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凌烟阁24功臣之一的侯君集,为何会走上谋反之路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6 02:52:12

凌烟阁24功臣之一的侯君集,为何会走上谋反之路

对侯君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们先看一下史书对侯君集的性格描述。《旧唐书·侯君集传》说他,“性矫饰,好矜夸,玩弓矢而不能成其意,乃以勇武自称。”好浮夸,又自高自大,这样的性格就决定了他后来的悲剧。

贞观九年,侯君集跟随李靖出征吐谷浑,在战争中他表现突出,下大功。后来,侯君集又作为主帅出兵征讨高昌。这次出征很有意思,高昌国王麴文泰怎么也不相信唐军会打过来。他的理由是,唐国离此7000里,中间隔着2000里的沙漠,唐军不可能过来,即使来了,他们也没有足够的军粮维持。因此,麴文泰根本没有思想准备。

事实上,唐军真的来了,还带着很多会做攻城器械的工匠,准备随时根据地形制造攻城器械。麴文泰被吓死,他的儿子智盛继位。有人建议侯君集利用高昌国丧的机会进攻,侯君集没有同意,他觉得这样做不道义。实打实的交战唐军也能取胜,侯君集有这个底气。

唐军在侯君集的指挥下的确取得了胜利,俘虏了高昌国王智盛和他的官员。如此功劳,侯君集有点儿忘乎所以,他做了两件事,一是把当年班超刻石记功的碑文抹掉,在上面记上自己的功劳。二是到高昌王宫抢了很多金银珠宝据为己有。

第一件事体现了侯君集的自高自大,居功自傲,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了隐患。第二件事引发将士们群体哄抢,造成很坏的影响,让侯君集回到京师后遭到有关部门的追究,并关进监狱。

虽然侯君集很快被放出来了,但他从此怏怏不乐,总觉得自己功劳大,觉得谁都不如他,觉得皇帝待他不公平。后来,太子李承乾失去唐太宗的信任,就拉拢侯君集和自己一起谋反,而此时的侯君集,确实也有了谋反的心。他知道李承乾不成气候,但还是利用他,想靠李承乾达到自己上位的目的。

李承乾和侯君集的如意算盘很快都落空了,两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纵观侯君集从功臣到谋反的过程,他自高自大,心理不平衡是一个方面,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唐太宗的纵容。

当侯君集平高昌违反军纪,被关进监狱后,中书侍郎岑文本为侯君集求情,唐太宗很快就同意了,放了侯君集。贞观17年,张亮被外放为洛州都督,侯君集拉着张亮的袖子说,我平了一个国家都不受重用,真没法活了,你造反吗?我和你一起反了算了。

张亮把这件事告诉唐太宗,唐太宗却说,这是你们两个人说的话,又没有第三者,找侯君集对证他也不会承认。唐太宗没有深究,对侯君集还和原来一样。这些都是对侯君集的纵容,助长了他的骄傲和更大的不满。

要说唐太宗对老部下还真是不错,当侯君集谋反罪成立,被关进监狱后,唐太宗亲自审问,确认无误后,还在大臣面前为侯君集求情,想饶他一命,但群臣都不答应。唐太宗流着泪下了杀人令,不过他同意了侯君集临死前的情求,免侯君集妻子和一个儿子的死罪,给侯家留了后。

性格决定命运,侯君集本来可以名垂青史,却因为自傲自大断送美好前程。当然,唐太宗的纵容作为外因,也助长了侯君集的自傲情绪。内外因素加在一起,造成了侯君集的悲剧,他成了唐太宗杀掉的唯一功臣,这个结局让我们想到一句话:爱也是一种伤害。

凌烟阁24功臣

赵公长孙无忌第一。

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李世民。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赵郡王李孝恭第二。

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得李靖之助,灭萧铣、辅公佑,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几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权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

莱公杜如晦第三。

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渊攻克长安时投*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但于贞观四年病故,年仅四十六岁。其死深为李世民痛惜,死后极尽哀荣。

郑公魏征第四。

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李世绩。窦建德进攻河北时被俘,窦灭亡后重回唐朝,隶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终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以魏征第一。贞观十六年病故。

