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战国名将匡章的战力水平如何他若不死白起将有劲敌!

众妙之门 2023-06-16 03:01:54

战国名将匡章的战力水平如何他若不死白起将有劲敌!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战国名将匡章的战力水平如何?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匡章是战国时期齐国名将,他是孟子的学生,也是有着十分传奇经历的人物,或许很多人不了解匡章,其实匡章曾历仕齐威、齐宣王、齐闵王三世,可谓是齐国霸业的奠基者。桑丘之战、灭燕之战、函谷关之战,都是他带领之下的名战役。

这样一个优秀的人物,因为司马迁没有对其列传,所以有关他的文字记载很少,人们甚至连他具体的生卒年都无法得知。从先秦诸子典籍中可以查到一些关于匡章的事迹,但也有限,虽然书中对匡章的战事描绘得很少,但可以看出,他所参与的,都是一些改变战国格局的有名的战役。

在齐威王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323年,秦国向齐国开战。在这次战争中,匡章被任命为主将抗敌。

秦国的谋略是绕道进攻,企图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进入齐国腹地获胜。匡章看出了秦军的虚张声势,多次派遣使者往来,暗中做记号,最终用里外夹攻的方式将秦军击溃。

齐宣王时期,燕国发生了一场内乱,当时的国相子之和燕太子平为了争夺王权搞得民不聊生,百姓对篡位作乱的子之痛恨异常。齐宣王见状,便打着帮忙讨伐子之的旗号,让匡章率领十万大军进军燕国。

匡章在五十日之内,攻占了燕国都城,燕国城池被占数十座,几乎灭国,匡章带兵驻扎在燕国内,本不想撤离,后来在赵国和秦国的插手下,才离开了燕国。不过燕国此战过后,丧失大片领土,几乎亡国,燕昭王继位才恢复元气。

齐闵王时期,即公元前298年,匡章打了一场战役——函谷关之战。这次的函谷关之战不是公元前318年张仪纵横五国的攻秦之战,而是齐国孟尝君发起的,联合齐、魏、韩三国的攻秦之战。

此次战役由匡章统帅联军,先攻秦国的函谷关,中途赵、宋两国加入,此战历经了三年之久,终于攻入函谷关,秦昭王感到继续下去不妙,于是割地求和,魏、韩两国在得到一些土地后,三国联军才终于退出秦国。

而齐国倒是在此之后威震天下,实力也更加强劲,这其中,匡章的功劳极高。历史所记载的匡章的几次战役,都体现出了他强大的统兵能力和指挥才能,战国后期,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攻破秦国函谷关,除了齐国。

能够三番两次让强大的秦国崛吃亏认输,匡章绝对是当时一位强劲的实力战将,在匡章的时代,他或许是无人能敌的,但在他之后,新一代名将白起闪亮登场,他开始在战场上开启战无不胜的传奇人生。

有人在匡章大败秦国的时候,问为何被称为“人屠”的战神白起没有出手,其实这个问题或许很简单,只是他们的时代错开了而已。

白起是何时出生的,历史上没有记载,但他开始出现在世人眼中,是在秦昭王时期,秦昭王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95年,秦昭王提拔民间人才,白起顺势而生。这个时候,距离匡章曾经历过的那几场轰轰烈烈的灭燕、灭楚之战已经过去了十几年。

最近的公元前296年的函谷关之战也已差不多快要结束,而白起此时还是个无名小卒,正在一步步地打拼他的名声事业。公元280年,白起率军大破楚军,战后,白起被封为“武安君”,从此名震天下。

从时间上来算,白起在匡章正发光发热的时候,约摸还是个年轻小伙子,也就不可能成为匡章的敌对方,在函谷关之战中解救秦国了。

白起是个十足传奇的武将,他的军事指挥水平,几乎是战国时期战争的顶峰,在他的战场上,就没输过一次战争。白起的事迹在历史上有直接的史书记载,但匡章却没有,人们只能从侧面的描述中了解匡章的作战水准。他的实力和白起比起来究竟如何,也就不得而知了。

战国四大名将谁最厉害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最厉害。

1、白起:擅长大规模运动战和歼灭战。野战之王。


2、廉颇:作为抵挡武狼之师的赵国,扬赵国之名,保存赵国气息作出了莫大贡献,白起是个爱惜名声的人,战国战乱无数,两邻敌国首号将领不曾战场相遇,说出来没人信,长平之战,赵国元气大伤,邯郸危弱...廉颇守城,白起称攻不克赵国,开罪范睢与秦王,身死。擅长:城战。


