也为了顾忌亲戚关系,唐宪宗在位期间,没有立过皇后,而是让后位空闲了起来。因此郭贵妃实际上就等同于皇后,在后宫中的地位,是其他妃嫔难以比拟的。唐宪宗在唐朝后期的君王中,相对而言还算不赖,不过他在位也就十来年的时间。宪宗去世以后,懿安皇后的儿子作为嫡子,继承了李唐的江山,而她也母凭子贵成为了皇太后。

唐穆宗在位期间虽然并无作为,但他对母亲懿安皇后却是非常孝顺,因此即便年轻守寡,懿安皇后依旧过得幸福。不光是懿安皇后自己幸福,她的娘家人也得到了新皇帝的特别恩宠。然而唐穆宗是一个福薄之人,在位仅仅四年就去世了。这时宫中有心怀叵测者,借机劝她效仿武则天,懿安皇后对这些人大加斥责,表明自己的立场,并且立自己年纪尚小的孙子为帝。就这样唐敬宗在自己祖母的支持下,成为了唐朝的新君,而郭氏也由皇太后晋升为太皇太后,是皇宫里辈分最高的人。唐敬宗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个孝顺的皇帝,对祖母的衣食起居非常的尽心。

然而三年之后,皇帝唐敬宗被害,而凶手不是别人,正是与皇帝同处皇宫的宦官,可见此时的李唐王朝,已经虚弱到了何种地步。好在唐敬宗还有其他的兄弟,于是懿安皇后郭氏,下诏迎立了自己的另一个孙子,也就是后来的唐文宗。唐文宗同样尊祖母为太皇太后,尽心尽力地侍奉着老人家。然而很不幸地是,没几年的功夫,唐文宗也去世了,懿安皇后再一次送走了自己的晚辈。虽然内心悲痛,但日子还得继续,于是懿安皇后又令立唐武宗继位,自己仍旧是太皇太后。至此郭氏已经历经了六朝,光是太皇太后就当了三次,在皇宫几十年一直是天下最尊贵的女人。

在位六年后,唐武宗也去世了,而懿安皇后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因为接下来在宦官头子的支持下,唐宪宗的庶子李忱夺得了皇位,而懿安皇后也就由原来的太皇太后,降为了皇太后。名义上郭氏是宣宗李忱的嫡母,且在宗法上郭氏也要高于宣宗生母一筹,更重要的是宣宗的生母,当年不过是懿安皇后的婢女而已。和昔日的奴婢平起平坐,这令出身高贵,且尊贵了一辈子的懿安皇后,尤为难以接受。但毕竟现在是人家的儿子当皇帝,虽然是嫡母的郭氏,也只得委曲求全着。宣宗继位以后,对郭太后的侍奉比起前几任皇帝差了不少,就连死后宣宗都不愿她附祭太庙。想想这位出身高贵,又母仪天下了一辈子的郭家小姐,临近垂暮之年的遭遇也真是挺可悲的。