梁公房玄龄第五。

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谋略。李渊起兵后派李世民进攻渭北,受温彦博推荐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被比为汉之萧何。贞观年间负责行政,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丽时被委以留守重任。贞观二十三年病故。

申公高士廉第六。

李世民长孙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将长孙后许配给李世民。因得罪杨广,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南巡时才得以回归。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鄂公尉迟敬德第七。

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唐郑决战时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亲手杀死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第一。突厥倾国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础。天下安定后无用武之地,晚年闭门不出,最终得享天年。

卫公李靖第八。

是“使功不如使过”的典型,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后来戴罪立功,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灭萧铣、辅公佑,被李渊评价为“萧、辅之膏肓”。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负责抵御突厥,成功地消灭突厥政权,战功无人可及。后来又挂帅出征,消灭吐谷浑势力。因军事能力过高遭人疑忌,屡次被诬告谋反,为免嫌疑,主动退休闭门不出,直到老死。

宋公萧禹第九。

隋炀帝萧后之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因反对出征高丽,被贬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举进攻,奋力抵御。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善行政,终生为李渊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从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褒公段志玄第十。

李渊在太原时的旧部,首义功臣。参加李唐历次重要战役,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拒绝建成、元吉的拉拢,忠于李世民,并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其人治军严谨,李世民评价为“周亚夫无以加焉”。贞观十六年病故。

夔公刘弘基第十一。

游侠,隋炀帝征高丽时,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太原起兵时,与长孙顺德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途中于霍邑之战阵斩隋主将宋老生,攻克长安后被评为战功第一。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力尽被擒,李世民灭薛氏后获救。又在刘武周进攻太原时战败被俘,侥幸自己逃回,随后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歼灭宋金刚。因唐朝与突厥关系恶化,常年驻守北边抵御突厥。贞观年间曾随李世民征高丽。唐高宗时病故。

蒋公屈突通第十二。

原为隋朝大将,历仕杨坚、杨广,战功赫赫。杨广南巡江都,委以镇守都城长安的重任。李渊起兵后进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自杀未遂,最终投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后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尤其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后被委派镇守洛阳,于贞观元年病故。

郧公殷开山第十三。

李渊旧部,太原起兵时投奔李渊,参与进攻长安。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与刘文静一同被追究责任,贬为庶民。后随李世民灭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在进攻刘黑达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

谯公柴绍第十四。

李渊之婿,娶平阳公主。李渊起兵时身在长安,侥幸逃脱追捕前往太原。参与攻克长安、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重要战役。贞观年间作为主将消灭最后一位反王梁师都。贞观十二年病故。

邳公长孙顺德第十五。

李世民长孙后之叔,外戚。隋炀帝出兵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与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时,与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此后功劳不显。玄武门之变充当打手角色。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贬官而已,病故。

郧公张亮第十六。

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世绩,随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龄、李世绩推荐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派其到洛阳招募私党,被元吉告发而下狱,张拒不招供掩护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贞观年间,因善于行政而颇得信任,又揭发侯君集谋反、随征高丽而立功。但其后因好巫术而逐渐名声败坏,贞观二十年被告谋反,受诛。

陈公侯君集第十七。

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为此怀恨在心。李世民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泻被杀。

郯公张公谨第十八。

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荐进入李世民幕府。因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谋划而得到赏识,又在事变时充当主要打手,功劳很大。李世民登基后,以其为李靖副将抵御突厥,协助李靖灭亡突厥。次年病故,仅三十九岁。

卢公程知节第十九。

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

永兴公虞世南第二十。

隋朝*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病故。

渝公刘政会第二十一。

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曾担任刑部尚书,贞观九年病故。

莒公唐俭第二十二。

唐家与李家均为北齐大臣,有世交之谊,唐俭亦与李渊为友。参与李渊太原起兵的策划,为首义功臣。最大功劳是揭发独孤怀恩谋反,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负责与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谋害”,竟奇迹般逃生。后来任民部尚书,因怠于政事贬官。唐高宗年间病故。

