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卢植、皇甫嵩、朱儁最后结局是什么

众妙之门 2023-06-16 04:34:02

揭秘,卢植、皇甫嵩、朱儁最后结局是什么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卢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卢植、皇甫嵩、朱儁三人应该是30后或者40后,与曹操、刘备、孙坚等50后和60后,不是一代人,他们三人活到中平年间(184年到189年为中平年号)时,年纪都不小了,并不是凭空消灭了,而是生死有命。

卢植是30后最后一代人,东汉名士,刘备的同乡兼老师,卢植30岁左右才开始步入仕途,当过地方官九江太守、庐江太守,参与平定过地方蛮族叛乱,当过京官议郎、侍中和尚书,参与儒学经典的校勘。

卢植是个文武全才的人,黄巾起义后,被汉灵帝封为北中郎将,率领禁军中的北军五校(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的将士,参与平定冀州黄巾军,卢植眼看就要建功立业,却被朝廷派来监军的宦官诬陷,被免官下狱押回京城。

接替卢植继续平叛黄巾军的是董卓,可惜董卓战败,于是朝廷派遣皇甫嵩攻打冀州,皇甫嵩顺利凯旋,并上书皇帝赦免了卢植,卢植官复尚书。

汉灵帝去世后,大将军何进与宦官展开搏斗,结果蹇硕、何进先后被杀,何进的部下将宦官杀尽,一时京城大乱,军阀董卓进京控制朝政,董卓因为要废立皇帝,遭到卢植的强烈反对, 准备杀卢植,卢植幸得蔡邕求情,才得以罢官保命,之后卢植返回家乡养老,在路上还躲过董卓的一次暗杀,这一年卢植已经50岁了。

自此,卢植退出政权,虽然其后被袁绍拜为军师,在第二年(公元192年)就因病去世了,享年54岁。

黄巾军为什么起义?黄巾军起义最后结局

黄巾军为什么起义?黄巾军起义最后结局是什么?

昏庸透顶的汉灵帝信任宦官,只知道吃喝玩乐。库房里的钱不够用了,他们为了搜刮钱财,在西园开了一个挺特别的铺子。有钱的人可以公开到这里来买官职,买爵位。他们在鸿都门外张贴榜文,标出了买官的价格。

买个郡太守定价二千万,买个县令定价四百万;一时付不出钱的可以暂时赊欠,等他上任以后加倍付款。这些花了钱买官的官吏,一上任当然更加起劲地搜刮民脂民膏。东汉王朝的黑暗和腐败可算到了家了。

朝廷的腐败,地主豪强的压迫,再加上接二连三的天灾,逼得老百姓没法活下去了,纷纷起来反抗。先是吴郡一带农民起来攻打县城,杀了官吏。会稽人许生在句章(今浙江慈溪)起兵,没有几天工夫,聚集了一万多人。汉灵帝下令叫扬州刺史和丹阳太守发兵围剿,被起义的农民打败。许生的声势越来越大,还自称“阳明皇帝”。

公元174年,吴郡司马招募人马,联合州郡官兵打败了许生。吴郡的起义军虽然被镇压下去,但是更大的武装起义却正在酝酿着。巨鹿郡有弟兄三个,老大名叫张角,老二叫张宝,老三叫张梁。三个人都挺有本事,还乐意帮助老百姓。张角懂得医道,给穷人治病,从来不要钱,所以穷人都拥护他。

他知道农民受地主豪强的压迫和天灾的折磨,多么盼望有一个太平世界,让他们安安乐乐过日子。他决定利用宗教把群众组织起来,创立一个教门叫太平道,收了一些弟子,跟他一起传教。

相信太平道的人越来越多。张角又派他的兄弟张宝、张梁和弟子周游各地,一面治病,一面传道。大约花了十年工夫,太平道传遍了全国。老百姓不论是信或者不信,没有不知道太平道的。各地的教徒发展到几十万人。

当时,郡县的官吏也只认为太平道是劝人为善、给人治病的教门,谁也没有认真过问。朝廷里有一两个大臣看出苗子,奏请灵帝下令禁止太平道。汉灵帝正忙着建造他的林园,也没把太平道放在心里。张角他们把全国八个州几十万农民都组织起来,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都推举一个首领,由张角统一指挥。

