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陈友谅妻儿的结局,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起陈友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元朝末年时期群雄之一,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陈汉政权的开国皇帝。早年的时候,徐寿辉起兵造反,建立了天完政权,陈友谅便开始投靠到徐寿辉帐下,当了一名簿书掾。
公元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遂,连夜逃亡黄州,投奔陈友谅。但是陈友谅并没有收留倪文俊,而是趁机将他处死之后,吞并了他的军队,并自称宣慰使。次年,陈友谅率领大军攻陷了江西、安徽和福建等地。公元1359年,陈友谅杀掉了徐寿辉大将赵普胜,以此要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之地,并自立为汉王。次年,陈友谅在攻陷鸠州之后,便将徐寿辉处死,自立为帝,建国号汉,改元大义,自称为“大汉皇帝”。
朱元璋——剧照
在元末群雄逐鹿的时代中,陈友谅、张士诚和朱元璋算是元末起义军中最大的三支力量,甚至一度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不过张士诚生性多疑,遇事难绝,虽然财力丰厚,但却也不是另外两人的对手。从军事力量强弱的角度来看,陈友谅和朱元璋算是此时的地表最强者。不过历史终将要筛选出最后的胜利者。于是在公元1363年的鄱阳湖上,两人便展开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水上大决战。
鄱阳湖之战的结局我们都很清楚,最后朱元璋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陈友谅兵败身亡。关于这场战役是如何开展的,朱元璋又是如何胜利的,这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我们来看一下,在陈友谅战死后,朱元璋究竟是如何对待他的妻儿的。
陈友谅——剧照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陈友谅的两个儿子——陈善和陈理;
陈友谅战死之后,战败后的陈汉大军开始四处溃逃,而朱元璋的军队则开始追捕清理陈汉军队,俘虏了上千余人。在这堆俘虏里面,明军发现了陈友谅的妃子阇氏和陈友谅的太子陈善。朱元璋得知后非常高兴,但是他并没有将陈善处死,而是将他软禁起来,好吃好喝的招待着。至于陈善后来的情况,在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笔者推断应该是被囚禁致死了。
而至于陈友谅的另外一个儿子陈理,陈友谅兵败之后,在张定边等将领的保护之下,得以逃离并重返武昌称帝。不过朱元璋并没有给陈汉政权一点喘息的机会,虽然陈理已经坐上了皇位,但是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朱元璋便率领大军杀到了武昌城下。陈理自知不是朱元璋的对手,于是便打开城门,投降朱元璋。朱元璋自然也很讲“义气”,在陈理归降之后,便将其敕封为归德侯。不过到朱元璋晚年的时候,担心陈理起兵造反,于是便将他发配到了高丽,最后老死于此地。
鄱阳湖之战
以上便是陈友谅两个儿子的下场了,接着我们再来说一下陈友谅妻子们的命运。
陈友谅有记载的妻妾总计有四位,分别是杨苕华、娄玉贞、陶氏、阇氏。不过在史书上只介绍了娄玉贞和阇氏,其余两位并没有相应的事迹记载。
娄玉贞原本是将门之后,但后来家道中落,被迫沦落到风尘之地。但是娄玉贞知书达理,聪明伶俐,在结识陈友谅之后,被其魅力所吸引,于是便死心塌地的追随陈友谅。而陈友谅也非常的喜欢她,两人结为了夫妻。娄玉贞对于陈友谅来说,不仅只是一个妻子而已,很多时候还充当了他的军事参谋,陈友谅每当在军事上有疑惑的时候,娄玉贞都会帮助他解决。
比如有一次朱元璋委托陈友谅的故友康茂才写信给陈友谅,说要一同攻打金陵,正当陈友谅犹豫不决的时候,娄玉贞就说:这信是假的,其中必然有诈。但遗憾的是,陈友谅并没有听从妻子的建议,贸然发动进攻,最后果然中了朱元璋的埋伏,大败而归。
陈友谅——剧照
作为陈友谅的“谋士”,娄玉贞曾与陈友谅约定:每当战事胜利之后,就要张旗扬帆,击鼓奏乐。
但是有一次,陈友谅在得胜凯旋而归的时候,想给妻子一个惊喜,于是就没有张旗扬帆,也没有击鼓奏乐,而是降旗回营,一幅打败仗的样子。娄玉贞看到此景后,以为丈夫大败而归,心中内疚难当,于是便跳进湖中自杀身亡。后来陈友谅得知此事后,痛苦难当,原本想给自己妻子一个惊喜的,没想到却变成了一场惊吓。
陈友谅的第二个妻子阇氏,因其长得貌美如花,所以在陈友谅战死后,就被朱元璋选进了自己的后宫,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达定妃。后来,达定妃还为朱元璋生下两子:第七子朱博和第八子朱梓;
总结:
在元末群雄逐鹿的时代中,陈友谅虽然成为了失败者,但是他在历史上还是起到过一定作用的,毕竟他也是反对蒙汉地主阶级统治的英雄人物之一。对于他的悲惨结局,当时还是有很多人还是表示以同情和怀念的。
在陈友谅死后,残忍的朱元璋,对待陈友谅妻子和孩子的态度主要是赶尽杀绝,也就是全部杀死,一个不留。这么做,一方面是朱元璋的性格使然,另外一方面也是当时的大势所趋导致的。
一、 ? ?朱元璋不会容忍陈友谅的妻子和孩子留下来。