英公李世绩第二十三。

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达,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佑。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丽后次年病势。

胡公秦叔宝第二十四。

本为张须陀部下勇将,张死后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为瓦岗军大将。在李密与宇文化及童山之战中立下大功。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程知节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每战必冲锋在先。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后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贞观十二年病故。

凌烟阁24功臣都有什么功绩,排在末位的秦琼有什么功绩?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对于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先后排名如下: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徐茂公)、秦琼。



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排名第一,至于杜如晦、房玄龄、尉迟敬德等人都获得了相对靠前的排名。与此相对应的是,战功赫赫的秦琼反而排名倒数第一。那么,问题来了,秦琼为何会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末呢?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秦琼(秦叔宝),初仕隋朝,跟随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在隋朝末年,秦琼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渊、李世民父子。后跟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浑身伤病,拜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但是,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秦琼的排名却要低于尉迟敬德(尉迟恭)、程知节(程咬金)等武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分为两点。一方面,秦琼很可能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关于秦琼是否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历史上一直存在一定的争议。



按《旧唐书·太宗本纪上》记载:“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在该说法之下,秦琼(秦叔宝)是参加了玄武门之变的。

但是,根据《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记载:“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在这一说法下,就没有秦琼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而且,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以上九人皆为秦王府的将领,比《旧唐书·太宗本纪上》的记载可信。



同时,除了《旧唐书》的记载之外,在其他史料中,几乎没有秦琼参加玄武门之变的记载。所以,在笔者看来,很可能是因为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才导致秦琼的排名相对靠后。众所周知,在玄武门之变中,秦王李世民是冒着非常大的风险除掉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也即在没有成功登基称帝之前,不管是李世民自己,还是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都可能付出性命的代价。

正是因为风险太大了,所以在成功之后,李世民自然要封赏这些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手下。在此基础上,参加玄武门之变,并且立下大功的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无疑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获得了相对靠前的排名。



进一步来说,秦琼虽然战功赫赫,但是,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始终会拉远他和唐太宗李世民之间的距离。并且,在战功上,秦琼(秦叔宝)也没有和唐朝第一名将李靖相提并论。所以,在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李靖虽然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却获得了相对靠前的排名。另一方面,秦琼之所以排名倒数第一,很可能是因为他去世较早,生前的官职相对较低。

贞观十二年(638年),秦琼病死,被追赠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因为经常生病,导致身体相对较迟,所以秦琼在贞观年间就病逝了。而在去世之前,秦琼被李世民拜为左武卫大将军。在隋唐时期,左武卫大将军是正三品的官职。



最后,作为对比的是,贞观十七年(643年),尉迟敬德被唐太宗李世民授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从一品。由此,在官职品级上,官至从一品的尉迟恭,自然明显高于正三品的秦琼。而在对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进行排名的时候,长孙无忌担任司空一职。在唐朝时期,司空是正一品的官职。因此,长孙无忌的官职是最高的,可谓唐朝的群臣之首。

凌烟阁24功臣排名的根据是什么 与玄武门事变有联系吗?

应该没有关系。
1、魏征并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并且还是李建成的人,确排名第四,压在了房玄龄头上。
2、排名第二的李孝恭、第八的李靖都是在玄武门之变中保持中立,但还是得以排名靠前。
3、勋公殷开山排名第十三,其却在征伐刘黑闼的过程中去世,此时离玄武门之变还有五年。
5、参与玄武门之变中,杜如晦、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但侯君集的排名并没有很靠前。
6、其实作为一国之主,想要底下的人服气,不能徇私是最基本的,你说他功劳高,出力多,这个不行。得有个标准。那标准就是官职大小。
7、长孙无忌当时的最高一个官职是司徒,正一品。李孝恭、杜如晦、魏征都是死人了(贞观17年刚死不久),所以追赠司空,正一品。房玄龄还在世,最高官职位太子少师,正二品。后面的基本也都是根据这个来的了。

唐朝的开国名将,有谁因为谋反被李世民赐死?急....