他们秘密约定三十六方在“甲子”年(公元184年)三月初五,京城和全国同时起义,口号是:“苍天当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苍天”,就是指东汉王朝;“黄天”,就是指太平道。他们还暗暗派人在洛阳的寺庙和各州郡的官府大门上,用白粉写上“甲子”两字,作为起义的暗号。

可是,在离开起义时间还有一个多月的紧要关头,起义军内部出了叛徒,向东汉政权告了密。朝廷立刻在洛阳进行搜查。在洛阳做联络工作的马元义不幸被捕牺牲,和太平道有联系的群众一千多人也遭到杀害。

由于形势突然变化,张角当机立断,决定提前一个月起义。张角自称天公将军,称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三十六方的起义农民,一接到张角的命令,同时起义。所有起义的农民头上都裹着黄巾,作为标志,所以称做“黄巾军”。

各地起义军攻打郡县,火烧官府,打开监狱,释放囚犯,没收官家的财物,开放粮仓,惩办官吏、地主豪强。不到十天,全国都响应起来了。各地起义军从四面八方向洛阳涌来,各郡县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向京都洛阳。

汉灵帝慌忙召集大臣,商量镇压措施。汉灵帝拜外戚何进为太将军,同时派出大批人马,由皇甫嵩、朱儁(音jùn)、卢植率领,分两路去镇压黄巾军。

但是,各地起义军好像大河决了口子一样,官府哪儿抵抗得了。大将军何进不得不叫汉灵帝下了一道诏书,吩咐各州郡自己招募人马,对付黄巾军。这么一来,各地的宗室贵族、州郡长官、地主豪强,都借着打黄巾军的名义,趁机抢夺地盘,扩张势力,把整个国家闹得四分五裂。

黄巾军面对东汉朝廷和各地地主豪强的血腥镇压,坚持了九个月艰苦顽强的战斗。在紧张战斗的关键时刻,黄巾军领袖张角不幸病死。张梁、张宝带领起义军将士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以后,先后在战斗中牺牲。

起义军的主力虽然失败。但是化整为零的黄巾军一直坚持战斗了二十年。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经过这场大规模起义的致命打击,也就奄奄一息了。

皇甫嵩和朱儁面对乱臣贼子,放弃兵权是为保命吗?

明明手握重兵,有可能挽救汉室皇帝于水火,可面对董卓、李榷这些乱臣贼子,皇甫嵩、朱儁这样的忠臣为什么都轻易地放弃了兵权,任人宰割?


皇甫嵩领兵三万自交兵权

董卓迁都长安后,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当时屯兵于扶风的左将军皇甫嵩,当时皇甫嵩手上有三万军队。皇甫嵩是董卓的老领导,西征边章、韩遂时,董卓是皇甫嵩的副手。皇甫嵩还是一代军神,善于打仗,无论是平定黄巾起义,还是西征边章、韩遂,皇甫嵩都是运筹帷幄、大胜而归。

按理说,面对董卓反贼,皇甫嵩绝对应该揭竿而起,对董卓兴师问罪,匡扶汉室。而且当时京兆尹盖勋已经和皇甫嵩商量讨董的事宜。但是,当董卓以朝廷的名义调皇甫嵩进京担任城门校尉的时候,皇甫嵩居然不听盖勋和左右的劝说,自动放弃兵权,“遂就徵”。


朱儁真是为了太仆虚名委身李榷

朱儁也是东汉末年平定黄巾起义的“三驾马车”之一(皇甫嵩、朱儁、卢植),战功赫赫。面对董卓暴政,朱儁先是拒绝担任董卓的副相国(太仆),后来更是在陶谦等支持下,举兵反抗董卓,虽然被董卓击败,但虽败犹荣。

董卓死后,李榷、郭汜杀了王允,把持朝政。徐州刺史陶谦和各郡太守联名上书,推举朱儁担任太师(董卓曾经担任的官职),说好了要共同讨伐李榷,奉迎天子。

但是奇怪的事情再次发生,当李榷用了太尉周忠、尚书贾诩的计策,征召朱儁进京担任太仆(副国相)时,朱儁居然客气了一下就答应了。要知道当时汉献帝也是完全被李榷、郭汜控制在手心里,不知道朱儁的“听诏”到底是听了谁的话。

