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蜀国“罪臣”马谡和李严他们都犯过什么大错

以史为鉴 2023-06-16 03:56:54

揭秘,蜀国“罪臣”马谡和李严他们都犯过什么大错

在历史长河中,马谡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马谡和李严,一个作为随军征战的一员亮相于诸葛亮的北伐,成为失街亭的主角,一个留守蜀汉的总后方负责北伐军的后勤供应,因一己之私谎报军情。两个人都身居要职两个人都犯了致命的错误而导致诸葛亮北伐失败的,不过一个属于行为上的过失,一个属于主观上的故意。想想看,法律上故意杀人跟过失杀人可是两回事。马谡是诸葛亮的爱徒,与诸葛亮一样同属于荆州派系,李严则是大家平时所说的诸葛亮的所谓政敌,蜀派的代表。

按常理来说,在情在理,诸葛亮杀李严的机率远大于杀马谡的,但事实正好相反,诸葛亮杀马谡完全出于马谡曾立下军令状,为了严明军纪,对李严的态度则是因为李严是托孤重臣,赏识此人的才干,所以只是把李严贬为庶民,暗示李严回去反省自己的过失,将来有留李严一个戴罪立功机会的余地。所以我认为某些网友攻击诸葛亮在处理李严问题上属于公报私仇,乘机除掉政敌的说法是不恰当的,从诸葛亮对待马谡和李严的态度来看,只能说诸葛亮执法严明而不公允,显失公平。