候君集

唐朝名将侯君集
摘要:侯君集是唐朝初年赫赫有名的将领,他参与平灭土谷浑和高昌的战斗,并且取得胜利,奠定了唐朝对西域的统治基础,也使他成为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后来由于参与太子叛乱,被杀。而唐太宗也因此而不愿再上凌烟阁。
关键字:土谷浑,高昌,叛乱
绪言:马上写
正文: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今陕西旬邑北)也。性矫饰,好矜夸,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艺,乃以武勇自称。太宗在籓,引入幕府,数从征伐,累除左虞侯、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渐蒙恩遇,参预谋议。”《旧唐书》载:“性骄饰,好矜夸,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艺,乃以武有功,擢累左虞候、 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预诛隐太子尤力。王即位,拜左卫将军,进封潞国公,邑千户。贞观四年,迁兵部尚书,俄检校吏部尚书,参议朝政。”①,又《旧唐书》载:“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太宗即位,迁左卫将军,以功进封潞国公,赐邑千户,寻拜右卫大将军。” 隋末战乱中,被秦王李世民引入秦王府中,他是极受信任的,并且多次跟着秦王(也就是李世民)征伐敌人,累军功封全椒县子。玄武门之变,侯君集之策居多。于是太宗即位后,立即封其为潞国公,赐邑千户,拜右卫大将军。《唐会要》载:九年九月二十四日。诏曰:褒贤昭德,昔王令典。旌善念功,有国彝训。吏部尚书上党县公长孙无忌;中书令临淄县侯房元龄;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兵部尚书建平县男杜如晦;左卫将军全椒县子侯君集等。或夙预谟谋,绸缪帷幄,竭心倾恳,备申忠益;或早从任使,契阔戎麾,诚着艰难,绩宣内外,义冠终始,志坚金石,誓以山河,实允朝议。无忌封齐国公。元龄封邢国公。敬德封鄂国公。如晦封莱国公。君集封潞国公。其食邑各三千户。”贞观四年,又迁兵部尚书,参议朝政。可见其人乃李世民面前一得力助手,不然也不会这么得宠。
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他在军事的卓越战绩,他在与敌人的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才能是他得宠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唐对吐谷浑和高昌的发动的两次战役中,侯君集功不可没,使唐太宗龙颜大悦,全力提拔。
李靖伐吐谷浑,侯君集颇有建树,《新唐书》载“李靖讨吐谷浑,以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师次鄯州,议所向。君集曰:“王师已至,而贼不走险,天赞我也。若以精兵掩不备,彼不我虞,必有大利。若遁岨 山谷,克之实难。”靖然其计,简锐士,约赍深入,追其众于库山,大战,破之,进会大非川,平其国。”旧唐书也有记载,其内容大同小异:“九年三月,师次鄯州,君集言于靖曰:“大军已至,贼虏尚未走险,宜简精锐,长驱疾进,彼不我虞,必有大利。 若此策不行,潜遁必远,山障为阻,讨之实难。”靖然其计,乃简精锐,轻赍深入。道宗追及伏允之众于库山,破之。伏允轻兵入碛,以避官军。靖乃中分士马为两道并入, 靖与薛万均、李大亮趣北路,使侯君集、道宗趣南路。历破逻真谷,逾汉哭山,经途二千余里,行空虚之地。盛夏降霜,山多积雪,转战过星宿川,至于柏海,频与虏遇,皆大克获。北望积玉山,观河源之所出焉。乃旋师,与李靖会于大非川,平吐谷浑而还。”