朱儁的结局是,在李榷、郭汜相攻时,被郭汜等扣留为人质(和众多大臣一起),性格刚烈的朱儁当天就暴怒生病而亡了。


王允的手下放弃兵权自寻死路

王允掌权时,任命同乡人宋翼为左冯翊,王宏为右扶风,这两个地方和京兆尹并称“京畿三辅”,都是军事重地。李榷要杀王允,但对近在咫尺的左冯翊、右扶风还是颇为顾忌的,于是又故技重施,以朝廷名义征召宋翼、王宏两人进京任职。

王宏对宋翼说,李榷、郭汜因为我们两人在外面,所以不敢杀王允,如果我们今天乖乖听诏了,明天估计整个家族都保不住。可惜宋翼不听,他傻乎乎地说,虽然不知道是祸福,但是王命不能违抗啊!

不管王宏怎么劝,宋翼就是不听。最后两人听诏入京,结果当然很容易猜到,王宏、宋翼都被李榷杀害,王允和妻子儿女也都被杀,王允被弃尸于市集,差点连收尸的人都没有。

迂腐和愚忠,真的是害死人。不仅是害了自己,也害了大汉正统的皇室,断送了东汉王朝最后的希望。


枭雄董卓、曹操就不受愚忠的困扰

反观一代枭雄董卓、曹操,他们早就看透了王命不过一张纸,最后还是要靠实力说话。汉灵帝曾经想任命董卓为少府,后来又想任命董卓为并州牧,让他把兵权交给皇甫嵩,董卓总是上书用各种理由拒绝交出兵权,养兵自重,终于等来了何进召董卓进京的机会。

兖州刺史刘岱被青州黄巾军所杀后,曹操(时任东郡太守)被陈宫、鲍信等推举为兖州刺史,并没有得到朝廷正式任命。而且后来朝廷(王允执政)还派了一个叫金尚的人来当兖州刺史,曹操可不管什么朝廷命令,迎头痛击,把正牌的兖州刺史金尚打跑了。

乱世与命运丨第八章:黄巾起义篇(五)卢植与董卓截然不同的命运

184年五月某日,广宗城外。

此时,大汉北中郎将卢植已经率军死死包围了这座城池。而此刻正固守于城中的,是黄巾之乱的始作俑者,太平道教教主——张角。

五月之内,还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左中郎将皇甫嵩在长社被围一月后,不仅成功突围,还惊人地扭转局势,开始向豫州一带的黄巾军发起反攻。卢植这边的冀州战场进展亦相当顺利,冀州是张角的老巢,要是能在这片土地上击败张角,对于全国的平叛事业都是一个重要的激励。

黄巾军在冀州战场连战连败,如今躲进了这广宗城。黄巾军想要坚守此城,卢植自有对策——不过请注意,在整场黄巾起义之中,汉军最初处于被动状态,所以朝廷派出的镇压部队相对来说都是以守城为主。在黄巾之乱篇第三章,我已经提到过,汉灵帝拜何进为大将军,率领左右羽林五营军士屯驻于都亭,扼守京城。从函谷关直至小平津的各个京都关口全部都安排重兵把守。

汉军最初的部署一目了然——汉灵帝首先顾虑的,是如何保障京师的安全。看看真正在前线进攻的这三位大将:卢植、皇甫嵩和朱儁,部队都不过万余人。而且中途皇甫嵩和朱儁在长社遭遇挫败,朝廷也只派了时任骑都尉的曹操前往支援,具体数量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少!