懿安皇后 的 儿子 是

  明熹宗懿安皇后张氏(?-1644年),祥符(今河南 开封)人,父太康伯张国纪。天启元年(1621年)四月册为皇后。性严正,数于帝前言太监魏忠贤、乳媪客氏过失。曾召客氏至,欲绳之以法。魏、客恨之,遂诬陷皇后非张国纪生女,蛊惑帝听。天启三年(1623年),张皇后有孕,魏忠贤、客氏逐宫人中之异己者,而以其心腹承奉,伤其胎,使无所育(,怀皇长子后,客氏暗地里撤掉皇后宫中所有宫女,派自己的心腹伺候皇后,乘给张皇后捶背时,用重力捶,使胎儿流产)。帝曾至后宫,张皇后正读书,帝问何书?对曰:“《赵高传》”。帝默然。时宫门有匿名书列魏忠贤逆状,魏疑出自张国纪及被逐诸臣手,欲因此兴大狱,尽杀异己诸臣,借张国纪以动摇皇后之地位,而令心腹魏良卿女为皇后。但事未得逞。及熹宗病危,揭穿驳斥魏忠贤逆谋,得传位信王(思宗)者,皆张皇后之力也。思宗即位,上尊号曰“懿安皇后”。
  译文:张嫣个性严正,很有皇后风范,是位能母仪天下的女性,她非常不齿宦官 魏忠贤,和熹宗乳母—奉圣夫人 客氏两人联手为非作歹的行径,经常数次在熹宗面前提起两人的过失,更曾以身为皇后的地位处置客氏,因此造成魏忠贤和客氏对她恨之入骨,但因为张嫣是皇后,不同于其他嫔妃一般容易对付,因此两人在背地里造谣说,张嫣非张国纪之亲生女儿,以混淆熹宗的视听。
  明熹宗 天启三年。皇后怀有身孕,虽不知是男是女,却被客氏与魏忠贤暗中陷害而流产,此後张嫣一生未曾再生育。
  除去痛恨客氏与魏忠贤两人的行径外,皇后张嫣还经常不动声色的劝谏明熹宗,期望熹宗能「远小人,进贤人」。明熹宗有次见皇后正手握书卷在读,便问是读何书,没想到张嫣回说;「赵高传」,明熹宗默然不应。
  有一次,宫门上有人投书,信中写满了魏忠贤的罪状,魏忠贤怀疑是皇后张嫣之父—张国纪和其朋党;邵辅忠、孙杰等人在幕後指挥,因而下令大杀东林党臣,希望藉此动摇张嫣皇后的地位,同时她也希望能将张嫣赶下皇后的位子,好让自己的侄孙女—魏良卿之女成为皇后。当魏忠贤在大杀东林党臣时,朝中开始有几位大臣察觉到魏忠贤的心意,因而纷纷上奏弹劾张国纪等人。
  之後明熹宗病危,遗命传位自己的五弟信王、日後的明思宗 朱由检。而明思宗之所以能够登基为帝,其中张嫣出了很大的力,因此在明思宗登基之後,尊封自己的嫂嫂张嫣为懿安皇后,同时张嫣也是以此徽号为谥号下葬的。
  明思宗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都城,懿安皇后张嫣,则在自己的寝宫中上吊自杀身亡,殉国明节。
  清朝 世祖 顺治元年,顺治帝命人将张嫣和明熹宗合葬在德陵。
  弘光元年三月甲申朔己亥十六日,明安宗上懿安皇后谥曰孝哀慈靖恭惠温贞偕天协圣悊皇后。
  《彤管拾遗》
  懿安皇后,祥符人,张姓,太康伯张国纪女。天启元年四月,册为皇后。后性严正,数于上前以颠倒旧章为言,盖指客魏也。客氏横肆宫闱,后召至,欲绳以法。客魏大恨,遂于宫中播流言,谓后本孙二女,犯辟以女托之生员张国纪,张国纪女之,非己女也。罔上大不道,上亦疑之,幸其说不根,无左验,乃已。
  三年后有身,客魏尽逐宫人之异己者,而以其私人承应。后胁痛,假按摩阴伤之,竟损元子焉。时有匿名帖榜于宫门,列忠贤逆状并及忠贤党七十余人。忠贤怒,疑出国纪并被逐诸人所为。而逆党邵辅忠、孙杰等欲因此兴大狱,尽杀诸门户。而借国纪以动摇中宫,事成则立魏良卿女为后。刘知选侦知之,首上疏参国纪,梁梦环继之,祸且叵测,赖阁臣力救得免。熹宗大渐,后折逆奄谋,力与大臣传遗命,定迎立事。愍帝立,上尊号曰懿安,居慈宁宫。时奄方叵测,左右窥伺者皆其党。后豫戒信王勿食宫中食。
  及即位,犹从戚畹家取椟食进。至是,上见后,感激尽臣子之敬,乃召还戚臣张国纪于河北慰之。而论知选、梦环以谋危先帝中宫之罪。崇祯十四年,刑科给事中胡周鼎请上后徽号。时国用日匮,上恐举大典多费,叹曰:“吾之不能尽孝事,贫也!”或言周鼎有所授,已下理而顿释之曰:“恐伤后心”后尝语周后曰:“吾南中尝有家可居。”又曰:“延儒误皇叔。”因历言延儒罔上事,周后间以闻。上怒诘周后所从来,周后以后对,遽已。十七年三月,都城陷。贼渠李岩者,中州人,知后贤,特觅后宫中护卫之,后自缢死。