在这次平定吐谷浑的战役中,由李靖挂帅,侯君集与任城王李道宗为副手。一路上侯君集进献不少奇计,都为李靖采纳,大破敌军于库山,又与李道宗自为一军,从南路挺进,历破逻真谷,逾汉哭山(估计是当地人起的名字,从前汉军肯定于此战死不少),经途二千余里,盛夏降霜,山多积雪,转战过星宿川,一路上数次与敌大战,每战必胜,获牛马无算,斩获颇丰。一直行军,直到北望积玉山,观黄河源头,然后凯旋,与李靖一军会于大非川,平定吐谷浑。由于侯君集在这次战役中的卓越军事才能,在贞观十一年,改封陈国公。同时受封的还有长孙无忌的人,侯君集行伍出身,入秦王府后才开始读书,聪颖异常,竟能典选举,定考课,出将为将,入则参政,为时人所叹美。书载:“十一年,与长孙无忌等俱受世封,授君集陈州刺史,改封陈国公。明年,拜吏部尚书,进位光禄大夫。君集出自行伍,素无学术,及被任遇,方始读书。典选举,定考课,出为将领,入参朝政,并有时誉。”
又此可见,侯君集的机谋不仅表现在军事方面,在其它方面也能够游刃有余,怪不得唐太宗那么宠爱他,换谁能不这样啊?
侯君集一生最光辉的事迹,当属他独担重任,率唐军平灭高昌的壮举。通过这次战争,侯君集的事业发展到顶峰,但由于他在处理善后事务时犯了不该犯的错误,也导致他事业上开始走下坡路
高昌,就是汉朝时候的车师。距长安以西四千三百里,有三十一城,《唐会要》卷九十五载:“高昌,即汉车师前王之廷。后汉戊巳校尉之故地。汉时兴师西讨。军中羸惫者留居焉。地形高敞。故因名高昌。垒有八城。本皆中国人也。后魏时为郡。以阚伯周为太守。寻为沮渠无讳所夺。居数世。高昌灭之。以炖煌人张孟明为国王。国人杀之。共立马儒。又杀之。乃立其长史金城曲嘉为王。嘉自云河东人。世修职贡于中国。知文字书计。置官亦采中国之号。今王伯雅。即嘉之后世。”
这个国家先都交河,后移至高昌,是西域大国,胜兵万人,土壤肥沃,麦果丰饶,以葡萄酒知名。隋朝进入贡,封其王鞠伯雅为车师大守,弁国公。高祖武德三年,伯雅死,其子鞠文泰嗣位,遣使告哀,高祖派使臣前去祭吊,正式承认了其藩贡国地位。鞠文泰开始还很“孝敬”,经常贡献奇珍异兽白玉盘什么的,又上贡一对小狗,能曳马衔烛。“武德七年。献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长一尺余。中国有拂秣狗,自此始也。”②贞观四年,鞠文泰还亲身入朝,回去时获赏赐甚厚,大打秋风而回,其妻还被赐姓李,封常乐公主。《唐会要》有记载“贞观四年。其王文泰来朝。泰即伯雅子也。妻宇文氏。即隋炀帝所赐华容公主也。请入宗亲。诏赐姓李氏。封常乐公主。”。按理说鞠文泰亲朝天子,又获巨赏,应该安心臣服才是。但此人在朝贡时经过唐朝西边久经战争之地,见人民稀少,城邑空虚,就心中升起轻唐之念。渐渐地,鞠文泰把西域诸国经过高昌前往唐朝的商人和贡使都扣押起来,又暗中和突厥人勾结,攻打唐朝另外的西域属国伊吾。不久,竟胆大妄为,和突厥连兵进攻唐朝另一属国焉耆,拔克三城,尽掳男女而去。焉耆王上表告状,太宗大怒。贞观十三年,太宗谓其使曰:“高昌数年来。朝贡既略。无蕃臣之礼。今兹岁首。万国来朝。而文泰不至。我使人至彼。文泰云:鹰飞于天。雉窜于蒿。猫游于堂。鼠安于穴。各得其所。岂不快耶?明年当发兵以击尔国也”。贞观十四年,太宗命侯君集为交河道大总管,率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等人将突厥等西域归附军数万人征讨。
当时,唐朝众大臣都以为行经沙漠,用兵万里,恐难取胜,而经高昌界处绝域,得之难守,不如不伐。太宗坚执不从,于是侯君集身负皇命,浩荡而来。
鞠文泰作梦也想不到唐朝会真的出兵,先前他常对左右讲:“我先前去唐朝贡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假使唐兵攻伐,军队人数多,路上不能有足够的军需供给;如果兵发三万以下,我高昌力能制之。加之沙漠艰险,唐军即使能来也疲惫至极,我以逸待劳,不用忧虑啊。”当他真的听说了以后还是不以为然,“文泰闻王师将起,谓其国人曰:“唐国去此七千里,涉碛阔二千里,地无水草,冬风冻寒,夏风如焚。风之所吹,行人多死,当行百人不能得至,安能致大军乎?若顿兵于吾城下,二十日食必尽,自然鱼溃,乃接而虏之,何足忧也!”③等到听说唐军已到达碛口,这位西域名王竟惶骇无计,未见唐兵,竟活活吓死。其子鞠智盛嗣立。