3、李牧:出采的地方:战术大师。在赵国与匈奴交战。以步兵胜骑兵。非常规的胜利。要知道以步兵打骑兵是非常有困难的,所以汉武帝时期大规模出骑兵征讨匈奴。历史上有两位这样的将领。另一位则是西汉的李广。后防守秦国,五战而三胜。不可不谓之为军神。李牧防守的赵国,秦国依然打不下。最后受反间而死。个人以为此人军事综合能力战国最高,虽然没有白起的人头战绩。前二位性格缺陷,致其不终。孙武孙膑伍子胥之流,军事理论无人能及,耐何过于文弱,不能临阵迎敌,战场厮杀。


4、王剪:最聪明的武将,扫灭六合。生的是时候最牛比。牛人死得差不多,我就天下无敌了。依然有非常出众的军事能力,更为人称道了是其政治力,临战还知道向秦王要赏。
总结:个人以为秦国的胜利,得益于其强大的国力,自古政治要远胜于军事。政治不强的国家,军事无所依托。

谁能给我介绍一下战国四名将之首的“杀神”白起的生平!越详细越好!

1楼 白起,又名公孙起,秦国上将,“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之首。白起善于用兵,史书记载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他一生征战37年,未尝一败,打得六国无人敢挂帅迎敌,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不世之功;但却因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国40万降卒,而被正统史家永远打入“冷宫”,不得立于名将之列。 是百战百胜的“战神”,还是杀戮无度的“杀神”?人物的解读有不同角度,而史实却是唯一的。透过千年变幻的历史烟云,回到那个“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国时代。白起,这个有血有肉的关西汉子,向我们走来……关西大将,一战成名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这句话,或许正是源于白起。白起是今陕西眉县常兴人,当年这里是秦国关西故地,百姓与羌胡等族杂居,崇尚勇力、精于骑射。 白起的档案在公元前294年前是一片空白,史书上没有关于他的任何记载。公元前294年,在韩国的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外,白起第一次亮剑,以左庶长(相当于中级将领)的身份指挥新城之战。他一战告捷,初步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华。 此时,距离商鞅开启的变法时代,刚刚过去62年。接下来的37年,秦国进入了白起的征战时代。 新城之战,打开了秦国东进的大门。韩国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为了夺回新城,韩国找到魏国帮忙。24万联军聚集在伊阙(今洛阳龙门),向白起叫板。 秦军人数不及对方一半,唯一的可趁之机是韩、魏两军各有私心。白起绕到了魏军的背面,突袭得手,再掉过头来,全歼韩军,俘获了主将公孙喜。 这是战国时代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24万联军化为乌有,韩、魏两国被挤出了强国俱乐部,5座城池归于秦国。第二年,一听说白起又要出兵,魏军闻风而逃,61座城池拱手相让。 至此,韩、魏已不堪一击,秦国开始把主攻方向改向南方的楚国。公元前279年,对楚国的战争打响。在这个老牌的南方大国面前,白起的进展出乎意料地顺利,先是连下5城,接着轻而易举攻陷都城。楚国的国都,一夜之间变成秦国的南郡,楚王仓皇逃走。 消息传到咸阳,秦昭王大喜过望,封白起为武安君,“以武安民”。 长平之战,千古罪证 秦国剩下的宿敌只有一个:赵国。在战国七雄中,最有可能和秦争夺统一权的,也是赵国。 秦国商鞅变法完成之后,赵国也开始了“胡服骑射”的改革。秦赵两国的势均力敌,从“战国四大名将”就可见一斑:白起战廉颇、王翦对李牧,他们分属秦赵两国,是彼此毕生的劲敌。 公元前262年,白起再度攻打韩国,夺取野王城,切断了韩国的上党和都城的联系。上党郡守冯亭和老百姓商量说:“通往都城的道路切断了,韩国肯定没法管我们。秦军逼近,韩国不能接应,我们不如归附赵国。赵国如果接纳了我们,秦国肯定会攻打赵国。赵国受到武力威胁,必定和韩国结盟。这样一来,就能阻挡秦国了。” 