如此来看,虽然五月起汉军进入了反攻阶段,但是从整体军队数量上来看,汉军和黄巾军的差距仍是天壤之别。

也就是说,此时具有相当重要的全局战略意义的广宗围城战,对汉军而言相当不容易。

卢植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并未直接下令猛攻广宗,而是下令挖掘壕沟,阻碍黄巾军突围,此外就地大量制造攻城器械。黄巾军军队数量多,等于说消耗军粮就多,如今全部龟缩于广宗城内,看谁耗得过谁。

看起来,广宗城破,俘获张角似乎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但是命运喜欢捉弄人,尤其喜欢捉弄那些身负大任之人,正在卢植热火朝天地布置攻城事宜之时,卢植军中突然到访一位不速之客——

小黄门左丰。

这人是个太监,所谓小黄门,就是宦官的一种官职,而且算比较低级的。不过这个太监可深受汉灵帝喜欢,被授权前往卢植军营中“视察军情”。

这个左丰象征性地巡视一圈,回到卢植给他设的宴席上便开始疯狂暗示卢植给他点好处,孰知这卢植居然纹丝不动。左丰便怒了,当即掀桌离席。左右的人看卢植似乎不懂左丰什么意思,才围上去好心劝卢植:赶快给这个混蛋太监交点财物,不然你卢植就要倒大霉了!

是的,左丰不过是个太监,凭着皇帝的关系到这里来名义上视察军情,实际上军情究竟如何跟他狗屁关系没有,他之所以乐意来,还不是因为想从卢植这里敲点好处走?

这样的情节我们并不陌生,《三国演义》中刘备任平原令之时,就有个督邮来找刘备捞好处。实际上,这种现象在早已腐朽的东汉帝国,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按理来说,此时卢植若是识时务点,随便给点好处就能把左丰给糊弄过去,这样一来广宗的战事也能继续顺利进行下去,于整个国家来说也是好事。

可他偏偏算不来这笔账。

我卢植,从小受教于当朝名儒,一心匡扶社稷为国效力,努力修为品德和能力,岂能为此等小人折腰!你左丰,要视察军情可以;要想要好处,有多远给我滚多远!

左丰狼狈地走了,在场诸将都知道,卢植这下怕是要凉了。

果不其然,左丰前脚回到京城,后脚便向汉灵帝告状:“卢植那个废物!微臣亲临战场,看到明明广宗城非常容易攻下!可卢植偏偏在那里按兵不动!难不成他就这样把张角等死吗!”汉灵帝没有别的渠道获取真实军情,何况左丰是他的亲信,他不信左丰还能信谁。于是他当即雷霆大怒,下令免除卢植所有职务,用囚车押回京城服无期徒刑!

何谓“亲小人,远贤臣”?这就是。

卢植被收押,送往京城。

接替他的人,是刚刚被任命为东中郎将的董卓。

董卓这个人,也算是有相当的能力的。他早年一直在边疆跟着汉末名将张奂干(如果对张奂有兴趣可以点开的主页,查看相关内容),在平定羌乱的战争中还取得了相当成绩。到黄巾之乱爆发这一年为止,已经有十多年的作战经验了。不过此人品德有很大问题,早些年被命为高官,直接因道德败坏的私事被直接免官,后来才重新出来做官。而且当过他老大的张奂,与其并肩作战那么久,都还非常不喜欢董卓。可见此人是什么样的人了。

董卓一上任到达前线,看了眼战场,当即宣布广宗城易守难攻,此时应当另外寻找突破口!于是他带着人马北上攻打“地公将军”镇守的下曲阳县——结果谁知,他这一打就打了两个多月,不仅没能干掉张宝,还被打得一败涂地。

结果这事闹得,不仅卢植辛苦备战的准备付诸东流,反倒丢了那么多人马。

没办法,上次是卢植被抓,这次就轮到你董卓了。

八月,已经在豫州一带取得相当战果的皇甫嵩率军北上,开始接手冀州战场。董卓因平叛不力,和卢植同罪,判无期徒刑收押回京。

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都落得同一个下场,实在是令人心寒。

但是这并非是二人的最后结局,谁也没能想到,这两个平叛黄巾的两个“罪臣”,会在多年之后再度相遇。到那时,两人又将是以截然不同的身份登场——不变的是,卢植依旧是那个刚正不阿、坚决卫道的士大夫;董卓也依旧是那个居心不良、野心勃勃的虎狼之士。但卢植依旧是个无法孤身对抗强权的可悲斗士,董卓终究成为了一手遮天的权臣,并最终毁灭了前者毕其一生竭力所守护的事物——

汉室王朝。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76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