侯君集率军至柳谷,侦察兵报告说鞠文泰这几天就要下葬,共时高昌国人毕集。诸将要求趁发丧时起兵突袭。侯君集独表异议:“不可,天子以高昌骄慢无礼,使吾恭行天罚,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于是全军整装,鼓行而进,类似拿破仑战场上那种双方光明正大的进击。这场战争侯君集是有备而来,故唐军轻松取胜,第一战,高昌大兵汇集于田地城,田地城城坚墙厚,高昌人起初还固城自守。侯君集围城而战,《旧唐书》记载:贼婴城自守,君集谕之,不行。”,既然敌人不愿投降,那只有通过战争来解决了,而侯君集军队携带了能制作威力巨大的撞城车和抛石机的工匠,《旧唐书》记载:“先是,大军之发也,上召山东善为攻城器械者,悉遣从军。君集遂刊木填隍,推撞车撞其睥睨,数丈颓穴,抛车石击其城中,其所当者无不糜碎,或张毡被,用障抛石,城上守陴者不复得立。遂拔之,虏其男女七千余口,仍进兵围其都城。”于是,巨石飞空,尖车推城,唐军很快就一攻而入,俘获田地城男女七千多口。初战告捷之后,接着,大军前行,直逼都城高昌。鞠智盛无奈,来信乞怜,表示“有罪于天子者,先王也。天罚所加,身已丧背。智盛袭位未几,不知所以愆阙,冀尚书哀怜。” 侯君集回书:“若能悔祸,宜束手军门!”鞠智盛还不肯出降,侯君集命人填其城壕,又大发抛石机,并树十丈高楼,于楼顶指挥抛石机落点,巨石纷下,高昌守兵顿成肉泥。早先答应和高昌里外为援的西突阙兵此时还影都没有,向已西逃千余里,哪还顾得上邻家。计穷之下,鞠智盛出城门出降。侯君集马上分派兵马,一时攻灭其余城池,平灭高昌,带着俘虏的高昌国王及将士、刻石勒功而还。这段历史见于《旧唐书》“智盛犹不出,因命士卒填其隍堑,发抛车以攻之。又为十丈高楼,俯视城内,有行人及飞石所中处,皆唱言之,人多入室避石。初,文泰与西突厥欲谷设约,有兵至,共为表里。及闻君集至,欲谷设惧而西走千余里,智盛失援,计无所出,遂开门出降。君集分兵略地,遂平其国,俘智盛及其将吏,刻石纪功而还。”此次远征,下高昌三郡、五县、二十二城,得人口三万七千七百,马四千三百,其国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非常值得人玩味的是,《唐会要》卷九十五记载:“初。其国童谣曰: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首自消灭。文泰使人捕其首唱者,不能得。”不知道是真是假,也不知是何人所为,至今仍无法考证。唐太宗以高昌故地为西州,置安西都护府,留遣兵马镇守。“贞观十四年九月二十二日。侯君集平高昌国。于西州置安西都护府。治交河城。”④
虽立此平国大功,侯君集仍不免前辈平灭西域将领犯下的过错——私取宝物。” “又君集之破高昌,得金簟二甚精,御府所无,亦隐而不献,至时并得焉”⑤(隋唐佳话.卷上)。他属下战胜的将士得悉总管大拿高昌宝物,也纷纷效仿,竟来盗窃。侯君集上梁不正,也不敢阻挡,怕他们把自己也连带告出来,以致于高昌一国宝物被掠一空。大军回京,御史们早把弹劾奏章报上,功劳再大,赏罚应分,《旧唐书》载:“将士知之,亦竞来盗窃,君集恐发其事,不敢制。及京师,有司请推其罪,诏下狱”。于是迎接侯君集的不是红地毯和凯旋乐曲,而是国家大狱。还是中书侍郎岑文本有远见,认为功臣大将不能轻加屈辱,希望太宗以帝王之德,含弘为美,弃人之短,收人之长,使侯君集能悔过报效。《旧唐书》载: 中书侍郎岑文本以为,功臣大将不可轻加屈辱,上疏曰:君集等或位居辅佐,或职惟爪牙,并蒙拔擢,受将帅之任,不能正身奉法,以报陛下之恩。举措肆情,罪负盈积,实宜绳之刑典,以肃朝伦。但高昌昏迷,人神共弃,在 朝议者,以其地在遐荒,咸欲置之度外。唯陛下运独见之明,授决胜之略,君集等奉行 圣算,遂得指期平殄。