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晚清最后为什么要拒绝君主立宪制,能救中国却救不了大清

众妙之门 2023-06-16 03:48:03

晚清最后为什么要拒绝君主立宪制,能救中国却救不了大清

还不知道:满清拒绝君主立宪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清朝末期面对着内忧外患,可以说上上下下的有志之士都已经意识到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大清现在的制度等很多方面存在着严重性的问题,并且急需改变。如果从清朝的角度来看待这种改变的话,自然是不可能会是清朝被推翻的结局,只能是通过改革一些方法,策略来提高自己本身的综合国力,进而达到自立自强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的变法。

而当时的清朝也已经意识到了变法的势在必行,对于一些比较先进的变法思想,清朝还是有一定程度上的支持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思维的话,后来的洋务运动也不可能搞得如此的轰轰烈烈,正是因为清朝在深深地体会到了落后必然挨打的这种切肤之痛的时候,做出的必要性的改变,从这一点上来说清朝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希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

在当时讨论如何用变法的方式救大清的时候,君主立宪这个想法一直是存在的,也有很多的人是持支持的态度的。

但是我们知道清朝对于君主立宪这个想法一直是持否定和拒绝的态度的,即便是自己走到了最后的岁月里,清朝对于君主立宪也是没有多提。

那么既然大清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存在着的落后的客观现实急需要变法,为什么还要否定君主立宪这样当时比较先进的想法和思维呢?

笔者认为这种君主立宪对于大清来说,是能救得了中国,但是救不了大清!

因为无论是时代如何的变迁,大清从骨子里还是一个封建王朝。作为一个封建王朝,它是需要有着君王的绝对统治的。而君主立宪正是对皇上的这种权威性,提出了一个极大的否定性的不确定因素,它使得在很多问题和方面上皇族和皇上的权利得到了一个分解,消弱甚至是有可能会出现那个代替皇权的结局,即便是这种思维是比较先进,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拯救现在落后的清朝,但清朝依然也不会用这样的方法改变自己。

原因也比较简单,清朝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权力这种东西一旦自己放手之后再想得到就已经变得难上加难了。

但是,在这里我们先不管清朝当时是出于一种什么方面的考虑,可以单纯的做一个假设,如果当时的君主立宪真的成功了,我们的近代史会走向何方呢?

笔者个人感觉,即便是当年清朝真的使用了君主立宪这种方法,对于历史的大走向大趋势以及整体的局面影响并不一定会非常的巨大,这主要是因为清朝已经从内而外腐朽到骨子里去了,并不是靠一朝一夕的所谓的先进思维的变法就能够彻底的解救自己的!

因为当时我国最迫切需要的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变法,而是一场在我国整个历史文化之中从未走过的天翻地覆的新道路,新方向。这也是时代和历史的必然走向,也是清朝必然会被时代浪潮所淘汰掉的核心原因之一。

风雨飘摇的满清政府,死到临头了,为什么还不实行君主立宪制呢?

晚清政府统治期间统治期间,国内局势动荡不安,慈禧也知道清政府活不了多久了,也曾经打算立宪,这才有了晚清政府的预备立宪。

其实慈禧也曾经派出过大臣出海,前往西洋学习各地先进的体制,经过考察,慈禧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那就是如果要实行君主立宪制,最好学习日本的政治体制,日本与中国同属亚洲国家,同时日本与中国从数千年前就开始有交流沟通,双方知己知彼,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日本的政治体制也是最适合中国的。

慈禧眼睁睁的看着中国日益衰落,也考虑过放权的事情,只不过,放权的时间被她无限推后,至少慈禧当政期间,不会出现君主立宪制。

推行君主立宪是国家上层以及国家内部大部分人的共同诉求,革命党人希望君主立宪,慈禧等皇家贵族也一样君主立宪,君主立宪的阻碍还剩下八旗子弟等一大批封建旧贵族。

如果清政府多撑几年,君主立宪制说不定还真能实现。经过考察,慈禧的确是发现了日本的君主立宪制是最适合其使用的政治体制,慈禧也考虑了预备立宪,成立了内阁,只不过预备立宪的时间为九年,内阁也全部都是满清贵族。

国内的资产阶级对革命的热情让清政府傻了眼,本来定好的九年,因为国内资产阶级的强烈诉求,改为了五年,一方面,慈禧等满清贵族希望延长立宪的这个过程,另一方面,国内的资产阶级又希望加速这个进程,双方矛盾自然日益突出。

此外,当时那场突然爆发的辛亥革命其实并不具备将清政府覆灭的能力,国内的资本主义实力其实相当弱,比起来俄国,英国等强大国家,国内的资产阶级其实并不具备扛起大旗的实力,恰恰相反,国内的资产阶级从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才逐渐的开始成长,这之前的资产阶级基本上算是被封建地主阶级全面碾压的,短短的几十年,资产阶级能成长到什么地步呢?

别说慈禧并不打算那么快放权,就算是慈禧想要放权,毫无疑问的,资产阶级也没那个能力接权。正如辛亥革命以后,封建地主阶级倒了,资产阶级看似掌权,实权却是落到了以袁世凯为首的大军阀手中,革命的果实被窃取,而溥仪也退了位,中国进入了长达十几年的军阀割据的混乱时期。

其实大清王朝的灭亡本就是个巧合,大清仍旧具备着与革命党人一较高下的实力,革命党人的实力又相当弱,每一次起义,参与人数最多的也不过近百人,大清错误的估计了当前形势,认为败局已定,这才让溥仪早早的退了位。

大清其实并非没有打算使用君主立宪的制度,只不过时机未到罢了,由于资产阶级对权利的强烈诉求,以及一系列的历史因素,这才导致大清没能完成君主立宪。

谈谈清末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为什么能得到大多数国人的支持,而后来大多数国人又支持建立共和制度?

君主立宪制度就如同给淤积伤患的中国吹来的一阵春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我们来做以下的分析。
1.夏商周打下的社会基因。(国家的最高权利由一个人操作、裁决)
2.秦统一六国以来中国社会一直都处在封建高压政策的环境里。
3.根据社会学的理论来讲,压抑的社会情绪在固有的文化氛围里,不会被轻易的激发出来,就好比一个气球你不主动刺破它,它是不会自己爆裂的,而气球的材质正式我们的传统价值观。
4.历史的变迁与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类世界各个角落都处在王权集中、君主主宰政治的政治模式内,直到15世纪中后页资本主义的出现才,慢慢的取缔了权利绝对归于一个或少数人的政治模式,正是在资本主义的推动下为君主立宪制登上历史的舞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5.外来文化的影响,我们刚才提到的气球,在我下面的论述中就要开始漏气了,在欧洲、日本等地区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变革后,他们逐渐完善了君主立宪体制,在这中大的变革背景下,中国社会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浸染,一些有识之士在受到这种“启发”观念也随着改变,特别是一些爱国志士更是走上了改变中政治命运的风口浪尖,他们成为了最早的,传达先进思想的使者,通过他们的不懈传达,刺激了懵懂的中国社会,这种对新观念的诉求,牢牢抓住了民众的好奇心,因此有更多的人希望看到中国社会的变革。
6.在逐渐形成的主流思想的驱动下,晚清的君主立宪制必然会受到拥护支持,很大程度上,“只是大家的一种压抑释放”。(重点:压抑释放)
附注:共和制受拥护的原因,最根本是“压抑中的释放”。(着重看看5、6点,你要的东西基本上在那里)

本来是准备晚上给你做全面细致剖析,昨夜一宿没睡,粗略的草拟了一下,你看看逻辑是否严密,要不我晚上在看看,头好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75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