懿安皇后的生平

2,明熹宗懿安张皇后生平 懿安张皇后(?-1644年),名张嫣,字祖娥,小名宝珠,明熹宗之皇后,天启元年四月被册立为皇 张嫣画像 后,为河南祥符人,天启元年,选后时,被选入宫中。当时15岁。张嫣体态丰满,被天启的乳母客氏嫉妒。不愿选她做皇后,无奈天启帝一眼就看中了张氏,封为皇后,其父张国纪在女儿被册立为皇后之後,父以女贵的被受封为太康伯。 史籍记载 明熹宗懿安皇后张氏(?-1644年),祥符(今河南开封)人,父太康伯张国纪。天启元年(1621年)四月册为皇后。性严正,数于帝前言太监魏忠贤、乳媪客氏过失。曾召客氏至,欲绳之以法。魏、客恨之,遂诬陷皇后非张国纪生女,蛊惑帝听。天启三年(1623年),张皇后有孕,魏忠贤、客氏逐宫人中之异己者,而以其心腹承奉,伤其胎,使无所育(,怀皇长子后,客氏暗地里撤掉皇后宫中所有宫女,派自己的心腹伺候皇后,乘给张皇后捶背时,用重力捶,使胎儿流产)。帝曾至后宫,张皇后正读书,帝问何书?对曰:“《赵高传》”。帝默然。时宫门有匿名书列魏忠贤逆状,魏疑出自张国纪及被逐诸臣手,欲因此兴大狱,尽杀异己诸臣,借张国纪以动摇皇后之地位,而令心腹魏良卿女为皇后。但事未得逞。及熹宗病危,揭穿驳斥魏忠贤逆谋,得传位信王(思宗)者,皆张皇后之力也。思宗即位,上尊号曰“懿安皇后”。 译文:张嫣个性严正,很有皇后风范,是位能母仪天下的女性,她非常不齿宦官魏忠贤,和熹宗乳母—奉圣夫人客氏两人联手为非作歹的行径,经常数次在熹宗面前提起两人的过失,更曾以身为皇后的地位处置客氏,因此造成魏忠贤和客氏对她恨之入骨,但因为张嫣是皇后,不同于其他嫔妃一般容易对付,因此两人在背地里造谣说,张嫣非张国纪之亲生女儿,以混淆熹宗的视听。 明熹宗天启三年。皇后怀有身孕,虽不知是男是女,却被客氏与魏忠贤暗中陷害而流产,此後张嫣一生未曾再生育。 除去痛恨客氏与魏忠贤两人的行径外,皇后张嫣还经常不动声色的劝谏明熹宗,期望熹宗能「远小人,进贤人」。明熹宗有次见皇后正手握书卷在读,便问是读何书,没想到张嫣回说;「赵高传」,明熹宗默然不应。 有一次,宫门上有人投书,信中写满了魏忠贤的罪状,魏忠贤怀疑是皇后张嫣之父—张国纪和其朋党;邵辅忠、孙杰等人在幕後指挥,因而下令大杀东林党臣,希望藉此动摇张嫣皇后的地位,同时她也希望能将张嫣赶下皇后的位子,好让自己的侄孙女—魏良卿之女成为皇后。当魏忠贤在大杀东林党臣时,朝中开始有几位大臣察觉到魏忠贤的心意,因而纷纷上奏弹劾张国纪等人。 之後明熹宗病危,遗命传位自己的五弟信王、日後的明思宗朱由检。而明思宗之所以能够登基为帝,其中张嫣出了很大的力,因此在明思宗登基之後,尊封自己的嫂嫂张嫣为懿安皇后,同时张嫣也是以此徽号为谥号下葬的。 明思宗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都城,懿安皇后张嫣,则在自己的寝宫中上吊自杀身亡,殉国明节。 清朝世祖顺治元年,顺治帝命人将张嫣和明熹宗合葬在德陵。 弘光元年三月甲申朔己亥十六日,明安宗上懿安皇后谥曰孝哀慈靖恭惠温贞偕天协圣悊皇后。 不知所终-懿安皇后下落之迷 李自成率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崇祯帝自溢于煤山。