若论事实,并是陛下之功,君集等有道路之劳,未足称其勋力。 而陛下天德弗宰,乃推功于将帅。露布初至,便降大恩,从征之人,皆沾涤荡。及其凯 旋,特蒙曲宴,又对万国,加之重赏。内外文武,咸欣陛下赏不逾时。而不经旬日,并 付大理,虽乃君集等自挂网罗,而在朝之人未知所犯,恐海内又疑陛下唯录其过,似遗其功。臣以下才,谬参近职,既有所见,不敢默然。臣闻古之人君,出师命将,克敌则 获重赏,不克则受严刑。是以赏其有功也,虽贪残淫纵,必蒙青紫之宠;当其有罪也,虽勤躬洁己,不免鈇钺之诛。故《周书》曰:“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昔汉贰师将军李广利损五万之师,糜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唯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之首,而贪不爱卒,罪恶甚多。武帝为万里征伐,不录其过,遂封广利海西侯,食邑八千户。又校尉陈汤矫诏兴师,虽斩郅支单于,而汤素贪盗,所收康居财物,事多不法,为司隶所系。汤乃上疏曰:“与吏士共诛郅支,幸得擒灭。今司隶乃收系案验,是为郅支报仇也。”元帝赦其罪,封汤关内侯,赐黄金百斤。又晋龙骧将军王浚有平吴之功,而王浑等论浚违诏,不受节度,军人得孙皓宝物,并烧皓宫及船。浚上表曰:“今年平吴,诚为大庆,于臣之身,更为咎累。”武帝赦而不推,拜辅国大将军,封襄阳侯,赐绢万匹。近隋新义郡公韩擒虎平陈之日,纵士卒暴乱叔宝宫内,文帝亦不问罪,虽不进爵,拜擒虎上柱国,赐物八千段。由斯观之,将帅之臣,廉慎者寡,贪求者众,是以黄石公《军势》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是知前圣莫不收人之长,弃人之短,良为此也。臣又闻,夫天地之道,以覆载为先;帝王之德,以含弘为美。夫以区区汉武及历代诸帝,犹能宥广利等,况陛下天纵神武,振宏图以定六合,岂独正兹刑网,不行古人之事哉!伏惟圣怀,当自已有斟酌。臣今所以陈闻,非敢私君集等,庶以萤爝末光,增晖日月。倘陛下降雨露之泽,收雷电之威,录其微劳,忘其大过,使君集重升朝列,复预驱驰,虽非清贞之臣,犹是贪愚之将。斯则陛下圣德,虽屈法而德弥显;君集等愆过,虽蒙宥而过更彰。足使立功之士,因兹而皆劝;负罪之将,由斯而改节矣。”太宗很觉有理,下诏把侯君集放出。
侯君集立此殊勋,回京就被关进大狱,虽然日后放出,仍然终日怏怏不快。贞观十七年,多年一起共事的老哥们张亮出任洛州地方官,与侯君集道别,侯君集乘机激怒他说:“怎么,被排挤出京城了?”张亮不乐,答道:“当然是你背后排挤我,还能怨别人吗?” 侯君集闻言激起心中积恨:“我功平一国,回来就被天子谴怒,哪还有机会背后挤兑你!这种日子我过不下去了,你敢造反吗?我和你一起反了吧!”这段话见于《旧唐书》卷19:“十七年,张亮以太子詹事出为洛州都督,君集激怒亮曰:“何为见排?”亮曰:“是公见排,更欲谁冤!”君集曰:“我平一国,还触天子大嗔,何能抑排!”因攘袂曰:“郁郁不可活,公能反乎?当与公反耳。””张亮为人外忠内诈,一转身就把侯君集的话密告太宗。李世民毕竟大度君王,对张亮说:“卿与君集俱是功臣,君集独以语卿,无人闻见,若以属吏,君集必言无此。两人相证,事未可知⑥。”叫张亮不要声张,把此事压下,对待侯君集如初,不久命人图君集等二十四人像于凌烟阁。
这二十四人乃唐朝开国元勋,地位显赫,《资治通鉴》载“戊申,上命图画功臣赵公长孙无忌、赵郡元王孝恭、莱成公杜如晦、郑文贞公魏征、梁公房玄龄、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卫公李靖、宋公萧瑀、褒忠壮公段志玄、夔公刘弘基、蒋忠公屈突通、郧节公殷开山、谯襄公柴绍、邳襄公长孙顺德、郧公张亮、陈公侯君集、郯襄公张公谨、卢公程知节、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渝襄公刘政会、莒公唐俭、英公李世绩、胡壮公秦叔宝等于凌烟阁。