这只是个人粗略肤浅的一些看法,在此抛砖引玉,期盼各位高见,大家一起来深入探讨事件的来龙去脉,使某能更加清楚地从为人处事,选人用人等方面深入了解诸葛亮。

谁有关于马谡的史料?越具体越好

马谡,生于公元一九○年,死于公元二二九年,马良之弟,蜀国将领。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人。
马谡------诸葛亮权术的牺牲品
马谡的狂妄、无知不仅害了自己,而且坏了蜀汉伐魏之大业,故其一死不足以谢国人!这似乎是近两千年来的定论!本人颇不以为然,个人觉得马谡很可能只是诸葛亮权术的牺牲品而已!分析如下:
蜀弱魏强之势诸葛先生心知肚明,故伐魏带有很强的侥幸心理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得已心态,当司马懿[或按《三国志》为张颌,下同]主掌魏军以后,蜀军靠诸葛先生个人的聪明才智获胜之机显然就丧失了!与优势魏军硬碰硬吗?丢失荆州和夷陵之败后的蜀汉政权再也输不起了!任何大的损失都可能把它推到灭亡的边缘!对此,诸葛先生应该明白------全身而退才是上策!但对如此声势浩大的北伐,没有充足的撤军理由是不能向蜀汉君臣和百姓交代的!于是诸葛先生想到了街亭!而此时的司马懿也想到了街亭,渴望截断蜀军退路一举全歼蜀军主力,建不世之功!于是街亭之战展开了!
怎么看街亭之战和马谡的责任?我们可以对比古代希波战争中的温泉关之战,李奥尼达凭天险,虽然竭尽全力,但最终不免关陷身死!原因何在?------没有援军!可见,以绝对劣势兵力据险而守的一方,若得不到及时增援,很难守备成功!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因此,我觉得街亭之战能否成功的关键在诸葛亮,而不在马谡!即使马谡部署得当亦不过多拖几日而已,他单凭自己力量是绝对守不住街亭!诸葛亮交给了他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再看诸葛先生的运做!他已经估计到司马懿要打街亭,街亭的重要性他更清楚,此时应如何应对?我觉得要么他率主力袭击司马懿背后,与马谡前后夹击,歼灭魏军于街亭;要么直接进攻魏军老营!道理一样,趁魏军分兵之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这是以弱克强的唯一良策!但直到街亭失守,诸葛先生竟没有任何动作,为什么?他在这段时间里在做什么呢?我们先记下这个疑问!看街亭之战后的情况!
当司马懿占领街亭以后,我想他一定忘乎所以,以为蜀军覆亡不远矣!但诸葛亮竟然在这样的被动情况下,迅速全身而退!对此,司马懿只能自叹弗如吧!本人曾十几次穿越秦岭,望着那连绵的崇山峻岭,也不得不钦佩诸葛先生的才智!但先生毕竟不是神人,他能做到这点,我觉得他事先不仅有过周密的安排,而且在街亭之战正酣时,甚至战前他就在做从另外通道撤退的准备了,否则,难保不乍闻街亭失守,军心大乱而全线崩溃!如果是这样------有另外的通道可以保全蜀军安然撤退,街亭重要性并不象渲染的那样!那他派马谡去守街亭,并要他立军令状的用心就非常可疑了?他难道不是想借马谡的头来搪塞蜀汉君臣之口?结果就是这样,直到现在我们往往把一出歧山失败的责任归到马谡头上而不是诸葛先生!——佩服先生高明的权术,可怜马谡!
接下来的问题是诸葛先生有杀马谡的动机吗?我觉得有!马谡和杨修性格类似------有才但不免轻狂!这样的性格不会为权臣欣赏的!刘备不欣赏他,有些人觉得在白帝城托故时候有明显表露,个人觉得这不可信!刘备在这样的庄重场合不会单独向诸葛先生嘱托这样一个小人物!嘱托意味着不信任,以诸葛先生才干会看不出马谡几斤几量?还要先主提醒?先主不会这样不明事理呀!多半是诸葛先生在杀马谡时的托词!先主已死!在场的只有诸葛先生,说什么谁敢怀疑?但诸葛先生不欣赏马谡是真的!征南中的时候,马谡献策,诸葛先生什么反映?我觉得这里反映了先生虚伪的一面!他绝对反感马谡的表现!权臣往往想给部下一个神秘莫测的感觉,而揭破权臣的谋划,不管是好心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干,都会招致他的反感,虽然表面可能赞美你几句!看杨修在几个场合,曹操什么表现就明白了!诸葛亮也一样啊!从不被重用的“参军”突然委以关系全军的重任,不奇怪吗?若曹操派杨修担当类似的任务,我们难道不会想到曹想借机杀他吗?
马谡之死为蜀汉撤军提供了一个充足的理由!保全了蜀军的颜面,对蜀汉政权综合影响是好的!对诸葛先生个人而言,仅用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马谡,就维护了自己的威望!而且还让马谡直到死都感激他!高明哉!凭心而论,先生是我最叹服的三国人物之一!我在成都的那几年中经常到武侯祠瞻拜千古才俊!最令我感叹的是武侯祠的最后院落竟然是昭烈帝陵!先帝才干高于先生是不争的事实,但千古以后人们不忘的竟然是先生而不是先主!叹服!先生!---我觉得原因是先生能把自己的权术和蜀汉的最高利益统一起来!千古权臣惟有先生能做得如此完美!

诸葛亮执法有失公平?为何斩马谡却放纵法正?

军纪严明,的确是保持一支军队旺盛战斗力和优良作风的根本保障。但在乱世多战的背景下,将帅频征于沙场,孰能无过?谋士累算于阵前,岂能无遗?再加之人才竞争激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故而军中极刑的实施并不能完全拘于俗理,束于常规,对于尊者、名将必须适度而刑。相比于曹操,诸葛亮则施刑太重,屡对手下重臣痛下杀手。马谡丢失街亭,罪责不可谓不大,但马谡主观上并没有像许褚那样有玩忽职守的故意,并且街亭之败的根本原因还是诸葛亮用人失策,将一名从末经过实战磨砺的谋士派到了生死攸关的一线担当大任。因此,马谡即使有过,但决不应该将其处以极刑。

遗计杀魏延,这更是典型的未有其恶,先定其罪的先入为主做法。就因为人家魏延长着一个反骨,就认定魏延久后必反,完全是以貌取人的肤浅做法。倘若不是心存偏见,能够量才而用,以魏延之能,早在孔明病逝前就成为蜀国的领军人物了,何至沦落到与杨仪争权的凄惨地步?即使魏延有诸般不是,日后也的确会反,但考虑到魏延的劳苦功高,最终夺去军权,给一清职养老即可,何苦定要杀之?诸葛亮在魏延的使用问题上,既想利用魏延的骁勇,又不愿给魏延合理的待遇,明显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策略。谁是魏延都得反!至于李严、陈式、包括被刘备迁怒的刘封,诸葛亮都应该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或者建议刘备),毕竟这些人都是蜀国可堪重用的柱石之臣,对他们的严刑就等于对蜀国的自宫。