上党的归附,在赵国引起了一场争议。有人预见到了祸害,有人垂涎一郡之地。最后,赵王还是决定接纳上党。 两年后,秦国的报复来了。秦将王龁夺取上党,上党军民纷纷逃往赵国。赵国在长平驻军,接应上党的百姓。这给秦国落下了攻赵的口实。 长平之战是一场两国的生死大战。赵国派出了王牌将军廉颇。在长平,廉颇坚壁清野,三年不出,迫使秦军陷入僵持战。无可奈何的秦国,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反间计就此上演——秦相范雎派人带着千两黄金,进入赵国,“间谍”逢人就说,秦军不怕廉颇,廉颇有什么本事,只会守不会攻,秦军就怕赵奢的儿子赵括。 赵王果然中计,立即把赵括调往前线。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却不懂临阵应变。秦国反间计得逞,立即启用白起为主将,王龁调为副将。同时下令:“任何人敢泄露武安君担任主帅的秘密,斩!”赵括准备好的一套应对王龁的策略,完全落空了。 长平之战以白起的胜利告终。赵括走投无路,被秦军射死,40万士兵投降。白起却做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为防降兵暴动,除了派240名年幼的赵国小兵回国报信外,40万人全部坑杀! 赵国震惊,七国震惊。这也成为白起在史书上留下的浓重的一笔,纵然有一生不败的战功,但坑卒40万,成了白起万世难辩的罪证。 君王猜忌,悲剧结局 长平之战过后,是秦国灭赵的最好时机,白起当然希望一劳永逸。但一报还一报,赵国也想到了反间计。 公元前259年,大名鼎鼎的说客苏代,受赵王委托,带上丰厚的礼物入秦,问秦相范雎:“武安君擒杀了赵括吗?” “是。” “秦国就要围攻赵都邯郸了吗?” “是。” 苏代于是说:“灭了赵国,秦国称王,武安君必然位列三公,他为秦国夺取了70多座城池,就是历史上周公、召公的功劳,也不过如此。到时候,您就要屈居其下了。” 苏代接着说:“上党的百姓宁可归附赵国,也不向秦投降,可见天下百姓不愿做秦国的臣民。如果秦国灭了赵国,赵国北方的人会投奔燕国,东边的归入齐国,南面的跑去韩国魏国,秦国能得到的百姓又有多少呢?不如趁着赵国惊恐之际,叫赵国割地求和,别再让武安君建功立业了。” 这段话说到了范雎的心坎上,他果然劝秦昭王和谈。白起大失所望。一年后,等秦昭王再次意欲攻赵时,时机已然错过了:赵国从重创中喘息过来,白起的身体也大不如前。 秦昭王首先派王陵出兵,大败。于是去请白起,白起断然拒绝:“邯郸不是那么容易拿下的,何况各国的救兵纷纷开进赵国,他们对秦国的怨恨何止一日两日?长平一战,赵军虽然死了40万,但秦军也折损了一半,我们国内空虚,还要远征别国。赵军以逸待劳,各国援军里应外合,秦军必败。” 昭王不听,强行派兵。不久,第二员大将王龁果然遭遇了赵楚魏三国联军的夹击。白起不免自鸣得意:“不听我的话,如今怎么样啊?”这句话传到昭王的耳朵里,昭王恼羞成怒。那好,你白起上阵吧!国相范雎亲自去请,但白起犟如黄牛,偏不从命。一个将军,既然不能为王所用,就只能为王所弃。 公元前258年,白起被夺官、削爵、降为士兵、迁居他乡。由于病情反复,白起无法远迁。他滞留在咸阳的3个月里,正是秦军节节败退之时。颜面扫地的秦昭王,不想让他继续得意,更不想让他看到自己决策的失败,便勒令他离开。 白起才走,秦昭王就和范雎商量:“白起心怀怨诽,不如处死。”在咸阳城外十里,白起接到了赐死的命令。刚烈的白起拔出剑:“我有什么弥天大罪,何至于这个下场?”良久,他又叹息道:“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40万人投降,我欺骗了他们,把他们都活埋了,这足够死罪。”说罢,他举起了那把鲜血浸染过的战剑,刺向了自己。 白起的悲剧,源于他的性格。昭王明知必败仍强令出征,这已经不是对白起军事能力的考验,而是对他听命与否的检测,白起偏偏看不到这一点,一而再,再而三地抗命。此后秦国的另一位名将王翦就很好地接受了白起的教训,在残暴的秦始皇手下得到善终。 在后人的眼中,白起更多是以“杀神”的形象出现;然而当年,他是秦国真正的“战神”,他的军事才能无人能敌。秦国最终能一统天下,和他征战数十年取得的赫赫战功关系密切——这是历代史学家都不会否认的事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74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