这时,本该在宫中颐养天年的懿安皇后却下落不明了。这便引起明清之际众多史家和史书记述者的猜疑。在众多记载中,持“自缴”一说的最多。不过关于懿安皇后自溢一说,仍存在着分歧。一些史书记载,懿安皇后是在宫中自杀的。当起义军攻人京城后,“宫中鼎沸,后闻变自溢”。贺宿所著的《鼓安事略》以及纳兰性德的《禄水亭杂识》均持此说,他们的史料来源主要出自宦官王永寿之口。另外,一些史书提及,曾有人看到懿安皇后死于宫中。如在周同谷的《霜猿集》中记载道:“西安张孟坚从贼人宫,亲见后死,曾为予言之。”对于懿安皇后自缀一说,有人则认为懿安皇后是被人义救后自溢的。救懿安皇后的人也有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是李岩救的。龚鼎孽《圣后坚贞记》、戴笠《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十七、彭孙贻《平寇志》卷九、王宏《山志》二集卷九、王用章《甲申日记》、吴梅村《绥寇纪略·通城击》等书均记载了李岩保护懿安皇后从容自溢的情况。第二种说法认为懿安皇后为刘宗敏所救。谈迁在《北游录·纪闻》中依据内侍赵璞的说法记载道,当懿安皇后被俘后,刘宗敏对手下将士们说,这是国母,并将其送至外戚张氏家中,但懿安皇后最终还是自缴。第三种说法并没有点名道姓是谁救了鼓安皇后,只是通称为“贼”。 也有史书记载,懿安皇后并没有自缴,而是乔装打扮后逃出皇宫。当起义军攻人北京城后,崇祯皇帝派人到懿安皇后的住所,劝其自裁,但是由于慌乱没有成功,于是懿安皇后用青衣蒙上头,徒步走入成国公府第。有的史书还记载,当李自成大军攻人北京城后,懿安皇后出迎并献上金银财宝,至于迎降后的下落,史书中则没有具体记载。此说在民间流传甚广。 还有一些史书记载了懿安皇后是被起义军俘获的。不过这些史书之间也有出人。谈迁在《国榷》中引杨士聪语称,懿安皇后被俘后,受到严刑拷打并被追问金银财宝的下落。俞褪《壶东漫录》引王源《居业堂集》称,鼓安皇后被俘后立即被杀。王源在《居业堂集》中谈到,当攻克北京后,河南尉氏人王大本与其他四人共同俘获懿安皇后,有人对皇后不逊,王大本大怒:“这是一代国母,怎能胡来?”当即抽刀将皇后杀死,使其虽死却未受辱。 懿安皇后的下落究竟何如?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历史评价 与春秋时期的夏姬,魏文帝皇后-甄氏,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隋炀帝皇后-萧氏并称中国古代五大艳后,由此可见张嫣生的十分美艳动人。她是明天启元年从全国初选的五千名美女中,连过“八关”选出的第一美女,被册立为皇后。史载张嫣“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
求采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76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