诸葛亮的严刑铁律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双重标准,使法度军纪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大打折扣。比如对于法正,有人向孔明告状:孝直太横,宜稍斥之。诸葛亮因竟不问,一笑置之,表现出了难以置信的宽宏大量,丝毫没有其一贯循章守纪的铁面无私;比如华容道私放曹操的关羽,其罪责犹在马谡之上,且同样立有军令状,诸葛亮对之亦是网开一面,只是象征性地作出了欲斩之势,最后连象征性的处罚都没有,根本没有坚决维护法不避亲、军中无戏言的军法之威。

以曹操之尊,触犯法纪尚且要割发代首,关羽、法正之流岂能凌驾于法外而毫无处置?刘备当时虽在世,但诸葛亮只要秉公坚持,二人焉能不受罪责?对关羽、法正如此之宽,对李严、马谡又如此之苛,法有两种,纪有两端,虽似严明,实则寒心。貌似铁面无私、以法治军的诸葛亮,实际上仍旧没有走出法为我用,律为吾掌的人治桎梏。因而,孔明的严刑铁律不但未能令诸将心悦诚服,相反更徒增各人的心寒之意。因为在这世上,最戳人心者不在寡而在不均。

关羽张飞多次违抗军令诸葛亮不敢处置他,马谡犯一次就斩首!这是为什么?

其实违背军令不是100%会被斩首,许多都是看看状况的。马谡这次和关羽张飞的性质有很大区别。这么说吧,关羽张飞那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刘备大哥混的,在战场上兄弟们一起经历生死大战不知道多少场了,那都是过命的交情。诸葛亮必须斩马谡。下面结合史料和我自己的分析谈谈感触。

马良是诸葛亮好基友,马良死了今后诸葛亮把马良的幼弟马谡是当儿子抚养的马良是诸葛亮好基友,马良死了今后诸葛亮把马良的幼弟马谡是当儿子抚养的。马谡自己也说与丞相是“如父子”。再加上征孟获时跟诸葛亮想到一起了,更让诸葛亮看中这个小孩子,俩人常常今夜长谈。无论从对马良的思念,还是俩人的私交来看,诸葛亮有培育马谡的个人志愿。

刘备死之前跟诸葛亮说了两句话刘备死之前跟诸葛亮说了两句话:马谡是个小屁孩,李严是个好同志。诸葛亮一句没听。由于马谡是根红苗正的荆州士族,李严是益州土著。蜀汉作为一个外来政权,与益州士族的联系十分微妙。从全局来看,无论是巩固荆州氏族的位置,还是打压益州士族的势力,诸葛亮都有重用马谡的现实需求。由于马谡可以说是跟随刘备入川的那一票小孩里最有才调和最值得培育的了。

为什么是街亭?由于街亭易守难攻,只要不犯大错,按部就班即可有功无过为什么是街亭?由于街亭易守难攻,只要不犯大错,按部就班即可有功无过。马谡其时的军中职务是从军,严格来说没有兵权。诸葛亮破例让马谡带兵,是承担了很大压力的。其时吴懿、魏延等人都主动请战去街亭,诸葛亮力排众议用了马谡,是存在给马谡积累军功的主意的。

综上,我认为诸葛亮想让马谡当接班人。斩马谡为什么挥泪?由于斩的是他诸葛亮的若子,斩的是他亲手培育的接班人,斩的是他规划中的蜀汉的未来。

但是马谡玩砸了。玩砸了就必须斩了。否则别说益州士族那边看着笑话,就连魏延这种老将这儿也说不过去。诸葛亮斩掉了马谡今后,亲身培育接班人的主意就彻底断送了。也是在马谡之后,诸葛亮“以身作则”,再也没有培育年轻人的主意了。所以才有了丞相死后蜀汉各样凋谢,直至姜维算是回光返照。

至于关羽,就一点:刘备没称王时,理论上来说,你一个诸侯国的丞相,有什么资格斩大汉朝的亭侯?诸葛亮要是连这点都拎不清,那就别玩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75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