当时,太子李承干怕被李世民废掉,暗中准备谋反,又知道侯君集心怀怨望,就通过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当时为东宫属官)与他牵线,两人数次密谋 。侯君集深知李承干气量劣弱不能成大事,但仍想借机旁图,就答应与李承干一起干,举手对太子说:“此好手,当为殿下用之!”
虽如此,毕竟谋反事大,侯君集常常夜中惊醒,一醒就再也睡不着觉,四转叹息。他的妻子很奇怪,劝他说:“您是国家大臣,怎么会这样?如有辜负国家之事,还是自首的好,肯定能保全性命。” 侯君集也不应声。
不久,太子李承干谋反事反,辞连侯君集。他那作为牵线人的女婿贺兰楚石为了活命,又诣阙上告岳父谋反的实情。对这么一个共事几十年的老功臣,太宗亲自审问,说:“我不欲令刀笔吏辱公,自己亲自问你案情。” 侯君集最初还狡辩,但太子、贺兰楚石等人证及书信等等物证俱在,最终辞穷服罪。太宗临朝,对百官讲,君集于国家未安之时有大功,我想活其一命。但谋反是封建社会不可饶恕的大罪,群臣争进,都讲:“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必诛之以明大法。”太宗又回到私室,对跪伏于地的侯君集讲:“与公永别了,从今而后,以君之故,我不忍复上凌烟阁!”言毕,皇帝唏嘘泣下,痛哭不止。君集也自投于地,泣不能起。读各类唐朝史书,每读到这一点,都可感觉唐太宗的真性情感人之处,透过千年烟云,仍可想见李世民身为帝王之尊,当其时没有一丝矫饰做作,他肯定是回忆起这位勋臣与他自己年青时代的豪情友谊,想起连骑冲杀,攻城掠城的浴血艰难,加之故人病死被杀无数,至此廖廖,不能不凄然伤情。
按刑法,侯君集被斩于四达通衢。这位大将临刑之时,容色不改,对监刑将军说:“君集我怎能真反呢,是蹉跌至此啊!念我为唐家大将破灭二国(高昌国以及与李靖一起灭的吐谷浑),还是有微功可陈。为我对陛下讲一声,留下我一个儿子活着以守祭祀。”(谋反应诛满门)监斩官驰奏,特诏原其妻及一子,徒于岭南。
侯君集既诛,录其家,得二美人,容色绝代。太宗问其状,曰:"自尔已来,常食人乳而不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73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