朱元璋由于从小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他这个人做事一向心狠手辣,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他。对于不会原谅这群自己死敌的妻子和孩子留下来,这群人,对他来说,就是安装在自己身边的定时炸弹,如果自己不能主动的除掉他们,那么早晚有一天,会死在这群人的手里。而且,在攻打陈友谅的时候,朱元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对他来说,这群陈友谅的妻子,拿他们的死,来祭奠自己死去的兄弟,也没什么不对的。因此,对待陈友谅的妻子主要是全部杀死的做法,体现了朱元璋本人的性格心狠手辣。
二、 ? ?朱元璋杀死陈友谅老婆孩子是大势所趋。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大部分起义军之间,无非是你死我亡的相互攻击,而一旦一方败亡,另外一方是有权力处理他的剩余势力的。对于当时的朱元璋来说,他和陈友谅之间的攻击以及相互的伤害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当他攻下陈友谅的城池的时候,按照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的大势所趋。同样,如果陈友谅当时攻下了朱元璋的城池,以及把朱元璋全部赶跑了的时候,他也一定不会对朱元璋心慈手软,因为当时处于乱世当中,如果任何的心慈手软,都可能导致自己的失败,以及自己可能会最终灭亡。同样朱元璋的手下也不会让朱元璋对于这些人心慈手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现在不心狠一点,那么将来一定会后患无穷。与其在未来得到无数的后患无穷,不如就直接处理好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陈友谅死后,残忍的朱元璋一定会全部杀害他的老婆和孩子的,因为朱元璋本人就是心狠手辣的,他的性格不会允许这群人留下来,再者当时互相杀死对方的妻子,以绝后患也是时代所趋。
元朝末年,抗元三大领袖中,朱元璋对其余二人有着非常精准的评价:"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
也许正因为对陈友谅、张士诚这两位老对手如此通透的了解,让实力最弱的朱元璋笑到了最后。
1363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展开了一场决定他们命运的最后一战,即鄱阳湖水战,最终以陈友谅的惨败而告终。战争结束后,作为胜利者的朱元璋是如何处置陈友谅的妻儿的呢?
陈友谅一共有妻妾四人,杨苕华、娄玉贞、陶氏都死于非命,唯有小妾阇氏和陈友谅的两个儿子活了下来。
阇氏之美,堪称国色,就连英雄一世的朱元璋见了,都难于把持。于是被收入后宫,封为嫔妃,并在不久后诞下一子,即后来的潭王朱梓。
洪武十八年,朱梓前往封地之前,阇氏召他入宫密见,告诉他:"你的父亲不姓朱?
朱梓大惊,几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所听。
阇氏道:"姓朱的是你的杀父仇人,你的亲生父亲姓陈,名友谅,乃是陈汉开国皇帝,那是何等地英雄了得。我苛且偷生这么多年,就是为了等到你长大的一天,能让你为你的父亲报仇雪恨"。
朱梓牢牢记下了母亲的教诲,一到封地,便阴养死士,日夜练兵,甚至自制一块铜牌,上刻"宁见阎王,不见贼王"八字,以示自己和朱氏王朝不共戴天之心。
然而他的一举一动又岂能逃过老奸巨滑朱元璋的眼睛。朱元璋派出名将徐达之子徐辉祖兵临长沙城下,朱梓眼见事机不密,阴谋败露,只得举家自焚,并将身上那块铜牌扔出城墙之外。
朱元璋得知真相之后,手握铜牌,勃然大怒,将阇氏及随从宫女一并杀戮。
和阇氏一同被俘的,还有陈友谅的长子陈善。关于此人,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记载,我们只能参照陈友谅次子陈理的命运去大致推断,纵然活着,估计也是带着国恨家仇碌碌无为地走完了自己的余生。
鄱阳湖水战之后,陈友谅的心腹大将张定边载着陈友谅的尸首和陈友谅的次子陈理,逃回了武昌,并很快拥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
半年之后,朱元璋亲征武昌,面对明军表现出来的咄咄逼人的气势,陈汉王朝几乎己无一战之力,无奈之下,陈理只能选择投降。
当十二三岁的陈理跪在朱元璋的面前时,不知是出于同情还是感慨,一向嗜杀成性,杀伐果决的朱元璋竟然没有为难陈理,而是亲自将他扶了起来,告诉他:"你放心,我是不会治罪于你的"。
他派人领着陈理进入府库,任由他挑选里面的金银财宝,同时封他为归德侯,带着他回到了南京。
陈理在南京城里过起了耍手大爷的日子,悠然自得,清闲自在,只是久而久之,倒把他闲出来一身毛病。他偶尔也会想到自己贵为一国之君的尊荣,闷闷不乐时,难免抱怨几句。可他哪里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监视之下。
朱元璋听到属下打探回来的消息,心道:"虽说这是小孩子的一时气活,保不齐就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到时候真要铸成大错,朕也未必保全得了他"。
思之再三,在洪武五年正月,朱元璋等到陈理过完他在中国的最后一个春节之后,派人将陈理送往高丽国。
当时的陈理年方二十二岁。朱元璋担心他在异国他乡受到委屈,不仅派护送人员给高丽国王送去大量的金银珠宝,还再三叮嘱,要高丽国王善待陈理。
然而高丽国终究是一个贫穷的异域小国,生活条件自然不能与我大明王朝相比,再说陈理的身份尴尬,无非是变相的囚禁,因此日子过得十分清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75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揭秘,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原姓不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